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和傳播內容的復雜化,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且對新事物感興趣,因而深受新媒體傳播的各種多元化思想的影響。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亟待進一步改革創新,探索更加全面而又科學的教學方法。
《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探索》(楊娉、李新靈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書,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作者主要從新媒體視角來構建全書的框架體系,并圍繞新媒體框架來闡述具體內容,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可讀性,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閱讀和借鑒。作者在書中不僅論述了整個高等教育階段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認為新時代的思政教育應該充分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同時也意識到這個新的時代環境給思政教育也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而且在書中也提出了改進高校思政教育的具體途徑。作者希望這些建議對優化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供相應的借鑒和幫助。
新媒體時代到來,不斷猛烈沖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對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書中指出,新媒體語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所以要求高校要創新思政教育手段,不斷迎接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更大挑戰。其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主流價值觀受到多元思想的沖擊。相比較傳統時代,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各種海量信息通過新媒體傳遞到大學生那里,對大學生群體會產生影響。在這種傳播環境下,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多元思想的侵蝕,以致出現認識偏差。二是高校對思政教育的管理也受到影響。正確的意識形態導向對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而當前意識形態的大眾化和去中心化特點,導致傳統的灌輸式思政教育已經無法適應這一特點,這就給思政教育的管理工作帶來挑戰。新媒體時代是一個自由而又開放的時代,每個人都能利用新媒體發聲,網絡中充斥的各種言論、信息都會潛在地影響大學生。但是,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經比較落后,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導致在線思政教育的效果較差,高校逐漸喪失了在虛擬網絡世界中的話語權與引導權,使得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從以上內容可知,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基于新媒體視角,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的優化,以提升其質量。具體來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落實:首先,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新媒體技術不僅有助于教師展示教學內容,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堂內容。相對其他課程來說,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論性更強,但單純的說教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再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建立多元的思政教育平臺。高校的思政教育,應該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學校應該盡快建立相應的教學、宣傳平臺,將思政教育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最后,要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凸顯思政教育的效果。新媒體環境下,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從多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尤其要在新媒體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通過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使教師習慣借助新媒體開展教學,學生習慣通過新媒體接受知識,使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探索》一書全面闡釋了新媒體語境下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該書不僅內容全面、有理論深度,而且結構完整、選題新穎,還結合了實踐的例子,從而給讀者帶來許多啟發。新媒體語境下,我們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除了要充分考慮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以正確的思想輿論為導向,還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尤其是為廣大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體系。同時,高校也要積極關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動態,尤其要關注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積極尋找學生的興趣點與新媒體契合的地方,從而持續改進大學思政教育模式,最終實現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級。
[課題項目: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重點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研究”(編號:J2020347)]
(董賀/碩士,呂梁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