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玲
【摘要】深度學習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育人實效提供了有效路徑。通過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轉變學習方式、培育高階思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正逐步成為活動型課堂的新常態。克服活動型課堂中淺表化的頑疾—空、虛、趕,在真實情景中創設活動議題、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優化設計、在高階思維下搭建活動問題、在價值引領中驅動思辨、在知行合一中前行,打造“五度”活動課堂,讓活動真實發生,讓素養真正落地。
【關鍵詞】深度學習;活動課堂;學科素養;教學改進
新課標提出了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的實施建議,教師通過議題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身體驗做到向真而行,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這個過程就是深度學習的過程。但當前活動型課堂普遍存在空、虛、趕的現象,導致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無法真正觸動學生的靈魂與思維,難以真正實現育人的功能。下面通過對活動型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為例,探討在活動型課堂中如何推進深度學習,為實現活動的真實發生、學科素養真正落地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當前活動型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局限
1.重形式輕內容的“華而不實”課堂—虛
有些教師認為活動型課堂就是多開展形式各異的教學活動,所以不少老師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抬頭率”上,搞出許多形式上的創新,而忽視了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落實。這種課堂往往打著“實現課程標準”的旗幟,喊著“豐富教學形式”的口號,時而是行俠江湖的高手,時而是郁郁不得志的詩人,時而是云袖飄飄的舞者……學生“沉浸”在教師的活動中,難以再去關注學科內容的學習。這種將學生置于華而不實的活動中,只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不去深挖學科知識的魅力;學生動的只是身體、眼睛,而不是腦袋,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2.重結果輕過程的“速成主義”課堂—趕
由于活動較多,但時間卻是有限的;所以活動型課堂普遍存在 “缺”和“替”的現象。“缺”是缺思考,“替”是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考。在這種課堂上,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內容,只是單純地將課堂設計成“用活動引出知識”的形式,先是熱熱鬧鬧地體現活動,然后是冰冷生硬地呈現知識。看上去貌似已經完成了知識的教學,實質上學生只是學習的機器,總體上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難以真正觸動學生的靈魂,甚至導致學生的逆反情緒,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3.重理論輕生活的“空想主義”課堂—空
因為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有些活動型課堂還是只注重理論的學習而缺乏了“走出教室、走進生活”的勇氣。這種活動課堂,往往以分數為指揮棒,通過重復練習,讓學生“學以致考”“學難致用”。這種只強調知識聯系題目、脫離了生活的活動課堂,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二、運用深度學習促進學習真實發生的實施策略
1.在真實情境中創設活動議題,開啟“有熱度”的活動課堂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如果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觸動學生的心靈,這對開展深度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偉大的改革開放”時,筆者先進行了游戲《摸路》,現場隨機抽出學生組成兩隊,閉上眼睛,原地轉五圈后,逐個向前走,直至摸到黑板為完成任務。活動一開始就點燃了課堂的氣氛,有的學生一下子摸到墻壁上扶著墻走,有的學生小心翼翼地摸著桌子走,有的學生兩個人手搭著手并排走,還有的因為找不到方向還在原地打轉。活動引發了學生對路徑與目標的初步思考。趁著學生還處于興奮與思考中,筆者隨之播放了一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的巨大變化,讓學生感受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我們創造的偉大成果。由此開啟了一節“有熱度”的活動課堂,從而為接下來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2.在單元整體教學下優化設計,構建“有準度”的活動課堂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學科內容支撐的活動是膚淺的,沒有活動形式體現的知識是生硬的。因此,深度學習應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確學習目標,體會活動的本質,理解知識背后蘊含的學科知識。深度學習下的活動型課堂,應該讓活動設計與學科知識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而不是“水火不融”。所以在真實情景中創設議題,需要在明確學習方向的基礎上,去除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留下關鍵、核心的知識,再將其整合優化。而新教材在編寫上重視以學科大單元、大概念為核心,課程內容結構化,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遵循“體—面—網—線—點”的序列化思路,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體會學科基本思想,構建知識結構,實現“形神兼美”的“有準度”的活動課堂。在拋出議題“偉大的改革開放”之后,筆者通過整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三個活動環節:享受者—致敬偉大的成果、探究者—探究偉大的進程、創造者—再創偉大的目標。學生在完成這序列化的任務的過程中,理清思路,對學科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促進活動真實發生。
3.在價值引領中驅動思辨,培育“有效度”的活動課堂
深度學習下的活動課堂應與時俱進,通過運用重大時事政治,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深度學習追求的目標。教師在創設情境、優化設計、搭建問題的基礎上,強化議題活動的價值引領功能,引領學生在思辨中體會、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筆者在進行第一個活動環節:享受者—致敬偉大的成果中,通過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說出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這需要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從點到面、從個性到共性去把握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三次飛躍、四個改變,自覺投身于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爭做勇擔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的新人。
4.在高階思維下搭建問題,打造“有精度”的活動課堂
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是深度學習的要求,也是目前活動型課堂所欠缺的。只重結果輕過程的“速成主義”課堂,必然會導致知識零碎、表層化的問題,所以如何在活動中設計有精度的教學問題就非常重要。深度學習下的活動型課堂問題的設置應把啟發性、延伸性與梯度性統一起來。筆者在進行第二個活動環節“探究者—探究偉大的進程”中,搭建了如下的問題:(1)劃出改革開放的時間歷程并標出重要的時間節點。(2)結合當時國內國際環境說說這些時間節點為什么這么重要?(3)我們黨為什么要實施改革開放這偉大抉擇?(4)為什么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學生在有梯度、有深度的問題中通過舉例、思考、交流討論等方式培養辯證思維能力,避免了對學生進行“狂空亂炸”式的說教,從而實現“有精度”的活動課堂。
5.在素養導向下實現知行合一,實現“有亮度”的活動課堂
學以致用,知識聯系社會是活動型課堂的一大亮點。所以一節有深度的思政課,不應該只是局限于課堂知識,應該是讓學生走出教室,邁入社會實踐的大課堂,讓學生真正學會做事、做人、做時代新人。所以筆者在進行第三個活動環節“創造者—再創偉大的目標”中,以“2035年,強國有我”為題,要求學生結合個人未來的職業理想和國家發展目標,完成一次微演講外,同時圍繞某一職業進行社會調查,通過整理歸納后形成調研報告,并上傳到政府的相關部門,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
課堂,因活動而精彩;活動,因深度而添色。通過深度學習,打造一個“有熱度、有準度、有精度、有效度、有亮度”的活動型課堂,從而讓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真實發生。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項目“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2021YQJK47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曉東.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理解與實施[J].福建教育(中學版),2018(12).
[3]李曉東.追求學科本質: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進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 政治教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