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基層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成為影響我國全面醫療事業發展的關鍵內容。從公立醫院角度來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其人員管理和資產管理等方法和手段還較為落后,存在一定的內源性風險。我國公立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所在進行醫療事業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政府投入等形式強化了衛生事業固定資產的投入,但一些醫療設備的投入和實際使用之間產生了脫節,導致醫療設備的使用率不高,進而造成醫療設備閑置或浪費。因此,需要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規范其內部控制流程,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強調公立醫院的醫療保障作用,提升公立醫院的醫療管理綜合水平。
關鍵詞:風險導向;公立醫院;內部控制
0 引言
醫療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問題,關系著億萬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特別是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在基層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強調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應對能力,進而確保醫療事業的全面穩定發展。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是基于一定管理要求,通過規范的制度實施,進而提升醫院在管理過程中的相關能力,提高其內部運行管理的效能。當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及財務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公立醫院在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要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并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公立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其人員管理和資產管理等方法和手段還較為落后,存在一定的內源性風險。因此,需要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提升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綜合管理水平。雖然公立醫院強調的是公益性特征,但由于基層公立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缺乏地方財政的必要支持,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創收來獲得發展的資金,在這種經營導向下,原本屬于公益的公立醫院變成了具有一定盈利導向的醫院,需要通過一定市場化管理手段來提高自身運行效果和發展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公立醫院的發展不僅需要考慮公益性發展的需要,還需要考慮盈利性發展的需要。在公立醫院經營過程中,內部控制規范性成為提高公立醫院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規范內部控制行為,可以有效地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提高公立醫院運行的穩健性,進而實現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結合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從風險管理角度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1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風險分析
1.1 內部控制環境薄弱
我國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其內部控制環境進行分析,通過規范內部控制環境提高內部控制的運行穩定性。公立醫院的產權歸屬于國家,經營者和所有者分離,從公立醫院的利益歸屬角度來看,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一些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往往為了自身利益,而缺乏對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監督無效現象。在進行內部治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治理的有效性,還需要考慮公益性發展的需要。如果公立醫院的內部治理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將影響其內部控制的實施。
1.2 風險評估機制未建立
公立醫院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基于醫療運行中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
從內部控制的風險源進行全面分析,醫院在內部管理過程中會形成內部風險問題,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也需要面對各種外部風險問題。從公立醫院的內部風險來看,主要包括各種醫療診斷服務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風險,以及財務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內部控制失效導致的資產管理問題及財務控制問題。另外,因為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管理不到位,患者投訴導致的風險也時有發生。而公立醫院的外部風險包括各種市場風險。當前,我國公立醫院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相關經營管理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以及需要主動承擔的風險管理任務,并通過內部控制來提高管理效果。
1.3 關鍵控制活動未深入展開
在控制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重點是基于控制點進行分析,并進行重點風險來源的控制管理,提高控制的主動性。但公立醫院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對風險控制要求不高,導致一些關鍵的風險控制點無法有效控制,特別是一些鄉鎮衛生院,受制于人員編制及綜合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其對關鍵控制管理工作實施不到位。同時,公立醫院需要按期進行事業單位預算的編制,但其在預算管理過程中,相關預算編制和執行水平不高,難以通過預算管理來進行控制,影響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進而導致預算管理實施效果不佳。
1.4 信息流通不順暢
信息管理的重點是強化信息的規范性。而不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可能導致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甚至會發生一些信息管理的漏洞導致的內部控制失效。同時,公立醫院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基本辦公職能,難以實現全網聯動,導致辦公管理及門診掛號管理等相互獨立,內部信息傳遞不順暢,導致內部控制失效。
1.5 審計監督能力有限
一般來說,公立醫院特別是一些基層鄉鎮衛生院,其主要人員和編制分配給了醫護人員,財務人員偏少,主要是通過內部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具體職責,導致監督行為失效或監督效率不足。缺乏獨立的審計管理可能導致在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缺乏專業的監督管理。同時,在一些日常的監督管理中,其重點放在對一些醫療發票及庫存藥品的管理上,缺乏對一些經營行為的審計監督,沒有細化的具體監督內容,導致內部審計監督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同時,公立醫院內部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或評價體系,影響其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導致內部控制遺漏一些重大問題,難以進行全面評估。
2 風險導向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完善對策
2.1 設立內部控制目標
(1)資產安全和完整。在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其主要基于一些資產管理制度來減少可能出現的醫院資產流失問題。在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升醫療資產的使用率水平,規范資產管理行為,包括各種房屋類的資產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以及一些醫療設備的使用和維護、藥品的定期盤點及日常收發管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形成相應稽核管理制度,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2)財務信息規范。公立醫院的財務信息報告是反映一定期間內醫院的運行情況的重要規范性文件,通過財務信息的收集,可以對一些日常的醫療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收入和成本信息進行全面反映,并對其經營過程中的主要內容進行匯總。為確保公立醫院財務信息的有效性,需要確保財務信息內容較客觀地反映公立醫院的日常資產管理及其收入與成本情況。
(3)運營效率提升。公立醫院雖然具有較強的公益性特征,特別是鄉鎮醫院,其不僅承擔了一定區域的農村和城鎮的醫療保障,還承擔了一些社會公共衛生供給職能,但在實際運行過程,公立醫院也需要按照效率和效益性原則,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創造自身效益。而通過內部控制的實施,可以有效規范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減少各種舞弊行為的發生,進而提高公立醫院的運行效率。還需要規范內部控制運行行為,減少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激發員工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進而推動公立醫院整體工作效能的提升。
2.2 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目標
從業務層面角度分析,其主要基于公立醫院醫療衛生管理和服務過程,以整體內部效能提升為目的,進而細化內部控制的具體政策和實施內容。重點需要強化相關崗位分離制度,以及內部控制的授權管理;規范內部控制的具體行為,特別是強化相關資產管理,確保資產安全和完整;規范預算管理的制度執行,提高預算的績效管理實施效果,進而有效推動公立醫院經營效率的提升,降低可能發生的風險。
在業務層面目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整體目標,細化相應業務行為,減少內部不規范行為。全面規范資產管理,特別是強化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管理,不斷推動公立醫院經營效率的提升,確保公立醫院的經營有效性。
公立醫院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按照風險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強化對風險的評估和管理。同時,規范各種量化管理工具和相關風險評估內容,確保風險管理達到預期效果,提升公立醫院運行的穩定性。
3 結語
公立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在內部控制過程中,要始終樹立風險管理意識,不斷強化業務流程管理,優化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內容,不斷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林.IT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模式探討[J].會計研究,2008(11):63-68.
[2]王惠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構建[J].審計研究,2011(2):71-76.
[3]趙蔚琳.鄉鎮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及其能力提升分析[J].現代交際,2018(8):224-225.
收稿日期:2022-02-17
作者簡介:
張艷,女,1976年生,本科,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