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怡
(南寧理工學院文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隨著近幾年移動互聯技術的創新與普及,眾多高校開展了智慧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融合了線上的數字化教育與線下的課堂教學,集課堂教學與在線教育的優勢,現已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流。2004 年我國學者第一次提出混合式教學的概念[1]。雨課堂是一款基于PowerPoint、微信軟件和云技術的教學平臺,可全程記錄混合式學習,把知識講授和在線學習有機結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達到有效教學目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既是學習材料的提供者也是課程的監管者,翻轉課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最優教學效果。
國內學者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2]。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先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的微課、慕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理解定義、概念等基礎知識,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或教師答疑實現知識的深刻理解、分析和運用[3]。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圖1(p137)展示了混合式教學的流程和步驟。布魯姆將認知過程的維度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4]。在混合式教學中,要求學生將理解、記憶等較容易的目標在課前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自學完成,而分析、應用、評價和創造等難度較高目標放在課中或者課后完成。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預習資料和學習任務,學生登錄后自主學習完成預習任務,若有疑問可以提交至雨課堂向教師求助,同時教師也可查看學生的學習反饋。課中,對于學生課前學習反饋的疑難問題,教師可集中講授難點、組織學生討論或者提供個別指導來解決。需要拓展探究的知識應根據學生水平和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或者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該階段完成后,激勵學生總結學習情況并展示成果,同時可開展生生評價或學生自評,教師既要肯定學生的成就,也要客觀評價幫助學生反思。課后,教師應及時查看教學數據,反思總結,并重視利用形成性評價,發布作業、測試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教師還可提供拓展文獻、網站等資源,讓學習興趣高、自主學習強的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圖1 混合式教學的流程
在美國文學第一次課時讓學生完成一份知識與能力考查試卷,摸清學生學習前的知識儲備和文學鑒賞能力。待到課程結束時,又再次讓學生做同樣的考查試卷,進行前后對比,判斷每個學生學習本課程后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注重形成性評價,在同一單元前后兩次測試同樣的試題,運用SPSS 軟件統計出學生知識掌握與能力提升情況。
本研究選取了南寧理工學院2016、2017 級英語專業學生為樣本。美國文學課混合式教學實踐從17 級英語專業學生開始實施,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對照班16 級用傳統模式。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實驗對象均未被告知自己在參加實驗。
2.2.1 試卷
知識與能力考查試卷包括考查知識記憶(客觀題)、文本分析與文學閱讀理解(主觀題)、文學理論或作家寫作技巧的理解和思辨(論述題)。客觀題來自歷年專八真題,主觀題與論述題均來自美國文學課程教材,因此該試卷信度效度較高。
2.2.2 訪談
訪談問題為:對本學期英語專業美國文學課教學模式有何評價?該教學模式對你的英語學習有什么影響?
在第一堂課摸底考試中發放150 份試卷,回收有效試卷145 份,有效率為96.6%。把145 份試卷數據輸入電腦,通過SPSS26.0 對試卷進行描述性分析。課程結束后隨機選取20 名學生使用中文進行訪談,告知學生訪談內容均會保密,并且不影響其平時表現和該課程期末總評,可以暢所欲言。
如表1 所示:峰度為0.156 大于0,偏度為負數小于0。圖2(P138)直方圖中數據左偏,且比正態分布高峰要更加陡峭,說明測驗總體分數偏低,大部分學生基礎不牢固。具體來看,平均成績為41.3 分,最高69 分,最低9 分,峰值出現在37 分到38 分之間,且分數30 至40 分布最多。成績標準差為10.765,數值較大,說明學生成績離散度高,分數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教師未來應加強監督,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表1 學生摸底測試成績描述性分析

圖2 學生摸底測試成績直方圖
一般從四個維度對試卷進行評估,即效度、信度、難易度和區分度[5]。接下來結合數據來分析該試卷質量及各題型情況。
3.2.1 試卷效度
在SPSS26.0 中,選擇相關中的“雙變量”,將總成績、平時成績選入“變量”后,在相關系數中勾選“皮爾遜”,點擊確定得出結果,表2 所示此次試卷效度為0.741。一般來說,0.6 至0.8 表示強相關[6]。所以此次測試效度較高。

表2 試卷效度分析
3.2.2 試卷信度
利用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檢測試卷信度,如表3 所示,該試卷擁有0.666 的克隆巴赫系數。普遍將0.6 作為評判標準,因此本測試卷信度較好。

表3 試卷信度分析
3.2.3 試卷難易度
由表4 可知,該試卷三種題型難度為0.3 至0.5 之間。如果難度系數小于0.3 會被認為難度大,在0.5 附近則被看作有較好的難度。總的來說,試卷偏難。其中主觀題難度系數為0.34,難度最大。客觀題次之,難度系數為0.37。而論述題難度系數為0.5,難度適中。

表4 試卷難易度分析
3.2.4 試卷區分度
區分度較好的測試,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應該分數較高,反之則低。區分度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測試題情況,并做出判斷是否沿用該題或者更換題目。本研究中,客觀題使用斯皮爾曼等級進行分析,主觀題、論述題依靠皮爾遜等級進行分析[7]。表5 顯示,客觀題、主觀題和論述題的區分度為依次0.711、0.310、0.596,均大于0.3。總體來看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尤其是客觀題的區分度較好,因為客觀題來自于歷年專八真題,題目可以保留。主觀題區分度最低,可以考慮適當調整修改。

表5 試卷區分度分析
表6 顯示t 值為-5.386,自由度為144,p 值小于0.01,表明實驗班總成績前、后測數值出現了顯著差異。實驗班成績有所提升,表明在美國文學課程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是有效的。

表6 實驗班成績配對樣本t 檢驗
混合式教學實踐結束后,隨機對20 名學生進行訪談。大部分學生表示樂于接受混合式教學,這充分考慮了他們學習的特性和基礎。例如,微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即可觀看,且不限次數回放,無需擔心聽不懂或者被提問,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焦慮,進而產生學習興趣。此外,少數學生表示,可能因為不熟悉雨課堂平臺,花費了大量時間在熟悉操作環節上,因而未跟上學習進度,所以對混合式教學興趣不大。因此,教師要及時查看后臺教學數據,重視對學生的指導。不僅僅是針對教學內容的指導,對于軟件操作及學習策略都應及時引導。
綜上,該測試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反應學生真實水平。試卷難度偏大,較多學生處于低分區域,表明大部分學生的美國文學知識基礎薄弱,教師應選擇難度適中的題目優化試卷。此外,充分利用翻轉課堂靈活便捷的特點,錄制精煉的微課推送給學生自學,打牢基礎。由于試卷總體區分度好,可保留客觀題題目。注意及時調整區分度較低的主觀題,或者重新搜集資料來置換部分主觀題。
微課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翻轉課堂是混合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微課的質量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關鍵,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課程質量核心所在[8]。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要嚴于監控后臺數據,包括學生考勤和學習數據,善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同時要采取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多主體評價的新評價機制。具體來說,應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如單元測試、隨堂測試,這樣能緩解學生焦慮,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既要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要對自身學習效果、教材內容、雨課堂平臺、與同伴合作學習進行評價。
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身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多種角色于一身。教師既是課程的設計者,也是微課的錄制者,還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要求教師課前精心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學習素材,錄制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的微課視頻,課中監督管控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進度,因材施教,合理篩選資料編制隨堂測試、單元測試,課后供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混合式教學模式,無疑對教師時間精力的投入和多重角色的轉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證研究和訪談結果顯示,美國文學采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翻轉課堂是混合式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基于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水平和興趣,通過提供適合學生水平的學習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完成知識建構。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及時給學生針對性的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學效果的良好呈現。混合式教學將成為今后教學新常態,要求教師成為新的教育技術、教學方法的實施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