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證券行業的業務特點及對管理會計的需求主要包括:市場競爭加劇引致對戰略差異化和成本管理的需求、經營業績彈性大引致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需求、風險因素復雜引致對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基于此,設計了嵌合多種工具的管理會計應用框架,并對其在證券行業的具體應用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研究認為,嵌合式管理會計應用框架有助于提高證券行業的整理管理水平,在管理會計應用框架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信息化體系的搭建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管理會計;證券行業;財務共享
0 引言
管理會計作為一種管理工具,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可以在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績效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證券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風險因素日益復雜,行業監管趨嚴。在此背景下,戰略管理能力、經營管理水平、資本運營能力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要素,因此也激發了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進一步需求。
1 管理會計理論發展簡述
在理論層面,管理會計是學者討論的熱點。對管理會計的探討重點之一在于其邊界問題。根據管理會計的外延大小,有學者將其分為狹義管理會計和廣義管理會計[1]。狹義的管理會計觀點本質上更接近“會計信息系統論”,該理論認為會計是一個系統,向內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會計的“任務”在于“提供”,不在于“使用”;廣義的管理會計觀點本質上更接近“會計管理活動論”,認為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利用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參與或直接進行相關領域的管理活動,其本質是“管理”,具體而言是價值管理活動。根據該定義,管理會計的內涵、外延都得到了很大拓展。企業的戰略制定、經營管理、績效評價都可以與之關聯,并借助管理會計的相關應用環節與工具得以實現。
2013年,財政部提出了大力發展管理會計的倡議;2014—2018年,《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相繼頒布。這一系列文件界定了管理會計目標,明確了管理會計應遵循的原則和具體的要素構成,突出管理會計的實務應用。
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定義中,強調了管理會計的戰略導向特征和業財融合特征,指出管理會計應當嵌套到企業的各個層級、環節和領域;明確指出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非常豐富,包括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和流程[2]。《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802號——管理會計信息模塊》對管理會計信息的界定更接近“會計信息系統論”,認為其是以數據資源為核心,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獲取與利用的過程。指引中管理會計信息模塊具體劃分為應用環境、建設和應用程序、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投資管理、會計報告等模塊,這些內容則更接近“會計管理活動論”[3]。可以看出,管理會計指引兼具了“會計信息系統論”和“會計管理活動論”的內涵。
2 證券行業的業務特點與管理會計需求
2.1 證券行業業務特點
證券行業是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以經紀、信用、投行、資管、自營、做市等業務為主。其中,既有依賴于資本擴張的“重資本”業務,也有依賴于牌照價值獲取業務的“輕資本”業務。當前證券行業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競爭加劇,戰略差異日益明顯,成本管理要求逐步提高。在當前行業環境下,證券行業呈現頭部化趨勢,大型證券公司憑借資本金優勢、規模效應、風險管理能力等在行業中占據有利地位,中小證券公司則提出了“精品券商”“特色券商”等差異化戰略,希望在行業的細分賽道中獲得競爭優勢。此外,傳統證券行業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率逐步下降,對企業的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受宏觀市場影響顯著,經營業績彈性大。金融就是經營風險的過程,證券行業的業務發展受宏觀政策、利率市場、融資環境、股債市場等因素的直接影響,與一般生產制造企業不同,公司業務的彈性較大。
三是風險因素復雜。證券行業在實際展業過程中面臨以下風險:首先是“兩融”業務、股票質押業務等信用類業務的信用風險;其次是股票、債券市場波動加劇,面臨著市場風險;最后是監管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趨嚴。這些風險管理結果與企業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息息相關。
2.2 證券行業管理會計需求
一是對“經營駕駛艙”的需求。在行業整體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管理會計應當能夠為公司的戰略制定、戰略執行、戰略評價提供“經營駕駛艙”的作用,通過橫向、縱向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公司挖掘自身的競爭優勢、制訂發展目標、觀察戰略執行情況提供支撐。同時,應當對企業成本進行合理規劃、性態分析、合理優化等。
二是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需求。行業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程度大,決定了在證券行業經營中需要重視管理會計中全面預算的功能,尤其要注意滾動預測的使用。根據公司實際發展情況變化,合理制定動態監督和評價機制,并匹配相適應的績效評價體系。
三是對風險管理的需求。證券行業面臨的風險因素錯綜復雜,管理會計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手段,可以在風險計量、風險揭示等方面提供價值。這需要管理會計進一步融入業務,對傳統的核算報表數據進行“穿透”,分析業務本質。
3 證券行業管理會計應用框架設計
管理會計應用框架建設應當遵循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的原則。根據管理會計的基本理念、內容及證券行業特點設計應用框架,具體見圖1。
如果將企業比作一輛行駛中的汽車,那么該框架則以經營駕駛艙為中心。經營駕駛艙類似企業的決策數據庫,駕駛艙中的后視鏡、儀表盤、導航儀、方向盤等體現的內容是數據利用的結果。應用環境相當于企駕駛的公路,是企業運行的基礎環境;信息與報告相當于企業經營駕駛的汽油,在企業實踐中是數據資源加工后的管理信息。
各部分的具體構成如下:
(1)應用環境。具體包括數據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應用環境為整個管理會計應用框架提供資源支撐,是重要的基礎和土壤。
(2)經營駕駛艙。該模塊是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領域。管理會計能發揮對企業戰略制定、經營管理、業績評價的作用;實現財務對業務從開端到結束的過程支撐對這些具體應用領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維度的二次細分。
(3)信息與報告。包括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如經營業績分析報告、資債分析報告等。
構架的右側則是實現內容的必要的工作,包括:
(1)財務共享中心。它是公司業務和財務數據的工廠,為所有的管理會計活動提供基本的原材料。
(2)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量本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分析工具。這些是管理會計各個應用環節中的具體工具,最終的“產成品”共同構成公司的“經營駕駛艙”,為公司經營提供支持。
(3)BI(商務智能)技術等。商業智能是數據驅動管理的支持系統,具備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分析的功能,是管理會計報告生成的技術工具。
在該體系下,拓展了管理會計的實務內涵。第一,管理會計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始終,或者說,“會計”本身就是一項價值管理的過程;第二,將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提出的指導原則、思想、工具演化為可以操作的具體體系,形成會計創造價值的整體閉環,作為《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實施過程中的實操工作。
4 管理會計應用框架的實施
4.1 應用環境
管理會計應用框架在證券行業的應用中,首要是需要打造應用環境。其中包括將經紀、“兩融”、自營、資管、投行等各業務線的業務數據資源與財務、人力等中、后臺資源的流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重視財務共享系統的建設。前文將應用環境比作公路,各業務線數據相當于各路線分支,數據公路需要暢通運行。
4.2 經營駕駛艙
4.2.1 全面預算管理的問題
全面預算是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證券行業的預算管理具有自身的特點,在當前競爭環境下全面預算管理需要與企業戰略緊密連接,而且由于業務受宏觀市場環境影響,需要重視滾動預算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實現預算的動態管理功能。預算在戰略視角與經營視角下作為管理會計工具的功能才得以體現。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考慮在預算管理流程中嵌入平衡計分卡,對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同時進行預算管理。
4.2.2 資本管理的問題
證券行業具有明顯的“重資本”特征,資金的計劃、資金的內部定價等都是其中重要的課題,尤其在當前證券行業紛紛進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權益端負債端同時抬升的行業背景下更是如此。當前證券行業在資本市場較為活躍,IPO(首次公開募股)、再融資等資本運作事件頻密。基于此,做好資債分析、資本市場環境分析等非常重要。在此過程中,可能運用的管理工具包括運用杜邦分析法對企業、資本定價模型等。
4.2.3 成本管理的問題
成本管理是管理會計中的重要話題之一。與生產企業不同,證券行業較少有生產材料的直接投入,也沒有產成本等存貨的概念。證券行業的成本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IT建設等固定成本分攤問題,涉及管理會計中對于利潤中心的定義,以及內部轉移定價、經濟增加值核算等經典的管理會計問題;二是對于營業部成本管控的問題,與重資產業務不同,證券行業營業部更貼近服務業的本質特征,其成本的邊際效應明顯。因此,量本利工具可以起到作用。在傭金價格戰的競爭環境下,更需要營業部做好自己的盈虧平衡管理工作。
4.2.4 內部治理的問題
公司的內部治理涉及相關主體的權、責、利的配置問題,是公司決策、激勵和監督的制度安排。內部治理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風險管理的問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證券行業守住風險底線、提高經營業績的保證。證券行業內部治理的風險包括股權結構問題、委托代理成本問題、公司激勵機制問題等。公司內部治理的加強也導致對管理會計信息的需求。管理會計在其中的作用:一是能夠提供有效的滿足公司內部治理需求的會計信息;二是能夠對公司治理層進行有效的業績評價等。
4.3 信息與報告
管理會計報告的特征為靈活性和多樣性。從報告內容看,證券行業的經營分析應包括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企業運營成果和運營效率、主要問題和風險等。其中可以運用的管理工具包括宏觀的PEST分析、中觀的五力模型、微觀的競爭者分析等。從報告的使用者看,受眾多樣,主要為企業管理者等利益相關者服務,包括經營管理層、操作層、專題項目等。
5 現實難點和改進思路
5.1 現實難點
當前管理會計應用系統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相關人員管理會計能力不足。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應用體系能夠得以實施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在當前的實務中,從業人員的管理會計能力缺乏構建規劃,培養的內容不足,需要加強對人員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在等各個維度的培養[4]。
(2)信息化體系建設不完善。在管理會計信息化服務推進過程中,對于企業內外的信息需求關注度較低,缺乏對相關業務運行情況的有效研究,導致有些業務群體無法在了解有效信息。部分管理會計人員無法按照業務需求導向實現對數據庫信息存儲方案的設計,信息識別機制的構建價值無法得到明確,不利于管理會計系統建設的創新推進[5]。
(3)對風險因素預判不足。部分管理會計系統建設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對于風險因素的預測缺乏足夠重視,沒有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差異進行有效總結,導致管理會計工作理念的轉化無法與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需要相適應,難以為管理會計工作的全方位調整創新提供必要保障[6]。
5.2 改進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可以嘗試從以下角度進行改進:
(1)堅持融合性原則,搭建管理會計能力框架。要對管理會計系統建設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進行總結,并對影響管理會計建設有效性的各方面因素加以分析。一方面,要投入與管理會計應用框架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同時要協調好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關系,既要為管理會計建設工作的有效協調提供較為完整的經驗支持,又要保證傳統會計的基本功能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要協調好公司各模塊體系的關系,強化對各業務模塊運行特點、數據需求的研究,做好財務、業務融合的有效探索。
(2)堅持適應性原則,合理評估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影響。信息化是管理會計得以實施的基礎。企業的會計工作者在制訂管理會計建設方案過程中,一定要對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加以總結,并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階段,制定符合管理會計建設方案需求的具體舉措,以此實現新舊系統的耦合、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銜接、經營層面與評價層面的對接。
(3)堅持成本效益原則,提升應用框架的實際效用。如上所述,管理會計本質是價值創造的過程,因此管理會計框架的建設自然也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管理會計的應用必須權衡實施成本和預期效益。但此處的“成本”“效益”應當作為廣義理解,成本既包括系統建設的經濟支出,又包括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協調成本等;“效益”是指對企業數據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的提升,但更具意義的是對企業戰略管理水平、經營管理水平、績效評價科學性的提升。
6 結語
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管理工具正越來越得到重視。就證券行業而言,管理會計框架和工具的適當應用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本文基于管理會計的基本理念和財政部管理會計指引,設計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框架,并結合證券行業戰略差異化突出、傳統證券經紀業務競爭加劇、資本需求日趨強烈、內部治理要求高等特點進行了應用。財務人員管理會計能力的建設、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應用過程中須予以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張先治.論管理會計的內涵與邊界[J].會計研究,2019(12):29-32.
[2]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通知:財會[2016]10號[A/OL].(2016-06-12)[2021-12-0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9840.htm.
[3]財政部.關于就《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的函:財辦會〔2016〕47號[A/OL].(2016-12-14)[2021-12-09].http://www.mof.gov.cn/gp/xxgkml/hjs/201612/t20161222_2512806.htm.
[4]陳蕓.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9(17):8-14.
[5]趙栓文,屈曉丹.財務共享服務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策略探討[J].財會月刊,2018(11):40-45.
[6]王譯晗,汪振坤.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實施策略研究:基于蘇寧云商集團案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4):34-38.
收稿日期:2021-12-09
作者簡介:
莊豐池,男,1988年生,碩士研究生,注冊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