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棉織錦,化泥為器。南海黎民文化,南海黎民的生活,等著我們去體會, 去探索。
“百越”源于先秦古籍對南方沿海一帶古越部族的泛稱。黎族現在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白沙、瓊中等中部地區,屬于“百越”流傳下來的一支。
新石器時代,黎族的祖先遷徙到了海南,至今已經過去三千多年。在物產富饒、降水充沛的海島上,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木棉、草棉、爪哇棉是海南的主要棉紡原料。黑色為底,紅花、樹皮取紅,靛藍草取藍,顏色都源于自然, 取之于自然。在機杼上渲染翻飛,編織出精致錦緞。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人形紋,都被黎族人穿在身上。黎族人用最簡單顏色,表現著最豐富的變化,還原著色彩最原始的魅力。
挖土一擔,倒在院子里曬,和泥制坯。暗黃松散的泥土在阿婆手里漸漸有了陶罐的雛形,在竹刀、木刮的加工下變得圓潤飽滿。經歷燒制上油之后就成了一件質樸的黎族陶器。沒有特別華麗的外觀,勝在耐用。黎族制陶技藝向來“傳女不傳男”,黎族制陶是黎族女性重要的謀生手段之一,燒制的陶器可以用于交易其他生活必需品。
黎族文化的豐富遠不止于此,黎族人民崇信自然、堅守古樸。黎族的錦、陶,黎族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經過了時間長河的沖刷洗禮。每一個繁衍到今天的少數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經過代代相傳,黎族文化已經被打磨成南海寶島上一顆璀璨的寶石。
(供稿:“海南環島旅游文化”公眾號海南歐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