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手機使用的頻率超過傳統電腦的使用率,小屏化時代到來。小屏化對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節目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本文分析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得知其存在傳播理念未根本更新、傳播內容與用戶需求不匹配、傳播效果缺乏技術支持、社交互動性未得到重視等困境,并針對這些困境提出更新傳播理念,引發用戶共情;加大平臺合作,擴大傳播渠道;個性化提供服務,優化用戶體驗等措施,在此基礎上對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未來趨勢進行研究,電視新聞節目存在以內容為王、新聞傳播形式多樣化、跨媒介整合節目資源、重大事件同步報道、傳播方式多樣化等多種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現狀分析;趨勢
小屏時代帶給當今時代最明顯的改變有兩種:一是傳播方式的變化。手機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以往階段的信息傳播主要被傳統媒體主導,而現在人們能夠通過多種媒介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并且能夠及時進行互動評論;二是傳播內容的改變。以往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相對嚴肅,目的在于維護高大權威的官方形象。如今,為了適應小屏化時代,新聞主播也開始直播、帶貨,因此其內容也開始多元化,更加貼近大眾的生活[1]。
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特點有三個:第一,強大的社會公信力。電視新聞媒體的生命力是擁有強大的公信力。在政策的限制下,一些小的媒體沒有進行采訪的權力,不能自主發布新聞;第二,獨家資源優勢。只有主流媒體具有采訪的資格,因此電視媒體在資源方面,由于其他第三方媒體不可代替的優越性,尤其是當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主流媒體的記者能夠深入第一現場報道;第三,長期沉淀的專業能力與技術。電視新聞媒體擁有專業的媒體工作人員隊伍。這些工作人員擁有從事新聞的理想、對新聞內容質量的責任感,為用戶呈現最為高質量的新聞內容。
一、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小屏化時代,抖音、快手抓住潮流趨勢,迅速爆火。而一些較為主流的媒體未緊跟小屏化發展趨勢,推出的短視頻也只是簡單的圖文資訊,并未進行精細的加工。經過幾年發展,雖然電視新聞節目在小屏化發展過程中做出了較大的變化,但相對來說,電視新聞節目的小屏化轉型還存在一些困境。
(一)傳播理念未根本轉型
電視新聞節目在小屏化時代的發展上,推出了一些短視頻,但是歸根結底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理念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其大屏中心主義的思想仍然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在滿足大眾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一些較為專業的新聞短視頻需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通過場景敘事的方式,吸引用戶注意力,強化視覺沖擊,注重與用戶的互動。目前,很多電視新聞節目短視頻往往是站在新聞的角度,將以往的節目進行拆分,通過陳述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將電視新聞節目放在了一個更小的屏幕內進行播放,而不是真正的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以“領導視察”這一事件為例,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關注領導視察的全過程以及百姓的回應,而真正的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更加關注領導在視察過程中與百姓的互動行為和表情[2]。
(二)傳播內容與用戶需求不匹配
在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的發展中,電視新聞媒體開始加入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逐步走向小屏化。但是其短視頻的有關內容和當前用戶的需求不匹配,吸引力不夠強。如今的短視頻強調的是用故事來吸引用戶的關注,通過視覺刺激和感染力,激發用戶共情,從而引發關注。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更多的是強調用戶理性分析,而小屏化需要內容能夠引起用戶共鳴,因此小屏化趨勢與以往的新聞節目內容重心存在不符。而且,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受到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內容相對嚴謹,不太適合做成相應的短視頻。電視新聞節目在小屏化的過程中,還應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因此電視新聞節目短視頻的傳播很難達到理想結果。
(三)傳播效果缺乏技術支撐
以往的電視媒體人員大多是沒有經歷過相應的技術培訓的。在這個短視頻時代,雖然人人都可以制作和傳播新聞,但是要想生產出優質型、能夠吸引人眼球的短視頻,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傳統的電視媒體人員受其短視頻制作的技術的限制,無法創造優質的短視頻,只能通過簡單的模仿,因此電視新聞節目的短視頻創新性不高,吸引力較低。
(四)社交傳播未得到重視
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工作人員更多的是關注節目制作的質量,以及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缺乏對用戶互動性的關注,也很難對用戶的意見進行及時反饋,而在小屏化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壟斷地位不再,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小屏化時代更加強調電視新聞節目與用戶的交流和互動。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在小屏化階段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其與用戶的互動性。
二、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促進策略
(一)更新傳播理念,引發用戶共情
新聞節目短視頻與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內容、傳播方式都存在很大差異。電視新聞節目的小屏化發展,并不需要縮減以往大屏的播放比例,而是將大屏和小屏相結合,依托小屏實現新的表現形式。因此,電視媒體人員要改變以往以節目為中心的創作思路,以用戶為中心,通過一些較為口語化和平民化的表達方式吸引用戶的興趣。例如,《主播說聯播》就是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語言,對一些重大的新聞進行分析和解讀,用短視頻的方式,獲得了年輕人的喜愛。
(二)加大平臺合作,擴大傳播渠道
在如今以短視頻為主要平臺的傳播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必須要擴大傳播平臺和渠道。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要增強與各傳播平臺的合作,如抖音、快手、西瓜等第三方平臺,這類平臺受眾多、傳播較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應該有自身傳播的平臺。有一些新聞的內容并不適合在抖音和快手上傳播,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建立自身的發布平臺和渠道[3]。在此基礎上,電視媒體人員應該詳細地分析小屏化的優點,找出小屏化給電視新聞節目帶來的優勢,找出二者之間可以相互結合的關鍵點并合理運用,將兩者的優勢充分融合,以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影響力。
(三)個性化提供服務,優化用戶體驗
在5G時代,每天都會產生海量信息,如何選擇有用的信息才是用戶最大的需求,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化的服務,進一步提高用戶的閱讀體驗。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節目利用當今的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需求,從而判斷什么樣的視頻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從而根據相對精準的內容提供相應的推送服務,制定個性化的推送服務。
(四)增強節目互動性,提高傳播影響力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缺陷在于其社交屬性較弱,因此在小屏化時代,電視新聞節目應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增強社交性,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首先,電視新聞節目要有留言版塊,且有相應的分享和交流功能,提高用戶的參與程度;其次,要激發相應的用戶生產短視頻的積極性,為相應的短視頻提供素材和建議;最后,擴大傳播的渠道和范圍,提高小屏的影響力。
(五)把握生產尺度,堅守新聞底線
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對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輿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必須以“內容為王”,把握好節目內容的指向度,在追求內容高質量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吸引更多的用戶。電視媒體人員應該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對待短視頻,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盡量減少粗俗元素出現,確保新聞短視頻的真實性和高質量,凈化新聞傳播的環境[4]。
(六)吸納新型優秀的新媒體人才,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在小屏時代,盡管內容創作、信息的接收已轉向為“以受眾為中心”,但人們之所以選擇觀看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其創作內容的質量問題。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其核心競爭力還在于內容,優質內容的產生歸根結底在于優秀的人才。只有具備相應的優秀人才,才能獲得更高品質的新聞內容,贏得用戶的喜歡。符合小屏化時代的優秀人才,還要懂得何種內容符合當今用戶的需要,能在保質保量的同時贏得青睞,因此優秀人才是傳統媒體在小屏時代轉換的關鍵所在。對相應人才的培養,要有良好的創作氛圍,有利于相應的人才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相應地,管理者要緊跟時代潮流,為年輕人提供相應的發展平臺。對人才培養要人性化,要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激發潛力。
管理者要培養復合型的媒介人才,在確保優質教育內容的情況下,緊跟用戶的心理,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方向,盡可能多地擴展運營渠道和推廣渠道,以大屏和小屏相結合的方式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
三、電視新聞節目小屏化發展的未來趨勢
(一)以內容為王,發揮新聞資源優勢
在小屏化時代,人們閱讀的時間和場所也逐漸碎片化,但是人們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沒有改變。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質量是其優勢所在,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堅持輸出優質的內容,抓住其固定的受眾用戶。如今,海量信息缺乏深度思考,真實性也受到挑戰。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需要提高內容質量要求,其思想的深度也應更高,實現內容質量和時效性的雙向奔赴,樹立其他自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和形象。
(二)跨媒介整合節目資源,新聞傳播形式多樣化
在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受眾只能單方向接收信息。小屏化時代信息來源更加廣泛,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可以利用小屏了解人們最關心的熱點話題,整合多種新聞來源,拉近節目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在制作電視新聞節目時,也可以結合熱點新聞和短視頻,以全面綜合的角度為用戶呈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觀點[5]。
(三)重大事件同步報道,新聞報道權威性增強
在做好原有的電視新聞節目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地利用小屏傳遞新聞,了解網友對于新聞的想法和評論,彰顯自身的權威性,通過大屏與小屏同步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時效性不足的問題。尤其是當突發新聞事件發生后,電視新聞節目要起到引導和控制社會輿論的作用,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量自媒體對于有關的數據和事件報道,但存在很多虛假的數據,甚至是虛假宣傳、謠言,在這個時候,便是新聞節目利用其自身的權威性,為當今的社會輿論起定海神針作用的時候。
(四)傳播方式由單向傳遞轉化為相互滲透傳播
電視新聞節目的小屏化發展,其傳播方式已經從單向播放轉變為實現多角度跨媒介的相互滲透傳播。大屏加小屏的傳播方式,實現了節目與用戶之間的跨屏互動。以廣播電視臺為例,在交互式網絡電視業務方面進行了相應的運作,與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運營商進行相應的合作,這三家運營商已經成為河南廣播電視臺傳播的主要平臺,為傳統的新聞電視節目的傳播開拓了新的路徑。央視也開始利用自身的公信力開發相應的APP和微信公眾號,后又依托三網形成了跨越手機、IPTV和互聯網電視等多種呈現方式的一系列系統的傳播體系。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適應小屏化時代,分析用戶的喜好,以用戶需求為中心。
四、結語
小屏化時代既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又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小屏化時代,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之間的轉變。為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在小屏化時代的影響力,其小屏化轉型勢在必行。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電視新聞節目也遇到一些困境,如傳播理念未更新轉型、傳播內容與用戶需求不匹配、傳播效果缺乏技術支持、社交傳播未得到重視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電視新聞節目應該做出改變,如更新傳播理念、引發用戶共情;加大與各大平臺合作、擴大傳播渠道;個性化提供服務、優化用戶的體驗等,吸引相應的優秀媒體人員,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
參考文獻:
[1] 沈琪.5G時代電視新聞節目融合傳播的創新途徑探究[J].采寫編,2022(3):99-101.
[2] 劉涵.電視新聞節目的融合傳播研究[J].四川戲劇,2022(2): 136-138+142.
[3] 崔艷霞.融媒體時代如何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有效傳播[J].新聞文化建設,2022(1):107-109.
[4] 張景源.電視新聞節目的短視頻化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8):198-200.
[5] 于金超.電視新聞節目轉場短視頻遇到的挑戰與優勢[J].新聞傳播,2021(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