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悅
摘要:隨著媒介形態的不斷豐富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信息的傳播呈現出海量化、碎片化的特征,迫切需要媒體創新報道形式,提升傳播效果。本文在分析數據新聞報道的特點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人民郵電》報當前發展的目標和優勢劣勢,分析數據新聞對《人民郵電》報的價值,并提出可行性發展策略。處于媒介轉型的歷史潮流和報社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數據新聞不僅是豐富報道形式、提升新聞作品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深挖媒體的數據資源和專業優勢、拓展業務鏈條的重要渠道。要重視數據新聞的價值,在提升新聞產品質量的同時,通過建立行業數據庫、發布數據報告、創立發展指數等,深挖數據新聞的價值,全方位提升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關鍵詞:數據新聞;可視化;價值;策略;《人民郵電》報
近年來,信息的爆炸式發展和數據的海量積累,對信息傳播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交互性、可視化需求越來越多。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新聞報道方式,對于復雜、海量的信息,有了更專業的工具進行加工和分析,借助新媒體傳播渠道,能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數據新聞作為滿足上述需求的新聞報道形式,逐漸成為主流的新聞生產方式,受到業界關注。
一、數據新聞的特點和現狀分析
隨著新聞可視化技術的提升和新媒體的發展,國內外主流媒體紛紛探索開展數據新聞報道。2009年英國《衛報》設立“數據博客”,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新聞。國內媒體對數據新聞積極探索,如搜狐網的“數字之道”、網易的“數讀”、新浪的“圖解天下”。傳統媒體也開始探索這種報道方式,如央視的“據說春運”“兩會解碼”、《南方都市報》的“數讀”、財新網的“數字說”、《新京報》的“圖個明白”等[1]。
這種報道方式不僅可以及時準確地向受眾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信息和數據的篩選、加工、組合,賦予比信息本身更為豐富的內容,大幅提升了新聞的傳播效果,滿足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期待。對于數據新聞的定義,有觀點認為其內涵是“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2]本質上來看,數據新聞不同于傳統新聞,生產方式的數據化和呈現方式的可視化是其與傳統新聞報道之間最大的區別,數據的處理是數據新聞的核心,形象、互動、可視化是數據新聞的呈現方式。
數據新聞按照可視化形式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一般數據圖表式,如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雷達圖等,這類圖表簡單易做,最常見于新聞報道中(詳見圖1);二是創意圖式,包括人物關系、數據關系、時間邏輯等,需要通過專業的制圖軟件實現(詳見圖2);三是動態圖式,大多在新媒體上,以新聞游戲、新聞地圖等方式呈現,對可視化制作要求更高(詳見圖3)。


我國媒體的數據新聞實踐,基本停留在一般數據圖表和創意圖階段。如《人民日報》開設的“新數據,新亮點”欄目,用簡單的一般圖表,如折線圖、餅狀圖等,展現發展趨勢。在創意圖上,目前較有影響力的為“網易數讀”,數據可視化方式更加多樣化,以創意圖表為主,并利用新聞游戲等進行互動式呈現[3]。另外,在數據新聞領域較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RUC新聞坊”,更注重數據的挖掘和統計,原創內容更多,數據呈現方式創意多,實驗性強。
整體來看,數據新聞產品的形態越來越豐富,在新媒體上傳播的“爆款”也先后涌現。不過,很多媒體只是把數據新聞作為補充,依然有不少“為了可視化而可視化”的新聞產品存在數據質量不高、時效性不強等問題[4],我國的數據新聞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
二、《人民郵電》報開展數據新聞報道的價值評估與可行性分析
《人民郵電》報是我國信息通信行業的權威主流媒體,其媒介主體也肩負著工信部新聞宣傳中心的角色,處于媒介轉型的歷史潮流和報社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人民郵電》報開展數據新聞報道的價值
第一,數據新聞可以豐富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提升新聞作品的質量,更容易做出“爆款”新聞作品,彰顯行業媒體的專業能力。對《人民郵電》報來說,從每日的新聞發布,到重大專題報道,都涉及大量數據和趨勢的報道,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做更專業和有深度的報道,更能彰顯自身的價值。尤其是在全國兩會等重大專題報道中,數據新聞不僅能梳理出數據的邏輯、展現發展趨勢,也能增強報紙版面的視覺效果。可視化圖片也適合在新媒體上發布,在大量的同質化報道中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爆款”新聞作品。
第二,基于數據分析能力,創建數據庫,發布行業報告,創立行業發展指數等,將成為拓展媒體業務鏈條的全新增長點。《人民郵電》報掌握了全面、豐富、準確的行業發展數據。一方面,可以盤活數據資源,建立行業數據庫,供用戶檢索和獲取數據;另一方面,可以研發基于數據新聞的行業報告,如季度、年度報告、某一領域的行業發展報告等,以及基于用戶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數據分析服務。此外,還可以挖掘更多的數據新聞衍生品,是拓展業務鏈條的新的增長點。
(二)《人民郵電》報開展數據新聞報道的可行性
優勢:第一,得天獨厚的數據資源。《人民郵電》報在數據的豐富、準確、全面、及時等方面有著其他機構無法相比的優勢;第二,專業的數據分析能力。報社有一大批專家型記者,有著行業內領先的數據分析能力,并擁有眾多專家資源和智庫支撐。在新聞報道中,對數據的深加工和分析一直都在進行,數據經常被作為新聞的切入口,開設了“數讀”“數據觀察”等欄目,完成了一些有影響力的數據相關的新聞作品;第三,具備數據可視化能力。報社的美術編輯具備進行數據可視化設計和制圖的能力,在以往的新聞作品中,也創作出創意十足的數據新聞作品(詳見圖4);第四,數據衍生品的運營能力。憑借良好的政府關系和業界資源,可以發布發展報告、行業指數等,組織線下研討活動。

劣勢:第一,缺乏專業團隊。數據新聞從選題到數據的分析和最終的可視化呈現,需要全新的組織架構,若沒有固化組織和生產流程,僅靠個別記者和美編的興趣和創意,難以持續、高效產出數據新聞作品。此外,還缺乏更專業的、有經驗的數據新聞人才,進行系統設計和規劃;第二,缺乏相關經驗。盡管目前在新聞報道中也會對數據做出分析,但分析結果都以文字方式呈現,缺乏可視化的加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新聞。加之數據新聞特色迥異,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直接復制;第三,媒體融合程度不足。“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方式尚未完全建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間的協同聯動還不夠、內容的復用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像《人民郵電》報這樣的行業媒體,要認識到數據新聞對媒介轉型發展的重要價值,發揮其在數據資源和數據分析上的優勢,揚長避短、多措并舉地開展數據新聞的報道。
三、《人民郵電》報開展數據新聞報道的策略探討
第一,加大對數據新聞的重視程度,讓數據新聞成為“必選項”。近年來,媒體對數據新聞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大,自去年開始,《人民日報》在一版大量采用數據新聞的報道方式。可視化已不是新媒體的專利,也大量地被應用于傳統的報紙版面中,版面設計圖片化、新媒體化的趨勢明顯。例如,《人民日報》2022年1月13日15版在對冰雪運動進行專題報道時,大篇幅用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這種以往多被用于新媒體的可視化報道,如今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報紙版面上。
對《人民郵電》報來說,報道的領域數據豐富,成就報道多,專題報道需求多,迫切需要開展數據新聞報道,發揮行業媒體在數據分析上的專業性,作出更多有深度、傳播效果好的新聞作品。要讓數據新聞成為數據相關報道的“必選項”,將數據新聞可視化作為數據相關報道的規定動作,提前策劃,固化成一種必備的報道模式。
當然,數據新聞本身也存在諸多弊端,如制作耗費更多的時間、新聞的時效性難以保證;需要大量人力成本,會出現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的情況,也會陷入“為了可視化而可視化”的怪圈,在發展中需要時刻警惕。
第二,在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呈現形式上,采用固定模板和創意設計兼顧的模式。在日常報道中,設計固定的數據可視化模板,統一風格,既兼顧時效性又兼顧可視化效果。可以參考《人民日報》的“新數據,新亮點”欄目,用固定的數據可視化模板將數據中的亮點,以一般數據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重大選題報道中采用創意圖的形式,提前策劃數據分析的主體和可視化呈現方式。在數據來源上不完全依賴第三方數據,日常做好數據的歸納,建立數據庫,在有需求時候,迅速搜索整合數據。
第三,組建數據新聞報道專業團隊,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間協同聯動。可參考部分媒體組建報道組的模式,如《南方都市報》的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記者專門負責報道個人信息保護內容,開展調查性深度報道,有相關研究團隊定期并發布研究報告,召開研討會等活動。
對《人民郵電》報來說,需要組建一支由記者、美編和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并聘請有數據可視化經驗的專業人才。一方面,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協作,實現內容的多渠道發布;另一方面,研究團隊專門負責數據新聞的衍生品,發布相關報告和行業指數等。
第四,注重數據新聞衍生品的研發和運營。實際上,業界已經出現了不少數據新聞衍生品發展的成熟案例,如英國《金融時報》的“股票價格指數”,美國《華爾街日報》主持發布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福布斯》《財富》發布的“全球企業500強”等[5]。
《人民郵電》報作為行業內權威媒體,要發揮產業導向、政策引導和市場導向等作用,發布有影響力的行業報告,包括內參報告和向社會公開發布的白皮書等。需要注意的是,與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不同,這些可視化報告通過挖掘數據的價值,不僅呈現了“是什么”,還通過數據可視化呈現,解讀了數據背后的意義和趨勢,可讀性更強。此外,還可以創立行業發展指數,發布研究測評報告、組織線下研討會等,以多種形式積極拓展新的業務領域。
四、結語
在傳統媒體報道形式逐漸新媒體化的趨勢下,數據新聞有助于提升新聞產品的質量,以更豐富的報道形式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報社轉型發展與媒介轉型變革的歷史機遇期,重視數據新聞報道,研發相關衍生品,將成為拓展業務鏈條的新增長點。為此,要將數據新聞作為“必選項”,組建兼具內容生產和數據研究能力的專業團隊,采用一般數據圖表用于日常發布、創意圖表用于專題報道的形式,在強化數據新聞報道的同時,研發出更多的衍生業務,深挖數據新聞的價值,全方位提升媒介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冰,王秀峰.可視化數據新聞交互性提升的探討[J].出版廣角,2018(16):58-60.
[2] 方潔,顏冬.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6):73-82.
[3] 李激.從網易數讀看新媒體時代數據新聞的發展趨勢[J].新媒體研究,2018(22):16-18.
[4] 孟文瑤.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傳播效果分析[J].采寫編,2017(2):166-167.
[5] 陶玉德.數據新聞:行業報的新增長極[J].報業觀察,2013(8):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