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晶 席志武 李姍姍

【摘 要】 “碳達峰、碳中和”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國家戰略。文章依托中央宣傳部出版物數據中心,對“碳達峰、碳中和”主題圖書的時空分布、出版機構、作者狀況和學科類屬等進行統計分析,繪制了語義分析圖,概括“碳達峰、碳中和”主題圖書的核心議題:宏觀政策與經濟轉型、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針對該主題圖書出版現狀,本文提出拓展學科領域、加強科學普及、強化國際傳播等建議,以期推動“碳達峰、碳中和”主題圖書高質量發展。
【關 ?鍵 ?詞】碳達峰;碳中和;主題圖書;戰略轉型
【作者單位】彭晶,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席志武,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李姍姍,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CXW023)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6.009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題為《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早在2020年9月,中國便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重點任務進行頂層設計,戰略部署,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能源革命”,走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推進“雙碳”戰略,是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也是我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實現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此背景下,出版領域聚焦“雙碳”議題,推出了大量圖書,有效提升了“雙碳”的社會認知度,在不同領域為服務國家“雙碳”行動作出積極貢獻。
一、“雙碳”主題圖書出版:內涵與意義
主題出版是以特定主題為出版對象、出版內容和出版重點的出版宣傳活動。具體來說,就是圍繞黨和國家重點工作和重大會議、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節慶等集中開展的重大出版活動[1] 。在“十四五”期間,國家明確要推進“雙碳”的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雙碳”已是我國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主題。本文所指的“雙碳”主題圖書,是在全球低碳轉型背景下,出版界圍繞“雙碳”議題,聚焦“綠色低碳”“能源革命”戰略任務及各行業踐行“雙碳”理念的行動措施,為國家實施“雙碳”戰略提供出版支撐的圖書。
“雙碳”主題圖書出版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雙碳”主題圖書出版可以助力國家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雙碳”行動已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這意味著我國將在全社會、各領域、各行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產業轉型和結構升級,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發展方向。“雙碳”主題圖書涉及氣候、科技、能源、金融、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也關涉國際技術變革與產業經驗借鑒。“雙碳”主題圖書的出版,可以為我國實現觀念轉變、產業革新、技術升級等提供智力支持。二是“雙碳”主題圖書出版具有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功能。科技出版以傳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學知識、推廣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為主要目標[2]。隨著“雙碳”戰略對各行業影響的深入,我國面臨巨大的“雙碳”人才缺口。為此,強化國家目標、市場需求與學科建設之間的聯系,加快培養“雙碳”人才,成為推動國家“雙碳”戰略的一項基礎能力建設[3]。從這一意義上說,“雙碳”圖書出版對實現人才保障、專業支撐、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 “雙碳”主題圖書的出版狀況
1.時間和區域分布
筆者于2021年12月31日在中央宣傳部出版物數據中心(https://pdc.capub.cn/)通過“高級檢索”選項,以“碳中和”或“碳達峰”為關鍵詞,調研“雙碳”主題圖書的在版編目(CIP),發現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已編輯出版或即將出版的“雙碳”相關圖書有68本。其中,出版時間最早的圖書為張建春的《碳估算與碳中和風景區建設》(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2020年9月以前出版的“雙碳”主題圖書有3本,分別為郝曉地的《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科學出版社,2014年11月)、陳偉等人的《基于碳中和的中國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年8月)、丁雨蓮等人的《鄉村旅游地碳中和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18年1月)。這說明出版界關注“雙碳”主題較早。
在68本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雙碳”主題圖書中,北京地區出版的圖書有57本,占比約83.8%。其他“雙碳”主題圖書有4本在上海出版,有3本在長春出版,其余的則在其他省市出版。
2.出版機構狀況
自2013年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32家出版社參與“雙碳”主題圖書出版。其中,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該主題圖書9本,位居榜首。其他部分出版社出版情況分別為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5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3本,科學出版社出版4本,中信出版社出版4本,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3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3本,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2本。從總體上看,出版“雙碳”圖書的出版社呈現以下特征。一是出版社傳統業務方向與氣候、能源、產業、科技等“雙碳”議題存在強相關聯系。這些出版社有明確的出版宗旨,如中國電力出版社以立足電力、面向市場、傳承科技、服務社會為宗旨,致力于電力、科技及相關領域的出版工作,這使其能快速對接“雙碳”主題。二是出版社有成熟的運營機制,能及時把握“雙碳”戰略動向,發揮科技出版與科普教育的優勢,快速推出主題圖書。如經濟科學出版社2020年12月推出《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可行性評估與實踐路徑》一書,運營機制十分成熟;人民日報出版社在推出《碳達峰、碳中和100問》時,明確此書把科普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即“雙碳”對普通公眾而言是一個“新生事物”,圖書需要兼顧科學性與可讀性[4]。 三是出版社能在“雙碳”背景下充分發揮學術資源優勢,以主題叢書的方式在“雙碳”領域形成影響。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歐洲碳中和叢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叢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叢書”等,都發揮了出版社的學術資源優勢,在出版界和讀者群體中形成較大影響。
3.編者與著者基本狀況
調動并發揮作者隊伍的學術資源優勢,是出版社在“雙碳”圖書出版中助力國家戰略、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法寶。“雙碳”目標作為我國國家戰略,提出時間不足2年,但一些出版社能快速反應,及時推出高質量的“雙碳”叢書,體現了出版社與作者隊伍的良性合作機制。筆者分析“雙碳”圖書作者狀況,將作者分為以下類型。一是學術科研團隊和課題組。如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一本書讀懂碳中和》,作者為“安永碳中和課題組”;中國電力出版社的《全球碳中和之路》《中國碳中和之路》《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等書,作者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二是在“雙碳”領域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如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碳達峰、碳中和100問》一書,作者陳迎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巢清塵現任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中國金融出版社的《碳中和經濟分析》一書,作者是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中國電力出版社的《“碳達峰、碳中和”百問百答》,作者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多位專家。三是國際“雙碳”領域的權威機構與學者,主要在譯著中出現。如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叢書”,作者為“英國歐盟委員會”“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以及日本“次世代燃料電池產學協作中心”佐佐木一成等人。這些作者推出的譯著對我國踐行“雙碳”方案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三、 “雙碳”主題圖書出版的學科分布與內容挖掘
1.學科分布特征
根據“中圖分類法”的學科分類,在當前68本“雙碳”主題圖書中,經濟類圖書有31本,占比約45.6%,環境科學、安全科學類圖書有25本,占比約36.8%,兩類圖書總占比超八成。這意味著我國出版界主要從經濟轉型、產能升級、生態環境等角度關注“雙碳”議題,契合全球社會注重經濟模式調整和生態環境治理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經濟類圖書中,“世界各國經濟狀況、經濟史、經濟地理”和“工業經濟”子類別占主要地位,這類圖書分析了“雙碳”戰略對中國經濟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認為一種新的國際能源秩序將在未來的碳中和時代逐漸形成。
在“環境科學、安全科學類”領域,如何解決現有經濟模式、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是學界關注的另一焦點。“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子類別圖書有19本,探討了發達國家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管理經驗。如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國際經驗研究》研究了歐盟、美國等的低碳發展立法、碳市場交易管理、能源結構轉型、低碳技術研發,為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參考。此類圖書還分析了國內低碳發展進路。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福建“碳達峰、碳中和”報告》,論述了福建省實現“雙碳”的優勢與困難;科學出版社的《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從技術層面分析了污水處理與能源轉化、低碳工藝研發等技術。
此外,“雙碳”圖書的學科領域還有“工業技術”(5本)、“天文學、地球科學”(4本)、“農業科學”(2本)等,這些圖書從各學科和各行業視角,對“雙碳”的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
2.內容挖掘
“雙碳”圖書出版主要體現在兩個學科:經濟類(31本)和環境科學類(25本)。為了描述其出版特征,筆者對這兩類圖書做了關鍵詞和語義網絡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將這兩個學科的圖書標題和內容簡介分別輸入文檔,依次導入ROST CM6軟件,得出圖1和圖2的語義網絡圖。研究發現,國內“雙碳”主題圖書呈以下特征。
(1)宏觀政策與經濟轉型是“雙碳”圖書的核心議題
“雙碳”戰略直接影響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與能源結構轉型。《碳中和革命:未來40年中國經濟社會大變局》指出,“碳中和”將對所有領域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同時必將催生眾多新興領域和商業模式,中國經濟社會即將產生巨大變局。《中國碳中和發展報告》指出,“雙碳”目標將使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系統性變革并迎來新一輪發展。《碳中和產業路線》提出了我國踐行“雙碳”理念的經濟發展建議。從圖1看,“政策”“經濟”“發展”“建設”“轉型”構成這一領域的高頻詞,意味著經濟學領域圖書密切關注“雙碳”政策對產業格局的影響。
(2)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是“雙碳”戰略的基本路徑
分析圖2,“綠色”“發展”“生態”“實現”等詞語較為亮眼,這意味著“雙碳”與我國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密切。《碳達峰、碳中和100問》強調“雙碳”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相輔相成關系:實現“雙碳”目標,前提是生態文明建設;深度減排、實現碳中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抓手。《邁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與行動》著重從能源體系、生產與生活方式對“雙碳”戰略實施路徑進行論述,分析綠色發展與低碳路徑的內在聯系。
(3)具備國際視野是我國“雙碳”目標的顯著特點
“雙碳”是全球的公共性議題,“雙碳”戰略的落實也亟須全球合作。Net Zero Tracker數據顯示,全球有135個國家承諾實現“碳中和”,但只有66個國家設立了目標年份[5]。從世界范圍看,西方發達國家在氣候、能源、技術等領域走在前列,為我國實施“雙碳”戰略提供了可借鑒經驗。《碳達峰與碳中和國際經驗研究》《歐洲碳中和2050》《全球碳中和之路》等圖書聚焦世界各國綠色低碳的產業技術,為我國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重要啟示。
(4)科學傳播“雙碳”議題,是“雙碳”圖書出版的一大亮點
主題圖書仍是科學傳播的主要方式。“雙碳”主題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構建政府、能源領域、技術產業與大眾之間的聯系,出版界對“雙碳”議題的科學傳播做了大量工作。如《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文集2021》體現了科學共同體的內部傳播;《碳中和——全球變暖引發的時尚革命》《碳達峰、碳中和知識解讀》《“碳達峰、碳中和”百問百答》《碳達峰、碳中和100問》等,用大眾化語言介紹“雙碳”的理論淵源、背景、路徑等,科學性與通俗性兼備,推動了“雙碳”領域的公民教育和全民行動。
四、“雙碳”主題圖書出版的未來方向
我國出版界基于“雙碳”主題的圖書出版,對推進“雙碳”國家戰略、貫徹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知識支撐。但目前我國的“雙碳”主題圖書出版仍存在學科分布不均、科學普及不足、國際影響較弱等問題。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下出版建議。
一是出版界應進一步拓寬“雙碳”主題圖書出版的學科領域,加強“雙碳”主題出版在全學科與全社會的滲透,為各行業提供政策、技術、產業等出版支撐。“雙碳”戰略將對全社會能源結構、生產與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因此,出版界應圍繞這一戰略,聚集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學術團隊,對“雙碳”主題的重大決策、技術產業領域的重大突破進行出版策劃,凸顯“雙碳”行動主體的多維度、多元化、多層次特征,引導全社會踐行“碳中和”行動。
二是出版界應加強“雙碳”主題圖書的科學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培育“雙碳”人才,提升全民氣候意識,推進全民低碳行動,為個體層面實現“個人碳中和”作出貢獻。 “個人碳中和”是碳中和體系的重要構成。因此,出版界應加強“雙碳”主題圖書的科學普及,調動“雙碳”行動的全民力量,結合當前全媒體語境,采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動方式,擴大“雙碳”圖書的全媒體傳播范圍,推進全民普及與全民行動。
三是出版界應在政策、技術、產業、生活等方面講好我國“雙碳”故事,促進中外“雙碳”領域的全方位合作。這將提升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營造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雙碳”議題是我國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圖書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契機。統計顯示,在68本“雙碳”主題圖書中,有部分圖書是對國外“雙碳”經驗的引介,也有部分圖書開始探索學術出版的“走出去”,適時推出了英文版,如《中國碳中和之路》(英文版:The Road to China Carbon Neutrality)和《全球碳中和之路》(英文版:The Road to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這一狀況與我國在“雙碳”領域作出的貢獻不匹配。這提示我們,一方面,我國出版界應加大對國外“雙碳”主題圖書的引介力度,促進中外在學科領域、產業技術和公眾行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出版界應在“雙碳”圖書的國際出版中強化議程設置能力,推進“雙碳”圖書的海外傳播,向全球講好我國“雙碳”故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而擴大我國“雙碳”戰略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周慧琳. 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主題出版工作[J]. 出版參考,2017(1):5-8.
[2]柳恩敏. 科技情報編輯[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
[3]瞭望|雙碳人才是什么?如何育才引才?[EB/OL]. (2021-10-18)[2022-03-01]. https://www. sohu. com/a/495766194_267106?g=0.
[4]《碳達峰、碳中和100問》:科學通俗的“大家小書”[EB/OL]. (2021-03-31)[2022-03-01].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95726065030406006&wfr=
spider&for=pc.
[5]Florian Zandt. The Road to Net Zero[EB/OL]. (2021-11-17) [2022-03-01]. https://www. statista. com/chart/26053/countries-with-laws-policy-documents-or-timed-pledges-for-carbon-neutr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