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網絡文學已成為擁有4億多海內外用戶的龐大文化領域。文章從用戶閱讀體驗視角梳理網絡文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深入分析成因,從加強國家的引導與監管、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開展用戶閱讀素養教育、促進網絡文學企業和平臺守正創新四個維度提出對策,以期為推動我國網絡文學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文學;用戶閱讀體驗;問題;對策
借助中國古代神話體系與西方奇幻文學元素為創作源頭,中國網絡文學以一個個精彩好看的故事滿足了大眾的審美趣味,并以全版權持續開發運營的模式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文化產業生態,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中國網絡文學甚至與美國大片、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1]。
一、網絡文學發展現狀
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網絡文學擁有了龐大的市場規模及用戶群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達4.6億,帶動下游數字文化產業總產值超萬億,為國民生產總值首破100萬億做出了重要貢獻。作者隊伍持續壯大,90后、95后成為作者隊伍主體,并且嶄露頭角。除了玄幻類作品持續受到關注,歷史類、軍事類和懸疑類作品穩中有升,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持續增長,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創作趨勢愈發明顯,滿足了廣大用戶多元化、小眾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網絡文學發展迎來高峰。
二、網絡文學的癥候與成因
注重用戶在閱讀網絡文學過程中的心理滿足與感受,是衡量網絡文學對用戶需求與價值滿足的標準,也是改進網絡文學內容與運營、提升用戶認可度的主要標準。
(一)精品仍缺,同質化現象嚴重
網絡文學巨大的消費體量吸引資本巨頭紛紛加入,資本的逐利性使得商家總結出一套最易成功和獲利的成規慣例和網文核心快感的寫作攻略[2]。于是,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網文創作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化流水線生產過程,同質化、套路化嚴重;遣詞造句缺少錘煉、文本注水、文體超長;部分作品敘事邏輯前后混亂,情節違背現實規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網文作者與商家原創精神不足、急功近利,過度注重商業化、市場化、娛樂化,忽視作品的內涵質量。他們期望通過一個已經成型固化、已被證明成功的創作模式來避免因原創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喜歡這種創作套路的用戶的有限注意力,以獲得商業利益。另一方面與創作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生活閱歷不夠有關。網文平臺對網文作者的寫作技能與水準并沒有強制性的規定,許多作者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專業的培訓,其文學素養不夠、藝術表達尚欠火候,缺乏創新與實踐精神,導致作品內容蒼白,所創作的作品“有高原缺高峰”。
(二)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叫好不叫座
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與倡導下,部分作者開始承擔起新時代記錄者、思考者與號角手的角色,創作現實題材作品。在用戶對老套的網絡小說漸生審美疲勞之際,現實主義題材小說成為新亮點,其為網絡文學創作模式的創新、類型的拓寬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但是這些現實主義題材網文在用戶中的喜好指數并不理想,其市場化、產業化份額有限,這從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2020年最具版權價值排行榜”可窺一斑,在上榜的30部作品中,現代主義題材作品僅10部,古代及幻想題材作品占了20部[3]。
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一方面,網絡文學作者在駕馭現實主義題材時力不從心,他們寫慣了遠離現實的玄幻穿越小說,而在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時面臨創作對象和表現手法的轉型,這無疑需要時間的調適與沉淀。部分作者對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存在定位模糊、觀念老化的情況,以為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就是照搬現實生活,缺乏故事的典型化與文學思想的深度,難以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網絡文學用戶多為95后,他們追求角色代入的快感和文學的娛樂性,以此來緩解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而傳統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或莊重肅穆,或典雅崇高,更符合有一定年紀或者社會生活閱歷的人的審美和閱讀需求,因此,要讓年輕用戶喜愛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并非易事。
(三)免費閱讀模式讓人取舍兩難
免費閱讀可以讓用戶越過付費門檻而閱讀到正版的網絡文學作品,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大福音。網文平臺通過做大做強下沉市場的免費閱讀可以有力地促進全民閱讀,同時吸引一大批原來閱讀盜版作品的用戶,這對盜版作品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免費閱讀模式依靠的是“免費+流量廣告”的路線,基本每章每節都會設置廣告,導致用戶閱讀的連貫性與沉浸感被破壞,因此,廣告太多影響閱讀體驗成了用戶反饋最多的問題。
網文平臺提供的內容大都是腰部作品,相對低端;高端、優質的頭部內容少見,甚至有些作者為博眼球而提供不良內容;還有部分免費的網文App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埋下信息安全隱患。究其原因,近幾年網絡文學頭部企業增速放緩,用戶付費率持續下降,傳統網絡文學市場的人口紅利日漸衰減;同時其又面臨短視頻、游戲等對用戶的搶奪,網絡文學頭部企業為了打開市場增量空間,引領行業破局,紛紛將視線瞄準下沉市場。免費閱讀模式的盈利點在于流量、作品閱讀量和廣告變現。因此,日活躍用戶是免費閱讀平臺最為關注的指標,大量的內容儲備與高速的內容產出是免費閱讀平臺得以生存的保障。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目前免費閱讀平臺大多依賴低成本的買斷和第三方授權。而優秀作者出于對免費閱讀模式下自身收益的擔憂,很少與免費平臺簽約,這導致優質作品難覓。
(四)洗稿、盜版現象突出
網絡文學作品的洗稿、高仿與盜版現象較為突出,僅2020年,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近60億,逾四成的知名作者頻遭侵權,這從源頭上沖擊了網絡文學原創力,擾亂了正常的創作秩序,損害整個網絡文學生態[4]。部分用戶付費后卻被自動鏈接到自媒體小號,或是無法關閉未知源頭的廣告,或是只能閱讀無法發表評論。究其原因,一是網文作者總體原創能力不足,但又要在市場壓力下完成日更幾千甚至上萬字的任務,舉步維艱,只能高度模仿、洗稿融梗一并俱上。二是因為網文發布平臺缺乏把關機制和科學的抄襲檢測方法,致使有些作者心存僥幸,直接使用機器人進行偽原創智能寫稿。三是“侵權容易維權難”使得盜版持續猖獗。盜版已呈現專業化、規?;?、社交化、國際化的特征,手段更加分散隱蔽,甚至形成完整而復雜的獲取、存儲、分發盜版產業鏈[5]。被盜版的作品傳播速度快且渠道多元,取證難、鑒定難、執行周期長;即使盜版行為被查實,只要對鏈接地址稍加調整,盜版作品即可恢復上線,盜版成本低。四是始終有部分用戶對盜版網文情有獨鐘,認為“有免費的午餐可以享用何樂而不為”。五是一些搜索引擎、瀏覽器商家、第三方應用商店和社交平臺為了自身利益,對盜版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從中獲利。
(五)評論與推廣相對滯后
2016—2020年,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規模分別達1413、1637、2432[6]、2594和2905萬部,創作規模連年擴大,但是其評論與推廣卻未能及時跟上創作的步伐。評論是連接創作與閱讀的重要中間環節,能夠讓有價值的作品脫穎而出,為引領網絡文學閱讀提供參照系和風向標。推廣能夠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閱讀到最好的作品,使用戶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滿足。創作、評論與推廣“三架馬車”聯動,才能有力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網絡文學評論與推廣相對滯后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絡文學評論標準尚未確立。網絡文學與生俱來的網絡背景以及由此衍生的濃厚的商業性和強烈的交互性,使得傳統的文學評價標準不能完全適用。目前,已有學者根據各自對網絡文學的理解提出一套評價標準,但權威、通用的評價體系依然沒有建立。二是專業的評論隊伍力量薄弱,觀念與手段不夠創新。這類人員主要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以下簡稱作協)、高等院校等,人員數量較少,且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去仔細品讀數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的網絡文學作品,而且他們更愿意將評論文章投向紙質的專業核心報刊,以彰顯其學術性,對在線評論缺乏足夠的重視。三是個人用戶評論熱鬧有余,專業性不足。不少已上線的網絡文學作品設置了本章說、彈幕,平臺也開設了書友圈、興趣圈等,用戶發表評論的渠道多元化,但用戶大都僅是討論作品的內容與角色設定,隨性而發,系統性、學理性不足,用戶很難在線上看到專業評論,文學評論本該具備的促進創作和引導閱讀的功能被削弱。
三、網絡文學矯治
網絡文學的繁榮發展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與引導,以及需要相關部門的包容性監管和有效規制;需要緊緊圍繞新文創產業構建與之相匹配的人才鏈,推動人才與產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需要用戶提高閱讀素養,學會理性閱讀,通過閱讀促成個人全面發展;需要網絡文學平臺加強自律,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創新業態和閱讀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一)切實加強國家的引導與監管
網絡文學對掌控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實現文化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承載引領主流價值觀、打造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展現中國形象的重大使命。但網絡文學的網絡性和商業性使其發展容易“劍走偏鋒”,需要政府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檢查監督機制和扶持資助等措施對之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管。
1.引導網絡文學內容創作和出版保持正確的方向
相關部門通過規劃創作出版主題,優化題材結構,創新網絡文學表現形式,把好價值導向關、學術質量關和藝術品位關。網絡文學平臺要規范網絡文學排行榜、網絡文學論壇、作品推介推廣等活動,實施網絡文學精品工程、典藏工程,擴大優秀作品的影響力,發揮示范效應,引領閱讀;其應與國際版權保護組織加強聯系與合作,探索由多元主體協同、共享的版權治理模式,提升新時代下盜版、洗稿的發現認定與打擊侵權行為的能力,形成覆蓋版權全鏈條的保護網;還應加強版權保護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保護原創版權的共識,從源頭上阻斷盜版市場的形成。
2.盡快構建網絡文學評價標準與體系
相關部門要盡快構建網絡文學評價標準與體系,這可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作協牽頭,聯合社科院、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文學報刊等組織,立足網絡文學實踐,廣泛收集、傾聽網絡文學全產業鏈上各類專業人員和用戶的意見與建議,在接續文脈、把握當下新的文學樣態中尋找主流審美和資本市場結合的合理空間,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公信力的網絡文學評論標準與體系,推動網絡文學創作思想水準和藝術水準的提升。
3.加大對中小微文創企業以及弱勢用戶群體的扶持力度
在網絡文學全IP產業鏈上,除了少數幾家頭部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依靠自身智力資源和個人創意來發展,屬于知識密集型和輕資產型企業,資金變現周期長、風險高,版權價值評估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金融市場對接存在困難。因此,政府需要精準發力,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手續;搭建銀—政—企對接平臺,暢通融資渠道和供應鏈,舉辦各類新文創展會和國際推介活動;激發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促進大、中、小、微企業協調聯動發展,形成與壯大活力競相迸發的產業集群生態;持續推動文化扶貧活動走深走實,采取靈活、多樣化的措施來確保貧困地區的用戶也能獲得良好的網絡文學閱讀體驗。
4.推動網絡文學揚帆出海
網絡文學出海有助于擴大和加深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世界了解中國,為世界文化增添中國風采,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我國目前出海的網絡文學作品以玄幻武俠、穿越愛情為主,融入部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元素,但是真正展現中國底氣和文化自信、傳遞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的作品并不多。網絡文學平臺一方面要在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的基礎上,借助政策紅利,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拓展出海渠道,精細運營特定受眾市場;另一方面要在兼顧國際視野與受眾區域文化傳統與習慣的基礎上,開發創作更多承載中國文化精髓、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實現從內容出海到模式出海再到價值觀出海的轉變。
(二)努力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網絡文學作者的職業水準總體來說低于傳統作者,頭部作者的數量占比很低。此外,網絡文學評論人才、編輯人才、數字出版人才、平臺精細化運作人才、版權運營與法務人才、翻譯人才、推廣人才,以及衍生產業鏈上的影視制作人才、動漫和游戲人才等也比較缺乏,缺少人才成為制約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網絡文學平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1.建立層次豐富、結構優化的人才應對體系
網絡文學平臺要緊緊圍繞網絡文學創作出版產業鏈布局全人才鏈,加強人才規劃,同時進行人才國內培養和海外引進;合理配置中生代與新生代人才、專職與兼職人才的比例,充分發揮不同代際、專兼職人才以及人機協同的優勢,建立種類齊全、結構優化、素質精良的人才體系。
2.注重組織內部文化建設
一方面,網絡文學平臺要積極營造以正向激勵為主的柔性文化氛圍,實行更為靈活開放、積極有效的人才流動政策,形成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機制。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平臺要適度營造職業化競爭為主的文化氛圍,構建世界范圍內的網絡文學生態圈需要人才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勇于拼搏、敢為人先的企業家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開通靈活多樣、務實有效的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通道
一是網絡文學平臺需要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深化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加強人才對網絡文學產業發展需求的適應性。二是網絡文學平臺可以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教學效果。國家新聞出版署、各級作協、高等院校、網絡文學企業巨頭等社會各方力量聯合參與人才培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短期專題培訓、長期系統培養與學歷提高進修相結合,統一培養、分層次分群體培養或個別帶徒培養等各類形式視需要而定,同時利用國內和國際研討會、貿易展覽會和交流活動等渠道開展全過程、追蹤式的幫扶導學,以提升人才的使命意識、責任擔當和職業素養。
(三)大力開展用戶閱讀素養教育
閱讀素養是全面發展個人綜合素養的基礎與關鍵,我們要在傳統文化逐漸衰微、外來文化持續滲透的情勢下,增強文化凝聚力,堅定文化自信。
1.要做到“有所讀,有所不讀”
網絡文學作品產量每年高達幾百萬部,而用戶的個人時間有限,因此,我們需要有目的、有選擇地閱讀,要讀好書、善讀書。我們要在以文娛人與以文化人之間保持適度張力,不被流行榜左右,不受算法限制,通過閱讀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來提高自身知識素養、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
2.學會反思進取
網絡文學作品以擬態化的手法將用戶帶入作者用心虛構的幻城:或是穿越,或是重生,以“異能”“金手指”作為幫助個人在生活各方面順暢進行的法寶。這看似勵志,其實與現實生活相距甚遠。若用戶不加批判地對此類作品加以接受,深陷其中,將人生的成功押寶在源自幻想的捷徑上,就容易貽誤終身。因此,我們要學會以客觀、理性、辯證的態度來觀察、思考網絡文學作品的精神內涵、審美導向和藝術價值。
4.學會網絡交流與內容創建
網絡文學創作與閱讀具有動態開放性和即時互動性的特征,用戶的交互與參與為網絡文學的創作與傳播提供了強大、持續的動力??梢哉f,網絡文學作品的創作路向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戶需求驅動。網絡文學獨特的“創作—評論表達—閱讀”的交互機制使得用戶不僅是閱讀者,還是評論者、糾錯者、傳播者、打賞者等,眾多角色的賦能對用戶的網絡交流與內容創建能力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用戶需要具備網絡禮儀,能夠使用多種媒介渠道、媒介表現形式進行閱讀交流和理性評判。
(四)促進網絡文學企業和平臺守正創新
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是聯結創作與閱讀消費的重要紐帶,其在為相關文化產業提供內容生產、推動網文IP價值最大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網絡文學要想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必須守正創新,堅定不移貫徹新時代發展理念,把發展質量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破解發展瓶頸,重塑發展生態。
1.守正
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要切實落實網絡文學平臺的主體責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引導網絡文學從唯點擊率、唯市場化向雙效化、規范化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網絡文學作品的選題論證機制和內容的編、審、校、發機制,對不符合價值導向、包含不良內容的網絡文學作品及時采取封號、限制、停更等措施,以規范市場秩序;推進從業人員學習和培訓常態化、制度化,定期開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社會效益考評,以評促建、以評促優。
2.創新
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要積極拓展網絡文學的新題材、新形式,優化網絡文學作品的供給結構,增強供給結構對用戶需求變化的動態調適性,擴大中高端文創產品的供給;大力推動新媒體、新技術在網絡文學作品創作、審核、傳播、版權保護、IP改編、體裁形式與閱讀終端設備中的應用,努力為用戶營造安全智能、體驗優良的閱讀消費環境;進一步完善IP全版權產業鏈,打通上下游不同業態間的阻隔,推動各類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帶動整個文創產業實現升級發展。
3.重塑與用戶的關系
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提供的不是一種普通的物質消費品,而是一種在網絡中生產和傳播的特殊精神消費產品。網絡文學企業與平臺一方面要強化用戶服務意識,建立多元、有效的用戶溝通與反饋渠道,重視用戶訴求并及時回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用戶閱讀行為的監管,傳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用戶的不良言行進行調適和校正。
[參考文獻]
[1]楊雨玄.從邊緣化到大眾化:從網絡文學評論看其發展[J].文藝評論,2020(02):82-94.
[2]邵燕君.網絡文學的“斷代史”與“傳統網文”的經典化[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02):1-18.
[3]搜狐科技快訊.2020年度最具版權價值網絡文學排行榜今日公布[EB/OL].(2020-12-11)[2022-02-22].http://www.sohu.com/na/437609434_100302690.
[4]李俐.2019年因盜版損失56.4億元 網絡文學面臨維權難[EB/OL].(2020-04-27)[2022-02-22].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5104527582704448&wfr=spider&for=pc.
[5]趙豐.網絡文學秒盜現象視野下的著作權制度審視[J].科技與法律,2020(03):32-42.
[6]舜網-濟南時報.《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發布 網絡文學,誰在寫誰在看?[EB/OL].(2019-08-20)[2022-02-22].https://www.360kuai.com/pc/9ef933cf93c5302a0?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基金項目]2021年度寧波網絡與傳播研究基地項目“基于大學生讀者體驗的網絡文學閱讀推廣策略研究”(項目編號:YJJD-WL-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紅燕(1971—),女,浙江寧波人,寧波開放大學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