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朱毅 趙紅軍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電子信息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1引言
高職院校若要構建一種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區塊鏈技術是必須應用的一種技術手段。為進一步促進高職教育改革,構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必然趨勢,對提高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質量、學生質量、學生社會生存能力以及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左江林等從多元主體的視角分析了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實踐教學質量密切相關的主體因素,考慮了實踐教學質量實現的相關活動,構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該評價體系只適用于電力類專業教育教學,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不太適用。岑潔玲提出基于CIPP評價模型構建包裝專業群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其評價標準不明確和評價反饋機制不健全。
徐娟提出“四方、四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研究從教師、課程、專業、學校評價四個維度出發,構建了”四方、四維”高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執行起來較為麻煩,實際運行效果不佳。謝雨萍等認為,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監控與信息反饋、教學評價與獎懲反饋是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首要條件,并因此提出應從全面教學、信息平臺共享、獎懲制度的等五方面,構建基于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李婷等從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主體維度構建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在明確價值的基礎上,提出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路徑:納人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建立健全評價標準和指標,筑牢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實施基礎;搭建評價框架,明確評價主體職責,健全產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保障產教融合評價結果的全面、客觀與公正性。
王欣分析高職教育學情、師資特點和培養方向,以此為依據探索如何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職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出教學評價必須遵循的以學論教、發展性、過程性、內外雙主體等實施原則,從達成教學目標和重塑師生關系的角度嘗試構架評價體系指標,為推動高職教育課堂評價研究提供有益借鑒。但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較少,鑒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數據存儲功能,為實現多方評價、數據存儲與共享,在教學評價體系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構建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和精準。
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等特點。在教育評價為了保證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利用區塊鏈能夠確保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在合作與協商過程中參與、管理和實施評價,使教育評價更加科學、透明和公正,同時實現個體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保障。
鑒于以上分析,本文從教師評價體系的4個一級要素、15個二級要素和學生評價體系的4個一級要素、7個二級要素,通過構建一種評價算法,給出評價權重,從而為高職院校提出評價體系構建建議。
2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2.1構建流程
(1)評價指標合并與篩選
通過對文獻研究選取的指標、構建科學性和重要性指標及深度訪談選取的指標進行匯總與整理,初步得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其中,教師評價版4個一級分別是教學背景、教學投入、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并根據電子信息專業具體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設備、教學材料等給出了16個二級維度,對每個二級維度進行細致劃分,給出45個三級維度。同理,學生評價版4個一級維度與教師評價版一致,然后對一級維度進行分析得出教學理念、教師能力與素質、教學方式、學生滿意度、教學管理與設備等9個二級維度。對學生版二級維度進行劃分,給出26個三級評價維度。最后,得出區塊鏈技術下電子信息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維度分析表,如表1所列。
(2)維度權重求解
為確保表1維度的正確性,按照1:1:1準則,分別選擇18位高職一線教師、專家和學生,并對他們進行意見收集整理,通過統計計算,得到分析結果。然后,采用Satty1-9標度法對各個維度進行重要性評分,具體重要程度與標度值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列。
將教師、學生、專家一級維度賦值結果轉換為判決矩陣,先對任一教師進行轉換,如表3所列。
對表4中每一行進行乘積計算,然后對該乘積值進行4次方根計算,再將這4個值組成一個向量,最后將該向量進行歸一化計算,其歸一化后的結果為X=(0.0712、0.2692、0.5188、0.1408),根據向量值可知一級維度教學背景、教學投入、教學過程、教學成果的權重值分別為0.0662、0.3002、0.5328、0.1008。根據式(1),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Ymax:
為保證結算結果真實可靠,需對判斷矩陣進行隨機一致性比率CR檢驗,其中CR= CI/RI,而CI=(YⅡiax -n)/(n-l),RI如表4所列。
將Ym=4.1846,n=4帶人CI表達式,可得CI=0.0615,將RI=0.89帶人CR= CI/RI可以求得CR=0.0691<0.1,表明該教師對一級維度的權重分配合理,判斷矩陣符合一致性標準。對一級維度的計算過程,同樣適用于二級維度和三級維度。若在計算過程中出現CR>= 0.1情況時,對賦值結果進行修正或者丟棄。
通過計算,本文最后得到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教師版和學生版各級維度權重分布如表5所列。
(3)結果分析
在教師評價體系中,一級維度按照權重大小排序依次為:教學成果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投入評價、教學背景評價。分析上述結果可知,教學成果評價所占比重最大,重要程度也最大,這反映出學生學習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是教師最看重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授課方法。而教學過程評價所占比重次之,這說明教學過程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此外,教學投入比重較低,教學背景比重最低。教學投入的加大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質量,但思想上理念的革新與物質上相互融合,才能使教學質量有質的飛躍。
在教師評價指標中,從教學背景來看,二級維度發展定位權重比教學計劃權重高。從教學投入方面來看,師資隊伍建設權重最高,從而可以看出教師質量對教學質量影響較大。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改革與創新權重最高,因此改革教學內容、方法,積極融人現代熱點知識,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從教學成果方面來看,企業認可度所占比重最大,綜合能力次之,在校成績最小。學生以就業為目的,在校成績只能決定一時的成果,而企業需要對學生知識、能力認可,才能獲取最后的成功。
3結論
本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傳統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進,為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專業的教學質量提供了一種思路。根據以上分析,若要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一是需要完善教學成果評價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果評價制度:二是需要改進教學方法,使其更適合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三是需要改善教學環境、資源和設備,優化革新教學設備,使其匹配最新教學內容:四是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制定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教學方案、計劃,設置合理的教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