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龍

讀過《水滸傳》的人,大多對林沖的印象比較好。有的說他是英雄,有的說他是暖男,以前網上甚至還有種說法,“嫁人當嫁林教頭,交友當交林教頭”。
一
林沖確實比較正派。他武功這么高,卻不恃強凌弱,平時談吐斯文,做事低調,有點像現在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放到梁山那個大環境里看,林沖肯定算是個好人。但是,你要是說嫁人該嫁給這樣的人,交朋友該交這樣的人,我不信。你要說他是暖男,我更不相信。
林沖一點都不暖。他比較冷漠,對什么事情都不會特別執著。他就像是一個“50%”的人,感情是50%,道德是50%,做事也是50%。
他有點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堅持;有點小追求,但也不怎么當真。他能愛一個人,但愛得并不徹底;他也能對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他關心的事情,就是輕輕松松地過安穩日子。只要日子安穩,其他事情能糊弄過去就糊弄過去。
用現在的話來說,林沖屬于典型的中產階層。他的父親是提轄,岳父是教頭,自己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頭銜聽上去很拉風,其實就是個普通武官。林沖在單位里混得還可以,這主要是因為他專業水平好。陸虞候跟他喝酒的時候,就說:“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可見領導把林沖當成技術骨干,挺器重他。
后來高太尉設計陷害他,派人請他到府里比刀,林沖也沒有懷疑,當成一件很正常的事兒,這說明他跟領導平時就有來往,關系還不錯。林沖工作也很清閑。從書里看林沖似乎不用坐班,不用打卡。“心里悶”,就能隨便窩在家里不出門。想喝酒了,巳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就能和陸虞候出去喝酒,工作量明顯不飽和。
工作不忙,收入卻不錯。書上就說他受高太尉的“大請大受”。什么叫“大請大受”呢?就是指工資高,待遇高。林沖買把刀就花了一千貫,待遇不高怎么買得起?體制內,領導器重,工作清閑,待遇又高。林沖就跟現在的中產階層一樣,覺得天下太平,歲月靜好,也沒太大的雄心壯志,只想這么一天天過下去。
誰知道出事了。
二
林沖出事,是因為高衙內看上了他媳婦。對一個男人來說,這當然是奇恥大辱。可林沖的態度呢,始終是息事寧人。高衙內第一次調戲林沖媳婦的時候,林沖扳過他來,伸拳就要打,可一看是高衙內,“先自手軟了”,站在那里,也不說話,只是“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用凌厲的目光對他進行道德譴責。
第二次高衙內更過分,他把林沖媳婦騙進陸虞候家,霸王硬上弓,意圖非禮。林沖急匆匆趕到現場,反應也不是踹門,而是“立在胡梯上叫”。這一叫,高衙內當然就跳窗逃跑了。林沖也不想表現得太窩囊,也想做出勇敢的姿態。所以他把氣出在陸虞候身上,先是把他家打得稀爛,然后拿著一把“解腕尖刀”去找陸虞候。陸虞候躲進了太尉府,林沖又拿著刀,在太尉府門口堵了三天。
但這就是個姿態。他真想殺陸虞候嗎?當然不想。真想殺陸虞候的話,就該不動聲色地等著,找準機會,上去一刀攮死。武松殺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時候,就是這么干的。而林沖提把刀滿世界轉悠,其實就是告訴大家,也告訴自己:我很生氣!我要殺人了!陸虞候你給我躲遠點!
林沖這么做,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毫無表示,先不說別人怎么想,自己心里這坎兒肯定就過不去。但真要殺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辦?想想實在又不敢。
三
林沖到了滄州以后,繼續奉行鴕鳥政策,假裝太平無事,盼著高太尉工作一忙,把自己給忘了。可是,人家并沒忘了他。很快,酒保李小二就跑來向他報告,說陸虞候到這里來過,和滄州的管營、差撥交頭接耳,一會兒說“高太尉”,一會兒說“好歹要結果了他”。
面對報警,林沖又是什么反應呢?還是當年那一套。林沖大怒,拿著“解腕尖刀”尋陸虞候,尋了三五日沒尋著,就拉倒了,“也自心下慢了”。
這聽上去好像太愚蠢了。但實際上,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心理問題。說到底,林沖在內心深處,就是不愿意直面這件事。一旦直面,就沒有退路了。所以,林沖還是給自己找臺階下:“我找陸虞候了呀!我找了三五天都沒找到。也許搞錯了吧!”林沖對“安穩日子”實在太眷戀了,只要還有一絲一毫騙自己的余地,他就會騙下去。
后林沖被逼上了絕路。紛飛的大雪之下,草料場在熊熊燃燒。山神廟內,是手持花槍的林沖;山神廟外,是三個要謀害他的人。這個時候,猙獰的現實暴露無遺,再沒有一點僥幸的余地了。林沖退無可退,避無可避,只能挺槍而出,迎接自己的命運。
剛開始逃亡的時候,他的脾氣確實變壞了,行為很粗野。他跑到人家草屋里烤火,烤著烤著就非要喝人家的酒。人家不給,林沖拿起花槍,把點著的柴火往人臉上一挑,老莊客的胡子都燒著了。其他人跳起來阻止,林沖掄起槍桿一通打,把他們都打跑了。林沖說:“都走了!老爺快活吃酒!”以前林沖怎么可能自稱“老爺”呢?這哪里還是禁軍教頭,分明是流氓的口吻。這說明林沖失控了。但是林沖再失控,也還有底線。他沒有像武松那樣,一槍戳死人家。他拿起花槍,還知道只能用槍桿,不能用槍尖。而且事情過去以后,他很快就清醒過來,氣兒也消了,又變回低調溫和的樣子。
但是林沖對自己的道德底線守得也很勉強。他后來走投無路,只能去梁山泊入伙。首領王倫不太想要他,非要讓他交納“投名狀”,就是下山殺個人。魯智深要是碰到這種要求,可能當時就破口大罵了。但是林沖連猶豫都沒猶豫,一口答應下來:“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然后,提著樸刀就下山了,一門心思要殺個過路人。
林沖有道德底線。但這就像他的愛情或者友情一樣,說有肯定有,但不會太濃烈、太執著。有這個東西當然好,但如果妨礙他過安穩日子,那就算了。
林沖不光對道德不執著,對仇恨也不執著。林沖的仇人就是高太尉。他害得自己家破人亡,媳婦都上吊了。這種仇恨應該是刻骨銘心的。可是后來高太尉被捉上梁山過,林沖見了他,是什么反應呢?“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就像他當年對待高衙內一樣,用憤怒的目光對敵人進行嚴厲批判。然后呢,“欲要發作”,但是沒有發作。表情猙獰了一下,就沒了下文。
事實上,林沖就是無數普通人的影子。他們有道德,心眼不壞,對人厚道,也有愛別人的能力。但是面對壓力的時候,他們可以一步步后退。只要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他們會把自己珍貴的東西一點點都舍棄掉。這個世界只要不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就會假裝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