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蓉
摘要:在以生為本,學生、教師發展和諧統一的校本研修環境下,我校數學組群策群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研修活動計劃,確定了研修活動的主題及內容,也從教學質量、課題研修、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目標。在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首要目標,集思廣益,確定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系,初步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數;“綜合與實踐”;教學
我們以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以引導學生充分思考為核心,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和對數學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數學。
一、集思廣益 研中行
實踐活動是應用性教學的內容,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收集數據,讓學生指導數學的知識都是通過生活體驗到的,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加上自身的思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拓寬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加深了對數學這門學科知識的理解。我們組織一二年級開展了超市購物活動,在購買物品的同時認識錢幣,積累加法運算經驗,表述算式與物品之間的數量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購物的情景,首先讓學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擬開展購物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簡單的購物中,充分體驗到整個過程,在購物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交易的快樂過程,激發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在上《認識物體》教學時,讓學生自備學具,如紙盒筆筒等,通過用眼觀察用手摸一摸,讓學生摸物體說特征,學生入手感知、動腦思考,再引導學生將這些物品分類,討論總結出物體的聯系和區別。總結匯報,認真傾聽,互相補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滋生了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數學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
博覽群書,收集數學歷史、數學故事、數學笑話,配上喜歡的圖畫,創作出獨具個性的數學手抄報;將數字變形、倒置、結合,創作出趣味十足的數字繪畫;將單元知識歸納整合,由小見大,創作出智慧靈動的思維導圖;留心每天出現在生活中的各種跟數學相關的信息,撰寫個人專屬的數學日記。舉辦數學故事會,學生自主了解數學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厚底蘊,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包括數學家的成長故事、數學童話、數學語言等,學生感情真摯、精彩演繹,展現了純真、善良、誠信的精神,尋幽探奇地敘述、詼諧機智的言語,恰到好處的引用和舉例,故事豐富又具有感染力,呈現了數學故事的魅力,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和掌握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堅定了認真學習數學知識的決心。
當實踐活動在教室內達不到教學想要的成果時,就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去室外活動進行實踐活動,我們將活動空間延伸到校園,校園實踐活動,我們嘗試了丈量、體驗、調查等形式。課堂上難以用語言描述了解釋的數學概念等,我們通過校園實踐活動幫學生建立概念。《植樹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難點,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們開展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到校園尋找跟植樹問題有關的生活原型,并討論、合作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由于校園內此類實際問題非常多,學生便很容易找到,比如爬樓梯、花壇邊的護欄,校門口插的彩旗等都是各種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開展測量操場的活動,讓學生到校園里走一走,知道了兩步大約有1米,接著學生用步測的方法知道了100米有多長,再估計操場的一圈有多少米,在操場上走幾圈,感受1000米有多長,最后,進行合作實地丈量進行驗證。活動中發現測量的數據與實際存在差異,合作交流,商討策略,引導大家要養成一種探索與研究的習慣。分組合作,要讓學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園實踐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思維方式,積累生活經驗。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活動幫助學生解決了一些難題,提升了學生的校園實踐活動能力。動手“做”數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一種教學方式,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我們與時俱進,多方學習,網絡上搜實踐案例、找活動視頻,課堂中尋找切入點結合面,促進思維的開拓和發展。
二、博采眾長 行中思
正在我們尋求突破的時候,領導為我校提供了小數教師省外訪學的機會。來到北京,站在華光萬丈的天安門下,感受到祖國的心臟正在黨的領導下以雍容華貴之姿見證眾生同賀的曠世盛景。和諧美好的氛圍,難能可貴的機會,激勵我全身心地投入國培學習中。王文湛司長精彩獨特、耐人尋味的教育觀點,華應龍老師情感真摯、充滿智慧的教學策略,吳正憲老師教藝精湛、美美與共的課堂再現,充盈著我求知的心。學習過程中,王薏老師有一節關于綜合與實踐的課——《田忌賽馬》,我格外欣喜。比撲克牌大小的游戲代替田忌賽馬的故事,設計了四次比撲克牌大小的游戲,在做中思,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尋找小牌獲勝的策略,在活動中認識先出大牌是小牌獲勝的重要條件;小牌要有兩張比大牌大才能獲勝。在思中悟,每一次游戲之后的思考,讓學生沉淀下學科智慧。在說中悟,大牌的出牌順序不同,可怎么都是小牌獲勝呢?如果允許小牌換一張牌,但不能比原來的大,準備怎么換?在比較中進行完善。播放了創編舞臺劇——《印象 數學》,學生自主了解數學家和數學史上一些著名的故事,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策劃和設計,舞臺劇穿梭與古今、徜徉在中外,趣味十足地展現了古今計數方法、統計圖等知識原理。數學知識與舞臺表演的巧妙融合,學生輕松快樂地遨游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植樹問題、田忌賽馬的數學游戲,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活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游戲是最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生理特征的活動,數學游戲活動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趣味活動,改封閉為開放,靈動性的問題情境是讓學生喜歡數學的“保鮮劑”,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激發了求知欲,讓學生不自覺地陷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要我做”變為“我要做”。將書本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避免了作業的單調性和枯燥性,是讓學生喜歡數學的“催化劑”。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梳理完善思路,發展開拓思維,提高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到了運用數學的樂趣,收獲了幸福感。讓學生通過游戲找出數學信息畫一畫,圈一圈,看圖列式。讓學生把腦中所思落到紙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再鞏固,及時巡查并發現問題。激勵性的評價語是讓學生喜歡作業的“再生劑”,給予鼓勵并引導訂正,讓學生產生了超越障礙的力量,完成的作業印象深,效果好。
三、知行合一 思中進
與組內老師分享全部所學,我們細心揣摩,思維碰撞,欣喜地發現有了很多新的、好的想法。我們需要改進和豐富內容和形式,要整合教學內容,對看似獨立的知識元進行整理,進行結構關聯,打破它們之間的屏障,探究內在的本質,我們要創新設計具有更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活動,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區,加強校外實踐活動,比如走進學校附近的魔芋廠和腸衣廠,了解車間人數,生產數量等,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社會情景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很多實踐活動,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的方式來完成的,這就要提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輕松愉快地環境,讓每個學生有效參與的同時,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思想和建議。
在學區小數研修活動中,我們對課堂中可挖掘的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及故事創編活動進行了交流發言。對于學校開展的“六一”兒童節、體藝節、科技節、運動會等活動,從活動中挖掘可利用的數學信息,比如參加活動的人數、男生數與女生數的比、凳子的排數和列數、頒發獎狀的人數、獲獎的人數比率等,讓學生調查整理,分析數據,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從中獲得新知。在本校開展的“石榴花開”體藝節中,我們將組織數字隊列隊形展示,嘗試數學舞臺劇的編排和表演。師生情感共鳴,學生思維共振,小數異彩綻放,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永恒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葉美嬋.讓學生增長才干--小學數學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5):2.
[2]莫有賢.實踐出真知,創新長才干——新時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行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1(10):2.
[3]吉小蘭.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校本化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1):1.
[4]于亞燕.從“綜合與實踐”到“綜合”“實踐”——小學數學主題模塊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視界,2017(4):4.
[5]余金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趣味活動開展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1.
[6]呂貴山.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趣味活動開展初探[J].科學咨詢,201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