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潔 黃傳兵 周娜 王澤 陶艷紅
摘要:銀屑病關節炎是既有銀屑病皮損又有關節表現的一類疾病,關節和周圍組織存在炎癥,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可伴隨出現骶髂關節炎和(或)脊柱炎。黃傳兵教授在論治銀屑病關節炎時,認為此病新發期病機多由血熱風燥為主,治法為涼血清熱,疏風潤燥,在病程中注重顧護脾胃運化功能,做到涼血而不礙胃,并據病程進展可酌加活血化瘀通絡之品。
關鍵詞:銀屑病關節炎;血熱;清熱涼血;經驗
中圖分類號:R758.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4-0095-04
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的臨床表現與祖國傳統醫學痹病范疇內的歷節病、骨痹較為相似,而針對其皮膚上的損害相當于“白疕、疕風、干癬”等病。《諸病源候論·瘡病諸候》[1]中描述銀屑病表現為“干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臨床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其形態為圓形或者不規則形,并有銀白色鱗屑附著之上,若輕輕刮除鱗屑后即可看見透明發亮的薄膜,刮除薄膜后則會出現點狀出血。皮損的好發部位為頭皮以及四肢關節內側,其中尤以肘膝關節最為常見。對關節的損害臨床中以不相對稱的小關節為主,并伴有雙手指甲損害如指甲頂針樣凹陷、甲床過度增厚、隆嵴。《醫學入門》[2]曰:“疥癬皆血分熱燥,以致風毒克于皮膚,浮淺者為疥,深沉者為癬。”血燥或血熱導致外邪風毒入侵機體,或嗜食肥甘厚味,日久釀生濕熱,或情志內傷,氣機郁滯化火,日久形成血瘀,發為本病[3]。導師臨床工作中認為此病新發期病機責之熱者十之八九,好發人群多為青壯年,病機多是由于素體內有蘊熱加之外感六淫、飲食等不節,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郁而化熱,多因素相合,導致血熱內生,熱盛則生風化燥,外發于肌膚則為紅斑,丘疹等癥,熱邪痹阻關節肌肉經絡等處,“不通則痛”則體現在關節肌肉疼痛,活動受限,最終皮疹與關節炎并見。
黃傳兵教授系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風濕病學科后備學術帶頭人,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優秀學術經驗繼承人之一。其從事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學科臨床工作20余年,在臨床診病過程中,立足于中醫基礎,致力于發揮中醫優勢。以下介紹一例病案。
1 典型病案
患者方某,男,35歲,2020年12月9日第一次就診。主訴:反復皮疹2月余,多關節疼痛1月。患者2020年10月在無明確誘因下雙肘內側出現圓形淡紅色斑塊,上覆銀白色鱗屑伴有皮膚瘙癢,遂就診于當地醫院皮膚科,診斷為“銀屑病”,予以藥膏外用(具體不詳),患者自覺癥狀改善。11月患者斑疹再發且遍及軀干、四肢,伴有右手手指腫脹疼痛就診于當地醫院確診為“銀屑病關節炎”,予以塞來昔布(1次1粒,1天2次)、醋酸潑尼松(1次1粒,1天1次);癥狀好轉,后患者自行停藥;近日關節疼痛發作頻率增加且伴有腰骶部及右踝跟部疼痛,特來就診。病程中患者時有低熱、關節紅腫熱痛,遇熱痛劇,腰骶部疼痛、皮膚干燥,好發口腔潰瘍,納尚可夜寐不安,煩躁易醒,小便色黃,排尿時有灼熱感,大便干結,2~3日/次。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既往史:患者有“痛風”病史2年余,既往最高尿酸可達550 μmmol/L,間斷隔日服用非布司他20 mg,未定期監測尿酸,近2月痛風偶有發作。查體:右手第2、3遠端指間關節腫脹、壓痛(+),膚色暗紅,觸之膚溫稍高;雙肘、軀干、頭皮處散在皮疹,顏色鮮紅、Aispitz征(+),指甲甲下增厚且有皺襞,右側4字試驗(+),指地距>10 cm,右踝跟膚色稍紅,壓痛(+).輔檢:血常規:血常規(-),血生化:尿酸436 μmmol/L,血沉ESR 45 mm/h,類風濕因子RF 6 IU/mL,超敏C反應蛋白:11.25 mg/L,HLA-B27:(+),骶髂關節CT:右側骶髂關節炎。辨為血熱風燥之證 予以清熱涼血、疏風潤燥之劑。處方:蟬蛻8 g,獨活10 g,桑葉10 g,竹茹10 g,忍冬藤15 g,生地黃20 g,蒲公英15 g,地膚子2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紫草10 g,石斛10 g,知母10 g,當歸10 g,鬼箭羽10 g,片姜黃10 g,炒山藥25 g,14劑,每日1劑,分早晚2次,水煎內服,西藥予以塞來昔布1日1粒,雷貝拉唑晚1粒,同時囑患者日常多飲水,少食辛辣刺激,動物內臟,海鮮等食品。
2020年12月23日二診,患者訴近2周無新發皮疹且原有皮疹顏色減輕,右手指間關節疼痛較前改善,仍存在腫脹,腰骶部疼痛,夜寐稍改善,大便2~3次/日,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輔檢:肝腎功能:谷丙轉氨酶:23 U/L,谷草轉氨酶:32 U/L,總膽紅素:6.4 μmmol/L,尿素氮:4.8 mmol/L,血肌酐:52.7 μmmol/L,尿酸:417 μmmol/L。上方生地黃減量至10 g,去當歸加燙狗脊10 g,丹參10 g,茯神10 g,薏苡仁15 g,炒白術10 g,酸棗仁25 g,21劑,每日1劑,分早晚2次,水煎內服。佐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由木芙蓉、藤黃、生南星、薄荷油、冰片等中藥組成,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制劑)外敷。
2021年1月13日三診,患者現無關節紅腫熱痛,既往皮疹緩慢消退,腰骶部偶有疼痛,且疼痛程度及發作頻次較前改善,夜寐尚可,二便調,輔檢:2021年1月6日本院:血常規:(-),肝腎功能:谷丙轉氨酶:26 U/L,谷草轉氨酶:29 U/L,總膽紅素:6.75 μmmol/L,尿素氮:5.2 mmol/L,血肌酐:55.4 μmmol/L,尿酸:412 μmmol/L,超敏C反應蛋白:7.25 mg/L,血沉ESR 23 mm/h;原方繼服21劑,中藥內服的藥渣可用來浸泡手足,本科門診隨訪。
后患者未規律就診,2021年4月7日電話隨訪患者病情,患者訴自上次就診至今因食用小龍蝦后突發一次皮疹,自行服用上方后病情好轉,囑患者少食辛辣發膻之物,保持情緒舒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避免過熱環境下久居。
2 臨證感悟
本病例患者除患有銀屑病關節炎,既往有痛風病史,痛風在中醫內屬于“濁瘀痹”,導師認為痛風的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則為脾腎虧虛;濕熱、痰瘀、濁毒有形之邪痹阻筋絡為標[4]。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患者訴平素飲酒以及好食肥甘厚味、海鮮食品等物,考慮患者正值青壯年,素體陽盛,內有蘊熱加之外感六淫、飲食等不節,傷及脾胃,郁而化熱,多因素相合,導致血熱內生,熱盛則生風化燥,外發于肌膚則為紅斑,丘疹等癥,熱邪痹阻關節肌肉經絡等處,“不通則痛”則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患者秋季發病,“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外受風邪或夾雜燥熱之邪客于皮膚,則見斑疹瘙癢伴皮膚干燥。結合舌苔脈象,治法當宜“清熱涼血、疏風潤燥”,初診是患者屬于疾病新發期,斑疹顏色鮮紅,關節紅腫熱痛,重用清熱涼血之品,兼以潤燥,方中加當歸佐桑葉、蟬蛻等疏風散熱之品,取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兼可潤腸通便;加之炒山藥即可益氣養陰,防寒涼藥物過于傷脾。導師考慮銀屑病關節炎也屬于炎性關節炎,故在臨床中加入具有抗炎鎮痛雙重功效的中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5]以蒲公英為主的清熱藥物具有抑制炎性損傷、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從而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考慮到中藥的鎮痛效果稍慢,予以臨時服用塞來昔布抗炎鎮痛,雷貝拉唑護胃,定期監測肝腎功能。二診時,原有癥狀較前改善,肝腎功能正常,出現大便便溏,舌苔脈象此時已為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現患者血熱已漸消,恐寒涼之藥過多,傷中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故大便稀溏,故涼血藥物減量,加用健脾化濕之藥,以恢復脾胃功能,導師考慮到本是血熱病機,予以寒涼藥物相制,又因熱者,熱傷陰液,陰虛血燥,血液運行不暢,亦在此過程中產生“瘀滯”,加之脾失運化易成痰飲,痰瘀易于膠著[6],可郁而化火,化燥傷陰,反而加重患者病情發展。現患者大便已溏故改當歸為丹參,活血祛瘀,清心除煩,止痛。此時疼痛漸緩,西藥停用,予以本院院內制劑芙蓉膏聯合消瘀接骨散外敷,內外合用,共彰療效;三診時,患者急性癥狀基本消失或偶有再犯,實驗室檢查炎癥指標也較一診時逐漸下降,證實之前診療思路有效,囑患者門診繼續隨訪監測病情發展,并做好健康宣教,研究表明[7]攝入的食物中,用煎炸及烤的烘焙方式,尤其對高脂肪的食物來說,會導致飲食中晚期糖化終末產物含量增高,進一步導致炎癥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產生,誘發疾病進展。叮囑患者飲食清淡,注意避免銀屑病關節炎的誘發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染發劑、吸煙、飲酒等,注意皮膚皮損處的護理,盡量保持皮損處干燥。在衣物穿著上選擇寬松且舒適的棉質衣物,居住環境濕溫度適宜。
目前銀屑病關節炎西醫的治療多選擇為激素、免疫抑制劑、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此類藥物只暫時緩解癥狀,且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劑量要嚴格把控,謹慎使用,擅自停用糖皮質激素后可能“反跳性”加重銀屑病皮損[8],并且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激素會傷津耗液,加重陰虛內熱癥狀,甚至可能造成病情的惡化。故早期可中西醫結合,一舉控制癥狀,待通過中醫辨證論治替代西藥,對西藥進行減量或中醫內服與外治法相結合,從而改善病情并減少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27.
[2]明·李梃.醫學入門[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549.
[3]張秦,侯堃,邵培培,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關節炎 81 例的回顧性分析[J].北京中醫藥,2018,37(3):268-272.
[4]毛古燧,黃傳兵,汪元,等.黃傳兵論治痛風經驗[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7,29(2):194-196.
[5]李雅莉,徐紅日,曹鴻云,等.從免疫炎性損傷角度探討5種清熱解毒藥物抗流感的機制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中醫急癥,2020,29(2):189-192+205.
[6]楊素清,柏青松,周妍妍.溫病學理論在銀屑病辨治中應用探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3(6):4-7.
[7]Festugato M.Pilot study on which foods should be avoided by patients with psoriasis[J].An Bras Dermatol,2011,86(6):1103-1108.
[8]衛怡穎,李詩檬,魏文國,等.銀屑病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30-36.
(收稿日期: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