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見到沈輝老師,是在一個演講會上,她演講的主題是:從“IT工匠”到“靈魂魔法師”。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認真地聽完沈老師充滿激情的演講,看到她在知天命的年紀依然保持著而立之年的活力,同時感受到她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努力,我對沈輝老師產生了一分好奇,于是有了這樣的一次訪談。
問:沈老師,您原來是在IT行業嗎?
答:是的,我93年畢業于北師大數學系計算機專業,那時IT企業剛剛興起,我先后在北大方正、中國數碼集團等大型IT企業從事了將近20年的軟件項目質量管理和配置管理工作。離開IT行業時,我的團隊有30多人,同時為2000多名IT工程師提供服務和管理支撐。
問:工作這么好,您怎么會離開呢?
答:這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我在34歲成為部門總監;2年之后,董事長就想提拔我當副總經理,我謝絕了;又過了2年,董事長再次提出讓我當副總,我依然拒絕了。我的直屬老板非常困惑,也有點生氣,一再勸我接受董事長的好意。我堅持了一段時間,最終離開了這家企業,也徹底離開了IT行業。
很多人(包括我的愛人)都覺得我不可思議,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很遺憾,因為我是個事業心很強的人,非常希望能做到高管的職務。但是,我又沒辦法告訴大家:我只是因為不敢,才放棄了這么好的機會。我擔心,我的能力沒有董事長以為的那么強;我害怕,一旦我登上更高的位置,我的弱點、我的不足就會暴露無遺。如果董事長對我不滿,甚至把我撤職,那我該多丟臉吶!就是因為這個擔心、這個害怕,讓我放棄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機會。
問:沈老師,您當然是IT精英??墒牵e的行業,您不擔心找工作的問題嗎?
答:當然擔心吶。我原來是一個充滿了擔心、害怕、恐懼、焦慮的人,所以才會放棄上面說的機會呀。
不過,我也是非常幸運的人。就在那兩年,剛好我的一個朋友推薦我去上了一堂課——“打開生命的可能性”。說實話,去之前我很懷疑,這是什么課呀?聽起來神神叨叨的。我已經快40歲了,生命軌跡已經定型,還有什么可能性?出于對朋友的信任,我還是帶著疑問走進了課堂。沒想到,這次學習對我影響特別大。我真的看到,原來我的生命還有很多種可能性。我才40歲,我還可以嘗試跟原來完全不同的活法,這讓我很興奮,也很向往。于是,我決定離開IT行業,尋找新的職業方向。
當然,作為一個保守的人,我也想過:只給自己2~3年時間,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方向,再回到IT行業,應該還是能找到一份工作的。
問:我猜,您是因為講話能力強,所以去做演講導師了嗎?
答:哈哈,這個你可猜錯了。我是因為不敢講話而成為演講老師的。
問:這話怎么講?
答:在“打開生命的可能性”這個課程中,我們經常需要發言、分享。我發現,自己在10多個同學面前講話,竟然會局促不安、臉紅出汗,手不知道該往哪兒放。這讓我感到很尷尬,也很無奈。
沒過多久,我的另一個朋友約我跟她一起去上“演講師資班”。一開始我并不想學,我覺得演講都是成功人士的事情,自己并不需要。我自己的講話能力都不行,更不可能去當演講老師。但是,在朋友的反復勸說下,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進了課堂。
這是一個訓練式課堂。通過短短幾天的學習,我發現自己的講話能力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我不再緊張和害怕,開始享受當眾講話。而且,這個課程有著成熟的教學體系和教案,演講小白也可以很快上手成為老師。我那時已經離開了IT行業,正在尋找新的方向,我想或許可以從這里開始。就這么著,我成了一名演講老師。
問:這個轉型之路,就這么簡單嗎?
答:應該說,這條路本身并不難。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我們的學員群體非常廣泛,有公務員、有行業專家、有職場精英,還有企業高管,甚至上市公司老總。剛開始教學時,我還是會緊張,表情和動作都有點拘謹;遇到特別優秀的學員,我甚至有點自卑,講完課總是腰酸背痛。
好在,“教就是最好的學”。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的教學能力有了質的變化。我代表公司走進大學,為研究生、MBA學員進行授課;走進外交部,為外交官提供演講培訓;走上千人舞臺,為廣大學員分享演講知識;我還幫助更多的學員開發并講授自己的專屬課程,幫助學員不斷挖掘潛力,在人生舞臺上綻放自己的光彩。
問:我很好奇,作為一名老師,您在教學過程中,有什么體驗和收獲嗎?
答:這可太多了。我帶過的學員將近上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故事,帶給我很多啟發和感動。比如說,有位60多歲的阿姨走進課堂,就是為了在兒子婚禮上能說出對孩子美好的祝福,讓我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有位高管小時候被老師打手板心,每次開會都會面紅耳赤、結結巴巴,讓我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理解和關愛有多么重要;有位外表優秀的企業家,內心非常抑郁,原因是她的弟弟離家出走,她一直感到非常愧疚,覺得是自己害了弟弟;還有一位外表剛強的軍人,因為執行任務沒有趕上父親的葬禮,在課堂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在演講課堂上,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體會到五味雜陳。
這個過程,讓我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我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甚至是苦難;同時,我也看到,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勇敢和堅強。正是這份不斷向上的心,帶著他們走進課堂;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獲得更多勇氣,去面對現實中的挑戰。每一個學員,都讓我感動和欣賞。我也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愛和力量。
問:沈老師,我聽說您還是心理工作者,這跟演講導師有什么關系嗎?
答:是的。我們的教學理念就是“演講課,是心理課而非口才課”。很多人覺得當眾講話很困難,通常都有心理因素。比如,擔心出丑;害怕講不好被人笑話;面對領導特別緊張,甚至恐懼。我們非常關注學員的心理建設,我也因此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學習了很多心理學課程和技術。一方面,在課堂上給予學員必要的心理支持;另一方面,對于心理非常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的學員,也可以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幫助他們進行情緒釋放和調整,教會他們進行情緒管理。這樣的話,不僅在講話時可以非常從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更加輕松平靜地面對問題,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問:幫助他人釋放和調整情緒,這是您把自己稱為“靈魂魔法師”的原因嗎?
答:哈哈,這倒不是。我不想把自己說得那么神奇。其實,在幫助他人方面,首先是因為對方有改變的意愿和勇氣,我才能提供助力。
我說的“靈魂魔法師”,主要還是針對我自己。我通過演講教學和心理學的學習及實踐,讓自己有了極大的轉變。我不再是過去那個充滿了擔心、害怕、恐懼、焦慮的人,現在的我既勇敢又平靜,既從容又喜悅。我希望成為自己靈魂的“魔法師”,讓自己的心越來越自由、越來越靈動、越來越圓融。
問:我看到您今天又唱歌又跳舞,又畫畫又演“雙簧”,我覺得您的心已經非常自由和靈動了。
答:謝謝。你可以看到,我在這些方面并不擅長,但我確實很享受這個過程。我想,人都是為自己而活。在不影響其他人的前提下,我們都可以盡情地活在當下、享受生命。
問:沈老師,冒昧問一下,您今年是50了嗎?您對于未來還有什么規劃嗎?
答:不冒昧。我不介意別人問我的年齡。事實上,很多人看到我還在努力學習各種新知識,掌握各種新技能,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這讓我也很開心。
我現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方面,我還在學習更多的心理學課程,以便更好地為學員服務;另一方面,我還要把課程延伸到家庭教育,特別是親子溝通、親子關系領域。
問:親子溝通跟演講有什么關系嗎?
答:前面說過,演講是心理課而非口才課。這些心理問題,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呢?看起來是在演講時才出現,但根源絕大多數都來源于小時候,來源于原生家庭,特別是父母的養育方式。
現在,有很多孩子來學習演講,這非常好,可以從小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可以避免很多心理問題。
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做法,依然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導致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在我們的演講訓練營中,就有這樣的實例。所以,我希望開設家長課堂,教會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困難?等等。
問:沈老師,您想過退休的問題嗎?
答:當然想過。我理想的退休生活是:退而不休。
我想,在75歲之前,我都可以講課、教學、寫文章、帶年輕老師、做心理輔導。現在,我積極鍛煉身體,既有登山這類的戶外活動,也在學瑜伽、普拉提等課程,都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狀態;我還會去做公益活動,這十年來我參與了很多公益活動,每次都有滿滿的收獲和感動,我還會繼續這條路;我也會學習更多的課程,或許我會參加舞蹈隊,或許我會成為老年模特,或許我會學習國畫,或許……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還要學什么,我只知道,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只要我愿意付出努力。
問:哇,聽了您的退休計劃,我都有點向往了。最后,我想請您跟我們的讀者說兩句話,您有什么想告訴大家的嗎?
答:好的。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樹挪死,人挪活。
這是個不斷變化的時代,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要害怕變化,變化帶來更多的機會;
第二句話是:學習是對生命最好的滋養。我們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應對變化。出現問題和困難時,更需要學習。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別人都遇到過,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經歷中獲得經驗或者啟發。
我相信,只要我們夠勇敢、愛學習,敢于嘗試,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靈魂的魔法師”,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訪談結束后,我對沈輝老師有了新的認識。我對沈老師不再感到好奇,我知道她跟我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人。然而,正是這份普通,對我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只要我們像沈老師一樣,不斷學習、勇于嘗試,我們都可以活出自己光彩奪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