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強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臺需要就新聞傳播工作做出改善,合理應對新技術和新方法造成的沖擊,積極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從而完善新聞傳播模式。為此,本文闡述了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流程,分析了新媒體沖擊下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面臨的挑戰,總結了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應對新媒體沖擊挑戰的策略,以期為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提供參考,推動電視臺提高新聞傳播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沖擊;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
新媒體技術在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為了盡早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及媒體行業變化形勢,電視臺有必要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及時調整新聞傳播工作流程及業務模式,從而確保新聞傳播的及時性、互動性、自由性。現階段,大部分電視臺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統的新聞傳播體系,無法妥善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可見各級電視臺仍然需要持續完善新聞傳播工作模式。
一、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流程
(一)明確傳播目的
意識能動作用是決定各項工作開展效率和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此,電視臺進行新聞傳播工作時需要明確傳播目的。一方面,電視臺開展新聞傳播需要牢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實現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為首要目標,以黨和國家發展的大局為重,從而構建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愿景[1];另一方面,電視臺開展新聞傳播需要遵循媒體傳播規律,這是因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語態有所不同,新媒體的信息承載量更大、覆蓋范圍更加廣泛、電視臺需要同時兼顧不同媒體的傳播特性,在提高新聞傳播效率的同時,滿足不同媒體用戶對新聞信息獲取的需求。
(二)確定傳播內容
內容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是電視臺新聞傳播的根本基礎,只有能夠為受眾提供多元、專業、權威的新聞信息內容,才能夠在媒體行業中占據有利發展地位。一方面,電視臺需要科學選擇新聞報道主題,既需要通過主題激發受眾觀看興趣,又需要避免文不對題的情況,杜絕為吸引受眾目光而虛假傳播的問題;另一方面,電視臺需要以新技術為支撐、以新媒體傳播渠道為載體,針對不同渠道制作不同的新聞傳播內容,同時從新聞采編、制作、傳播等角度,切實提高新聞制作質量,爭取在受眾群體內引起強烈的反響[2]。
(三)選擇傳播方式
新聞傳播方式直接關系到了新聞傳播效果,為此,電視臺需要結合不同的傳播目的及傳播內容選擇針對性傳播方式。第一,電視臺需要充分應用新媒體應用優勢,選擇不同媒體平臺受眾能夠接受的新聞傳播方式,從而實現統一新聞內容在各個新聞平臺的快速傳播,并且形成一定的網絡輿論熱點,打造新聞傳播亮點;第二,電視臺需要綜合新媒體平臺新聞傳播特點,考慮到數字電視、電梯廣告、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等不同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傳播特性,從而實現針對性傳播;第三,電視臺需要實現對同類型新聞節目的呼應傳播,從而實現對受眾的連續性新聞傳播,提高受眾對于新聞事件和新聞節目的印象。
(四)統計傳播效果
對新聞傳播效果進行準確評估,有利于為后續新聞傳播工作提供參考。一方面,電視臺需要科學選擇新聞傳播工作效果評估指標,具體可以從新聞節目質量(節目播出時間長度、新聞稿件字數)、各方反應(受眾評價、業界評價、新媒體平臺評價)、節目傳播效果(評論熱度、收視率)入手;另一方面,電視臺需要合理應用新聞傳播統計結果,以此為依據創造更加良好的新聞傳播環境,爭取掌握新時代媒體行業的話語權,避免在新媒體沖擊下失去優勢,繼續保持媒體行業領軍者的完美角色。
二、新媒體沖擊下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缺少對新聞傳播的準確定位
電視臺承擔著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積極傳播黨的路線方針等責任,這些責任決定了電視臺需要找準新聞傳播工作定位,從而充分履行身為傳統媒體的應盡責任,但實際情況是部分電視臺在新媒體沖擊下出現了無法準確定位新聞傳播工作的情況。具體來講,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臺在社會輿論引導及方針政策傳播方面的導向作用有所減弱,這是因為新聞傳播機制在向著新媒體方向發展,電視臺身為傳統媒體的傳播能力在不斷下降。受到新媒體的沖擊,部分電視臺不得不向商業化的方向發展,長期以往便會導致商業化現象嚴重的問題,偏離了新聞媒體的初心[3]。
(二)新聞傳播影響力持續下降
在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以新媒體平臺為載體的新聞信息獲取渠道往往更加便捷,更容易受到受眾的青睞,長期以往,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便會下降,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也會下降。相比較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傳播,電視臺新聞傳播較為單一死板,同時缺乏時代特色,不利于提高平自身的影響力。新媒體平臺對瀏覽時間和地點沒有限制,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瀏覽新聞信息,并且還能夠實現離線觀看。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持續走低,當受眾減少后,電視臺的影響力自然會下降。
(三)新聞傳播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
為了確保電視臺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大部分電視臺進行新聞傳播的形式較為單一,內容普遍缺少創新性[4]。具體來講,部分電視臺為了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選擇不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不對新聞節目進行包裝傳播,這些都會對新聞節目收視率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新媒體平臺能夠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完成對新聞信息的多樣化編輯,如視頻編輯、圖文結合編輯、動畫編輯等,使新聞信息能夠吸引更多受眾,切實提高了新聞傳播效果。可見,電視臺受眾正在被新媒體平臺瓜分,如果電視臺和沒有及時進行新聞傳播內容及形式上的創新,必然會被新媒體趕超。
(四)新聞傳播互動性和時效性不足
相比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能夠通過先進技術和網絡系統實現與觀眾的實時互動,不但能夠及時了解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新聞傳播的意見,還能夠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在受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可見電視臺新聞傳播方面存在互動性和時效性不足的問題。具體來講,互動性不足是電視臺的固有局限,單單憑借自身的傳播方式并不能獲得理想的互動效果,電視臺需要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和方式彌補自身的局限性。此外,電視臺新聞審核需要的時間較長,導致新聞傳播速度與新媒體平臺存在一定差距。
(五)新聞傳播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臺需要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新聞傳播隊伍,但實際情況是新聞傳播人員或多或少存在業務能力不足的問題[5]。具體來講,部分新聞傳播人員的業務職業素質尚不能滿足新聞傳播工作需求,導致其自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無法與受眾展開有效溝通、無法準確傳達政策的情況,這會對當地惠民思想的普及、黨建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此外,部分新聞傳播人員缺乏足夠的新聞敏感度和創新思維模式,沒有真正去了解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不利于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應對新媒體沖擊挑戰的策略
(一)堅持群眾路線和自身黨性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臺及新聞傳播人員很容易出現偏離新聞傳播定位的情況,為了避免新聞傳播工作受到新媒體發展的不利影響,電視臺需要明確新聞傳播定位,堅持群眾路線和黨性原則。具體來講,電視臺需要繼續擔任黨和群眾的溝通橋梁、政府和群眾的連接紐帶,為雙方溝通提供平臺,確保當地群眾能夠深刻理解并貫徹落實黨的思想方針。電視臺需要將話語權和選擇權真正交到群眾手中,為群眾表達訴求、反映問題提供平臺,真正做到解決民生問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貢獻。電視臺在開展新聞傳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服從黨的領導和安排,做好黨的喉舌[6]。電視臺需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了解當地人民的實際生活,真正做到報道百姓所需、表達百姓所想,承擔起新媒體平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二)提高新聞傳播特色化程度
為了有效應對來自新媒體平臺的沖擊,電視臺需要提高新聞傳播及節目制作的特色化程度,從而擴大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力,避免新聞節目收視率受到新媒體平臺過多影響。具體來講,電視臺需要做到在新媒體時代下脫穎而出,這一點對于地方電視臺而言尤為重要,要結合傳統媒體發展優勢及當地實際情況創辦具備特色化的新聞節目,結合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及文化需求,制作能夠受到當地受眾歡迎的節目。為了提高新聞傳播的針對性,電視臺可以對新聞節目進行細化處理,使新聞節目在農業科技、農業機械等方面形成專業領域,找到新聞傳播更加明確的切入點。當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收視率得到提高后,新聞傳播影響力自然能夠得到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不但能夠改善新聞傳播效果,還能夠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在進行新聞選題時,電視臺需要選擇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引發受眾心理共鳴的題材,這樣才能夠提高受眾對于新聞事件的關注力度,進而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7]。
(三)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和內容
如果傳統電視臺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中獲得一席之地,需要積極對新聞傳播形式和內容展開創新,從而確保新聞傳播的質量。具體來講,電視臺及新聞傳播人員需要認清現實,承認傳統電視臺在新聞傳播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一一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電視臺在制作新聞節目時,一定需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從而吸引更多受眾,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具體需要結合當地的社會民生情況展開編排設計。
例如,如果當地的特色美食和小吃較多,可以開設以美食為主題的節目,從而吸引美食愛好者觀看,不但能夠在節目中介紹當地特色美食,還能夠引出旅游文化及民風民俗,從而帶動當地旅游業和經濟產業的發展。電視臺需要通過先進制作技術來提高新聞傳播內容的豐富程度和新穎程度,提高新聞傳播畫面的質感,同時滿足受眾對新聞獲取和藝術美感的需求。面對復雜的新媒體環境,電視臺需要理性甄別新聞傳播內容,認真篩選新聞信息,拒絕來路不明、導向不明、無法核實的新聞信息,做到不盲目傳播、不虛假傳播[8]。
(四)提高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力度
盡管新媒體平臺的發展對電視臺新聞傳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是二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相反,電視臺想要做到新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工作,必須充分應用新媒體平臺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優勢,例如,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與受眾的實時互動。盡管新媒體平臺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其權威性遠遠不及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電視臺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繼續擴大自身權威性優勢。電視臺可以通過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賬號來進行新聞傳播,不但能夠擴展傳播渠道,還能夠通過平臺的評論、轉發、點贊、收藏等功能,實現與受眾更為深入的互動,從而消除傳統媒體在受眾心中死板、單調的印象。通過新媒體平臺,電視臺能夠實時掌握社會輿情變化和網絡輿論變化,并且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完成對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切實發揮傳統媒體在社會引導中的作用。
(五)提高新聞傳播人員工作能力
考慮到新聞傳播人員工作能力對于新聞傳播工作的重要性,電視臺需要積極開展對新聞傳播人員的培訓工作,并且需要從新媒體角度不斷調整培訓內容和形式,確保每位新聞傳播人員都能夠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具體來講,電視臺需要增加人員培訓和新媒體技術方面的投資力度,積極購置新媒體設施和先進工作系統,為新聞傳播人員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使其能夠接觸到新媒體技術手段[9]。電視臺需要強化對新聞傳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工作人員在新媒體影響下失去身為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引導工作人員樹立實事求是、一切求真的基本原則,避免出現夸大新聞事實、虛假傳播等問題。電視臺需要組織新聞傳播人員學習新媒體技術,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新媒體技術及新媒體設備應用技巧,從而實現對新媒體平臺的科學應用。
四、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對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造成了一定沖擊,給電視臺及新聞傳播人員帶來了一定挑戰,為了合理應對新媒體沖擊及挑戰,可以采取堅持群眾路線和自身黨性、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和內容、提高新媒體平臺應用力度等措施。通過上述措施,電視臺及新聞傳播人員的工作理念能夠得到創新,工作模式能夠得到變革,這些都為新技術和新方式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武言正.基層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工作的創新實踐思考[J].傳媒論壇,2018,1(7):127-128.
[2] 趙永剛.找準工作切入點是做好基層新聞傳播工作的關鍵[J].電視指南,2018(8):35-37.
[3] 王來.論新媒體時代下基層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的發展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2):138-139.
[4] 唐宗梅.新媒體環境下基層電視臺新聞傳播工作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9,3(11):116.
[5] 林莉.關于基層電視臺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的建議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6(7):167.
[6] 陳欣.提高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質量的對策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2(12):121-122.
[7] 賀紅,時惠來,米丘源,等.基層電視臺的傳播創新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5,1(10):75+74.
[8] 王旭麗.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視聽,2020(4):207-208.
[9] 董玉坤.自媒體時代基層電視新聞該如何創新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7(1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