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彩虹
摘 ?要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道路的過程中積累了以下基本經驗:堅持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深刻認清中國國情并順應世界大勢、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制定并實現分步走的階段性奮斗目標、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研究這些寶貴經驗,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堅定道路自信,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砥礪前行。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基本經驗;中國道路;探索
道路決定命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道路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歷史經驗。研究這些寶貴歷史經驗,對繼續走好中國道路、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人民群眾堅持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探索并走上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之路,其中積累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人民群眾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時期,紅軍長征途中沿途群眾竭力為紅軍提供食物補給和兵源補充,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人民群眾紛紛報名要求參與支前行動。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各族人民積極投身于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涌現出王進喜、郭鳳蓮、雷鋒等大量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在探索改革開放道路過程中,人民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積極參與、推動改革開放,他們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從而孕育出特區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偉大精神。進入新時代,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地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無私奉獻,涌現出黃文秀、張桂梅、黃大年等時代先鋒人物。2020年美國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發布的《2020年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信任度達95%,[1]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黨的領導的高度支持和擁護。
二、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獨立自主,是指中國的一切事情要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自己干,不能任由外來力量的干涉。但是,堅持獨立自主并不是要閉門造車、盲目排外,而是要同時有選擇性地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在探索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過程中都堅持了這一原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革命實踐因受外部力量干擾并教條式照搬蘇俄模式而屢受巨大損失之際,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獨立自主的極端重要性,開始深入研究中國國情,潛心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獨立思考中國的前途命運,糾正革命早期脫離中國實際、照抄決議本本、“走俄國的路”的教條主義所產生的一系列錯誤,在吸收借鑒外來經驗的基礎上,獨立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學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獨立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學習借鑒外來經驗的基礎上,自主開辟出實行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排除外來干擾,繼續獨立研究探索如何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實現民族復興。事實證明,中國人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立足于中國的特點和實際,并由中國人民自主選擇、自主決策,這已經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中國共產黨深刻認清中國國情并順應世界大勢
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總是能夠認清國情,順應和把握世界潮流,探索出既符合中國實際又順應世界大勢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從而引領時代潮流。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戰爭與革命”是當時的時代主題,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分析判斷對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各國人民要求打倒法西斯是當時的世界大勢,中國人民強烈要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是中國國內大勢。中國共產黨順應這兩個大勢,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敏銳意識到當時的大勢是世界進入美蘇冷戰格局,從而毫不猶豫地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對華制裁和封鎖,為新中國站穩腳跟、加快進行全面建設營造了有利國際環境。改革開放也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對當時世界大勢的深刻洞察和正確把握而實施的戰略決策。基于對當時國情和世情的準確判斷,中國共產黨迅速搶抓世界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抉擇,并結合地方實情逐步對改革開放進行戰略規劃、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漸進摸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后,中國共產黨又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機遇,積極主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百年以來,每到事關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重大關頭和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總是能夠準確把握世界大勢,依據國情搶抓世界機遇,為探索中國道路做出正確抉擇,緊跟時代潮流,用世界的發展助推中國,以中國的騰飛涵養世界,[3]引領時代潮流。
四、中國共產黨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黨的指導思想和精神支柱,百年以來從未動搖改變過。要使馬克思主義能夠在理論和實踐中發揮積極指導作用,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運用,而不是教條式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能夠得到科學運用的前提是必須充分了解中國國情和現實,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在探尋中國革命道路時期,國民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逐步認識到,中國革命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僵化、教條,不能脫離中國國情,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在指導中國革命過程中體現其科學性、革命性和先進性。因此,遵義會議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入研究中國國情,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研究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正確運用到革命實踐中,從而逐步摸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由于黨對國情的認識脫離實際,出現偏差,致使馬克思主義無法得到科學運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遭受重大挫折。在探索改革開放道路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繼續堅持并深入研究和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精髓要義的基礎上,積極研究探索將其正確運用于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鄧小平理論再次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并為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形成設計了大致輪廓、指明了前進方向。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實現民族復興為擔當,繼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當下和未來實踐,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中國“行”,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科學運用,它是近代以來最科學、最徹底、最能掌握群眾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
五、中國共產黨制定并實現分步走的階段性奮斗目標
根據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形勢,科學分析并準確把握現實發展條件,提出一段時期內各項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規劃(計劃)引領目標的實現,是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中積累的又一重要經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黨的二大基于近代中國的客觀現實情況,認為中國革命進程需要分兩個階段,因而制定了最低革命綱領和最高革命綱領,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明確了基本方向。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時期,中國共產黨以五年為一個階段制定五年計劃,為推進國民經濟有序發展明確了具體目標和方向。在探索改革開放道路的進程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更具長遠的以幾十年為一個階段的宏偉戰略目標,并將這一戰略目標細化為若干個五年規劃(計劃)來配套推進、逐步實現。如,黨的十三大提出,從1981年到2050年中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目標,就是一個從溫飽到小康再到比較富裕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性過程。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些階段性目標提前實現后,中國共產黨又不斷地對一些階段性目標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更好地適應發展變化了的新形勢。如,黨的十九大提出,從2020年到2050年分兩個階段實現我國現代化戰略目標。其中,前15年致力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后15年致力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前后兩個階段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提升過程,體現了科學縝密的戰略謀劃,便于中國共產黨有效協調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切實兼顧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為實現民族復興這一宏偉戰略目標而共同奮斗。總之,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階段性規劃引領發展的做法,為黨和人民事業長期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有利于持續激勵各族人民為不斷創造“中國奇跡”銳意進取、不懈奮斗。
六、中國共產黨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百年以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一直激勵和鼓舞著篳路藍縷的中國共產黨人,并貫穿于中國道路的探索進程之中。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中國革命道路,無數黨員干部挺起脊梁、前仆后繼、沖鋒在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為真理正義奮起抗爭,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力量在黑暗中苦苦求索,錘煉出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意志和品格。長征途中突破湘江時,紅軍遭受上百萬窮兇極惡的敵兵圍追堵截,人員損失過半。截至到達陜北時,紅軍已從出發時的8萬人銳減至3萬人,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個人犧牲。同時,未參加長征留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也面臨著敵對圍剿、饑寒交迫、岌岌可危的困境。在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激勵下,這些中國共產黨人以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英雄氣概和頑強斗志,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突破敵人重重包圍封鎖,為中國后來的革命事業保存了革命火種。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面對國內經濟極端困難、國外西方敵對勢力的全面封鎖打壓,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風餐露宿,抽調全國各方資源,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噴氣式殲擊機、核潛艇、主戰坦克等科技產品,科技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在探索改革開放道路過程中,面對落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中國共產黨為了讓人民富裕、國家富強走上現代化軌道,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堅決破除阻礙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堅持摸著石頭過河,不畏各種拷問、質疑和詰難,勇于擔當,敢于作為,以設立經濟特區為試點、逐步向全國鋪開的做法,為后來改革開放的繼續和深化提供了精神源泉和樣板示范。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25.5萬個駐村扶貧工作隊、數萬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沖鋒陷陣,攻堅克難,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動態清零方式成功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的肆虐和蔓延,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
回眸過去,中國共產黨依靠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已經走過千山萬水,取得偉大成就;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還需要繼續依靠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跋山涉水,向著更加偉大的目標進發。當前,國際環境變幻莫測、充滿變數,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充滿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中國共產黨仍有許多風險挑戰需要應對,仍然需要大力傳承并弘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開拓進取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參考文獻:
[1]美知名公關公司調查: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達95%[N].人民日報,2020-07-26.
[2]黎瀅,代玉啟.深刻領悟“堅持獨立自主”的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N].光明日報,2022-03-18.
[3]黃一兵.大歷史觀視野中的百年黨史[J].當代世界,2021(07):26.
本文為江蘇省黨校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項課題(編號ZX22017)的最終成果。
(作者系中共無錫市委黨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江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