張科
【摘要】高中語文教材中,詩歌是重要的課文體裁,教師要在詩歌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以詩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升詩歌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究高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及相關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
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承擔著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重任,高中語文詩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性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詩歌教學,群文閱讀是一種突破性教學實踐,針對一個或多個議題,在單位時間內對于結構化文本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形成集體性的理解結構,屬于多文本教學,有利于構建文本意義,有利于在師生和文本視域融合中形成共識,從而使詩歌閱讀教學更加有效。
一、高中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特點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詩歌較多,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不能再拘泥于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應該靈活運用群文教學方法。教師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閱讀水平,在詩歌群文閱讀中,要促進學生對多文本的聯結、思考和遷移,有利于學生進行考慮,從而達成共識。教師要明確高中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第一,選擇的詩文要合理。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確保選擇的詩文難度適宜,選擇組合的詩歌數量不宜過多,可以選擇3-5篇,有利于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
第二,帶領學生從各個方面分析詩文。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字詞、詩歌脈絡、結構、主題思想等方面帶領學生分析,通過類比或對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群組詩歌的特點。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高中詩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閱讀多篇文本的過程中,發現文本之間存在的異同之處,在獨立分析的基礎上和同學進行交流,激發學生思維的碰撞,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二、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中,教師根據學情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設定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關鍵能力,教學目標的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要考慮課文中的重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明確重難點,并且教師要對板書和教學環節進行設計,確保科學實施教學過程。
我國新課改要求教師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個性化解讀文本,教師要樹立多元化和開放的教育理念,高中語文詩歌閱讀群文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詩歌群文閱讀教學質量。以下具體分析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教師確定議題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要求,結合語文教材中詩歌的特點確定議題,將其作為主線開展群文教學,教師不僅可以組合相同主題的詩歌,也能組合不同主題的詩歌,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詩歌的主題,有利于學生明確詩歌的思想感情,從而提升對于詩歌的鑒賞能力。
例如,對于《如夢令》的教學,教師設計“孤舟一葉易安心”的議題,教師選擇《武陵春》《一剪梅》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帶領學生解讀這一組詩歌,有利于學生了解詩歌中的意象,從而理解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詩歌
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閱讀詩歌,群文閱讀側重于整體感知詩歌,避免教師逐字逐句講解詩歌的枯燥無味,教師通過群文議題教學,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對于高中語文課文《江城子》的教學,教師選擇杜甫的《月夜》、賀鑄的《青玉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在群文閱讀中類比鑒賞,有利于學生了解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讓學生了解當前為實、現在為實、過去為虛、將來為虛,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并理解詩歌中包含的知識點。
又如,對于《詩經》的教學,教師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詩經》的重章復沓,將教材中的《關雎》《蒹葭》《子衿》組合成群文,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有利于整體感知群文,領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3.利用多媒體營造群文閱讀教學氛圍
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群文閱讀教學氛圍,教師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導入,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進入議題,同時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的開展課堂閱讀教學。
例如,對于以“詩酒人生”為議題的群文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關于詩酒的圖片、視頻,創設詩酒文化氛圍,通過多媒體導入,讓學生了解古代和現代酒食的區別,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詩與酒的關系,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中的酒文化,了解酒文化的變遷,有利于學生傳承詩酒精神。教師選擇《登高》《歸園田居》《琵琶行并序》等詩歌組合成群文,這幾首詩歌的共同點是官場失憶后,利用詩酒排解官場失意的憂思,對于這幾篇詩歌的群文教學,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采用合作教學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高中選修教材與必修教材的編排做了區分,對于選修教材的教學,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不需要詳解每一篇文章,要善于抓住重點和整體。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開展詩歌教學,通過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對于《登岳陽樓》《閣夜》《旅夜書懷》的教學,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關于這幾首詩歌表達的主題,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學生暢所欲言,通過群文教學,有利于學生感受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詩歌風格。
5.將課內外課文結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高考中體現了“育人立意”的命題方向,試題的語料選擇基于群文閱讀思維,群文閱讀是高考命題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群文教學中,教師要突出語言風格和比較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感知中遷移,增強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
教師對于詩歌的群文閱讀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教師要注重課堂向課外的遷移,教師可以選擇豐富的議題,將課內和課外的課文相結合,將相同作家不同風格、不同作家相同風格的詩歌作品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的意象理解詩歌中包含的意境,從而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發現共性,注重對于詩歌的分析判斷、遷移整合、舉一反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詩歌閱讀水平,從而應對考試中變化的題目。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群文閱讀教學特點,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即教師確定議題、整體感知詩歌、利用多媒體營造群文閱讀教學氛圍、采用合作教學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將課內外課文結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通過詩歌的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高中語文詩歌群文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源禎.大情境教學:群文閱讀視域下教學探索—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勸學》《師說》群文閱讀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7):45-47.
[2]夏雨荷.群文閱讀在高中詩歌教學中的運用[D].西南大學,2021.
[3]]劉應琪.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索—以“古詩詞”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5):35-36.
[4]謝丹.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索—以探究王昭君文學形象及其文化內涵教學為例[J].課外語文,202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