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微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特定的多層次任務目標,展開設計項目或方案或其他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任務型的教學活動,利用學習任務組織課堂教學,加強知識內容與技能的實際應用過程,充分體現外貿課程的特點。學生通過各種外貿課程相關活動來完成任務,達到學習和掌握外貿相關知識的目的。正確選擇教學方法是課程改革成功的保障條件之一,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值得選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將各種語言使用的理論模型轉化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課堂教學方法,即首先確定特定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展示各種可能的任務結果,并從多個方面反映教學效果。
一、“任務型”教學初探
“任務型”教學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途徑能使教學過程以任務為基礎,以任務活動為主要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使教學充滿活力。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任務教學最理想的方法是真實運用任務教學法。其主要特點有:一是可完成性,即該任務是學生所學的就是能學的。二是真實性,即任務的設置與展開應該是符合學生真實興趣、針對學生真實困難。三是動態性,這項任務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擴展到課堂外的學習和生活。
二、中職外貿課程“任務型”教學實踐
根據真實運用任務的上述特點,結合中職生的學情特點:中職學生較普高學生更具鮮明的性格色彩,他們大多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并且上課的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中職課堂更需要老師創新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目的是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筆者認為,“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意義正是適合中職生的學習特點的,他們能夠完成一項任務,在活動中以任務的完成為目的,以任務的展開去汲取新的知識,因此,筆者在外貿課程中進行了以下教學實踐。
例如在《外貿商函》這門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常邀請學生進行“任務型”的學習,他們飽含興趣地參與到“reading,listening or reviewing”等之中,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指揮者而變成了活動期間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支持者,學生便成了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邀請學生參與各種任務,自行發現問題,課堂的重心就從教師的“教”轉移到了學生的“學”。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愿望,主動學習,并能在錯誤中總結歸納問題,最終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完成了知識的學習,課堂教學更顯教育成效。
三、如何用“任務型”教學,讓課堂“動”起來
(一)備課“動”起來
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下,那就是“筆記-教師-學生”的教學框架,常規課堂教學幾乎都是教師單純地傳授知識給學生,這與“任務型”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我們應該知道,如果教師不考慮到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學生的思想是動態的,那么在課堂上會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從而超出了備課筆記設計的框架,讓教師措手不及。因此,在備課時,筆者試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多地考慮問題。備課時,不僅要把重點和要點寫進備課教案中,還要把教師的“如何教”和學生的“如何學”寫進備課教案中。不僅是老師的“課上做什么”,還有學生的“課前做什么?”“課后你想做什么?”通過做足夠的準備工作,更恰當地安排有效的任務,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進行教學,而不是強迫他們接受。
(二)教態“動”起來
我們不能忽視生動的教學方法具備很強的吸引力。偉大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過:“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的確,微笑是人類最動人的表情。當我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時,我會盡量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如微笑、聲音和動作來吸引和感染學生。例如,有一位男同學有拖延學習的態度,經常不寫作業或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只要他完成writing,我就摸摸他的頭,微笑著對他說:“你今天進步了!”沒想到,他很快把當天的作業交給了我,禮貌地對我說:“老師,你能幫我先改一下作業嗎?”我立刻走進教室,對全班同學說:“讓我們為他鼓掌!”他非常聰明,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中突飛猛進,學習態度也日漸端正。
(三)作業“動”起來
當我布置作業時,我會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能力分層布置作業任務,從容易到逐漸加深難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做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衡發展學習。如學完《裝箱單的繕制》課后,我列了以下選做題:
1.獨立完成一張裝箱單的繕制。
2.通過裝箱單的繕制,同桌合作歸納每一個空的填制規則。
3.課后,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類比裝箱單的填制方法,自主學習商業發票的繕制。
通過獨立完成、兩人合作、四人交流完成,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在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差異、對知識的需求層次不同,能將“任務型”教學與因材施教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達到更高水平的教學效果,從而真正讓課堂“動”起來,讓老師“動”起來,最終讓學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林嫻.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文教資料,2020(1):207-2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