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豪 馬海旭
關鍵詞:創新;經典誦讀;宣講;文化育人
項目來源:2021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創新經典誦讀宣講促進 ‘四史’沉浸式學習 ”。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通過創新形式的誦讀經典,歌頌建黨百年光輝歷程,展現舉世矚目偉大成就,增強愛黨愛國情懷,促進文化思政育人效果,進行本項目的創新實踐。選題源自學生對課題的興趣與長期積累,并為大創競賽前期研究相結合的研究項目。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 研究現狀:目前,我國對經典誦讀在高校中文化育人的作用研究較少,知網搜索關鍵詞“經典誦讀”、“高校”,顯示結果寥寥;與經典誦讀相關的研究論文百余篇,多與小學語文教學相關。而對此課題進行研究的國外學者更是少之又少。
2. 存在問題:當前各地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及比賽,紅色文化經典在高校中傳播當然是好事,但在也不難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內涵不足、缺乏辯證思考、滲透不力、創新不足、脫離實際等。
二、項目研究內容:
1. 構建校園誦讀文化育人路徑。高校是先進文化生產與知識傳播的重要陣地,通過經典誦讀傳承踐行文化育人理念,有效提升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師生的理論水平和政治文化素養。通過經典誦讀與文化育人的雙向互動,構建全新的校園誦讀文化育人路徑。
2. 策劃實施系列經典誦讀活動。系列活動一:宣講團在傳統課堂教學和課程的基礎上,注重經典材料的閱讀,并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其中進行深入分析和再創作,激勵學生傳承偉大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奮斗。系列活動二:采用經典紅歌傳唱的活動形式加強學習活動的教育宣傳效果,加強學生愛黨愛國熱血之情,砥礪前行。系列活動三:宣講團邀請雷鋒團戰士、具有匠人精神的行業帶頭人、親歷過革命的老同志等人為同學們進行主題事跡分享。使學生能深切體會到如今和平年代、人民安居樂業來之不易,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自豪。
3. 搭建互聯網文化育人平臺。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不斷演變,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與偏好也不斷變化,為了提升誦讀經典文化育人的泛在性,彌補線下活動的時間空間局限,除了傳統的宣傳教育活動外,宣講團也將結合網絡宣傳途徑,踐行思政育人。宣講團將利用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推送宣傳,強化理念,包括相關誦讀技巧、 背景延伸、價值內涵等。此外,宣講團還將與學生工作部、校廣播站、校宣講團、各社團等組織合作,以電臺為載體,在全校范圍內挖掘具有播音主持才能的同學,讓同學們自己講紅色經典,在充分發揮同學們特長的同時,也讓文化教育深入師生內心。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 通過精心選擇誦讀材料解決過于追求功利、缺乏辯證思考的問題,材料選取及編排要遵循唯物辯證、循序漸進、自然延伸、思想性藝術性相結合、難易適中等原則。構建內容合理、結構清晰的經典誦讀體系。
2. 通過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解決脫離學生實際、脫離教學實際等問題,要通過介紹背景、補充故事、內容解讀、教授方法、結合情境、糾音糾調等方法進行誦讀指導,使學生深入了解紅色經典蘊藏的革命精神,并發揚到學習生活中。
四、創新之處:
1. 多點聯動,多方配合。定期邀請國家一級播音員、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省市播音主持、演講比賽等多項一等獎獲得者入校進行中文朗誦專業指導;我校外語教師進行外語朗誦專業指導與文稿校對審核。與學生工作部、校廣播站、各大社團等組織進行聯動,建設誦讀紅色經典、傳承革命精神的校園文化,并進一步發揚學校特色、雷鋒精神、革命精神。并培育具有誦讀、宣講特長的學生人才隊伍。
2. 形式多樣,內容多彩。宣講團在立足于常規的演講與學習教育的形式基礎上,通過中英文誦讀、紅歌傳唱、寫誦講等多種形式,選取紅色經典材料,采取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將紅色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樹立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
3. 渠道多元、打造品牌。宣講團在活動過程中在思政類、語言類老師的指導審核下,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活動的網絡宣傳效果,形成一系列經驗性、模式化與創新性融合的活動方案。在學校內部打造校園誦讀品牌,開展相關競賽,如中華好詩詞大賽、中外大學生經典誦讀大賽、“誦讀中國”中英文競賽等。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時代性等特點,形成經典誦讀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五、項目進度:
1. 調研、選拔成員,為項目的成立做好準備。研究國內同類創新研究進展,設計項目方案。
2. 改革實施階段
(1)定期進行宣講團活動,在思政類、語言類專業老師指導下,科學選取材料,進行紅色經典材料的中英文誦讀。
(2)聯合校宣講團、各社團進行雷鋒紀念館的中英文講解。輔助第二課堂創新活動,建設誦讀紅色經典、傳承革命精神的校園文化。
(2)定期邀請國家一級播音員、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省市播音主持、演講比賽等多項一等獎獲得者入校進行邀請進行校廣播站成員專業培訓。
(3)錄制誦讀、宣講作品,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進行多平臺宣傳。
(4)組織舉辦校級“誦讀中國”英文比賽。參加省市高校中外大學生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誦讀中國”等經典誦讀大賽。
3. 對于階段改革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對下一階段的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進行更有實效的改革。
4. 將前期經驗更好的應用于實踐,深入活動并卓有成效的改革,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
5. 撰寫研究論文和總結報告、參加結題答辯和成果推廣。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本項目通過一系列創新訓練活動,詮釋中華優秀文化內涵、彰顯中華語言文化魅力、弘揚中國精神為目標,引導學生親近中華經典,走文化自信道路,提升人文素養。團隊成員由校廣播站骨干、中英文演講比賽獲獎優秀選手、視頻剪輯及媒體宣傳特長學生組成;校外指導教師為國家一級播音員、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校內指導教師為語言類教師。符合“理實融合、學用一體”的育人模式,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博.經典誦讀的價值彰顯與高校實施策略優化[J]. 傳媒論壇, 2021.
[2] 隗寧.基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高校經典誦讀實施路徑研究[J]. 散文百家, 2021.
作者簡介:郭子豪,沈陽工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宣講。
通訊作者:馬海旭(1986-),女,遼寧大連人,沈陽工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