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力,賈學斌
(1 大同愛爾眼科醫院青光眼白內障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2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淚道阻塞性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其發病率較高,為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大[1]。患者阻塞常常發生在淚點部位、淚小管部位、淚囊和鼻淚管交界下段部位等等,主要發病人群為成年女性、老年人。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則會致使患者產生急性淚囊炎、慢性淚囊炎,進一步成為眼表疾病的誘因,也為內眼手術埋下巨大隱患,屬于內眼手術的禁忌證[2]。當前,治療淚道阻塞的治療方法包括外路鼻腔淚囊吻合術、淚道激光成形術就、淚道置管術以及淚道內窺鏡結合淚道激光等等[3]。單一的淚道成形結合順向置管術具有簡單的設備、簡便的操作、較小的創傷以及較低的費用等優點,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青睞,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4]。淚道置管術為一種將淚道引流管置在淚道內,為淚道微創手術的方法。可適用于淚道的各段膜性狹窄和阻塞,也可用于中段以下的骨性狹窄和淚道外傷斷裂[5]。其主要作用機制為引流管對淚道病變部位的支撐作用、隔離作用、擴張作用和引流作用,能夠為淚道自我康復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以及贏得更多的時間,當阻塞和狹窄狀況恢復通暢以后再將其取出[6]。現代的淚道置管術共同特點不是改變淚道的生理解剖,也不改變淚液的排除路徑。近些年來,國內外的淚道置管術在治療淚道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本文選取100 例淚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患病眼數128 眼,分析淚道置管術治療淚道阻塞性疾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大同愛爾眼科醫院收治的100例具有淚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患病眼數為128眼。納入標準:①術前檢查、診斷,確診為淚小管阻塞的患者;②認知、溝通良好。排除標準:①具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者;②具有不適合手術的嚴重全身性疾病者;③具有比較明顯的萎縮性鼻炎者;④具有嚴重的鼻腔疾病者。其中男性患者20 例共20 眼,女性患者80 例共108 眼;年齡20 ~69 歲,平均年齡(42.58±2.44)歲;病程最短3 年,最長19 年,平均(11.28±0.28)年;所有患者均采取淚道沖洗的方法檢查,經診斷有60 例患者屬于淚總管阻塞,包含61 眼數,有40 例患者屬于淚小管阻塞,包含67 眼數。術前檢查及手術操作過程均為同一位醫生來完成。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手術器材準備:在手術過程中可以用到的器材有淚小點擴張針、淚道探針、淚道沖洗針和淚道引流管(兩端屬于金屬探針,中間屬于軟性硅膠管,探針的四周環繞硅膠,探針的頭端鈍圓,另外還配有探針取出鉤,并且使用帶鉤的鈍性頭端與長柄構成),準備前鼻鏡、槍狀鑷子和鼻竇內窺鏡等等。(2)手術的具體操作步驟:①指引患者采取仰臥位的姿勢,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②給予患者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進行局部麻醉,將患者的下鼻道與下鼻甲黏膜收縮,5 min 后再采取利多卡因進行神經麻醉和梨狀孔浸潤麻醉。③使得患者淚小點與淚小管得到充分擴張,使用空心淚道沖洗探針進行淚道探通,并將探針的一頭向淚小點的1 ~2 mm 處插入,當有抵觸感覺時,將探針轉變成為水平方向并深入到淚小管,并且到達骨壁時稍微向后退,再將探針向上轉90°,隨后向下通過淚囊和鼻淚管進入到下鼻道,探通以后進行淚道沖洗,并且保證有沖洗液進鼻,將淚道探針留置在淚道內5 min。④將淚道探針退出,淚道引流管的一頭使用相同的方法向淚道內插進并且進入下鼻道。⑤利用鼻竇內窺鏡進行檢查,在下鼻道中可以見到引流管,使用探針取出鉤勾住引流管的頭端,并且將其從鼻孔處勾出。⑥淚道引流管的另一端使用同樣的方法插入淚道并進入下鼻道且從鼻孔勾出。⑦將淚道引流管的金屬探針拔出,僅僅剩下硅膠管留置在淚道內。⑧從鼻孔內穿出的硅膠管兩端打結并將其留在鼻腔中。(3)手術以后的用藥和拔管:手術以后為患者口服抗生素3 ~5 d,抗生素眼液4 次/d,進行1 個月的滴眼,手術以后使用慶大霉素8萬U 聯合地塞米松5 mg 聯合0.9%5 mL 氯化鈉溶液沖洗淚道,1 周以內沖洗3 次,1 月之內每周進行1 次沖洗,以后的3 個月內每2 周進行1 次沖洗,3 ~6 個月以后在此基礎上,在內暇處上下淚小點之間將引流管剪斷,并從鼻腔拔掉引流管,拔管以后利用典必殊滴眼液沖洗淚道,第1 個月2 周之內進行1 次,以后每個月進行1 次,并進行延續隨訪3 ~12 個月。
(1)當患者拔管以后,淚道沖洗通暢,淚溢狀況消失表示患者痊愈;淚溢狀況明顯減輕,淚道沖洗的阻力比較大,部分患者出現反流的狀況表示有效;當患者拔管以后淚溢癥狀沒有任何的改變并且有加重,淚道沖洗不通表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2)觀察并比較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同阻塞部位、不同年齡和不同病程的影響程度。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分析所有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患者的手術都順利完成,在128 只眼中的治療中,其中治愈率為70 眼(54.69%),有效53 眼(41.41%),無效5 眼(3.91%),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9%。
治療后,雖然淚總管阻塞的總有效率高于淚小管阻塞的總有效率,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阻塞部位對淚道阻塞治療的效果比較[n(%)]
治療后,顯然青年組(20-45 歲)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中老年組(46-69 歲)治愈率,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對淚道阻塞治療的效果比較[n(%)]
病程<10 年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病程>10 年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病程對患者淚道阻塞的治療效果比較[n(%)]
淚道阻塞為一種常見的和多發的淚道疾病,通常情況下多發生在中年的患者中,少數發生在青年患者中,其中50 歲左右的患者發生率為最高,約占比例為75%~80%[7]。部分患者主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淚道探通和淚道沖洗的辦法,針對這些處理措施,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復發概率,需要重復治療,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和痛苦,為患者的經濟方面、身體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8]。近幾年,淚道置管術的技術日益成熟,被臨床逐漸得到應用,本醫院也有應用,并且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自從1713 年以來Anel 試創,1857 年Bowman 研制適用探針,淚道置管術已經有百余年歷史,置入的材料經歷了豬鬃、馬尾、禽翎以及金屬等,直至20 世紀末,伴隨著淚道置管術應用專用的置管工具和淚道引流管,而且與淚道激光、內窺鏡以及核磁技術共同應用,意味著現代淚道置管術的開始。其中手術的方法大概分為外路鼻腔淚囊吻合術、淚道激光成形術、淚道置管術、淚道內窺鏡以及淚道激光等[9]。這4 種手術的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1)外路鼻腔淚囊吻合術是在內眥皮膚作一切口,能夠使淚液與分泌物從新的通道流入鼻腔。不足之處在于會使得患者留存面部瘢痕,改變了正常的解剖。(2)淚道激光成形術則是使用高峰值與高重復頻率激光,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釋放,有非常低的局部熱效應,能夠很好的作用于病變部位,使得淚道再成形,而不足的是術后淚道創面出現反應性水腫,產生創面粘連,致使再次阻塞。(3)淚道內窺鏡是與淚道激光術相聯合,能夠在直視下觀察到淚道阻塞位置與解剖形態,可以進行針對性治療。但不足的是設備非常昂貴,操作技術的要求苛刻以及操作復雜等,因此對此項手術給予了限制。(4)淚道置管術是在不改變生理結構的情況下,能夠將淚道黏膜保持完整性,其具有操作簡單、淚道硅膠置管相容性比較好以及在帶管過程中沒有組織刺激性和排斥反應的優點[10]。不足的是臨床上采取淚道置換術治療淚道阻塞患者,術后產生的并發癥有常見的淚道假道、記憶針芯出鼻腔困難和淚點撕裂等等。
本文共選取100例淚道阻塞患者,患病眼數為128眼,采用淚道置換術為治療方法,其主要的治療機制為引流管對淚囊與淚道阻塞部位的支撐作用、隔離作用和擴張、引流功能,根據淚道藥液的沖洗,淚道內注入藥液的綜合治療過程,為淚道自我康復取得更好的環境,贏得更多的時間,并將置入的引流管取出。其中在128 眼中,隨訪中發現治愈的例數為70 眼,有效例數為53 眼,無效5 眼,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9%。在淚道置管中多數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導管,由于在進行硬膜外麻醉導管的過程中,淚小點非常容易被撐豁,嚴重者會導致撕裂,對患者術后效果有很大影響。本院采取的硅膠置管進行手術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本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其手術的時間比較短,痛苦比較少,而且術后還不能留下瘢痕。(2)由于淚道引流管分為兩端金屬探針和中間硅膠管組成,探針的周圍使用硅膠包繞,使得管壁更加光滑,使其更方便、更容易插入淚道,并且能夠保證無菌、保證無毒、保證無刺激性,能夠很好的適應淚道生理彎曲,進一步解決了淚道阻塞問題,而且對于正常淚道具有比較小的損傷。置入淚道以后本身不能出現顯著的炎癥反應,對于受損淚道組織的增殖過程也不能夠加重或者延長。(3)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硅膠管在鼻腔中打結,不容易脫出。(4)淚道中置入的硅膠管屬于一種良好的支撐物,對淚道管腔能夠起到擴張的作用,避免淚道的創面出現再一次粘連情況,并且對淚道管壁結締組織環繞硅膠管生長具有促進作用,使其能夠形成通道,拔管以后也不容易產生再一次阻塞問題。近些年來應用淚道置管術治療淚道阻塞患者、治療慢性淚囊炎患者的療效顯著,手術成功率比較高[11]。
本文結果顯示,淚總管阻塞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72%高于淚小管阻塞的患者的95.52%,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淚小管比較狹窄,位置表淺,并且結膜囊相通,非常容易受到炎癥的影響,浚通后會產生再粘連的狀況。此外,年輕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中老年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青年患者置管后黏膜上皮的生長能力比較強大,拔管以后黏膜組織不容易粘連。病程因素對治療總有效率的影響較大,病程<10 年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病程>10 年病程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由于病程>10 年的患者,術眼上下淚小點都比較狹窄,說明病情更加嚴重,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
綜上所述,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其對自身的健康需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治療淚道阻塞以及慢性淚囊炎的患者也越來越多。應用淚道置換術的治療方法是可行的,其具有簡單的操作、較低的手術費用,更能另廣大患者滿意,且病程為影響手術效果的主要因素,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