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梅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接收新聞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同時接收到的負面信息也越來越多,受網絡監督效力不到位等因素影響,新聞輿論傳播容易走向極端,新聞輿論的可信度也急劇降低,對新聞事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帶來極大影響。本文聯系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呈現出的基本狀態,對新媒體時代下的基層廣播新聞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嘗試從樹立宏觀意識,掌控時事大局;注重正面引導,傳播優質聲音;加強新聞編排,提高輿論導向性;整合媒體傳播能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效增強基層廣播新聞輿論導向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發揮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基層廣播新聞;輿論導向性;有效策略
傳統媒體時代,人們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獲取新聞信息,特別是基層廣播新聞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內容會對人民群眾意識形態產生很大影響,然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聞傳播渠道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人們也不再單純是信息接收者,可以轉變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無形中加大了新聞輿論引導監督的難度,加強新聞輿論引導性則變得尤為重要,這時就需要廣播新聞借助新媒體優勢,不斷提升自身影響力,有效引導輿論走向,鞏固廣播新聞陣地,保障社會穩定和諧[1]。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呈現出的基本狀態
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新聞傳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日漸弱化,并呈現出以下三種狀態。
(一)新聞資訊傳播方式多角度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是交互式的,且新媒體載體呈現多樣化,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傳播新聞信息時,涉及的角度也比較多,在這一過程中各媒體所呈現出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人們通過不同渠道獲取新聞信息后,對相關內容進行評論的態度也有所不同,有正面的聲音也有負面評論,若正面聲音傳播速度較為緩慢,負面評論就會急劇增長,進而形成一股社會思潮,尤其是針對一些社會熱點新聞,新媒體傳播速度更快,而傳統媒體發出的正面聲音容易被掩蓋,新聞輿論的有效引導難度也會增加。
(二)新聞輿論觀點匯集迅速
快速獲得輿論引導主動權是新媒體的明顯特征,尤其與傳統廣播媒體相比,新媒體有網絡信息技術做支撐,一旦發生新聞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廣泛傳播,加之社會輿論傳播途徑的多樣化、評論者的角度不同,很多負面信息若無法得到及時、全面的監控和引導,社會輿論就會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會對新聞媒體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構成極大威脅。
(三)新聞自由性與情緒化對撞
隨著新媒體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助新媒體發布各種信息及看法,這些信息中既有正面積極的,也有負面消極的,特別是在發生熱點新聞事件后,人們會通過新媒體平臺自由發表言論和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若任由其發展下去,所形成的不同輿論也會產生不同后果[2]。
二、新媒體時代基層廣播新聞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基層廣播新聞媒體造成極大沖擊,基層廣播新聞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明顯降低,在新聞內容傳播過程中,基層廣播新聞媒體還顯露出以下四點問題。
(一)廣播新聞內容陳舊落后
相較于新媒體,廣播新聞媒體發展較為緩慢,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未對新媒體有深入認識,進而無法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對自身傳播新聞內容進行優化創新,導致廣播新聞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內容和形式過于陳舊、單一,無法吸引人們關注,特別是在緊追時事熱點方面,受到廣播新聞播放時間的影響,導致時效性嚴重不足,不僅降低了廣播新聞媒體新聞內容傳播的有效性,還無法吸引更多受眾關注,更遑論發揮廣播新聞媒體輿論得導向性作用[3]。
(二)廣播新聞渠道比較狹窄
傳統廣播新聞大多數都是新聞記者深入到實地進行采訪,并將所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編輯成稿后,在特定時間段進行播出,長久以來這一新聞制作模式都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新聞傳播效率,尤其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而多媒體、多平臺的連接與傳播,也極大縮短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時間,新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特征也越發明顯,而傳播渠道單一的廣播新聞媒體,無論是新聞傳播力還是輿論引導力,都已大不如前,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還要從新聞形式入手進行優化改進。
(三)廣播新聞形式過于單一
廣播新聞主要是以聲音為載體對新聞信息內容進行傳播,然而在當今時代僅靠聲音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特別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新聞形式主要有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甚至一些自媒體還會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深入到實地進行采訪播報,在多樣新聞形式的擠壓下,留給廣播新聞媒體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廣播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力也在下降,可以考慮從新聞形式、受眾需求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廣播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引導力。
(四)廣播新聞輿論監管不足
人們在接收到廣播新聞信息內容后,會對新聞內容進行討論分析,并通過多元化路徑將這些信息傳播到更廣泛的范圍,當這些評論信息達到一定數量以后,就會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并引發新一輪輿論潮流,所傳遞的一些信息甚至還會對社會大眾思想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在這一過程中,針對廣播新聞內容發布和傳播分享所引發的輿論熱潮,基層廣播新聞媒體也受到自身工作模式、技術設備等因素限制,無法及時監控社會輿論和根據發展態勢進行有力引導,最終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無論是對社會和諧發展,還是對基層廣播新聞媒體開展工作都會帶來較大影響。
三、新媒體時代提升基層廣播新聞輿論導向性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宏觀意識,掌控時事大局
面對新媒體對傳統廣播新聞媒體造成的巨大沖擊,傳統廣播新聞媒體要想繼續占據有利地位和充分發揮新聞輿論有效引導作用,就要樹立宏觀意識,對時事大局進行有效掌握,尤其是現階段基層廣播新聞媒體開展工作,所傳播的新聞內容大多是與國家政治形式、經濟發展等密切相關,一旦出現虛假信息傳播,并引發不良社會思潮情況,勢必會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樹立宏觀意識以后,廣播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就會更為關注黨和政府頒布政策方針,并密切結合社會背景對提出觀點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而后在廣播新聞傳播中正確表述相應政治觀點,在引導人們形成正確政治傾向的同時,也能提升廣播新聞輿論引導力 [4]。此外,還要多方面了解受眾需求,尤其是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在開展新聞傳播工作中,可以多關心民生話題,關注百姓所需,細致把握基層群眾的真實新聞需求,在充分反映百姓聲音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新聞內容質量,執行時可以積極借鑒新媒體優秀經驗,如走進基層傾聽老百姓真實的聲音,并通過深入挖掘新聞事件和打造優質新聞信息內容,在深化廣播新聞內涵的同時,新聞視角也更加多元化,不斷提升廣播新聞媒體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久而久之其輿論導向性也會得到明顯提升[5]。
(二)注重正面引導,傳播優質聲音
對于廣播新聞媒體來說,新聞輿論導向力的提高需要通過幫助群眾實現話語權來完成,而新媒體的出現,增加了這項工作的難度。廣播新聞媒體要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積極廣泛地傳播優質聲音,讓人民群眾形成愛國情懷、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這些聲音的廣泛傳播,能夠更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實踐中,廣播新聞媒體工作人員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通過不斷學習培訓增強自身政治智慧和提升新聞工作能力,在有效抵御新聞娛樂化趨勢的同時,以嚴肅的新聞內容樹立輿論導向正確形象,如廣播新聞媒體可以對自身全時段的新聞節目進行整頓,在積極擴充黨建教育、群眾思想欄目的基礎上,深入實際引入真實案例,通過新聞節目深度報道與剖析,將愛國愛黨、共克時艱等思想有效傳達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這里要注意所引入的真實案例要貼合基層群眾生活生產實際,才能引發共鳴,并促進廣播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力得到明顯提升[6]。
(三)加強新聞編排,提高輿論導向性
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除了有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從旁提供支持外,還因為新聞編排形式更加豐富生動,更能吸引受眾關注。廣播新聞媒體要想沖出重圍,則需主動向新媒體靠攏,學習新媒體帶來的新形式與優秀經驗,尤其是在新聞素材獲取、新聞稿件加工編排上,要通過擴大新聞信息來取得1+1>2的輿論導向作用[7]。
廣播新聞媒體可以依托互聯網,搜索、整理新聞素材,根據受眾真實需要對這些新聞素材進行巧妙編排、靈活組合,讓人們在收聽新聞節目的同時得到更加深刻的視聽體驗,在提升新聞傳播效果中增強廣播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力,如在每日廣播新聞節目中,都會出現一些頭條新聞,這些新聞往往就是當下的輿論導向,要多渠道對這些新聞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從傳遞事實、保持客觀、正向輿論等角度入手,精心制作頭條新聞,保證新聞信息有理有據,同時要注意圖片、視頻等編排剪輯技術的應用,讓人們通過廣播新聞媒體全面細致了解相關新聞信息的同時,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引導作用。
(四)整合傳播能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
新聞事件無法進行提前策劃,但是在新聞事件發生以后,卻可以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傳播,并且對于廣播新聞媒體來說,對新聞播報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不僅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剖析,還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并在這過程中提升廣播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性。
實踐中,廣播新聞媒體可以學習和運用新媒體下的多元化播報形式,操作中可以根據新聞主題,將其一針見血地展現出來,甚至還可以采用對比、采訪等形式進行報道,還原整個新聞事件,進而取得較好輿論引導效果。與此同時,依托信息網絡,通過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對新聞信息進行廣泛傳播,在提升新聞表現力的同時,還能巧妙轉移新聞事件不良言論,使社會輿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整個過程媒體融合是提升廣播新聞媒體傳播能力的關鍵內容,操作中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與各類新媒體展開深度合作,在汲取新媒體新聞傳播長處的同時,基層廣播新聞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也會不斷提升,并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廣播新聞服務[8]。
(五)打造網絡平臺,加強輿論管理監督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主要依托網絡來實現,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受到新媒體質量參差不齊的影響,出現夸大、虛假的信息,若監管不足任由其發展,也會對媒體行業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帶來極大危害。這就需要廣播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工作中對輿論監督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視,針對自身存在的輿論監管不足問題,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加快新舊媒體融合步伐,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廣播新聞媒體平臺,對相應新聞信息進行廣泛傳播,人們在接收信息以后出現的各種言論要能及時把握并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廣播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和引導力。同時,廣播新聞媒體要立足自身實際,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平臺,拉近廣播新聞媒體與受眾的距離,針對自身編排的新聞信息內容,也能通過多元化路徑進行廣泛傳播,并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對新聞信息傳播、觀點等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監管,針對公眾發出的疑問能及時給予官方回答,甚至可以通過多角度分析報道新聞事件,對形成的不良輿論進行有效引導,提升廣播新聞媒體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推動廣播新聞媒體朝著更長遠的方向發展[9]。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廣播新聞媒體受到巨大沖擊,其新聞輿論導向性也不斷降低,要改善這一現狀,就要加強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呈現基本狀態研究與分析,并在準確把握廣播新聞媒體存在問題后,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和優化,在提升廣播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力的同時,促使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獲得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戈鏑.如何發揮廣播新聞編輯記者的輿論導向性[J].學園,2017(23):154.
[2] 張強.審時度勢:如何發揮廣播新聞編輯記者的輿論導向性[J].電視指南,2017(10):134.
[3] 朱武杰.新聞輿論監督:新媒體時代下的新特點新要求[J].江南論壇,2020(10):55-56.
[4] 綦宗金.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輿論“四力”建設芻議[J].現代視聽,2020(9):26-28.
[5] 蘭天.審時度勢:如何發揮廣播新聞編輯記者的輿論導向性[J].公關世界,2016(15):48-49.
[6] 吳寒芬.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廣播新聞的輿論引導力[J].傳媒論壇,2020,3(22):45-46.
[7] 劉軒.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輿論引導力研究[J].傳媒論壇,2020,3(21):42+44.
[8] 王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輿論影響力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9):18-20.
[9] 李世舉,楊麗竹.新媒體時代民族地區新聞輿論工作的新挑戰與新要求[J].新聞論壇,2021,35(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