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珊,伍曉琳(通信作者)
(1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 廣東 江門 529000)
(2 廣東省江門市婦幼保健院產科 廣東 江門 529000)
我國女性普遍存在孕期體重管理的認知誤區,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孕婦在妊娠期間存在營養過度的情況,僅有少數孕婦營養滿足胎兒需求[1]。營養過剩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孕期肥胖與體重的過快增加會導致孕期并發癥與巨大兒的可能性[2]。由于妊娠期超重孕婦逐漸上升,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因此臨床需要及時控制妊娠期婦女的體重,減少不良妊娠結局[3]。孕婦分娩結局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情緒、胎兒、產道等,孕婦過度肥胖會導致產道狹窄,造成盆底脂肪堆積,不利于胎兒娩出,甚至加大分娩難度,增加剖宮產率,積極進行體重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310 例孕婦,分組比較,探討個性化孕期營養及體重管理指導對妊娠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6 月廣東省江門市婦幼保健院觀察指導的310 例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5 例。納入標準:①無剖宮產指征,均為單胎宮內妊娠;②家屬及孕婦積極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流產史、精神疾病史;②嗜煙、嗜酒者;③依從性差。對照組年齡22 ~35 歲,平均年齡(28.68±3.47)歲;產次最少0 次,最多3 次,平均為(1.54±0.36)次;BMI 最低18 kg/m2,最高27 kg/m2,平均為(22.65±1.76)kg/m2。研究組年齡22 ~35 歲,平均年齡(28.23±3.12)歲;產次最少0 次,最多3 次,平均為(1.43±0.33)次;BMI 最低18 kg/m2,最高27 kg/m2,平均為(22.75±1.67)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認可(倫理審批號:IRB-2021-233)。
對照組給予常規孕期營養指導。根據產檢結果對飲食指導,監測好孕期身體相關數據,補充好孕酮與葉酸,指導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相關飲食,體重增長過快建議減少飲食攝入。研究組采取個性化孕期營養及體重管理指導。(1)根據自身體重與營養情況,制定合理的營養干預,安排營養師,定期進行健康講座,鼓勵家屬配合參加。根據體重目標,確定整體計劃,建卡產檢時,安排助產護士對身高、體重測量,并計算出BMI 值,制定孕期體重目標,擬定孕期體重管理。(2)對孕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發放宣傳手冊,使得其能夠及時了解孕婦超重危害,使得其能夠從根本上了解到孕期肥胖的危害,進而積極主動地控制體重。告知其需要定期到醫院或是自行家中進行體質量檢測,檢查結果記錄。(3)給予孕婦常規的產前檢查,保證胎兒能夠正常發育,檢查周期不少于1 周,護理人員及時對檢查做好記錄,并及時進行分析。(4)根據孕婦的BMI 計算結果,判斷孕婦體重是否達標,是否存在營養風險,制定營養監測計劃。發放孕期體重管理軟件,指導軟件使用方法,記錄好每日飲食,軟件自動分析食物熱量,給出飲食建議。(5)根據孕周與胎兒生長情況,制定符合生活習慣的運動,一般建議每次20 ~30 min,每日1 ~2 次,運動一般為飯后散步,簡單的瑜伽等,控制運動強度。(6)在個性化營養管理中,實時觀測胎兒的狀況,告知孕婦定期產檢,準確掌握胎兒的安危狀況,對胎心監護,出現異常及時前往醫院。(7)由于孕婦營養攝入不均衡,使得大多數孕婦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增加了恐慌與焦慮的情緒,需要及時普及相關知識,監控各項情況是否符合標準,孕期表現良好需要及時鼓勵,讓孕婦充滿信心。
記錄并比較兩組分娩結局,新生兒出生體重及并發癥,BMI=體重(kg)/[身高(米)]2。
使用SPSS 18.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陰道分娩率(83.87%)高于對照組(70.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比較[n(%)]

表2 兩組孕婦分娩并發癥比較[n(%)]
研究組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58%)低于對照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比較( ± s, kg)

表3 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比較( ± s, kg)
組別例數出生體重研究組1553.21±0.25對照組1553.95±0.36 t 21.020 P<0.001

表4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比較[n(%)]
研究組孕20、28、36 周、分娩時體重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孕婦不同孕周體重指數( ± s, kg/m2)

表5 兩組孕婦不同孕周體重指數( ± s, kg/m2)
組別 例數入組時孕20 周孕28 周研究組 15519.35±1.4620.05±1.6522.36±1.21對照組 15519.54±1.5421.65±1.8524.65±1.47 t 1.1158.03614.974 P 0.266<0.001<0.001組別 例數孕36 周分娩時研究組 15522.41±1.0523.24±1.36對照組 15526.64±1.8527.45±1.96 t 24.75721.971 P<0.001<0.001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變化,肥胖人群不斷上升,孕期肥胖已經成為臨床高發情況。由于妊娠期后身體會出現較大變化,子宮循環、血液系統變化,對孕期營養、胎兒生長造成影響[5]。孕期營養過剩、營養不足,對母嬰健康造成影響,科學合理營養指導,能夠降低并發癥出現,確保孕婦與胎兒健康[6]。孕期合理飲食,合理攝入已經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能夠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避免體重異常增長,維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有利于機體健康[7]。個性化營養教育屬于針對性較強的方案,已經在女性孕期獲得良好應用,對飲食與體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目前我國過分補充孕期營養,已經出現嚴重的營養過剩,對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我院通過開展個性化營養項目,通過控制體重,保證孕產婦營養健康,使得分娩結局理想化[8]。
孕期在保證正常的物質消耗外,大部分孕婦還在不斷額外攝入相關營養物質,誤認為可供給胎兒營養[9]。但對于胎兒的營養,攝入過多無法保證胎兒發育,對骨骼生長無正常影響[10]。而孕婦長期進食過多高蛋白與高熱量食物,會直接導致孕期肥胖、糖尿病,導致胎兒過大,需要剖宮產處理;且孕期運動量相比平時減少,這就導致合理控制孕婦營養攝入量具有重要意義[11]。孕期飲食結構不合理會導致孕婦體內營養過剩,繼而出現妊娠期糖尿病[12]。此外,體重增長的不合理易加重胰島素抵抗,導致葡萄糖、胰島素等物質代謝異常,增加了巨大新生兒風險[13]。孕婦體重身高存在差異,每日所需的營養存在一定差異。個性化的體重管理指于妊娠階段對孕婦健康知識宣教,對孕婦選擇合適的營養指導,同時實施體重監測,適當調節自身的營養情況,最終目的在于孕婦的體重,降低妊娠不良結局,提高孕婦健康水平[14]。本研究對孕婦進行個性化孕期營養、體重管理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發生率及孕婦體重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陰道分娩率(83.87%)高于對照組(70.97%),研究組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58%)低于對照組(7.74%),孕20、28、36 周及分娩時體重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在孕期營養及體重管理指導下,孕婦體重獲得了良好控制,并發癥發生率也降低。個性化的體重管理對控制孕期體重增加十分有效,由于體重增加期間體內脂肪不斷累及,而脂肪增多與個人內分泌存在一定關系,控制體重后,可有效改善相關異常情況,避免了后期諸多情況出現。武曉華等[15]學者指出,給予個性化體重管理的孕婦孕期5、7、9 個月的BMI 和新生兒出生體重,均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孕婦,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給予個性化體重管理組剖宮產、早產、新生兒窒息及巨大兒的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在微信平臺孕期個體化體重管理,能控制孕期體重增長,減少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本文結果與之一致。
綜上所述,個性化孕期營養及體重管理指導能夠增加陰道分娩概率,具有良好的體重管理意義,控制了孕婦體重上升情況,避免新生兒出現相關并發癥,降低妊娠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但由于本文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短,使得研究結果不夠理想,后續需加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使得結果更加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