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顧:漢字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標識。為更好地推動漢字的規范使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不規范使用漢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面自查和清理,切實提升內容質量。
觀點解讀
《通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和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各單位充分認識規范使用漢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堅持屬地管理,落實主管主辦制度和“誰出版誰負責”“誰制播誰負責”的原則,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面自查和清理,切實提升內容質量,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作為宣傳和規范使用漢字主陣地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漢字字體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字體更加多元,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用字需求。但也要看到,部分字體使用場合不當、質量水平較低,尤其是一些“丑書”“怪書”類信息化字體產品,對字體進行粗俗、草率的夸張變形,背離了漢字的書寫規范、文化內涵和審美趣味,誤導了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必須加以規范整治。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是宣傳和規范使用漢字主陣地。工作生活中目之所見、眼之所及,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對漢字的認知和審美。《通知》明確就圖書、報紙、音像制品、網絡出版物、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劇目、紀錄片、動畫片等各類文字載體進行清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壓實管理責任,健全長效機制,引導有關單位嚴格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用字情況進行審核把關,對漢字使用不正確、不規范的問題認真進行整改,對違背漢字書寫規律和審美品位,粗制濫造、拙劣夸張、觀感不佳的字體及時進行清理替換。同時,要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字庫生產企業開展自查,對不符合國家規定和標準的字體產品進行清理,對字形不規范、不美觀的產品及時調整,引導其創作出更多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規范、美觀的字庫字體產品。
人民網評:說普通話四海同音,寫規范字九州一體。文化自信,要從文字自信做起。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大國,規范漢字是天南海北傳遞信息的重要基礎。漢字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思想,規范使用漢字、領略漢字之美,既是維護文化根脈、培養文化認同的題中之義,也是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之舉。
《新聞文化建設》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