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如,梁翠萍
(江門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廣東 江門 529000)
帕金森病是常見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患者多伴有運動遲緩、禁止性震顫等癥狀,易產生不同程度消極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多數帕金森病患者年齡偏大,缺乏疾病和用藥知識,自我護理能力不足,服藥依從性差,影響疾病治療效果[2-3]。循證護理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在計劃護理過程中審慎、明智地將以往科研結論和護理經驗進行分析總結,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其提供全面、針對性護理服務。基于此,本文選取88 例帕金森病患者,分組比較,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江門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8 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帕金森病抑郁、焦慮及精神病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診斷標準[4];②年齡≥50 歲;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腦外傷、腦梗死等腦部疾病者;②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③病案資料不全者。觀察組女21 例,男23 例;年齡56 ~79 歲,平均年齡(65.53±2.34)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15 年,平均病程(7.68±1.2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 例,高中15 例,專科以上20 例。對照組女19 例,男25 例;年齡54 ~79 歲,平均年齡(65.58±2.31)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15 年,平均病程(7.65±1.2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16 例,專科以上1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接受常規干預:維持溫度在24 ~26 ℃,保持濕度在50%~60%;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由1 名護士長、5 名責任護士組成循證小組,分析患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找萬方、知網等資料數據庫,驗證文獻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結合以往護理經驗和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制定針對性循證護理方案。(2)健康指導。采用PPT、圖片等方式,詳細介紹帕金森病康復知識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為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3)加強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耐心傾聽其訴求,列舉疾病康復成功病例,強調良好心理狀態對疾病康復的益處;教會患者自我放松。(4)用藥指導。依據患者病情和自身情況,為其提供個體化用藥指導,發放用藥指導手冊,方便患者、家屬查閱;講解各類藥物名稱、用法和服藥注意事項,囑患者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可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服藥期間密切觀察肌強直、震顫和語言功能改善情況,及時調整藥量。(5)安全、生活護理。為患者制作安全卡片,寫有其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與患者共同制定具體鍛煉計劃,主動行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20 ~30 min/次,1 ~2 次/d,之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訓練時間,并指導患者行洗漱、穿衣等日常生活技能訓練,且保證患者休息、睡眠充足。干預至出院。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1)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 agencyscale, ESCA)[5]評估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包含知識、概念、責任感和技能4 個維度,共4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172分,分數與自護能力呈正相關。(2)心理狀態: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6]評價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包括認知功能、焦慮心境、失眠等14 個項目,采用0 ~4 分評分法;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7]從自殺、抑郁情緒、有罪感等17 個項目評價患者抑郁情緒,采用0 ~4 分評分法,兩個量表得分高則焦慮、抑郁情緒嚴重。(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8]從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等8 個維度評估,共36 個條目,總分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4)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Nursing Scale, NSNS)[9]評價,包括護士工作能力、護理服務態度19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值范圍19~95分,分為非常滿意(≥77 分)、滿意(58 ~76 分)、一般滿意(39 ~57 分),不滿意(≤38 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ES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ESCA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ESCA 評分比較( ± s,分)

表1 兩組患者ESCA 評分比較( ± s,分)
注: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tP觀察組4481.12±5.67 109.73±5.7923.418<0.001對照組4480.98±5.64 97.85±5.7513.894<0.001 t 0.1169.657 P 0.908<0.001
護理前,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MA、HAMD 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HAMA、HAMD 評分比較( ± s,分)
注:HAMA,漢密頓焦慮量表;HAMDA,漢密頓抑郁量表;a 與護理前比較,P <0.05。
HAMD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4426.81±2.24 10.19±2.15a 26.76±2.14 15.84±1.52a對照組4426.83±2.27 16.65±2.16a 26.79±2.17 19.06±2.05a t 0.04214.0600.0658.369 P 0.967<0.0010.948<0.001組別例數HAMA
護理前,兩組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F-36 中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軀體功能、總體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 s,分)
注:SF-36,健康調查簡表;a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 <0.05。
軀體功能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4 76.38±5.17 86.98±5.22a 68.59±5.28 82.23±5.79a對照組 44 76.35±5.12 82.15±5.19a 68.52±5.24 75.87±5.65a t 0.0274.3530.0625.215 P 0.978<0.0010.950<0.001組別 例數軀體疼痛情感職能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4 69.91±5.80 80.68±5.88a 70.18±5.46 85.99±6.30a對照組 44 69.89±5.76 75.23±5.84a 70.16±5.45 78.97±6.28a t 0.0164.3620.0175.235 P 0.987<0.0010.986<0.001組別 例數生理職能生命活力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4 68.99±5.28 82.70±5.67a 70.27±5.49 84.62±5.70a對照組 44 68.95±5.23 75.36±5.64a 70.23±5.45 79.70±5.66a t 0.0366.0880.0344.063 P 0.972<0.0010.972<0.001組別 例數心理健康總體健康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4 71.67±5.73 82.29±5.78a 68.69±5.76 82.75±5.51a對照組 44 71.65±5.69 76.94±5.76a 68.65±5.73 75.82±5.45a t 0.0164.3490.0335.931 P 0.987<0.0010.974<0.001組別 例數社會功能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帕金森病直接影響正常生活和運動功能,患者常會產生孤獨、自卑等消極情緒,降低生活質量,不利于疾病康復[10-11]。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系統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未獲得滿意護理服務,護理效果欠佳。循證護理模式以患者中心,運用一系列具有循證醫學依據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ESCA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HAMA、HAMD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SF-36 中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軀體功能、總體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經循證護理模式護理后,可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分析原因,在帕金森疾病患者中采取循證護理模式,從患者角度出發,組建專業的循證護理小組,通過發現問題、尋找證據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護理方案更具科學性、針對性[12-13]。加強疾病知識健康指導,積極糾正疾病錯誤認知,可改善患者對疾病和康復認識及態度,充分激發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疾病護理,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循證護理根據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能夠改善其緊張、抑郁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心情愉悅,有助于病情康復。家屬參與患者疾病護理,不僅能夠發揮監管作用,督促患者用藥、康復鍛煉,還能夠給予足夠關心、支持,滿足患者情感及歸屬需求,增強戰勝疾病信心,有助于提高護理配合度[14-15]。強化用藥指導可使患者意識到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強患者規范用藥意識,保證用藥安全性、有效性,利于提高治療效果。護理過程中還注重安全、運動指導,可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改善患者軀體癥狀,提高機體耐力,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加強生活訓練指導可使患者建立、保持健康生活行為,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進生活質量改善,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能夠促進患者自護能力提升,改善生活質量和消極情緒,從而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偏少、研究時間較短等局限性,今后研究需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進行深入研究,以進一步探討其遠期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