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花
摘要: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與健康人格塑造都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如何在中職學校德育進行過程當中將素質教育、人文教育有效滲透、融合于其中,是本文將要重要探討的課題。本文以會計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為例,立足于中職院校的自身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特點,詳細闡述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素質教育質量與效率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逐步提高會計專業學生乃至全校學生的整體專業素質,彰顯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促進中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中職;德育;教育方法
縱觀當前的中職教育,德育教育現狀并不樂觀,隨之便會影響到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質量與水平,進而整體人才培養質量受限。尤其是在當下就業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班主任如果還是一味地堅持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幾乎將全部重點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提升方面,而完全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與素質教育,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始終不能完全符合新時代崗位對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嚴標準,進而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提升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質量與水平對于學生、學校、社會乃至國家都具有深遠意義。
一、環境創設中的熏陶教育
環境具有隱性教育功能,這是實踐得出的真知。尤其是針對中職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生理機能都在快速發展,愈發成熟。如果班主任還一味地堅持顯性教育妄想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那么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這時候,班主任不妨換個思路。
首先班主任需要深刻認識到一點,不管是對學生開展德育還是素質教育,都不能只關注課堂,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教育效果很難令人滿意。基于此,要想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那么就要將德育、素質教育滲透于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其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創設和諧的生活、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狀態中生活、學習,那么自然而然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影響,他們會不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健全的人格,最終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滲透與進行。例如,在中職院校的校園街道中掛滿“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堅守原則”等正能量的標語橫幅。在學生宿舍樓與教學樓醒目的位置布置與德育相關的掛圖與圖片,或者在校園中循環播放積極樂觀的視頻與宣傳短片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為學生營造更為積極、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輔助班主任對學生日常的品德教育,學生潛移默化會受到文化環境的熏陶與影響,不知不覺中會受到啟發,進而使得學生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感。只有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極改變自己,那么將為今后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綜合實踐中的滲透教育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除了要扎實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之外,其實更為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正好借助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良好的契機,便能有效地對學生滲透德育,提升素質教育水平,最終為國家與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強技能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以會計專業為例,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只有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學生的專業知識架構才得以加固,進而學生的綜合技能與核心素養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升。例如該專業的學生實踐教學一般采用的是模擬教學法,除此之外,班主任或者專業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真實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參觀與學習。如果學校有實力,可以與相關企業建立長久穩定的校企合作模式,讓該專業的學生切實以企業員工的身份走進企業,熟悉工作環境,細致了解崗位要求。通過慢慢參與項目,在不知不覺中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素養產生積極作用。同時,綜合實踐活動還是全方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三、日常教學中的隨機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會計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因為如此,會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才會越來越嚴格。如今,除了要求會計從業人員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之外,更看重的還包括他們的職業素質。因此,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需要通過在校內日復一日班主任隨機教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循環,以便真正為學生走向實際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理論與思想保障。
例如學校可以不定期組織與會計專業有關形式各樣的征文、演講或者競賽。當然在實際技能操作訓練中,應不斷提升學生會計職業的紀律性,通過嚴格規范學生作息、行為,切實為今后會計工作的保密、務實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規范對中職學生德育準則,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其實都是在為全面進行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途徑。因此,中職學校應善于結合每個專業不同的特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而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益民.試論素質教育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實施[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5):181.
[2]陳瑞,韓熠.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