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李艷
摘 要:“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勢在必行。本文探討了英語作業設計-評價-管理一體化的作業系統化建設。具體而言,即英語作業的設計要科學化,英語作業的評價要多樣化,英語作業的管理要規范化。
關鍵詞:英語作業設計;評估多樣化;管理規范化
作者簡介:李芳,天津市河東區東局子學校;李艷,天津市河東區教師發展中心。
一、前言
“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為學生減壓的必要手段,改進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成為當下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發揮作業的作用,完善作業的功能,如何讓英語作業“減量增質”,保證作業效度的同時,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值得廣大教師思考。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考慮學生的時間安排,設計彈性作業。 在新的背景下,把作業的設計、布置、評估和管理融為一體,進行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學科全面育人的必然要求。
布置英語作業的目的是落實英語核心素養,從而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業需要指向教材內容,緊扣教材話題和教學內容,這是育人的基礎;作業需要指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和辨別分析能力;作業需要指向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作業需要指向文化意識,培養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中外不同文化進行比較,對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最終的落腳點。
二、初中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英語作業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是落實 “雙減”政策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保證,是實現英語學科全面育人的手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英語作業應該從設計、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化改進。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科學化
1. 注重英語作業分層,進行精準作業設計。為了使英語作業設計科學合理,能夠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求,就要摒棄“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水平差異,進行英語分層作業和彈性作業的布置。布置分層作業的依據是學生實際水平,對作業進行合理科學的分類,以此確定作業的難度、數量和類型 ,從而達到作業分層。
一方面,從作業數量上進行分層。作業數量的依據是不同學生的水平差異以及個性特點差異。例如,對于寫字差的學生,可以額外布置練字任務。對于內向的學生,可以額外布置講故事的任務。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業以復習鞏固當堂所授知識為主;基礎較好的學生,宜完成能力型作業。雖然數量上有差異,但是這種分層是對于個體是揚長避短的,對于學生的個體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從作業難度上進行分層。在作業設計的難度上,要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搭建不同的支架,做到作業有層次、有梯度,難易有別。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模塊八中的“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學完課文后,可以布置如下分層作業:A基礎性作業:要求學生熟讀文章三遍,注意文章中小熊和金鳳花姑娘說話的語氣、神態和表情,加上合適的動作,爭取最大限度地理解文章含義,克服閱讀英語的恐懼心理,達到熟讀程度之后,把作業錄制下來,以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上交。B.實踐應用型作業:要求學生在熟讀文章的基礎上,借助思維導圖用自己的語言把文章復述下來,不需要一句句背誦,而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礎上的語言輸出,作業上交方式是視頻。C.遷移創新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本文的寫作框架,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選取一個小故事,進行故事創編,可以但不限于課本上的《精衛填海》,可以是神話類的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哪吒鬧海等,也可以是成語類的亡羊補牢、杞人憂天、買櫝還珠等,作業上交形式為文本。 這樣的分層作業設計,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
2. 堅持課題作業和單元整體作業的統一設計。作業的設計不應該是一個個孤立的行為,而應該是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的,有一定內在聯系、不斷深化的系統性工程。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既要考慮單課時的需求,更要有宏觀的意識,設計單元整體作業,減少作業的頻次,提高作業質量的同時保證作業的效果。 例如,在學完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春節”這個模塊后,可以讓學生結合中國的春節文化,進行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而不是局限于某課時的某個點。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戲劇《過大年》的劇本創作,融入課本中提到的過節習俗,如大掃除、舞龍舞獅、包餃子、吃團圓飯、拜年、穿新衣、收壓歲錢等,更要融入家庭中過年的場景,還需要查閱相關書籍、報紙、網絡等,為劇本添加更為豐富的內容,如講述年獸的傳說、貼春聯以及近些年春節的變化等內容。在進行教育戲劇排練的時候,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扮演不同的角色,齊心協力把英語教育戲劇《過大年》表演好。這樣的作業設計兼顧了各個課時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文化意識等,又顧及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共同完成一部作品,鍛煉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從形式上而言富有創新性,避免了作業的單調,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使作業具有創新性。
3. 堅持英語作業與其他學科融合的作業設計。新時代背景下,學科融合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英語學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我們可以把知識、能力二元課堂變成多元智能培養的課堂。 割裂的學科作業必然會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 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以尋找英語與其他學科的契合點,根據這個點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不同學科的內容進行提煉整合。例如,英語和紅色文化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講述紅色故事,如黃繼光、董存瑞、王二小的故事等;英語和美術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繪制基于課文的手抄報、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圖等;英語和AI的融合,可以布置一些視頻作業;英語和音樂的融合,可以布置學唱一些英文歌曲等。學科融合作業可以豐富作業的形式,增加作業的內容,減少作業的數量,可以把語言的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機緊密地聯系起來,使英語學習和學生的興趣點融合,產生雙贏的結果,促進英語教學達成全面育人的目的,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英語作業評價多樣化
評價是作業系統重要的一環,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有促進作用。 客觀合理的評價是對學生能力的認可,恰當的評價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學生更加樂意看到一些文字的、圖案的或者有個性的評語。“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的評價不再只是簡單的對與錯,要讓評價為作業“增值”。
1.作業評價標準要多元。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附一張作業評價量表,作為衡量作業的標準。這張表是多元的,不同類型的作業有各自的標準,如朗讀作業的標準、口語作業的標準、書面作業的標準、實踐作業的標準等。
2.作業評價主體要多元。作業評價的目的是對作業完成目標作整體衡量。有了作業評價標準,學生就可以在完成作業后自己對照標準進行初步的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成員間的互評,指出作業的亮點與不足。教師仍然是學生作業評價的主體,教師要結合自評和互評的結果,從整體上客觀全面地對作業進行綜合評價,既要指出作業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改進和提高,更要關注作業中的閃光點。對作業的肯定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既要對每一次作業進行評價,又要縱向地看待學生作業中的進步,及時進行反饋和總結。作業評價主體可以理解為一核兩翼,即教師評價為主,協同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
3. 作業評價要有持續性。作業評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續的不間斷的。要建立電子檔案袋評價制度。為每名學生建立一個作業評價電子檔案袋,把每次的評價集中整理出來,放到檔案袋中進行存檔保留。根據學生檔案袋中的作業評價進行階段性評價,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實現有目的、有方向、有內容地改進與調整,切實發揮英語作業全方面育人的作用。作業不僅僅是課堂的延伸,它有著獨立功能和育人目的,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三)初中英語作業管理規范化
開展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作業就不僅僅是英語教師的任務,應該加強對作業布置的管理,這樣有利于各個學科的統籌協調,避免某一學科占據時間過多,確保初中學生能夠在90分鐘內完成作業。對于作業布置的頻度、數量和質量的把控都應該納入作業管理中來,各個學科的作業布置不再是互相孤立的個體,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要進一步加強不同學科作業融合的設計,發揮各個學科的聯動作用,真正讓各個學科的作業共同發揮全面育人的作用。學校的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作業的監管,既要減少作業的量,又要提升作業的質,更要規范作業的評價,切實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使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育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在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學科調研的作用,通過不定期的調研,發現作業中的問題,有哪些優秀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加強, 有哪些不足需要加以改進。總之,加強作業管理是作業系統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三、初中英語作業系統化建設要注意的問題
(一)英語作業應該更具有開放性
“雙減”背景下,應該減少客觀性和機械性作業,增加開放性作業,真正把提高英語能力作為作業布置的出發點。開放性作業沒有標準答案可以照抄,但是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英語作業要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
英語作業的布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這樣可以降低作業的難度。如講授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有關動物的單元時,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家里寵物的飲食習慣,以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上交。教師可以借助課本中的語言結構幫助學生搭建一個支架,給出一些句型,如“It eats...”“It lives...”“It likes...”“It is good at...”,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可以借助教師提的句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情況進行發揮,這樣的作業就給了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真實的生活中完成作業,這種作業的優勢遠遠大于傳統的抄抄寫寫等機械性的作業。
(三)英語作業反饋要及時
減少作業頻次的同時,教師應該加強作業的反饋。無論是任何形式的作業,都集中了學生的辛勞和努力。教學及時的作業反饋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這樣對于激勵學生的積極性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結語
“雙減”背景下,堅持作業科學設計、合理布置、有效評價、規范管理的閉合系統構建是英語作業系統化的保證。 作業不再是課上內容的復習 ,作業不是對知識的機械重復,不是給學生增加壓力的助推劑,而是育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給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以此為契機,對英語作業進行科學的設計,及時地反饋與評價,加強對作業的管理,增強學生對作業的興趣,使英語作業更加靈活化、生活化,更具實踐性、開放性,切實發揮作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清.“雙減”背景下中小學作業改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6-10.
[2]胡慶芳.“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問題分析及標準建構[J].基礎教育課程,2021(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