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劍
摘要:農業發展是國家不可忽視的問題,針對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本文從“短視頻”的角度出發,闡述振興鄉村研究,以“三農”題材短視頻為例,針對鄉村現狀進行探討,提出改變鄉村問題的方法。首先,促進山區文旅項目的發展,展示民族特色文化,以樹立“名片”的方式,引導大眾看到山區風土人情,政府與平臺合作,緊跟視頻熱度,快速傳播文化價值,助力山區經濟復蘇;其次,開通多元化銷售渠道,打開農產品銷路,實現“走出來”。用擬態環境引發人才共鳴,吸引人才回鄉建設;最后,農人通過觀看短視頻,打開視野進行溝通交流,學習專業知識,將農業與科技相結合,建立現代化新農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科技興農;文化特色;銷售渠道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短視頻+直播”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GXZZJG2021B096)。
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而奮斗。現在我國多數偏遠地區還存在經濟不發達、農產品滯銷等問題,為解決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問題,國家大力扶持三農自媒體行業,借助互聯網大流量,以社交式分享、樹立“名片”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幫助地方政府實現脫貧,打開農產品銷路,實現全面小康。在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扶持自媒體人展示家鄉特色,農人“網紅”用自己的努力,制作精彩的短視頻,短短30秒展示地方文化,帶動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為家鄉帶來希望,實現脫貧夢想。[1]
一、促進文旅項目發展,助力偏遠地區經濟復蘇
(一)樹立“名片”,展示文化特色
丁真,2020年度新晉“頂流”明星,他憑借一段視頻迅速在各大短視頻平臺走紅,視頻中他明亮的眼眸結合藏族特色服飾,向我們展示了藏區人民浪漫的生活,人們開始搜索他的名字、家鄉,了解藏族的文化,間接或直接地了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這個一直是國家重點貧困的縣城,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短視頻具有投資小、傳播快等特點,偏遠地區文化由于種種原因未被大多數人所了解,理塘縣借助短視頻展示文化特色,使人們向往、親近自然,促進文旅項目發展,實現脫貧致富。[2]山里處處好風光。互聯網時代下,生活節奏加快,城市中忙碌的人,不會專注于長而慢的宣傳片,30秒短視頻讓山區特色走進大眾視野,丁真和理塘縣的成功,讓山區旅游項目看見曙光,越來越多的地區行動起來,“馬背上的女縣長”騎馬馳騁新疆,展示新疆草原文化,帶動昭蘇旅游景點,傳播文化特色,使其走向全國。樹立“名片”的短視頻方式,改變大眾對偏遠山區落后呆板的印象,城市的忙碌人群,漸漸了解山區人民的樸實浪漫,通過旅行精神得到滿足,山區人民也通過流量變現的方式走上致富路,實現雙贏的局面。偏遠地區經濟發展,是國家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中重要的一環,互聯網時代下短視頻形式多樣,樹立“名片”的方式,讓大眾快速了解當地特色,可以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為家鄉增加經濟收入。特色的語言、別具一格的表達方式,都是為家鄉樹立“名片”,在眾多城市中被眾人發現,實現走出去。樹立“名片”的方式,也為家鄉實現“引進來”,引進企業為家鄉進行投資,全方位打造鄉村特色旅游項目,助力鄉村經濟復蘇。
(二)平臺與政府合作,傳播文化價值
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丁真現象級“網紅”事件,離不開政府、主流媒體和平臺的共同促進,短視頻打頭陣傳播文化,政府、央視和其他主流媒體促進宣傳,丁真火遍國內外。短視頻傳播速度快,政府積極響應跟進,迅速弘揚民族文化,在有實力有保證的情況下,大眾進一步了解國家那些被遺忘的“天堂”,將促進文旅項目發展進行到底。早期短視頻內容,為博人眼球而過于低俗,短視頻的質量參差不齊,讓大眾誤會鄉村生活枯燥乏味,國家政府和平臺聯合出手,嚴格把關短視頻內容,將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的視頻展示給大眾,引導大眾了解鄉村寧靜祥和的氣氛,傳播文化價值。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與當地政府合作,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名片,保證質量的同時,將地方特色帶給大眾,助力山區經濟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2018年短視頻平臺和政府合作開始,越來越多的傳統習俗逐漸復蘇,如山東地區傳統拜年習俗,展現山東人民尊老愛幼的文化,被世界所夸贊。國外疫情泛濫,國內疫情控制得非常好,要使國內旅游經濟迅速發展,可以通過政府和短視頻平臺共同努力,發掘更多國人沒有發現的、好風光的偏遠地區,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展現民族文化大融合。短視頻經過政府和平臺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中華民族傳統工藝被關注,追尋著歷史尋找被遺失的傳統工藝。濰坊世界傳統風箏的發源地,通過短視頻的形式,記錄傳統制作風箏過程,政府聯合制作人,加快視頻播放量,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制作風箏。政府引導國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將濰坊風箏展示給世界觀看,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地,助力濰坊經濟發展,帶動濰坊人民經濟收入。助力鄉村經濟發展,需要政府與平臺的合作,嚴格把關內容,高質量快速度傳播,加強第三產業的復蘇,擺脫當地農村貧困現象,發揚特色旅游文化。
二、開通多元化銷售渠道,助力農業全面轉型
(一)傳遞農人聲音,打開農產品銷路
“三農”題材的短視頻興起,與農民想表達自我意愿是分不開的。優質的農產品滯銷,導致農人收入水平偏低,大量的勞動力開始背井離鄉,農村缺乏勞動力開始惡性循環,農民迫切需要展示自我的路徑。短視頻投資小、易操作、面對群體廣泛,給農人提供平臺,全世界通過短視頻的播放,看到優質農產品,為產品打開新銷路,解決大多數農人的困境。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07億,手機上網普及率達到99.6%,幾乎人人一臺手機,為鄉村振興提供難得的機遇。
在抖音中有一個“康仔農人”視頻號,是一位茶農與一位采茶人組合,視頻呈現多種茶產品制作過程,向大眾展示廣西北海的美食文化和特產,“康仔”開通新的茶葉銷路,視頻也改變了“老小孩”的生活,老小孩開始在視頻中進行社交,用流量變現的方式增加收入,精神經濟變得富足。“康仔農人”的記錄方式,是互聯網中許多農人可以借鑒的,他呈現出農民的樸實踏實,讓眾人可以放心購買產品。對于多數農人,制作視覺、味覺雙重吸引的短視頻更容易引發共鳴,將農產品以制作成品的方式展現,方便眾人了解產品的作用。[3]視頻內容需要創新,利用多元化的視頻,科普大量農業知識,將養殖、種花、采茶等技術傳遞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技術與現代工業的結合,將農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網絡紅人”李子柒視頻內容美輪美奐,讓國外眾人驚嘆中國人的智慧。隨著李子柒的走紅,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又一次出現在外國人眼中,筆墨紙硯的完美結合突出中國人特有的浪漫,激發外國對中國農產品的興趣,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傳遞農人聲音,打開農產品銷路非常重要,農產品銷售快,農人經濟富足,鄉村經濟才會迅速發展。改變傳統銷售方法,建立互聯網銷售體系,是快速幫助農人改變現狀的好辦法。
(二)建立擬態環境,吸引新農人建設家鄉
農民掌握科學技術是增加收益的關鍵。例如,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回鄉賣豬肉,利用數字化技術養豬,帶動了鄉鎮擺脫貧困。鄉村建設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吸引人才回鄉建設是振興鄉村的關鍵一步。當下短視頻內容可以全方位展現農人生活狀態,用記錄生活的方式輸出新農村的概念,增加眾人對鄉村生活的了解,吸引勞動力回到家鄉,增加鄉村農產品產量。
抖音達人“巧婦9妹”記錄鄉村日常生活,回鄉建設和研究提高荔枝產量,傳授家鄉銷售荔枝的方法。荔枝的興起提供大量勞動崗位,勞動力回到家鄉,為家鄉注入活力。農人淳樸的性格,鄉村寧靜的生活方式,在快節奏的城市里顯得彌足珍貴,堅定高素質人才回鄉建設想法,他們帶著新思路、創新的現代化技術回到家鄉,為振興鄉村經濟作出新貢獻。
2021年抖音推出新農人計劃,響應國家號召落實振興鄉村舉措,短視頻制作人可以因地制宜,展現積極鄉村生活。與傳統悶頭勞作的農民不一樣,新農人需要有新思想新思路,新農人可以幫助當地改善土壤,加強農產品品質,給予購買者強有力的保證,保證品質才能可持續銷售。
互聯網時代農產品需要與科技相結合,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人才,吸引人才建設家鄉,農村風貌需要徹底改變,讓人才有發揮的空間,建立新農村展現新農村,保證人才發揮最大作用,提供高科技的農業服務。
要挖掘短視頻的深層價值,促進城鄉合作,完善銷售渠道,充分利用政府與平臺的支持,加快農產品生產和銷售,聯合多方開拓銷售方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業全面轉型。[4]
三、農業與科技相結合,發揮鄉村特色優勢
(一)線上普及專業知識,助力農產品生產
振興鄉村經濟需要先解決農產品質量。農人因為專業知識不夠,導致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本著送愛心的心理,購買家鄉農產品,但有很多經常收到爛果子的視頻,長此以往農產品不能保證口碑,加強農產品生產和儲存是銷售的關鍵。2021年6月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振興研究院成立,主旨打造鄉村振興中堅力量,互聯網也開始有目標地推出線上知識。
返鄉創業是我國近年來的就業趨勢,知識人才提供技術,農人提供勞動力,增加就業崗位也可以振興鄉村經濟。“江蘇小蘋果”就是返鄉創業的成功者之一,大學畢業研究種植蘋果,提高蘋果產量,他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種植經驗,2019年開始在快手平臺上發布經驗知識短視頻,短短四年的時間讓無數果農受益,讓蘋果技術遍地開花。短視頻平臺為農人提供學習場地,專業人才可以在平臺上發布經驗,農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觀看,大大縮短學習時間,平臺真正成為農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改變鄉村信息不對稱的現狀。打造專業團隊,將產品標準化。農產品要保證數量,也要保證質量,農人可以在短視頻平臺學習系統知識,建立專業團隊,打造“品牌化”的農產品。將科技與農業相結合,打造高效生產方式,如在短視頻學習無人機技術,農人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安全高效完成任務。短視頻用通俗的語言普及農業知識,農人制作短視頻互相交流知識,建立科學種植方式,視頻可以增加經濟收益,知識可以共用,實現雙收益。短視頻交流減少交通成本,記錄知識內容長久,受眾人群廣泛,是最適合農人溝通的方式。在互聯網時代,農人通過短視頻了解外界技術,實現現代化農業,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實現種植富農的目標。農人可通過短視頻找到新思路,發現更多商機,與企業尋求合作,如短視頻平臺新創意“玉米芯變木糖醇”,變廢為寶,打開農人眼界,摒棄傳統觀念,通過互聯網尋求玉米芯銷售渠道,減少浪費,增加收入。農人要積極利用創新科技,實現科技強農的目標。[5]
(二)推動現代化農業,發揮鄉村農人優勢
生態環境是鄉村天然的優勢,鄉村生態環境未遭到破壞,耕田保存完好,種植或養殖都是加大收入的方法。現代化農業可將養殖與種植合并,發揮地理優勢,在水質較好的鄉村中實現水稻田養魚,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完全可以實現雙收入,水稻養魚對技術要求高,需要豐富的經驗,農人可以在短視頻平臺借鑒前輩經驗,防止類似錯誤發生,減少損失。視頻平臺紅人“全小哥”,詳細介紹稻田養魚的經驗,他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傳授、失敗經驗總結,避免農人因方法錯誤等產生損失。農人可以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農作物成活率,推動農業發展。
國家對鄉村建設大力扶持,農人可以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招商引資的方式加大生產規模,進行標準化、機械化的加工生產。農人通過短視頻展現加工過程,讓消費者放心食用,進行線上銷售,消費者與生產者對接,省去中間商的費用,讓生產者減少投資成本,消費者減少費用,呈現持續發展的狀態。四川省涼山女孩孟陽,以短視頻的形式尋找團隊合作,用農業貸款建立工廠,展現家鄉核桃從生長到打包的過程,消費者看到加工全過程產生信任感,從直播賬號中購買,中間不產生任何成本,短短幾年收入破百萬,真正將四川核桃銷售到全國各地,她的成功值得農人借鑒。利用物質優勢,做好產品也可以實現富農。
農人要發揮文化優勢。我國是一個農耕國家,在農耕上有著悠久的歷史,農人凝聚力強,積極主動性高,社會風尚好。鄉村人民樸實,任勞任怨保證產品質量,嚴格執行標準,在鄉村承包土地或者招工,農人會用最激情的狀態工作,他們百分百投入勞動,工作效率大幅度增加,成果顯著,切實發揮農人在振興鄉村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的興起為農人提供便利,在政府和平臺的共同努力下,“三農”題材短視頻迅速成為熱門話題,為助力鄉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希望短視頻平臺在政府的監督下繼續努力,細化審核機制,傳播文化價值,為創作者提供優質的平臺,將農人淳樸的特質發揚,提高農人收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趙子劍.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模式的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3):1-3.
[2] 徐萌.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文旅融合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以丁真走紅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13):86-89.
[3] 王舒偉,王靈,辛暉.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化短視頻傳播策略探討[J].傳媒論壇,2021,4(19):85-86.
[4] 張燕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短視頻使用能力及提升路徑探析[J].視聽,2020(12):145-146.
[5] 昌杰,閆立龍.以科技推動鄉村振興的成功探索:《科技興農助力脫貧攻堅》書評[J].肇慶學院學報,2021,42(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