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省人大常委會3月底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2020年度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相關工作,3月16日上午,省人大財政經濟委會同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在開展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審前代表專題詢問會。鄧中青、馮琨琮、梁士倫、周曉云4位省人大代表到會詢問。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同志到會回答詢問、聽取意見。省審計廳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詢問會上,代表們針對審計查出關注度較高的省級教育補助資金績效、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農用地保護等方面存在問題提出了8連問,既有對問題產生根源、整改不到位原因的“查問”,也有對后續整改措施、如何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的“追問”,還有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落實到位的“回問”。提問人準備充分,直擊要害,精準發問;應詢人積極回應,不遮不掩,坦誠作答,現場“辣味”十足,充分體現了人大監督的剛性,有力推動了審計整改“當下改”與“長久立”。
詢問:教育領域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整改效果如何?
回應:加快資金撥付使用,一批義務教育學校工程整改完成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鄧中青比較關注教育資金使用效益問題,她首先向省教育廳發問:“從近幾年審計情況來看,教育領域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屢審屢犯,主要原因是什么?跟蹤督促整改的效果如何?”
對此,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坦言,教育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有市縣財力薄弱、資金調度困難的原因,還有市縣項目儲備不足、前期準備不充分、項目實施條件不具備的原因。他表示,省教育廳通過通報、約談、視導等手段,多措并舉,推進問題整改取得實效。對滯留省級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資金問題,有關市縣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和資金撥付進度,已支付資金1.35億元;對未及時足額撥付省級公用經費補助問題,有關市縣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及時劃撥補助資金2.15億元;對未及時使用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校舍維修等資金問題,有關市縣加強相關工程項目管理和進度督辦,推進572個項目完工或發揮預期效益,已支付6 623.29萬元。
對仍未整改到位的市縣,省教育廳將逐一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建立問題整改臺賬,整改一個銷號一個。該負責人表示,今后,要強化對市縣的指導督促,并把市縣安排使用省級教育補助資金情況列入對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指標之一。對安排使用資金進度慢、效益不高的市縣,進行通報、約談督促。要全面實施教育項目預算管理,省級教育補助資金安排分配要與項目的數量、質量和成熟程度掛鉤,確保入庫項目具備實施條件,資金到位即可形成實際支出和實物工作量。此外,還要將項目入庫、執行進度、績效評價結果、審計意見與預算安排掛鉤,對項目庫項目儲備不足、未按法定時限下達、支出進度未達到要求的市縣,按一定比例扣減、調整下一年度的資金安排,形成長效機制。
詢問:如何督促各地加快使用專項債券資金?
回應:審計指出22億元專項債券資金閑置問題已全部整改
針對2020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專項債券資金閑置問題,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委員、省人大代表馮琨琮認真查閱了往年審計情況,發現近三年審計普查和抽查的情況都反映出,政府專項債券資金閑置問題屢審屢犯。她向省財政廳詢問:資金閑置主要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督促各地加快使用資金?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回應,個別地市存在專項債券資金閑置,主要原因是部分債券項目儲備不扎實,前期準備工作不完善;執行過程中征拆遇阻、規劃調整等影響項目建設進度;部分地區未壓實項目單位和主管部門管理責任,項目推進不力、工程進展緩慢等。該負責人進一步回應,通過合規調整專項債券資金用途等并持續跟蹤督導,審計指出的3個市、22億元專項債券閑置資金問題已全部整改。
此外,省財政廳將進一步優化健全專項債券管理機制,有力有效發揮債券資金效益:穿透監測,建立支出進度通報預警機制。跟蹤資金支出使用,對實際支出進度、資金撥付進度較慢的地市、省直部門(單位)實施預警提示;分類施策,優化閑置資金調整安排。根據項目支出使用情況,分類采取暫停發行、強制調整、市縣主動調整項目等措施,提升債券資金使用效益;結果導向,健全違規使用專項債券問題反饋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將債券使用管理情況與債券資金額度分配掛鉤,并通過重點審計與督辦落實等方式加強監督,倒逼各地改善“重資金爭取、輕后續管理”情況。


詢問:如何指導督促市縣組織撂荒地利用?
回應:繼續運用衛星遙感技術核查疑似撂荒地,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
近年來省人大代表高度關注耕地撂荒工作,每年都提出相關建議。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委員、省人大代表梁士倫針對耕地撂荒問題向省農業農村廳進行提問,“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如何指導督促市縣組織撂荒地利用?如何抓好后續審計整改?如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防止出現優質耕地撂荒問題?”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5月,省農業農村廳利用遙感衛星圖片對全省疑似撂荒耕地進行摸底調查,是全國第一批使用遙感衛星技術對撂荒耕地進行監管的省份,全省各地對省農業農村廳下發的疑似撂荒地塊圖斑進行了實地核查。去年,全省復耕復種撂荒耕地85.89萬畝,為完成廣東省2021年糧食生產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審計發現問題后,省農業農村廳高度重視,制定工作方案開展整改,要求各地落實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屬地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把復耕任務分解到有關鎮村,對相關市縣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督導。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把剩余的連片15畝以上可復耕撂荒耕地分解下達到各地級以上市,作為今年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重要任務來抓,并繼續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對15畝以下的疑似撂荒地塊進行核查,排查摸清底數,掌握實情,建立撂荒耕地復耕臺賬,建立全省撂荒地數據庫,構建全省撂荒耕地監測監管系統。
同時,廣東將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根據核查情況制訂三年復耕任務,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展多渠道金融助農推動復耕復種。此外,將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創新復耕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逐步完善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長效機制。
詢問: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統籌化解全省存量違法用地?
回應:持續深化鞏固“全鏈條”遏制違法用地,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周曉云代表曾經在省人代會上提出過土地保護方面的建議,在這次的詢問會上,她向省自然資源廳提出詢問:“國家三令五申強調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目前整改工作進展情況以及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統籌化解全省存量違法用地?如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決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回應,按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廣東省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排查違法占用土地建設行為,嚴肅查處土地違法案件,重點打擊違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建設行為,2021年公開曝光11宗違法占地的典型案件。
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還沒到位的情況,該負責人進一步回應,主要是由于落實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難、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改難、涉及面廣政策復雜、部分整改任務需根據國家統一部署予以推進等原因。下一步,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落實整改,部署開展存量違法用地整治工作,積極穩妥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存量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工作,開展國家和省重大項目違法用地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力度統籌化解全省存量違法用地。
對如何遏制新增違法用地,該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遏制新增違法用地的長效機制,持續深化鞏固“全鏈條”遏制違法用地,完善土地執法監督動態巡查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強化警示教育引導不敢違,提高項目用地計劃前瞻性和用地審批效率,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