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星臣
摘要: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正處于黃金發展時期,既要在轉型與創新過程中鞏固原有受眾,也要積極開發新的受眾群體,并借助新媒體技術加強優勢資源整合,才能為受眾提供更專業的服務,以此提升交通廣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探究交通廣播自身優勢,了解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的外部挑戰,推動交通廣播持續性發展與創新,為其指明新的發展出路,可使傳統媒體抓住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機遇,塑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媒體傳播平臺。
關鍵詞:新媒體;交通廣播;轉型
交通廣播創辦時將出租車司機作為主要的收聽群體,有針對性地開設服務類欄目,為廣大司機排憂解難,培養了一批忠實用戶。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車友注意力逐漸轉移,想進一步推動交通廣播欄目創新和優化,應在加強信息傳播的基礎上提升欄目的服務性,切實解決司機群體的問題,構建交互性欄目才能增強交通廣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確保在節目微調后快速實現信息化轉變,以迎接新媒體時代的挑戰,拓展用戶群體。
一、自身優勢:交通廣播本身具備的優點
交通廣播具備較強的伴隨性和權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曾因頻率專業化而深受車友喜愛。以其伴隨性特點為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加,而交通廣播本身具備伴隨性特征,是車友群體的首選媒體,這使受眾用戶持續性增多。傳統交通廣播主要通過聲音傳播信息,可滿足不同車友的不同需求。[1]通過互聯網展開網絡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聽眾在收聽交通廣播時會同時做其他事情,除開車外還有部分受眾會在做家務以及戶外活動時收聽交通廣播。而伴隨性特征是交通廣播的主要優勢,既能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訴求,又因其伴隨性特征使受眾對廣播媒體的忠誠度不斷增加。雖然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受眾了解信息渠道逐漸增多,但由于交通廣播的伴隨性特點,使其具備不可替代性特征,這為交通廣播的轉型和改革帶來機會。目前交通廣播正在受到多元挑戰,作為傳統媒體,其正在借用專業化發展和與新媒體融合契機,打造大型綜合服務類節目,以此在明確市場定位的基礎上占據市場份額,進而持續性增強交通廣播的市場占有率。
二、外部挑戰: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面臨的環境問題
(一)喪失媒體壟斷地位
一直以來,交通廣播因其公信力深受人們信賴,交通廣播會實時播報路況信息,同時,交通廣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交警大隊等機構進行合作,確保快速拿到真實信息,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交通廣播競爭力減弱。為謀求轉型,交通廣播開始借助互聯網實現多渠道共同發布信息,為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并鼓勵車友將所見所聞通過多元形式上傳到交通廣播平臺,工作人員會對信息進行核實后發布,以此提升受眾的忠實度和參與度。但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受眾轉變為接收者與傳播者雙重角色,這也使交通廣播的服務性質發生變化。
(二)輻射力持續性降低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且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許多廣播電臺的忠實用戶開始投向網絡媒體懷抱。[2]特別是青年受眾群體更習慣通過手機了解相關信息。曾經廣大出租車司機和老年用戶是交通廣播的忠實用戶,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部分車友和老年聽眾的收聽習慣發生變化,導致交通廣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持續性降低,受眾范圍越來越小。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壓縮了交通廣播的生存空間,全國聽眾數量逐漸減少,影響交通廣播的后續發展和創新。
(三)受到打車軟件沖擊
我國汽車保有量正在逐漸增多,這使許多互聯網企業開始積極發展與汽車相關的軟件,打車軟件和車載系統層出不窮。許多現代化車企積極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期望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以此增強用戶黏度。
不可否認,現階段車載系統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提供的功能也相對簡單,但隨著車載用戶群體不斷增加,相關軟件的功能也在持續完善,許多車友會通過打車軟件了解路況信息和當地天氣,以此探明路況提前規劃行程,這也使交通廣播失去伴隨性優勢。
因此,新媒體時代的交通廣播在播報交通信息的同時,也開始提供多元化交通服務。打車軟件主要面向出租車群體和乘客群體,但隨著其服務功能的不斷拓展,開始影響交通廣播,并使交通廣播的固定粉絲逐漸流失,這說明交通廣播的轉型與創新迫在眉睫。
三、新出路:新媒體背景下的交通廣播發展策略
(一)基于廣播發展趨勢,嘗試媒體融合
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應基于傳媒業發展態勢實現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持續性放大交通廣播優勢,增強交通廣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進而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實現傳媒行業的蓬勃發展。要了解新媒體背景下的交通廣播發展態勢。[3]
交通廣播的發展受環境影響,相關政策和發展技術等關鍵要素相互依存,但也同時相互制約。
我國正處于新媒體快速發展階段,為推動交通廣播事業健康發展,行政部門發布了一系列宏觀政策,期望推動交通廣播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實現華麗蛻變。
因此,交通廣播應加強政策解讀,打破傳統的傳播者角色,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與溝通,提升交通廣播的親和力和輻射力。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要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的科學利用,打造門戶網站,發展車友之外的手機用戶,真正構建具有特色的傳媒發展模式。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廣播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但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只有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正確認知,才能在迎接挑戰時抓住發展機遇。要實現交通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以此體現傳媒優勢。
一方面,交通廣播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可打破時空限制,積極傳播視頻、音頻等內容,提升受眾的臨場感。
另一方面,移動接收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可提升傳播輻射力,滿足受眾的多元訴求,以此使交通廣播真正契合受眾的情感需求。
交通廣播屬于傳統媒體的核心組成部分,與電視媒體相比具備易操作特點,在制作成本以及接收成本方面相對較低,接收模式也相對多元化,這為交通廣播轉型帶來諸多便利。交通廣播轉型和創新不是對傳統傳播模式的拋棄,而是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進一步拓展傳播渠道,進行渠道整合,以此使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背景下迎來春天。
例如,交通廣播發展過程中可加強地域研究,推動交通廣播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借助區域性特色打造辨識度較高的品牌內容,并加強其他類型媒體整合,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實現交通廣播的快速轉型,增加用戶黏度,進而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交通廣播節目。
(二)持續打造精品欄目,塑造品牌節目
交通廣播在發展過程中既要發展新的聽眾,也應留住原本受眾,并構建系列性品牌節目,尋求更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以此塑造全新傳播格局,增強交通廣播的生命力。
首先,鞏固原本受眾時積極發展新的聽眾。交通廣播深受廣大司機的歡迎,其創建初期主要面向出租車群體進行內容傳播,會基于職業司機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調整欄目以及播出時間,從而最大限度展開精準化服務。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發展過程中應持續性擴大受眾階層,要借助互聯網打破時空限制,在網絡媒體的沖擊下進行節目創新,基于受眾反饋調整欄目和傳播內容,以此在滿足司機群體需求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受眾關注。[4]例如,現階段部分交通廣播開始通過熱線電話和抖音、微信等模式與受眾進行互動,并邀請專業嘉賓解答受眾疑惑,進而為交警部門和受眾構建溝通橋梁,以此解決車友的實際問題,幫助行政部門樹立親民形象,打造系列性民生媒介品牌,提升交通廣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其次,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打造品牌欄目。交通廣播借助抖音、微博等新媒體開辟新的內容收集渠道,拓展信息傳播形式,增強自身影響力和輻射力,開設一系列增值服務,可有效推動交通廣播由傳統的信息傳播平臺轉化為信息傳播與服務相結合的新平臺。可基于欄目內容展開深度報道,實現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交通廣播相關工作人員需加強信息辨別,既要體現精華內容進行深度報道,也應打破區域限制,將更多碎片化信息傳播給受眾。這對交通廣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也要塑造全新媒介形象,充分發揮媒體行業的公益性屬性。優秀主持人需具備較強的親和力。品位出眾,個人風格突出的主持人更容易做好王牌節目。為加強品牌塑造,交通廣播發展過程中可加強主持人包裝,將其塑造為大眾偶像,并借助互聯網進行主持人宣傳,以此向受眾展現鮮活的主持人形象,拉近交通廣播與受眾的距離,持續積累人氣。
最后,交通廣播在發展過程中可構建區域合作網,創新傳播格局。為在新媒體時代打破發展困局,交通廣播可成立區域協作網,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實現交通廣播機構的實時溝通與互動,以此在展示區域優勢時形成規模效益,加強區域資源整合,借助合作共贏打造王牌節目,以此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不同區域的交通廣播平臺加強合作,能打破傳統各自為政的經營形式,增強凝聚力與向心力,并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消除地區電臺屏障,以此構建全新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從而塑造媒體融合典范。
(三)持續加強廣播融合,完善經營架構
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發展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以提升自身影響力。
首先,可在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創新,拓展服務范圍,從而提升交通廣播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的需求逐漸呈多元化特征,交通廣播發展過程中持續性細化服務,豐富傳播內容增強交通廣播的伴隨性,可更好地為受眾服務。例如,交通廣播可適當拓展服務功能,在播報天氣和時間的基礎上,展開法律咨詢、尋人啟事、受眾點撥、熱點新聞討論等內容,以此拓展服務范圍,增強影響力和輻射力。在此基礎上交通廣播應提升自身專業性,從單一的信息傳播轉化為個性化服務,細化服務流程,以此在實現交互式發展的同時了解受眾意見,持續性增強交通廣播的生命力。
其次,加強媒體融合。新媒體背景下交通廣播可與傳統媒體進行有機融合,借助電視、雜志等多方傳統媒體拓展傳播效果。傳統媒體具備較強的權威性,加強與傳統媒體的科學合作,可展開深度報道,提高交通廣播的曝光度,為其后續發展帶來助力。在與傳統媒體融合時,也需積極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新媒體與傳媒體的有機融合,以此實現交通廣播的與時俱進,增強節目的親和力和輻射力。例如,可打造系列性網絡廣播,借助直播以及點播等模式,提升交通廣播的現場感和時效性,滿足受眾自主化訴求。交通廣播也應繼續與移動媒體進行合作,打破傳統單純依賴車載系統的傳播模式,引導受眾通過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收聽節目,以此打開傳統媒體新篇章,發展更多移動端用戶,實現交通廣播的高效發展。
最后,借助多種經營方式完善交通廣播發展架構,樹立全新發展理念。新媒體時代交通媒體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借助產業化發展構建特色品牌是交通廣播的全新發展模式。多種經營方式是指推動交通廣播與現有品牌節目進行有機融合,以此持續性加強資源利用。
借助品牌優勢開拓與汽車相關的服務市場,深入挖掘受眾的多元訴求,可在播報實時路況時制定個人業務,加強對受眾的針對性服務,通過天氣提醒、健康關注等更個性化的服務模式,提升交通廣播的吸引力。拓展經營模式能有效提升交通廣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集合多方力量助推交通廣播健康發展。例如,交通廣播發展時可與區域車商進行合作,以此開辦系列性節目,通過廣告資源入股的形式,持續性引進全新節目。為拓展經營方式,交通廣播發展過程中可積極構建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傳播模式,塑造個性化品牌,與傳媒公司和車商進行深入合作,以滿足不同受眾訴求,接受多方意見與建議,實現經營轉型,使交通廣播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保持核心競爭優勢。
四、結語
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交通廣播必須加強媒介認知,既要基于新媒體發展狀態科學制定發展對策,也應構建特色化節目品牌,滿足多元受眾不同訴求,保持靈活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并在專業化轉型時彌補傳統媒體缺陷,實現交通廣播的壯大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杜琦駿.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廣播系統和乘客信息系統規劃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1,24(11):69-74.
[2] 王斌云.IP網絡廣播系統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1,24(9):272-273.
[3] 高貴武,李政.中國人民廣播事業80年發展回眸:基于技術變遷的考察視角[J].中國廣播,2020(12):22-31.
[4] 陳慶.以“四力”引領重大主題報道的創新路徑[J].青年記者,2020(3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