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云 王旭
摘要:云南姚氏醫學流派第六代傳承人姚克敏教授基于對婦女“氣血”的探討,在經方當歸補血湯基礎上加味創立了“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用以治療婦科諸疾屬氣虛血虛者。通過對立方意旨進行闡述,總結運用該方治療內科婦科諸疾多年情況,列舉了4例典型病案,認為在辨證為氣血虧虛的基礎上,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可用于多科疾病。
關鍵詞:姚克敏;新加當歸補血湯;中醫臨床;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R85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4-0004-03
姚克敏教授是云南省著名中醫婦科專家,云南姚氏醫學流派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昆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氏中醫婦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姚老自幼隨父姚貞白先生習醫診脈,中青年時期擅長內婦兒科,中老年后專攻婦科,至今行醫70余載。姚克敏主任在數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創制了許多婦科驗方,其中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頗具特色。畢云主任醫師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跟隨姚克敏導師臨診期間,學會了使用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在之后長期的中醫臨床工作中經常使用該方治療內婦科諸疾,療效較佳。本文就姚氏創制該方的方劑特點、臨床運用體會進行簡述,并例舉典型病案如下。
1 立方意旨
經方當歸補血湯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由黃芪30 g,當歸6 g組成,其主要功效為補氣生血,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1]。歷代醫家將其用于血虛氣弱諸證,旨在通過大劑補氣藥黃芪加當歸補血,以補氣生血。
姚克敏導師認為:女子的一切生理特點,無不與氣血相關;女子的特殊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與肝脾、沖任有著密切的關系。治療婦科諸疾的綱領為“以血為本,以氣為動”。姚老按姚氏治療婦科諸疾“以氣血為主,首重肝脾沖任”的要旨,創立了“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在當歸補血湯基礎上,將當歸加為15 g,再加茯苓15 g,白術15 g,白芍15 g,川芎6 g,甘草3 g,加強了補氣培元,養血和血的功效。
導師認為,當歸補血湯藥雖才有2味,但卻體現了陰陽氣血營衛互生互制的醫理,用于勞倦內傷,重用黃芪大補元氣,少量當歸補血活血。但女子以血為本,經、孕、胎、產、乳,無不耗血傷血;又諸病皆由勞傷,不獨傷血,亦傷于氣,值此氣弱血虛之際,亟待益氣養營,以求速生無形之氣,急補、固攝有形之血[2]。此即張景岳“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之義。導師云,當歸補血湯中黃芪為主,當歸為輔,因“女子多郁火”,大劑黃芪其升提之性過強,使當歸之補血作用難以發揮,故加大后者劑量至15 g,以制黃芪升動之性,使二者的比例由5∶1變為2∶1;同時加入了茯苓等5藥。方中黃芪大補元氣,益脾氣,補五臟諸虛;當歸養血和營,補血活血;白術茯苓為臣藥,助黃芪補中益氣生血之力;臣以白芍助當歸養血和營,柔肝緩中;少量川芎可以活血,暢血中之氣以助生血,導引氣血,補而不滯為佐藥;甘草助白術、茯苓甘溫補中并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大補元氣,調血養血之功,名新加當歸補血湯。冠以“新加”,乃遵古而創新之意,用以治療血虛氣虛之月經過多、崩漏、經期延長、胎前產后、婦科雜病等。
2 運用體會
筆者臨床運用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已30余年。在傳承的基礎上拓展了該方的運用范圍,不僅用其治療婦科疾病,也用其治療內科多種疾病;臨床只要辨證為氣血兩虛為主的病證,皆可運用。運用的對象不僅是婦女,在許多男性內科疾病中,如便血吐血,虛勞等亦可使用。蓋雖女子以血為本,傷血必傷于氣;然男子久病、大病或虛勞諸疾,亦有傷氣虧血者,且中醫臨床各科疾病無不有氣虛血虛者。辨證論治歷來是中醫治病的特點,只要有其證,便可用其方;依證立法,依法遣方用藥;理法相符,則方藥得效。
3 典型病案
3.1 貧血 王某某,女,44歲,2020年4月16日初診。主訴:陣作心悸3年余,加重伴活動后氣喘、乏力半年。患者述近年來經常心慌心跳,活動后氣喘心悸明顯,但無胸悶及心前區疼痛,經檢查動態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心臟彩超檢查正常。刻診:心悸,活動后氣喘、乏力且心悸更顯,眠欠佳,入睡難,易醒,口微干,納食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爪甲淡白。追問病史,患者不明原因“貧血”10余年,近期檢查Hb73 g/L,查體HR96次/min,律齊。中醫診斷:心悸,虛勞(貧血)。證候:氣血不足,血不養心。治法:補益氣血,養心安神。方藥:八珍湯合歸脾湯加減處方:太子參15 g,白術12 g,茯苓 15 g,熟地黃15 g,當歸15 g,川芎12 g,白芍15 g,酸棗仁15 g,制遠志12 g,龍眼肉10 g,首烏藤15 g,蓮子15 g,珍珠母15 g,黃連8 g。配方顆粒,5副,每天3次,服5 d。
1周后二診,述諸癥稍減,復查Hb 74 g/L,查體HR98次/min,律齊。守原方加減。之后患者7~10 d日復診1次,心悸氣短乏力癥狀漸減,但血色素一直偏低。
2020年5月28日再次復診,患者時作心悸,頭昏不顯,睡眠差,斷續入睡。Hb90次/min,律齊。辨證同前,改用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合養心安神之劑。處方:黃芪15 g,當歸15 g,川芎12 g,白術12 g,茯苓15 g,茯神15 g,白芍15 g,太子參15 g,熟地黃15 g,炒棗仁15 g,炙遠志12 g,首烏藤15 g,蓮子15 g,龍骨15 g,珍珠母15 g,甘草6 g。
守上方加減治療3周,至6月18日復查Hb為103 g/L,RBC 5.36×1012/L。2020年7月30日復診,述無明顯心悸,睡眠好轉,無頭昏乏力,納食可,二便調。舌質淡紅夾青,苔白微膩,脈細緩,爪甲紅潤。查體HR 84次/min,律齊。復查Hb 118 g/L,RBC 4.9×1012/L,血脂,血糖、肝腎功能皆正常,貧血治愈。
按:患者不明原因貧血,出現以心悸、氣短、乏力活動加劇為主癥。四診合參,辨證為氣血不足,血不養心,用經方八珍湯合歸脾湯化裁治療月余,雖諸癥悉減,但血色素始終較低。導師認為:氣之“動”有“讓能量得到充分運用”之意,更能體現氣機升降出入運動對精微物質化生、輸布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和新陳代謝的運動過程。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在氣血得補時,用黃芪之“動”性大補元氣,以生虧虛之“血”,和血生血;加養心安神、滋陰之劑,使患者氣血得補,心神得寧,貧血得以很快糾正。
3.2 產后缺乳 李某某,女,29歲,2021年7月1日初診(線上診療),述2周前順產第2胎,產時出血量中等,產后乳汁較少,但飲食正常,喝湯及飲水也較多,稍感氣短乏力,睡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白,自按乳房柔軟無脹感。其2年多前生第1胎時因新生兒住院,未能及時哺乳,當時乳汁亦少,乳房未充分發育。舌淡紅,苔白。
中醫診斷:氣血不足,肝腎虧虛,乳絡不暢。治法: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疏通乳絡。方藥: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加減。處方:黃芪30 g,當歸15 g,川芎12 g,白術12 g,茯苓15 g,白芍15 g,生地黃15 g,醋香附12 g,雞血藤15 g,荔枝核15 g,薏苡仁30 g,路路通12 g,炒王不留行15 g,鹽橘核15 g,佛手12 g,生甘草6 g。配方顆粒7劑,每天3次,服7 d。囑進行乳房按摩,疏通乳絡。
2021年7月13日復診(面診),述乳汁仍少,精神尚可,仍乏力,納食可,睡眠佳,動則自汗。舌淡紅夾青,苔薄白,脈細弱。乳房按之柔軟,無脹感。守原方加減治療。
之后患者每10 d左右復診1次,根據四診以原方加減,均囑多喝湯,多飲水,乳房局部按摩,并囑服用豬蹄燉通草,每日服用。2021年8月29日復診,述乳計增加,無頭昏頭痛,睡眠正常,納食可,二便調,守原方加減治療10 d后乳汁基本正常。
按:產后缺乳中醫稱缺乳、乳汁不足、乳汁不行等,常分虛實而辨。虛證以氣血虛弱為主,實證卻以肝郁氣滯為多。該患者已生育1胎,在第1次生產后未能較暢哺乳,在短時間內再次妊娠產子,二產流血雖不多,但一產孕育虧氣傷血之候尚未得復,乳絡未能通暢下乳,故乳汁無以得生。思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補氣養血,大劑黃芪益氣以生血正是當時,故用此方酌加滋陰補血、行氣和血、通絡助下之劑,外加按摩,使得乳汁以生;再加豬蹄燉通草以補血滋養疏通乳絡,最后乳汁生化得源,乳絡通暢而愈。
3.3 眩暈癥 劉某某,女,35歲,2021年8月26日初診,患者斷續頭昏3年余,饑餓時及餐后皆有發生,曾經檢查血壓,說有低血壓及低血糖等。近1周因情志不遂頭昏加重,伴健忘,反應慢,睡眠欠佳,入睡難,易醒,納便調,月經正常。舌尖稍紅,苔白微膩,脈細弱。查體:血壓100/70mmHg。中醫診斷:眩暈。病機:氣血失調,肝腎不足,心神失養。治法:調氣養血和血,補益肝腎,養心安神。方藥: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合五子湯、酸棗仁湯化裁。處方:黃芪15 g,當歸15 g,川芎10 g,白術12 g,茯苓15 g,白芍15 g,鹽菟絲子15 g,女貞子15 g,茺蔚子15 g,炒理棗仁15 g,酒黃芩10 g,酒黃精15 g,五味子12 g,蜜遠志12 g,甘草6 g。4劑,每天1劑煎湯服用。
2021年8月31日復診。自述頭昏減輕,健忘及睡眠好轉,入睡可,少夢,每晚睡眠6~7 h,偶有前額頭痛,查血壓100/70 mmHg。閱患者8月20日血常規檢查,RBC及Hb皆正常。守原方加減,黃芪改為30 g,7劑配方顆粒,每天1劑。9月7日電話回訪,患者述無頭昏頭痛,睡眠正常,血壓正常,眩暈治愈。
按:患者為青年女性,最初眩暈發作誘因不顯,發作無定時,無慢性特殊疾病史,故其原眩暈多由氣血失調所致。此次因心緒不佳誘發。朱丹溪云:“一有怫郁,諸病生焉”;姚老認為:“女子多郁火,氣結百病生”。故本次發病由氣機不暢而致氣血失調,又因反復發作,日久涉腎及心,郁火擾動心神,從而見肝腎不足,心神失養之候。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能調氣養血,和血,柔肝,再加補腎養心安神之劑,使得患者氣血得調、肝腎得養,心神漸寧而眩暈愈。
3.4 多囊卵巢綜合征 羅某,女,21歲,2020年6月7號以月經后期半年為主訴初診。13歲初潮,既往月經正常,自去年底,由于上學備考緊張熬夜,去年12月行經后,今年2月15日行經,至今未行。經期正常,經色暗,量時正常時偏多,至今閉經4月。平素易脫發,體重正常,納食欠佳,二便調,眠可。舌質尖稍紅,苔薄白,脈細。當日B超檢查子宮及附件結果:子宮內膜厚約0.5 cm,雙側卵巢多囊樣改變聲像。中醫診斷:閉經。證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治以補益肝腎,補氣養血,調理陰陽,方用姚氏五子湯合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加減化裁。處方:菟絲子15 g,女貞子15 g,茺蔚子15 g,覆盆子15 g。車前子15 g。黃芪15 g,當歸15 g,川芎12 g,白術12 g,茯苓12 g,白芍15 g,桑寄生15 g,續斷12 g,制何首烏15 g,炙黃精15 g,甘草6 g。湯藥5劑,每劑煎4次,每天服3次,飯后服用。
2020年6月21日三診。患者仍未行經,無特殊不適,仍有脫發,納便調,眠佳。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6月14日性激素6項結果:孕酮明顯降低。續以原方加減治療。
之后,每每月經后皆以前述兩方加減治療近1年。其間患者未出現閉經,僅見月經先后無定期。期間因學習較忙而時有停藥。
至2021年6月20日19診時,月經先后不定期好轉,經量正常,無特殊不適,B超結果:子宮、雙側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聲像。7月4號性激素6項檢查結果皆正常,多囊卵巢治愈。
按:患者因學習緊張,經常熬夜后出現了閉經而就診,經檢查B超發現了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過程中又發現了月經先后無定期及月經數量的變化。究其病因,思慮過度及熬夜使得其陰陽失調,勞傷肝腎,損傷腎精及氣血,沖任不充,血海不能滿盈,導致月經停閉;或使得肝氣逆亂,疏泄失司,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疏泄太過則月經先期,疏泄不及則月經后期。雖陰陽失調導致肝腎氣血不足是其主要病機,然思慮可傷脾,肝脾失和在月經病中為常見的病機。宗姚氏婦科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之法,堅持以補益肝腎,益氣養血,調理氣血陰陽,健脾疏肝為主要治法,以姚氏五子湯、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四物湯和逍遙散為主要代表方,隨證加減治療近1年,同時囑患者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最終,患者的氣血得以恢復,肝腎得以充盈,陰陽平衡失調得以改善,月經紊亂基本糾正,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治愈。
4 小結
本文報道的病例雖然病名不同,病因各異,主癥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證候:氣血虧虛。臨陣時無論是何科疾病,亦不論是緣何發病,只要抓住了這個主要的病機,便可使用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但需結合發病過程和證候特點,四診合參,隨證加減。姚派弟子用其治療婦科及他科疾病亦屢見報道[3-4]。許多實踐證明了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可用于多科疾病,也進一步證明中醫“異病同治”理論的科學性。
云南姚氏醫學流派傳承260年,“以陰陽氣血為整體,以氣化原理為辨證線索,因時、因地、因人為治療特點”是流派的學術思想[5];流派歷來重視“氣”對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的影響,重視機體的氣化功能。姚克敏導師發展了學派的學術思想,其在婦科諸疾中對“氣血”的認識及臨床辨治療效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四物通經湯等方均是基于對“氣血”的認識而創立的方劑。姚老治療婦科諸疾,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鄧中甲,連建偉,李冀,等.方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63.
[2]徐漣,姚克敏婦科經驗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117.
[3]曹曉鳴.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在婦科經病臨床中的應用[J].云南中醫雜志,1993,14(2):35-36.
[4]王澤鴻,徐漣,祁原婷,等.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治療慢性蕁麻疹42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7,38(5):101-102.
[5]徐漣,姚克敏婦科經驗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5.
(收稿日期: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