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津眾多的民間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因產于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而得名。明代永樂年間,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及天津漕運的興起使楊柳青成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經濟日益繁榮。而楊柳青木版年畫始興于明代崇禎年間,至清代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為鼎盛期。周邊地區的木版年畫藝人先后遷居楊柳青鎮發展業務。而楊柳青鎮外盛產的杜梨木非常適宜雕版,有了這種可用的工藝材料,楊柳青木版年畫隨即興起,并日益走向興盛,出現了全鎮及周邊村莊“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盛況。傳承至今,楊柳青木版年畫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以反映歷史故事、時事風俗、現實生活見長,有歷史的“活化石”和“民間大百科全書”之稱。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于歷史原因,楊柳青年畫曾一度衰落,抗日戰爭時期全部停業,損失最為慘重。1949年后,經過人民政府的多次搶救、搜集、挖掘、整理,楊柳青年畫又獲得了新生。
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它采用刻繪結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繪制細膩、人物生動、色彩典雅,成為我國著名的年畫品種之一。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天津地區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畫乃至中國美術發展狀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石彥敏——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石彥敏,彩繪師承馮慶鉅(國家級傳承人)、李美艷等名師,木刻師承王文達(國家級傳承人)、張學悌等大師。自幼酷愛繪畫藝術,掌握多種繪畫技法, 如工筆、內畫、年畫等, 現在主要從事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繪制。石彥敏把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技法和工筆畫技法相結合繪制出自己風格的年畫作品,色彩艷而不俗、層次分明,在原作基礎上進行再創作,使畫面更加完美。多年來,石彥敏始終堅持推陳出新創作新作品。2021年,石彥敏參加清華大學日新創作營創作新年畫《青云直上》《大展宏圖》并在北京設計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主題展展出。
作品《大展宏圖》于2021年7月10曰開始創作,2021年9月4曰完成,2021年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年畫自古就有反映時事的作用,圖中娃娃手拿中國國旗騎在火箭上,代表我國探索外太空不斷有新成就,下面的聚寶盆中的火星探測器代表我國的科技創新如聚寶盆中的寶物一樣源源不斷,下面的小獅子代表事事如意,整幅畫寓意我們的祖國在科技創新方面越來越好。
作品《青云直上》于2021年7月10曰開始創作,2021年9月4曰完成,圖中娃娃手拿中國國旗騎在月亮上,代表我國登月成功,下面的聚寶盆中等待發射的火箭代表我國的科技創新如聚寶盆中的寶物一樣源源不斷,下面的小老虎代表明年是虎年,整幅畫寓意我們的祖國在科學技術、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等方面欣欣向榮、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