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霞 王振峰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了農村生態的全面發展。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要從法律法規、資金投入和環保工作的宣傳層面入手,重點解決農村污水排放和廢物利用問題。同時,要加強環保監管,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農村生態經濟建設,積極引進新技術,不斷創新。文章探討了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戰略價值,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困境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六點對策:強化鄉村基層治理,夯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基礎;以規劃為先導,探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規律;把整治弱項作為重點,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加強財政保障,促進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發揮鄉村當地優勢,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功效;充分發揮農戶的積極性,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的長效機制,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困境;對策研究
文章編號:1674-7437(2022)12-0051-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文章標識碼:A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也存在人居環境變差的情況,極大限制了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為廣大村民營造更為清潔、安全、舒適的環境,刻不容緩。在鄉村整體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鄉村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鄉村面貌得以更新,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鄉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量變大的問題,導致鄉村污染越來越嚴重。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從生態振興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規劃,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使鄉村面貌得以更新、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高效化開展。
1?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與舉措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的腳步逐漸放緩,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轉移到農村地區。在促進農村地區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通過人居環境的改善能夠有效消除城鄉之間的隔閡、差距,實現我國城鄉融合的目標,這也是鄉村振興任務中的重點。
1.1?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
首先,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可以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業的農村,從而實現對農村產業鏈的延伸,實現對農村產業體系的全面改造。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通過新產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能夠加速建立我國農村產業新格局。通過改善農村環境的現狀,能夠讓農村成為居、業、游的好去處,從而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同發展。其次,良好的農村居住環境,可以提高農村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也使工業資本鏈條更深入到農村。通過人居環境的改善,進一步有效改善農村的就業和創業環境,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促進農村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1.2?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舉措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應以“生態宜居”為核心,以“區域發展”為中心,從而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民的生存質量。在農村地區,首先要強化水、路、通、運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薄弱環節,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也要倡導農村現代文明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亂倒亂排得到管控,從而提高農民的整體文明素質。此外,還需要推動農村宜居、宜業,為農民增加收入開辟新途徑,實現農村“閑置房屋”向“經營資源”的有效轉化,實現農村經濟性發展的目標,提高農戶的財產性收入。
2?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及困境分析
2.1?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
2.1.1? ?農村的人居環境整體還需完善
2018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1],于2019年6月,全國80%以上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截至2020年底,農業農村治理攻堅戰所確定的8項主要指標、22項重點任務都順利完成[2]。“十三五”期間,15萬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全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顯著增加,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仍有74.5%的村莊未完成生活污水處理的配套設施建設;35%的農村尚未建設完成生活垃圾處理及廢水的排放裝置[3]。2021年8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農村的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在整個環境保護體系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4]。因此,農村生活廢水、垃圾的處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1.2? ?農村人居環境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性
住建部村鎮建設司負責人指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大力推進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截至2020年年底,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較2017年年底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村莊環境基本達到清潔整潔的程度,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5]。但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仍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主要集中在一些交通便利、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區,對大部分偏遠村莊的污水垃圾處理等基本公共服務尚未實現全覆蓋。除東部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中、西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2?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困境原因分析
一是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當地鄉鎮政府的責任感意識不強。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專門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的法律法規,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措施落實缺乏剛性約束和考核機制,實施難度較大。而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也面臨多頭治理格局,涉及農村、水利、環境保護等部門,不同部門間職責重疊,一旦出現追責,則可能面臨多部門推諉扯皮現象,造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難度增大。
二是配套設施不完善。由于我國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起步相對較晚,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針對性、各地在實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效果不佳。
三是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社會資本的參與程度不高。由于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并未充分體現“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使得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設施的投入收益不健全,運行和維護成本過高,使得社會資本的力量難以有效地整合。
四是農村廢水的處理量大,建設運營成本偏高。因村莊分布較為分散,治理規模普遍偏小,農村污水垃圾處理量大面廣,因此,治理難度較大,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較高。如建設污水處理設備的經濟效益偏低,運營和維護成本偏高,導致農村廢水的處理難度增大。同時,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農村地區照搬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方式與標準,并未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消耗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治理成本。
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困境的對策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治理的發展趨勢,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當地鄉鎮政府的責任感意識不強;配套設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社會資本的參與程度不高等。在發展過程中,應以全新的姿態,開創鄉村振興新征程。
3.1? ?強化執法力度,落實領導責任
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當地鄉鎮政府的責任感意識不強的問題,可以從一下兩方面著手,第一,強化執法力度。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和嚴厲處罰,形成威懾,維護環境整治的秩序和效果。第二,落實領導責任。要求相關政府部門明確領導責任,加強對該領域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整治工作的順利。第三,加強宣傳普及。深入推進環境保護教育普及工作,加大公眾環保教育力度,讓更多人了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現狀和問題所在,促進社會各方共同關注農村環境整治。
第四,積極參與評選活動。積極參加各級政府舉辦的優秀民間環保組織等評選活動,以榮譽激勵和表彰為工作推進提供動力。
3.2? ?制定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方案,引入市場機制
針對性不強、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是農村人居環境政治工作的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以下措施:一是充分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在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前,要先了解每個鄉鎮、村莊的實際情況,包括農村人口分布、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環境污染源及類型等具體情況。二是制定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方案。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該地實際情況和需求的環境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計劃和時間表。
三是引入市場機制。采取市場化手段,引入專業化企業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高效益和效率,通過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各自優勢,共同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3.3?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
首先,要以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廠為切入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也是實現“三農”目標的一大舉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技術的可操作性,健全運作機制,強化管理與建設的責任與監管。其次,是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生物能源的開發,加大對農村地區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再次,做好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讓農村創業、就業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并以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促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等環保產業的發展,為農村的創業、就業環境提供必要的保障。
3.4? ?加強財政保障,促進農村人居環境
加強財政保障,增強對農業的財政扶持作用。在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并不均衡,據農業農村部2020年末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村集體經濟組織53.2萬個,其中有經營收益的村集體組織41.9萬個,所占比例達到79%,與2016年的49%相比,有了顯著提高。然而,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占比不到9%,還有45%以上的村莊,經營收入為0或者小于5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對建設資金和管護資金的缺口還很大。
在農業項目資金管理制度中,應該進行適度的調整。首先,財政支持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可以設立鄉村生活工程專項資金,并制定任務計劃,而中央財政也可以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改造的投入,可以設置獎補機制,對如期完成任務的鄉村進行獎勵。對農村人居環境工程項目的貸款,給予一定的稅收和稅收優惠。其次,引入社會資金投資,實施鄉村生活改造工程。投資于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項目是一項公益事業,可以讓投資的公司享受到企業稅收的優惠。
3.5? ?發揮鄉村當地優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以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為基礎,搭建鄉村工業融合發展的平臺,促進現代農村產業的建設。首先,要充分發揮農業的多樣化功能,建立農村多元化的產業鏈。例如,將農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發揮出來,發展旅游;或者將農村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在農村建立康養中心;也可以通過當地特色的農產品來利用大數據時代下電商平臺進行售賣。其次,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縣城、農村的宜居宜業型社區,與城鄉一體的發展過程相適應,促進縣城、鄉村的宜居宜業功能相互補充、相互融合,逐步實現城市鄉村互為依托,共生發展。
3.6? ? 充分發揮農戶的積極性,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的長效機制
充分發揮農戶的積極性,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的長效機制,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首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功能。鼓勵廣大農戶參與到農村建設中來,實行“一事一議”,讓村民對村莊事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發表建議,讓村民在制定政策時能更好地反映民意。其次,要建立一套規范的農村生活環境治理制度。從農民的現實需要出發,對農村生活環境的建設和管理進行完善,并加速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制訂,同時,也要加強對工程的監督和評價。
4? ?結束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文章針對農村的人居環境整體還需完善、鄉村人居環境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性等問題進行了探究,并對原因進行了相應分析,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出策略。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也要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給予足夠的關注,注重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成效,促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同時,作為鄉村生活主體的農民,要想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就必須從自身做起,主動參加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階段,農村人居環境如何再提升[EB/OL].(2021-12-06)[2021-11-25]. 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4687/47532/xgbd47539/Document/1717256/1717256.htm.
[2]央視網.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治理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已經完成[EB/OL].(2021-08-19)[2021-08-19].https://sannong.cctv.com/2021/08/19/ARTIUkmWlKvmkdeliO9pyUj6210819.shtml .
[3]每日經濟新聞.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15萬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下一步將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EB/OL].(2021-08-18)[2021-08-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443361916290395&wfr=spider&for=pc.
[4]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EB/OL].(2021-09-27)[2021-09-27]. https://sthjt.ah.gov.cn/public/21691/120584601.html.
[5]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抓好大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報,202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