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超
摘? ?要:國學思想傳承至今,已不只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存在,更是一種富有創新思維的世界觀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倘若將道家、佛教、周易等國學智慧運用于智慧旅游領域,構建一種滿足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體驗四大功能的“旅游+”與“+旅游”融合互動的開放發展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則可形成“陰陽”融合的產業“O2O”“事事無礙”的產業生態和“大易天時”的系統組織。
關鍵詞:國學智慧;互聯網;智慧旅游;產業生態
一 背景
“國學”的持續升溫可以說是這些年的一大文化現象。國學智慧閃爍著儒家、道家和佛學的光芒,無論是孔子的“禮樂仁愛”、孟子的“義利之辯”,還是老子“道法自然”、莊子“齊物逍遙”以及佛教“利樂眾生,慈悲為懷”的思想境界,均以非凡的融合力和會通精神,兼容并蓄,把自然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有機聯系起來。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徹底改變了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社會生產不再受制于物理時空,被割裂為孤立而破碎的片段。同時,作為萬物互聯的有機整體,各生產要素和生產環節互為條件,交相影響,協同聯動,迭代創新,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生態系統。各生態系統之間也互相作用,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一個全球一體的產業生態巨系統。
在互聯網時代,旅游產業尤其如此。原國家旅游局適時提出全域旅游概念,以“旅游+”和“+旅游”為路徑,將傳統的旅游產業推進演變為一個以旅游產業為引導的全域旅游產業生態系統。
如何理解認識互聯網時代的旅游產業?如何定位把握這樣一個產業生態系統?如何管理發展這樣一個產業生態系統?在探尋旅游的本質和產業生態系統構建方面,目前更需要的是一種發散式的思維,尤其需要以哲學辯證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1]
二 緣起與方法
智慧旅游是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智慧旅游不僅僅是一種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它還包含更高層次的內涵,需要智慧的創意團隊、靈活的運行機制、開放的產業系統,才能滿足旅游產業的發展以及市場和旅游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說到底,智慧旅游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新境界,一種能更及時、更精確地滿足游客需求的產業服務體系。但智慧旅游所需的信息化知識又是很多旅游管理者所缺乏的,因此筆者嘗試用傳統文化來理解智慧旅游,通過反復研究,不斷創新,去搭建起國學智慧與互聯網思維結合的橋梁,從而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方法思考。
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老辦法。這是個被濫用了的方法,因此名聲不大好。其實,這樣的結合可以有四個層次:一是附會,二是格義,三是闡釋,四是融合。附會基本上是望文生義的誤讀。格義是用自己熟悉的知識體系理解完全陌生的知識體系,比如佛教剛傳入中國時,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多用道家和道教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來認識佛教。闡釋則是更深入的對話,站在自身的立場,嘗試用對方的角度來溝通理解。融合是一種理想狀態,希望通過不同文化的平等對話,深入交流,最終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一體。
三 “陰陽”融合的產業“O2O”
2014年央視有個紅極一時的記錄片《互聯網時代》。它讓觀看者驚奇地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已經不可避免地身處互聯網時代。于是我們不得不追問:互聯網時代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時代?
專家們一定有無數個定義,但對筆者來講:互聯網時代就是一個陰陽融合的時代。只不過,傳統的陰陽融合,是神鬼世界與日常世界的融合;當今的陰陽融合,更多是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的融合。這和《周易》的世界觀完全一致。《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白天一醒來,就開機看微信,中間無數次的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交替,晚上看完最后一條朋友圈后,熄燈入睡,進入夢鄉,進入另一種形態的陰陽融合。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周易》講:“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融合,乃是善性。融合之道,有天地人三個維度:天道、地道、人道。天道是時間的維度,它處理的是守成與創新的關系。沒有創新,守成是僵化;沒有守成,創新成虛空。地道是空間的維度,它處理的是應對與刺激的關系。激而不應,呆滯困頓;盲動無方,土崩瓦解。人道解決的是人的維度,它處理的是資源與組織的關系。人生在世,無不處在大系統之中,外則個體生命、社會組織與自然環境是一個系統,內則身心靈也是一個系統,各自互為資源,交相組織。
陰陽融合的旅游產業O2O,就是以實體旅游產業為陽,以網絡信息服務為陰,以旅游產業系統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智慧旅游頂層設計,逐步實現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旅游全產業鏈,打通網絡信息服務與旅游產業需求的隔膜,倡導旅游信息服務無邊界的理念,促進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旅游業轉變,[2]進而促進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最終是要構建一個陰陽互動,如太極球一樣通透圓融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
對于傳統旅游業而言,互聯網的出現猶如舊規矩的破壞者和新秩序的締造者,正在帶來旅游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陰陽融合的旅游產業O2O,不僅僅是“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交易”到“線下體驗”的商業模式,也不僅僅是“Offline To Online”,即從“線下活動”到“線上互動”的溝通分享,而是一種全新的旅游產業運行系統,一種滿足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體驗四大功能的“旅游+”與“+旅游”融合互動的開放發展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
四 “事事無礙”的產業生態
如上所言的O2O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系統,其理想運行狀態是什么樣的呢?
佛教華嚴宗的四法界理論給出了一個很好的闡釋。華嚴宗認為,萬事萬物以四種不同方式存在,亦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所謂事法界,是一種僅限于具體給定狀態的存在方式,好比生活在標準答案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被安排規定好的,被牢牢困于其中。處在理法界的人,已經不滿足既定的生存狀態,開始追尋并發現現實世界背后,有一個不同且高于日常生活的道理和規律;但還未能將現實世界和其背后道理和規律融合,反而將其當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存在,既不能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也不能將道理和規律運用到現實生活。理事無礙法界,是一種更高級的存在。處于其中的人,打通了事法界和理法界,能夠將道理和規律與現實世界結合,可以算是做到理論聯系實踐了。
要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已經夠難了,但這還不算華嚴宗的最高境界。華嚴宗的最高境界是事事無礙法界。什么叫事事無礙法界呢?華嚴宗創始人賢首大法師打了一個比方:“忉力天王帝釋宮殿,張網覆上,懸網飾殿。彼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宮殿網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隱映互彰,重重無盡。”寶珠之間,相互映射,無窮拓展,形成一張巨網;每顆寶珠,攝涵全網光影;全網光影,內攝于一顆寶珠。一即是萬,萬即是一,事事相通,事事無礙。這是一張什么樣的巨網啊!這張網的名字叫“因陀羅網”——“IN—TER—NET”。因陀羅網就是互聯網,每顆寶珠就是每個互聯網的節點(萬即是一);從任何一個節點進入,可以掌握互聯網的全部信息(一即是萬)。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的本質:鏈接創造價值。沒有互聯網的支持,鏈接也能創造價值;只是鏈接效率太低、成本太高,因此不足以成為產業生態系統的運行基礎。但互聯網鏈接了一切,改變了一切。互聯網時代的旅游產業生態覆蓋面廣,從傳統的“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到“商、養、學、閑、奇、情”新六要素,從“旅游+”的旅游行業為各行各業引流到“+旅游”的各行各業為旅游產業賦能,都是旅游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互聯網時代的旅游產業體系和運行模式建設,就是試圖以旅游者需求為中心,讓文化與旅游相關者理解各自身份角色的認同與訴求,[3]打通線上線下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行業管理、旅游產業鏈構建和旅游企業經營等旅游產業運行各個環節,構建一個“事事無礙”的產業生態系統。
五 “大易天時”的系統組織
互聯網時代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且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都不是單一團隊所能建立的,它需要眾多的相關政府機構、旅游信息化服務商、旅游企業和其他相關團隊的協同聯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團隊還會越來越多。將這些分屬各個領域,各有利益訴求,甚至相互競爭的團隊整合在一起,讓他們發揮各自的特長,為某一旅游產業生態系統服務,需要特殊的智慧。這智慧,來自《易經》。
大家都知道,周易由六十四卦組成,每卦六爻,除乾坤兩個純陽純陰卦之外,每一卦由陰陽二爻組成。陰陽兩個基本元素,在特定的時空中,形成特定的組合,呈現出特定的卦象,蘊含著特定的含義。這種組合方式,和互聯網時代的組織單元——社群組合的原理非常一樣。按照周易的組織原理,可以構建出一種與互聯網時代高度契合的產業生態系統和組織管理系統。當眾多的團隊為共同的事業協同合作時,最大的難題是在追求共同事業的基礎上兼顧各自的利益訴求,在發揮各自最大作用的基礎上實現系統價值的最大化,在數馬爭先的引領下實現萬馬奔騰。周易的天時觀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管理模式的東方式的團隊合作智慧。
大易天時的團隊合作,核心在于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沒有固定的團隊邊界,沒有固定的項目核心,沒有固定的商業模式,有的只是在共同認可的系統模式和發展方向基礎上,在特定時刻特定項目的特定聚合。簡易,變易,且不易。關鍵在于把握時機,以神會事,當機領悟,當機立斷。筆者在建設綿陽智慧旅游系統時,便以這樣的思維方式組織了眾多團隊合作,其中既有不同資源持有方的交流溝通,又有專家團隊的深度會談,還有針對特定項目的多個團隊的頭腦風暴,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六 系統構建的實踐探索
在互聯網還基本沒有用于旅游產業的2003年,綿陽市旅游局便運用“鏈接創造價值”的理念成功策劃了“皇茶嫘錦,敬祭軒轅”活動,創造性地將來自雅安蒙頂山的茶葉和來自綿陽鹽亭的象征黃帝元妃嫘祖手織的絲綢結合,通過“茶錦合璧”儀式,將雅安的茶文化與綿陽的嫘祖文化鏈接,又共同通過祭黃陵的方式,使兩者與人文初祖黃帝產生鏈接,實現了多重價值提升,還促成了鹽亭縣與黃陵縣結成“夫妻”友好縣。
進入互聯網時代,綿陽市旅游局智慧旅游項目建設就是在國學智慧與互聯網思維相結合而完成的頂層設計。在成都“西部自駕樞紐”項目的落地建設中,按照這樣的理念,引進愛駕傳媒,將國道318作為核心IP開展一系列持續的文旅活動。另外,在四川省第六屆旅游商品設計大賽、“好聲音唱出好生活——美麗中國,富樂綿陽”大型演唱會、綿陽江油青蓮國際詩歌小鎮歐洲院子創意等文旅產業項目,都或多或少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實現的。
最后,用一則順口溜結束本文:“產業生態競生死,參與各方都受益,每個環節都增值,數據分析修煉時。”現代經濟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與另外一個企業的競爭,也不僅僅是一個集團與另外一個集團的競爭,而是一個產業生態系統與另外一個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某個產業生態系統要想取得競爭優勢,其關鍵是進入該生態系統的參與者的數量多多益善。要想讓更多的參與者進入自己的生態系統,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參與方都能受益,而參與各方都受益的關鍵是每個環節都增值。所謂增值,就是需求及潛在需求被滿足的過程,因此關鍵就在于如何發現并滿足需求和潛在需求。當今時代,有兩種方式可以發現需求和潛在需求,一種是科學的方式,以數理統計為基礎;一種是傳統的方式,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傳統的方式,全靠修煉,通過研讀經典,修煉國學智慧;通過實際操作旅游產業,修煉實踐智慧。國學智慧與實踐智慧的積累和演繹,即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須知,宇宙間,人的大腦是最為復雜的大數據處理器啊!
注釋:
[1]參見鄧勇勇:《旅游本質的探討——回顧、共識與展望》,《旅游學刊》2019年第4期。
[2]參見曲超、夏祥煒:《信息化視角下海南智慧旅游發展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2021年第17期。
[3]參見宋瑞:《如何真正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年第11期。
作者:四川旅游學院鄉村旅游研究院院長
原綿陽市旅游局副局長、平武縣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