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短視頻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官方媒體及眾多自媒體紛紛投身短視頻領域,創作了一大批主題豐富、各具特色、短小精悍的短視頻作品,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這其中,不乏由眾多自媒體創作的以正能量故事為主題短紀錄視頻,以其真情的采訪、真實的記錄以及被采訪對象高尚的品行,收獲了來自社會各界觀眾的感動與好評,在海量內容的媒體融合時代占據了一席之地。本文結合紀錄視頻發展的歷程和媒體融合時代的媒介特點,剖析正能量自媒體短紀錄視頻這一新的內容載體,探討媒體融合時代正能量自媒體短紀錄視頻的發展與創新途徑。
關鍵詞:媒體融合;正能量;自媒體;短視頻;紀錄片
近年來,隨著我國媒體融合戰略的持續推進,眾多的官方媒體和自媒體紛紛涉足新媒體領域、構筑新媒體矩陣,打造了平臺林立、內容豐富的新媒體行業生態。這其中,短視頻作為便于傳播、激發情感、獲得共鳴的新型內容載體,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青睞,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 4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國短視頻用戶達 8.88 億,占網民總量的 87.8%。[1]這其中,不乏眾多來自民間的自媒體短視頻作者,他們堅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采訪和創作,拍攝了一大批講述平凡人感人故事的短視頻作品,分別在微博、愛奇藝視頻、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視頻平臺更新播出。這些短視頻作品普遍篇幅在5分鐘以內,有的為某一事件的現場原生態記錄,有的是對于平凡百姓感人善舉的平和講述,形式不一卻充滿感情,在催人奮進、教人向善的同時,以其親民選題和平實創作理念,獲得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短視頻類型,由于目前尚未有權威機構對這一類短視頻類型進行概括分類,本文姑且將其概括稱為正能量自媒體短紀錄視頻,便于分享之用。
一、正能量自媒體紀錄短視頻的創作特點
在傳統媒體時代,與正能量主題的紀錄短視頻類似的電視新聞短片已經在電視臺的創作體系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以各省級電視臺和城市電視臺的一大批民生新聞欄目為代表,專注于采寫和制作反映市井生活、鄉土道義、好人好事等新聞事實的新聞特寫和短小精悍的新聞專題,在內容和制作上強化了新聞的貼近性和趣味性,形成了各自鮮明的創作風格和靈活多變的敘事結構,受到了電視觀眾的廣泛關注。從2003年到2008年,是民生新聞的黃金發展期,涌現出了江蘇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北京廣播電視臺《七日七頻道》、山東廣播電視臺《民生直通車》等明星欄目。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眾多自媒體加入了媒體發展的大潮,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全職從事自媒體的人數達到了370萬以上,兼職人群超過了600萬,這些從業者囊括了高中生、大學生、年輕白領、專家學者、醫務工作者、文學愛好者、中學教師、大學教授以及絕大多數自由職業者。在新浪微博、愛奇藝、微信視頻號等多家國內知名的自媒體平臺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以記錄平凡人正能量故事為主題的自媒體紀錄短視頻賬號,特別是在救災、扶貧等新聞事件中,更有許多自媒體創作者自發地深入救災搶險一線,采寫制作短視頻作品,反映救災搶險過程中的好人好事、感人故事,在網絡上起到了溫暖人心、鼓舞士氣的正向作用。[2]結合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正在興起的正能量紀錄短視頻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小成本、小制作
受到自媒體創作者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限制,這類正能量短視頻往往呈現小成本小制作的特點。大多數自媒體作者都會選擇價格更為便宜、操作更加簡便的手機或便攜式照相機作為視頻制作的設備進行拍攝,采訪的過程較為簡單,有的甚至只有一個片段,采訪的時空轉換次數也較少,視頻的畫面往往也是更加適應手機屏幕觀看的豎幅,制作方面多數也僅配有簡單的字幕,并沒有過多的視頻包裝特技,顯得十分簡潔和樸素,制作的成片時長也較為短小。準專業的拍攝設備和準專業的技術條件是這類短視頻作品的普遍特點。
(二)平凡人、平凡事
大多數正能量自媒體短紀錄視頻的創作者都把視線聚焦于勞動者、志愿者等平凡人物,記錄這些平凡人的喜怒哀樂,講述他們在面臨生活逆境中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積極做法和取得的贊譽,著力展現這些普通人在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和關愛他人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堅定決心、堅強勇氣和高尚品格。例如,某視頻博主以將報道對象聚焦于身份平凡,但卻在面臨人生抉擇時毅然選擇了雖坎坷、艱難,但卻正直善良的道路的人們,這些主人公們有的身殘志堅、有的敗而不餒,他們身上展現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品質,看似凡人凡事,實為牛人牛事。
(三)重鄉土、原生態
自媒體短紀錄視頻大都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往往是持續地、深入地在作者生活的城市或周邊省份進行采訪拍攝活動,體現出濃重的鄉土氣息和鄉土文化。視頻中所反映出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跡也往往在情感和道德上充分地體現我國的傳統道德和當地的思維習慣、文化習俗,如愛國敬業、無私奉獻、敬老愛老、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價值觀念,就構成了這類短視頻的精神內核。
在拍攝和制作方面,這類短視頻作品沒有過多正式的采訪,旁白解說也很少,絕大部分內容是對于采訪過程的原生態呈現,畫面中的人物對白和行為活動都是對于生活本身的呈現,會對觀眾產生很強的代入感,很好地體現了真實的力量。
(四)多平臺、強互動
這類短視頻作品往往采用多個視頻平臺同步更新或聯動更新,在其中也有不少博主采用了直播視頻和拍攝視頻同步進行的形式,實現了一次采訪在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平臺的共同呈現。同時,由于這類視頻正能量的精神內核,往往會獲得廣大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參與,形成線上與線下同步互動、直播與拍攝相互促進的報道形式。
例如,某位短視頻創作者就在采訪拍攝時巧遇一位菜農大嬸因鄭州大雨導致蔬菜滯銷,幾百斤胡蘿卜面臨損失的情況。創作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連日大雨,菜農為了節約開支不得不露宿橋下的情況,就果斷打開直播賬號,利用直播平臺向周圍的網友報道現場的情況,發動了幾十位熱心網友冒雨前來購買蔬菜,解決了菜農的燃眉之急。整個直播過程同時被拍攝記錄,制作成了短紀錄視頻,同樣獲得了來自全國觀眾的關注和互動,在彈幕和留言中,網友們紛紛點贊,探討幫扶之策,形成了熱烈溫暖的互動氛圍。
二、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短視頻的興起給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元的信息選擇,其中,紀錄短視頻由于選材的真實性和拍攝的原生態,使其內容更加可信也更具代入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兼具短視頻和紀錄片兩者的優點,既便于傳播又易于引起再次傳播。在眾多的短視頻內容選材中,以反映主人公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正能量價值觀為主題的短視頻,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一)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的發展機遇
1.傳遞“溫暖”的作品廣受關注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傳播“正能量”作品,就是講述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充滿希望的、給人力量的人和事。以正能量故事為選題制作的短紀錄視頻,讓人們能夠更直觀地通過短視頻觀看正在發生的平凡人的故事,這些作品講述了世間溫暖、人生勵志等激勵人心的故事,是真實生活狀態的真實體現。當下,有“溫度”的故事深受人們的關注,尤其對于連續性和深入性的報道,人們也會持續關心和關注,也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溫暖”的傳遞者,為主人公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些有“溫度”的作品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平凡人的世間的溫暖,使人們產生共情,傳播正能量,在未來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深植于傳統文化之中
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的取材來源于日常生活,視頻中的很多場景、情節、對白都是群眾日常活動的真實體現,承載了大量的鄉土風俗和地域特色,具有很強的貼近性;視頻主人公身上體現出的堅強、忠厚、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優秀品質,更是我國五千年文化傳統的傳承與體現,是廣大網友樂于觀看和接受的價值內容,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總之,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從文化基礎和群眾基礎的角度,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熱議,更易于獲得廣泛的社交傳播和二次傳播,產生大量潛在的爆款產品。
3.發展于新媒體潮流之下
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產生于新媒體的高速發展的時期,眾多的新媒體平臺為短視頻內容的創作者,尤其是自媒體作者帶來了更廣闊的展示窗口,使 “內容為王”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制勝法則,自媒體作者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正能量人物和故事的挖掘和采訪活動,從而進行更多的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內容的生產,形成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二)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發展的挑戰
在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發展迅猛、前景廣闊的當下,我們要看到其在前進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這些挑戰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正能量短紀錄視頻的發展,也成為我們在未來一個時期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問題。
1.視頻的內容和互動一定程度受到嘈雜浮躁的網絡環境影響
網絡環境較現實生活更加復雜。作為表達的平臺,網絡視頻和互動內容極易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在視頻內容方面,自媒體創作者的理解水平和思想深度不同,有的對于作品的把握流于形式,有的更是在網絡經濟和流量模式的裹挾下,忽視了對于正能量主題的深入研究和表達。在用戶互動方面,對于不同意見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達極易在互動區域形成對立,有的意見較為激烈,容易形成不理性的聲浪,制約視頻制作者的創作活動。[3]
2.視頻更新的持續性受到自媒體創作者自身條件的制約
視頻更新的持續性也是自媒體創作的一大挑戰。一方面,受到自媒體身份的制約,其進行實地采訪和視頻制作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很難得到保證,因而視頻更新的持續性就更多依靠自媒體創作者本人的工作熱情和經濟實力,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難以形成穩步提升的影響力和不斷擴大的粉絲群體;另一方面,不同于廣告內容或商業內容的短視頻運營,正能量視頻內容更多要體現其公益屬性,在對采訪對象進行救濟或幫助的內容制作時,往往需要自媒體制作者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也成為制約視頻內容持續更新的因素之一。[4]
3.采訪和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
從目前自媒體拍攝制作的短紀錄視頻的內容質量看,較專業媒體機構的視頻作品在專業性、內涵深度和信息編排技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作者容易趨向于固定的模式,對于視頻的后期制作也尚有提升的空間。不同作者對于同一事件的報道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有的作品前期采訪和后期制作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充分、角度全面多樣、邏輯層層遞進,能夠讓人們更加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
但也有一部分作者報道流于形式,片面化,并不能全面呈現真實事件,傳遞給人們的信息不夠充分,受眾只能通過有限的信息了解一部分內容。提高作者的采訪和制作水平,才能讓作品報道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全面和深入,從而真實、客觀、全面地呈現整個事件。
三、進一步發展正能量紀錄視頻的幾點建議
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正能量短紀錄視頻作為重要載體,將在群眾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尋求認同,凝聚人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在這一有利形勢下,適時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采取更多措施,推動和促進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創作的發展。
(一)進一步完善對于短視頻創作者的監管體系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平臺與傳統媒體平臺一樣,是信息播發的窗口,更是思想傳播的陣地,應當進一步完善對于短視頻創作者的監管體系,建立囊括自媒體創作者在內的所有短視頻創作者的創作監管體制機制,用制度規范自媒體短視頻創作者的采訪活動,做好對自媒體短視頻內容的上線把關,從源頭保障健康的短視頻行業環境。
(二)進一步建立多種形式的正能量短視頻創作激勵機制
在今天的網絡輿論場中,主流新聞媒體與自媒體創作者共同推動了對正能量故事的挖掘和傳播,然而相較主流新聞媒體,部分自媒體創作者的采訪活動更多地受到自身經濟等條件的影響,持續更新的難度更大,制作水平也難以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優秀創作者創作基金、優秀作品評獎、重點項目補貼等更加多樣的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創作激勵機制,從而更好地幫助自媒體短紀錄視頻作者們進一步提升創作水平,保障更新的持續性。
四、結語
在移動互聯技術不斷發展、媒體融合不斷推進的今天,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尋求認同、凝聚人心的重要傳播載體,隨著人們對這種作品形式的關注不斷提升,正能量短紀錄視頻必將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郎勁松,侯月娟.現代政治傳播與新聞發布制度[J].現代傳播,2004(3):34-37.
[2] 劉濤.“豎屏”敘事與融合新聞文化[J].教育傳媒研究,2020(2):15-18.
[3] 李曼婷,楊登洲.自媒體短視頻創作庸俗化的傳播學解讀:以抖音為例[J].新聞知識,2019(7):46-48.
[4] 王汝源.新媒體視域下粉絲文化發展特點研究[J].漢字文化,2020(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