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予彤
【摘要】多維一體教研模式通過教科研并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三級聯動、互助教研”實現資源共享,“特色課程”開發打造新型課堂,“戰略式精準幫扶”提高輻射作用。
【關鍵詞】新型教研;有效研訓;特色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以及“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發布,高中音樂課從課程設置、課標修訂、教材更新、考試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極大變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培養一代新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置身于這“教改”大潮之中,要有新的觀念—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科研觀、質量觀;要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寫作能力、科研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水平……因此,“學科教研”作為音樂教師發展的原動力、作為音樂教研水平提升的能量庫,它的力度、厚度、廣度、受歡迎度尤顯關鍵。下面筆者從四方面闡述高中音樂學科的特色“多維一體”教研模式的創建策略。
一、“教科研并重”是教師發展的必然方向
早在300多年前,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就提出:教學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尤為重要的是“教的技巧”。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以“教學法”代替“教授法”,將“教”與“學”雙邊關系的轉變預先提出。而“課堂教學”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智慧傳達,是我們教師的立足之本。新的教學觀、教師觀,決定著新時代教師隊伍的構建方向。“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應由教師團隊中最為核心的力量組成,打造一支以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為核心的“教科研團隊”,開展針對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目標的“創新課程、活用教材”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同步推進教材新授課教學資源建設。實現以“課堂”為研究對象,以“課題”為研究載體的教科研團隊的建設及培養,以點帶面輻射整個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鼓勵學校教研組、各級工作坊、工作室等小規模教研共同體積極申報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各類關于學科教學研究的課題,并采用“以問題匯聚小課題;以小課題深入大課題;以大課題輻射子課題、形成項目成果”的科研思路進行研究。課題項目的研究,不僅是深化教師課堂教育教學的需要,也是提高校本教研效益的需要。指導教師養成“問題探究”“經驗反思”“成果積累”等課題研究習慣,還可以促進整個團隊、學科的經驗推廣和輻射。
案例:近年來,筆者主持研究或指導海口市音樂教學科研,已結題并獲得“優秀”等級的海南省規劃課題項目有“中小學音樂課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生態化學習模式的創設—高三特色音樂課程開發實踐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項目組課題有“中學音樂‘詩·樂·舞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高中音樂新課程的科學構建實踐研究”“黎族音樂資源融入高中音樂課堂實踐研究”等。
二、“三級聯動、互助教研”是教師資源共享的平臺
“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為現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學提出了“新且高”的要求,高中必修課如何科學建構、特色教學;選擇性必修課和選修課如何“因校制宜”“銜接開設”,都是值得音樂教師深思的課題,而在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扶持之下,名師工作室、音樂工作坊的建設也各具特色,猶如百花齊放般展示在各地區教育教研的廣闊平臺之上,成為一種課題團隊“互助發展”“以點帶面”“輻射學科”教學的重要趨勢。筆者在教研工作中,在突出名師工作室和音樂工作坊“特色”建設、“個性”發展的同時,進行統籌規劃、分層管理,實現了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音樂教研室為引領,學科工作坊、各類美育名師工作室、各項課題研究項目組通過項目聯合、互助教研,以“打造海口優質音樂學科師資平臺、建設特色美育校本基地”為目標的“協作聯動式”集體教研。
案例:以“海口市吳菲高中音樂工作坊”和“海口市教育局劉曉楠美育名師工作室”為例,筆者作為兩個團隊的指導專家,為其分別設定了內容相互補充又突出特色路線,且與國家教育政策引領下的海口市教研室“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項目方向統一的工作思路,引導工作坊通過拓展“幫扶項目”展開師資陪訓;引導“雙新”實施項目小組聯合工作室進行“高中音樂新教材研究”與“特色課程開發”項目的實施,科學構建高中音樂的新課程體系。
三、“特色課程開發”是教師實現創新教學、打造新型課堂的突破口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背景下,高中音樂課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有唯一的“鑒賞必修課”修訂為六門必修課、六門選擇性必修課及選修課。如何有序開設、分步驟開展高中音樂教學課程;如何設計突出教師專業特點、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創新精神以及學校人文積淀、開課優勢的“特色校本課程”等都是值得探索的課題。因此,筆者將音樂學科教學發展建設目標定位為:組建以高中各校的省、市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為核心小組成員的課程改革研究隊伍,深入研究“雙新”背景下高中音樂課堂高效實施的策略,讓音樂課充分發揮出功用。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重點提高教師對新教材的使用,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師育人觀念。與此同時,積極搭建省內外學習交流平臺,踐行“走出去、請進來”,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培訓學習的機會,尤其是注重引導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新教材培訓”方向的拓展學習。
案例: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和新教材的改革,教師可從“戲劇”教學實踐入手,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一種新穎的戲劇教學模式—即整班參與的融合式戲劇教學。2021年4月13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與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聯合舉辦的主題為“皖瓊聯合、共研戲劇”的跨省聯合教研活動中,合肥市韋永珍音樂名師工作室的專家和教師與海口市的教師代表共同展示了高中新教材必修課“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與“音樂鑒賞”模塊的示范課。示范課運用了STEAM教育理念(一種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打破固化思維的第三面墻,強調教學的互動性、創造性、開拓性,給予了廣大音樂教師很多思考和啟發。
四、“戰略式精準幫扶”是教研全面輻射推進的有力抓手
如果音樂學科的教研路徑也如同古代軍隊行軍路線那樣有地圖沙盤的話,筆者富有創新地提出了“戰略式教研”策略,按照區域劃分:外圍學校由工作坊定點幫扶;市區直屬學校由“新課程、新教材”項目組分層輻射;市區骨干學校由教研員、省學科帶頭人、省骨干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以點帶面”全面覆蓋海口市中小學校的教學教研。
案例:吳菲高中音樂工作坊和吳秋華音樂工作坊定點對鄉鎮學校—靈山中學實行幫扶計劃,通過分工協作,每學期完成兩次海口市教研活動、兩次送教下鄉教學活動。教研主題圍繞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和應用進行課例展示、教學研討、講座報告、經驗交流。同步建立“示范校—新晉培訓基地學校—普通高中學校—薄弱及鄉鎮學校”四級幫扶機制,根據各地區學科建設實際情況,確定四級幫扶機制的具體學校,確定幫扶內容和相關要求,并全面發揮教研員、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省級教學能手的輻射帶動作用,針對市級骨干、優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
綜上,高中音樂學科的教學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雙新”實施課程建設背景下,科學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教學研究。將音樂教師專業技術培訓、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特色美育課程開發,美育示范校、優秀教研組的建設置于學科全面發展的首位。運用“三級聯動”聯合打造教科研音樂骨干教師隊伍,“以點帶面”帶動海口市音樂教師團隊綜合發展。開展以“創新課程、活用教材”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多維一體”開展項目研究,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對新型音樂課堂進行深度探究。并同步進行城市輻射鄉村“精戰略式準幫扶”項目,全面帶動海口地區整體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每一名教師都是“弄潮兒”,筆者身為海口市中小學音樂教研員,愿做這“弄潮兒”的擺渡者、撐帆人,引領教師到達知識的海洋、理想的彼岸。這是筆者的責任、也是筆者的理想!
【參考文獻】
[1]仇森,王錚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7.
[2]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安國,吳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解[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4]于潤洋,吳斌.《歌唱》模塊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5]金亞文.音樂課的境界追求[J].中國音樂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