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林 唐偉



摘要:社會責任可歸屬為企業投資活動,研究其履行效率能在更深層面揭示社會責任對企業的影響機理。使用DEA模型,運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經驗數據,檢驗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并基于外部治理環境分析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研究發現,越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能夠提升財務績效,該關系在政府干預力度較強、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及法治環境較好的地區比較明顯。希望該研究能有助于更新傳統社會責任觀念,探索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財務績效;DEA模型;外部治理環境
0 引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通過優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使用效率達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黨的十九大繼續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對各行各業各層面的要求,資源有限的約束條件下,各領域都應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種投資[1-2],必須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注重提升履行效率。
現實中卻存在低效率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一方面,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具有聲勢浩大、單打獨斗、不注重效果的特征;另一方面,社會責任履行體系不夠健全,部分企業缺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和經驗[3],導致履行效益不夠理想。以慈善公益為例,企業慈善方式單調、低效[4],相關組織運行效率不高[5],均可導致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同時,學術上主要停留在探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這一行為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但無法形成高度統一的結論,為此有必要探討產生該研究現狀的原因。
基于上述現實背景和研究背景,探討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能夠在更深層面揭示社會責任對企業的影響機理,能夠適應高質量發展對社會責任行為的要求。外部治理環境能夠顯著影響企業投資效率,基于外部治理環境視角可以探索提升履行效率的可能路徑,故將其引入研究范圍。
選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研究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并基于外部治理環境分析其對結果的影響。在我國經濟力求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研究可能有下述2點貢獻:第一,基于DEA模型研究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深化社會責任作用機理研究,引導企業觀念由“履行了社會責任”轉變為“履行好社會責任”,順應時代需求;第二,從宏觀層面考慮樣本的異質性,基于外部治理的宏觀視角探索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路徑。
1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1.1 文獻綜述
社會責任履行是企業一類特殊投資活動。投資活動要求必要的投入,Peloza[1]指出社會責任履行是一種投資行為,相關費用可被視為企業為避免或減少損失而支付的保險費;陳秋星等[6]認為社會責任履行是企業為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獲取發展資源而采取的投資行為。因此,楊大梅等[2]認為社會責任投資是企業平衡經濟、社會、環境3個方面因素而開展的投資活動。唐鵬程等[7]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具有價值傳導機制;據此,社會責任投資正得到廣泛應用;Caroline和Jiao[8]、張宏等[9]認為社會責任投資是提升經營績效和競爭優勢的新策略;Obafemi等[10]認為這是一種值得采用的治理理念和管理策略。
然而,社會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卻缺乏足夠的可辨認度。多位學者的研究均發現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價值存在正相關關系[11-13],李正[14]認為承擔社會責任降低企業當期價值,Brammer等[15]發現社會責任履行降低股票市場回報率。同時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或市場表現)無顯著相關性[16-19]。
反思該研究現狀,計量技術層面上,可能由于不同研究中變量衡量方法、樣本規模及其選取、模型設定等存在較大差異[20];經濟邏輯層面上,社會責任行為是特殊的投資活動,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投資效率,因此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高低有可能誘發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不同作用機理,可能用以解釋當前研究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
1.2 假設提出
投資決策作為財務管理決策的核心內容之一,企業需要根據凈現值法等方法決策出最優投資項目,避免發生非效率投資;投資項目的選擇和投資效率的高低均影響公司業績。具體到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王雅晨[21]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歸屬于投資管理,社會責任投資是有利于企業的;唐鵬程和楊樹旺[7]認為社會責任投資能夠幫助企業形成道德資本和信譽資本;吳建禹等[22]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是長期投資。
既然社會責任履行是投資行為,那么勢必涉及履行效率問題。投資效率會影響企業績效,蔡吉甫[23]發現非效率投資對公司績效產生消極影響。唐鵬程等[7]認為社會責任履行能否影響企業價值主要取決于相關收益能否被內部化并彌補費用消耗。據此,凈現值法要求公司應當盡可能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和收益內部化程度以補償費用支出,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根據資源稀缺性假設,“鋪張浪費”“盲目跟隨”等低效履行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浪費稀缺經濟資源,造成企業低效的支出,而資源是有機會成本的,故社會責任履行效率低下導致相關投入和產出不對稱,延緩或弱化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正面作用,甚至負面影響財務績效。相反,“精準扶貧”“精準慈善”等高效的社會責任行為可能存在2種正向效應:一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履行社會責任能提高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度,積累改善企業關系資產;二是保證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資源的高效利用。2種效應可能協同促使業績的提升、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高,表明企業的投入產出比越高,越能創造價值,能夠預測其對財務績效的提升作用越明顯。基于此,提出假設:
H1: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高,越能夠提升企業財務績效。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選取A股上市公司經驗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由于和訊網公布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數始于2010年,故研究期間為2010—2019年。數據處理時,剔除金融類行業、存續情況不正常的企業樣本、數據缺失的樣本,最后獲得23 757條面板數據。樣本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和訊網,統計軟件為DEAP2.1和Stata16。
2.2 變量定義
社會責任履行效率(CSR_Eff)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進行測算,該方法是種線性規劃求解方法,廣泛應用于效率測算;陳秋星等[6]采用DEA模型研究我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效率現狀。
為計算社會責任履行效率,需要相應的投入和產出變量。結合以往研究,“每股社會貢獻值”通過選取財務報表相關項目數據進行計算,衡量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投入;“社會責任指數”用以評價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情況,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之后的評分。故將每股社會貢獻值作為投入變量,將社會責任指數作為產出變量。計算公式為
社會責任投入變量=凈利潤+所得稅費用+稅金及附加+
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財務費用+捐贈支出
社會責任產出變量=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得分
考慮DEA模型要求變量恒為正,預先對變量進行最大、最小歸一化處理,再采用DEA模型求解履行效率。總資產收益率(ROA)是評價財務績效的綜合指標,使用ROA作為財務績效的代理變量[24-25]。
參照以往研究,引入控制變量或虛擬變量,見表1。
2.3 模型設計
構建靜態數據模型檢驗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為驗證H1,設置CSR_Eff平方項,若α1為正,則假設H1通過檢驗。靜態數據模型為
ROA=α0+α1CSR_Eff2+α2Size+α3
Time+α4Lev+α5Top1+α6Top2to10+α7Growth+α8Industry+α9Year(1)
式中,α0為常數項;α1~α9為各回歸系數。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情況見圖1、圖2。行業層面,整體上各行業社會責任履行效率不高、差別不大,房地產業和公共事業2個行業的履行效率較高。年度層面,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在2017年以前基本穩定于中位數0.4,2018年出現幅度約30%的提升,表明社會責任行為在2018年出現質的變化,證實2017年黨關于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論斷;2019年保持該高水平則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在社會責任行為上的具體體現。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ROA最小值-0.61,最大值0.59,中位數只有0.03,表明樣本企業的財務績效差異巨大,總體上較差。此外,企業的杠桿水平、股權結構等多個研究變量均有巨大差異。
3.2 相關系數矩陣
變量間的相關系數見表3。可以看出,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ROA顯著正相關,初步證實了H1。同時,絕大部分相關系數均小于0.8,說明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3.3 基準回歸
實證回歸結果見表4。基準靜態面板數據回歸結果見列(1),使用的是基本線性回歸模型(OLS),式(1)研究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最大值為1.33,平均值為1.13,遠小于10,同樣表明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從表4列(1)能夠看到,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財務績效ROA在0.05水平顯著正相關(系數0.04,顯著性p<0.05),表明隨著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不斷提高,其對財務績效的提升作用愈加明顯。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能夠提升企業社會信任度,累積關系資產,更為重要的是根據資源稀缺性假設和投資凈現值原理,高效率承擔社會責任提高有限經濟資源的使用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高,越能夠提升財務績效,H1通過基本OLS檢驗。
3.4 穩健性檢驗
使用OLS模型須滿足諸多假設條件,系數估計值是種條件均值,未考慮變量總體分布特征。如果數據無法滿足正態分布假設,那么依據OLS模型所得出的結果將是有偏的。分位數回歸能更好地描述變量全局特征;根據描述性統計所揭示出的樣本差異性,借鑒類似研究,穩健性檢驗采用分位數回歸方法。
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4中列(2),在考慮樣本數據分布特征對結果的影響之后,分位數回歸同樣表明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ROA顯著正相關,顯著性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H1再次通過檢驗,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3.5 內生性控制
考慮模型的內生性問題,靜態OLS回歸得出的系數估計量可能是不一致和有偏的,同時,考慮ROA的經驗因素,加入因變量ROA的滯后項,建立動態數據模型,采用廣義矩回歸(GMM)方法,包括差分GMM(diff-GMM)和系統GMM(sys-GMM)。動態數據模型為
ROA=α0+γROAt-1+α1CSR_Eff2+α2Size+α3Time+α4Lev+α5Top1+α6Top2to10+α7Growth(2)
式中,α0為常數項;γ和α1~α7為各回歸系數。
對式(2)進行差分可得
ΔROA=α0+ΔγROAt-1+Δα1CSR_Eff2+Δα2Size+Δα3Time+Δα4Lev+Δα5Top1+Δα6Top2to10+Δα7Growth(3)
GMM模型結果見表4中列(3)(4)。模型的AR(1)≤0.1,AR(2)>>0.1,說明一定程度上可以適用差分GMM和系統GMM。在差分GMM中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ROA正相關,但缺乏顯著性;在系統GMM中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ROA在0.01水平顯著正相關,假設H1再次通過檢驗;系統GMM模型各回歸系數的顯著性變得更強。
4 拓展分析
上述研究發現高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能夠提升財務績效,因此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效率便成為亟待考慮的問題。以往研究發現外部治理環境能夠影響投資效率和企業績效[26-27]。考慮樣本之間的異質性,引入外部治理環境因素,探討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探索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效率的路徑。
外部治理環境數據來自樊綱等所著的《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6)》,以各外部治理環境排名中位數作為樣本劃分的臨界點,共計得到6個分樣本。
不同外部治理環境下的異質性檢驗結果見表5。能夠看出:一是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平方項與ROA正相關,越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能夠提升財務績效;二是政府干預力度較強、金融發展水平較高或法治環境較好的地區,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對財務績效的正向效應在0.05水平均具有顯著性,而與之相對應的樣本其回歸結果不具有顯著性。
因此,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受到地區外部治理環境異質性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在政府干預力度較強、金融發展水平較高或法治環境較好的地區中可能更具明確的針對性和較強的規范性。
5 結語
社會責任履行作為企業一類特殊投資活動,基于當前對社會責任的作用機理研究,探討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能夠在更深層面把握社會責任對企業的影響。選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經驗數據研究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發現,越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越能夠提升財務績效,該關系在政府干預力度較強、金融發展水平較高或法治環境較好的地區比較明顯。研究結果具備良好穩健性。
研究結論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第一,企業應當更新傳統社會責任觀念。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社會責任履行能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但企業如果僅滿足于“履行了社會責任”而不注重效益,那么低效履行社會責任將帶給企業負面效應。因此在提倡承擔社會責任時,企業更應著重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從傳統的“履行了社會責任”觀念升級為有意識地“履行好社會責任”,這既保障了社會責任履行對回饋企業的需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第二,外部治理環境能夠有效地影響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政策制定者可考慮通過改善外部治理環境促進社會責任觀念的轉變。承擔社會責任盡管是企業自愿行為,但缺乏相應規范措施和管理體系將弱化社會責任履行的積極意義。因此應逐步構建完善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以規范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加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引,引導企業樹立更高層次的社會責任意識。
本研究僅限于探討社會責任履行效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社會責任履行效率對企業更廣泛的影響機理仍有待做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PELOZA J.Us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insurance for financial performan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6,48(2):52-72.
[2]楊大梅,肖玉超.國外NGOs的社會責任投資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軟科學,2008(1):94-97.
[3]劉清泉.關于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調查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9.
[4]洪群志.企業履行慈善責任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5]凌征福.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
[6]陳秋星,陳少暉.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跨時期比較分析[N].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9(3):20-28.
[7]唐鵬程,楊樹旺.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模式研究:基于價值的判斷標準[J].中國工業經濟,2016(7):109-126.
[8]CAROLINE F,JIAO 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n employee governance tool:evidence from a quasi-experi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38(2):163-183.
[9]張宏,范祎麗,李旭樂.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的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策略研究[J].管理學報,2018,15(10):1047-1055.
[10]OBAFEMI R O,OLUWABUNMI A O,COLLINS S O.Investment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disclosure practices,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banks in Nigeria[J].Future Business Journal,2018,4(2):195-205.
[11]賈興平,劉益,廖勇海.利益相關者壓力、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J].管理學報,2016,13(2):267-274.
[12]李慧.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未來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分析[J].會計與公司治理,2016,4(7):46-49.
[13]黃珺,賀國亮.企業社會責任、技術創新與企業價值[J].軟科學,2017,31(7):93-97.
[14]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77-83.
[15]BRAMMER S,BROOKS C,PAVELIN S.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stock returns:UK evidence from disaggregate measures[J].Financial Management,2006(35):97-116.
[16]陳玉清,馬麗麗.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市場反應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11):76-81.
[17]宋獻中,龔明曉.公司會計年報中社會責任信息的價值研究:基于內容的專家問卷分析[J].管理世界,2006(12):104-110.
[18]靳偉云.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其股價的相關性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1.
[19]SOANA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133-148.
[20]生艷梅,劉媛媛,肖艷玲.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互動關系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9(19):172-176.
[21]王雅晨.投資效率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視角[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8.
[22]吳建禹,劉義,趙力錦,等.高新技術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影響因素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2):7-8.
[23]蔡吉甫.法治、政府控制與公司投資效率[J].當代財經,2012(5):62-72.
[24]李百興,王博,卿小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媒體監督與財務績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業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18(7):64-71.
[25]陳承,王宗軍,葉云.信號理論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9,16(3):408-417.
[26]李延喜,曾偉強,馬壯,等.外部治理環境、產權性質與上市公司投資效率[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1):25-36.
[27]徐輝,周孝華.外部治理環境、產融結合與企業創新能力[J].科研管理,2020,41(1):98-107.
收稿日期:2021-12-18
作者簡介:
黃振林,男,1996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方法。
唐偉,女,1965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企業社會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