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緒林 張茹 梅玲 徐學俊 高琴



摘 ? ?要|采用訪談法和問卷法對湖北省內四所高校的52名輔導員進行調研,了解高校輔導員危機干預培訓的參訓情況,對危機干預知識的知曉情況及在心理問題學生幫扶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困難,探索貼合輔導員工作實際的針對性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內容和方案。訪談結果表明,高校輔導員對危機干預相關培訓的需求較高,對心理 問題學生幫扶的勝任感普遍不足且壓力較大,對規范化的危機干預工作方案知曉不足。問卷調查結果表明, 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摸排的頻率參差不齊,危機干預培訓未普及到每一個輔導員,已有培訓缺 乏系統性和持續性,但參訓組輔導員對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的了解程度顯著高于未參訓組。
關鍵詞|“生命守門員”計劃;危機干預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楊振斌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殺是每年非正常死亡大學生的第一死因,占 47.2%[1],甚至部分研究者將大學生列為自殺的高危群體[2]。
有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近一年內的自殺意念報告率為 9.1% ~ 18.1%,自殺計劃的報告率為 2.5% ~ 5.40%,自殺未遂(也有人稱為自殺嘗試)的發生率為 1% ~ 8.4%[2-6],中國大學生自殺率為
2.37/10 萬[7]。
15 ~ 24 歲青年群體,包括大學生群體,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有 4 個:既往自殺未遂史、自殺前 2
周有抑郁癥狀、自殺當時的急性應激強度大和自殺前 1 個月的生命質量低[8]。
大學生自殺事件一旦發生,不僅對自殺者及其家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而且可能會給在校其他學
生帶來不良心理影響,還會給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教師、輔導員及其他政工系統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工作壓力。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8 年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健全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機制,不斷提高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專業水平”。因此,研究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自殺預防工作,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是當今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生命守門員”,原名“自殺守門員”,為了避免中國文化中的死亡禁忌,國內學者將其改名為 容易接受的“生命守門員”,是指接受了培訓后的個體,他們懂得如何辨認自殺行為,并對有自殺風 險者做適當的回應或轉介(Maine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2005)。可見危機干預工作者并不限定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教師,高校輔導員、心理委員、寢室管理員、保安等其他與學生 日常接觸密切的人員都可以通過培訓成為“生命守門員”。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 老師,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及個人生活事件等相關信息,若能通過“生命守門員計劃”的 培訓,掌握如何辨別自殺行為,適當回應和轉介,會大大提高危機干預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時性,降低 大學生自殺死亡率。
目前湖北省各高校輔導員可參加的“生命守門員”計劃相關的危機干預培訓資源包括湖北省教育 廳提供的“大學生自殺與危機干預”培訓,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提供的相關主題培訓,各高校自主組織 的危機干預培訓及社會組織付費的危機干預培訓,下文中“生命守門員”計劃使用“危機干預培訓” 代替。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湖北省內 4 所高校的 52 名輔導員為研究對象,調研他們的危機干預培訓參與度,以及危機干預培訓的有效性等信息。
研究方法
訪談法
采用提前編寫的訪談提綱,面對面訪談了 10 名高校輔導員,了解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實際情況。為了便于受訪輔導員了解、獲得更多信息,將訪談主題定為心理問題學生幫扶。訪談對象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采用趙國香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問卷,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發放問卷,線上通過 QQ、微信等社交軟件發送電子版問卷,邀請被試填寫后回收,線下打印紙質版問卷請被試現場填寫后回收。共發放問卷 60 份,回收 58 份,其中有效問卷 52 份。對問卷結果采用 SPSS 26.0 進行統計分析。問卷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如表2 所示。
3 研究結果
訪談結果
(1)危機干預培訓參與情況
接受訪談的 10 名輔導員中,參加過湖北省教育廳組織危機干預培訓的有 2 人,參加過社會組織付
https://doi.org/10.35534/pc.0411150 www.sciscanpub.com/journals/pc
2022 年 11 月
“生命守門員”計劃促進高校危機干預工作的實證研究
第4 卷第 11期 ·1279·
費的危機干預培訓的有 1 人,參加過校級危機干預培訓的有 10 人,危機干預培訓參與度 100%。
(2)心理問題學生幫扶次數
10 名輔導員中,幫扶心理問題學生 5 次以上的 2 人,3 ~ 5 次的 6 人,1 ~ 3 次的 2 人,0 次 1 人。
(3)疫情暴發后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類型
10 名輔導員中,8 人認為疫情暴發后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類型為人際關系問題、就業和升學壓力、學業壓力、經濟壓力,且與疫情暴發之前相比,就業和升學壓力明顯增加。
(4)是否有效幫扶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10 名輔導員中,8 人認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幫助了學生,但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未完全解決。2 人認為自己并沒有給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5)有效幫扶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具體做法
10 名輔導員中,9 人認為自己有效幫扶心理問題學生的具體做法是解決實際問題,如為寢室關系緊張的學生調換寢室。7 人認為自己有效幫助心理問題學生的做法是談話,共情傾聽。3 人認為自己有效幫扶學生的方法是心理疏導。
(6)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的困難
10 名輔導員中,9 人認為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的困難在于學生不信任輔導員,不能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困難。8 人認為家校合作不夠,家長不能正視學生的心理問題。
(7)為了有效幫扶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個人提升
10 名輔導員中均認為應增加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相關培訓,5 人認為應增加心理咨詢相關知識,3 人認為應學習溝通技能。
(8)為了有效幫扶學生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學校的支持
10 名輔導員中,6 人認為希望得到規范的心理問題學生處理流程或指南,7 人希望在心理問題學生幫扶過程中能夠得到規范化的指導。
問卷調查結果
(1)心理問題學生摸排情況
接受調查的輔導員中,17 人每周摸排一次心理問題學生,占比 32.7%,24 人每月摸排一次心理問題學生情況,占比 46.2%,11 人不定期摸排心理問題學生情況,占比 21.1%。
(2)危機干預培訓參與情況
4 人未參加過危機干預相關培訓,占比 7.7%,39 人參加過校級危機干預培訓,占比 75.2%,5 人參加過省級危機干預培訓,占比 9.6%,1 人參加過國家級危機干預培訓,占比 1.9%,1 人參加過社會組織付費的危機干預培訓,占比 1.9%。
(3)是否參與危機干預培訓對危機干預知識了解程度的差異分析
按照是否參加過危機干預培訓將參加調查的輔導員分為兩組,進行獨立樣本 t 檢驗,結果培訓組與未培訓組在預警信號(t=3.34,p<0.01)、自殺誤解(t=4.56,p<0.01)、技能評估(t=6.43,p<0.01)和對自殺知識的評價(t=4.67,p<0.01)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如表3 所示。
4 分析與討論
訪談結果分析與討論
(1)危機干預培訓參與情況
訪談結果表明,各高校均非常重視危機干預工作,組織了針對輔導員的校級危機干預培訓,但是省級危機干預培訓參與人數較少,僅占訪談對象的 20%。極少數輔導員自費參加了校外危機干預培訓,說明輔導員對危機干預相關培訓的需求較高,校內培訓或省級培訓并未完全有效支撐輔導員幫扶心理問題學生。未來應加強輔導員危機干預培訓并提升培訓效果。
(2)心理問題學生幫扶次數
10 名輔導員中,幫扶心理問題學生 5 次以上的 2 人,3 ~ 5 次的 6 人,1 ~ 3 次的 2 人,0 次 1 人。接受訪談的輔導員中,9 人幫扶過心理問題學生,僅 1 人未幫扶過心理問題學生,表明遇到心理問題學生的輔導員比例是 90%,而心理問題學生中不乏高危個案。各高校輔導員流動性較大,部分原因是心理問題學生幫扶中的挫敗感與無力感,以及高危學生幫扶失敗后的內疚與自責。學生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在心理問題學生幫扶中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各高校輔導員中工作年限 8 年以上的比例極少,且每年都有大量新手輔導員入職。積極開展輔導員危機干預培訓,有利于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技能與自我效能感,促進輔導員的職業發展。
(3)疫情暴發后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類型
80% 的受訪輔導員認為疫情暴發后學生的心理問題中就業與升學壓力增加,這與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減少有關。輔導員的心理問題學生幫扶工作壓力增大,對相關培訓的需求也更大了。
(4)是否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受訪輔導員 80% 自我評估認為自己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但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未完全解決。事實上,心理問題完全恢復正常的時間因病情、因人而異,極少如器質性疾病一樣通過手術或服藥能夠快速復原。尤其嚴重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會有病情的反復,若要完全解決這些學生的問題,需要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輔導員、家長多方面長期協作。輔導員對此類學生的情況缺乏符合實際情況的期望,導致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不高。20% 的輔導員認為自己未對學生提供有效幫助,表明對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缺乏方法和技能,還需要經驗的積累和相關培訓。
(5)有效幫扶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具體做法
90% 的受訪輔導員認為自己有效幫扶心理問題學生的具體做法是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70% 認為是共情傾聽,30% 認為是心理疏導。解決實際問題、共情傾聽、心理疏導是危機干預工作的一部分,能夠給處于心理危機中的學生一定的支持感。
(6)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的困難
受訪輔導員中,90% 認為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的困難在于學生不信任輔導員,不能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困難。與心理問題學生建立信任關系不僅需要良好的師生關系,也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技能,可見在危機干預培訓中可以適當增加部分心理咨詢技能,幫助輔導員提高對心理問題學生幫扶能力。
(7)為了有效幫扶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個人提升
100% 的輔導員認為希望得到心理健康和危機相關培訓,50% 認為應該增加心理咨詢相關知識培訓,30% 認為希望得到溝通相關培訓,這些內容可以設計在針對輔導員的危機干預培訓中。
(8)為了有效幫扶學生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學校的支持
60% 的輔導員希望學校層面出臺規范化的心理問題學生處理流程或指南,70% 的輔導員希望在心理問題學生幫扶過程中得到規范的指導。學校已經實施了心理問題學生預警系統,但是部分輔導員對此并不了解,干預輔導員的危機干預培訓應增加此模塊的內容,讓輔導員們在需要的時候有章可依。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1)心理問題學生摸排情況
21.1% 的輔導員不定期摸排心理問題學生情況,78.9% 的輔導員每周或者每月摸排一次心理問題學生情況,表明大部分輔導員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定期摸排學生的心理健康信息,而部分輔導員未定期摸排,而及時摸排學生心理信息有利于及時發現心理危機的端倪,并及時采取措施幫扶學生,避免更惡劣的后果出現,因此在針對輔導員的危機干預培訓中,應強化心理信息摸排意識,并給予具體的摸排方法指導。
(2)危機干預培訓參與情況
被調查的 52 名輔導員中,仍有 4 人未參加過危機干預培訓,說明高校輔導員的危機干預培訓覆蓋率未達到 100%,結合訪談的結果,即使受訓過的輔導員對危機干預相關的培訓仍有較強烈的需求,但危機干預培訓的省級、國家級名額有限,各高校開發出適合校情的危機干預培訓,并不斷優化升級,定期加強非常有必要。
(3)培訓組與未培訓組危機干預相關知識的差異情況
培訓組在預警信號、自殺誤解、技能評估和對自殺知識的評價四方面得分均高于未培訓組,說明 接受過危機干預培訓的輔導員,對危機干預的預警信號了解程度比未參訓組更高,在工作中對學生的 心理危機信息敏感度更高。受訓組對自殺誤解的了解程度也顯著高于未受訓組,在開展工作時更有可能識別出高危個案,及時啟動全校的危機干預系統。受訓組對自殺技能評估得分顯著高于未受訓組, 說明受訓后在開展危機干預相關工作時,自信心有所增強。受訓組對自殺知識的評價的得分顯著高于 未受訓組。
5 結論
高校輔導員對危機干預相關培訓的需求較高,對心理問題學生幫扶的勝任感普遍不足,未來應加強輔導員危機干預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各高校出臺規范化的校內危機干預流程并在輔導員中進行培訓, 以便工作中有章可循。
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摸排的頻率參差不齊, ?危機干預培訓未普及到每一個輔導員, 且缺乏針對高校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的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訓方案和課程,但是參加過培訓的輔導員 對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的了解程度顯著高于未參訓組,已開展的培訓有一定效果。但是輔導員在心理問 題學生幫扶及危機干預工作中仍有較大壓力且缺乏勝任感,因此危機干預培訓項目應進行優化升級, 開發出更有效、更貼合實際的針對高校輔導員的“生命守門員”計劃,增加輔導員心理減壓模塊的內 容等。
6 研究的不足之處與未來展望
因為培訓組與未培訓組均存在未嚴格控制工作年限、所學專業、培訓等級和內容等無關變量,難以區分兩組在危機干預知識方面的差異,接受培訓的影響有多大,以及各種不同層次培訓的效果有何區別。后續研究將根據訪談及問卷調查的結果設計新的危機干預培訓課程,嚴格控制工作年限、所學專業等無關變量,對培訓效果進行檢驗,以便提高危機干預培訓的實效性,更好地幫扶心理問題學生。
參考文獻
[1]楊振斌,李焰.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現象的分析[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13(5):698-701.
[2]趙久波.中國大學生自殺行為流行現況及三因素預警系統的初步研究[D].佛山:南方醫科大學, 2013.
[3]徐慧蘭,肖水源,馮珊珊,等.中南大學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 志,2004,25(4):288-291.
[4]艾明,況利,王敏建,等.重慶市大學生自殺未遂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8,34(10):594-597.
[5]楊艷杰,邱曉惠,楊秀賢,等.哈爾濱市大學生自殺意念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 ?雜志,2010.31(10):1103-1106.
[6]吳才智,陳真珍,于麗霞,等.抑郁、絕望對自殺意念的影響: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 ?心理學雜志,2015,23(6):1040-1043.
[7]吳才智.我國大學生自殺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5).
[8]李獻云,費立鵬,張艷萍,等.15~24歲人群自殺特征及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 ?雜志,2005,38(4):231-235.
An Empirical Study on “Life Gatekeeper” Program Promoting Crisis Intervention in Colleges
Song Xulin Zhang Ru Mei Ling Xu Xuejun Gao Qin
Wuh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Wuhan
Abstract: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 were used in this artical to investigate 52 college counselor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o underst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training, the awarenes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nowledge and the outstanding difficulties faced in helping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program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training tailored to the actual work of counselors. The interview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have a high demand for training related to crisis intervention, generally lack the competence and pressure to help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y do not know enough about the standardized crisis intervention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college counselors assess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uneven, crisis intervention training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to every counselor, and the existing training is lack of systematicness and continuity, but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nowledge of the counselors in the training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 training group.
Key words: “Life Gatekeeper” program;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