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志強,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理事,江西省硬筆書法研究會會員,設計專業廣告師,工藝美術實驗師,Adobe中國認證設計師。現任職廣東財經大學。
書法陶瓷作品《龍躍荷塘》榮獲2017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美術原創設計”主題展金獎;《正價值觀·圓中國夢》榮獲第十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比暨第八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笑口常開》榮獲第十一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比暨第九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百德孝為先》榮獲第十三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比暨第十二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根植嶺南·暢懷文化》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評比暨第十三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等等。
石濤先生曾說過:“筆墨當隨時代。”陶瓷書法作為陶瓷工藝中的一種裝飾手法,不僅豐富了陶瓷裝飾的內容和形式,還開辟了陶瓷裝飾和審美的新領域。在創作中借陶瓷書法與地域文化在藝術性、實用性、文化性等方面的魅力,將書法的形、神、意融合,并傾注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將“文化融進藝術”,以陶瓷書法為媒傳播傳統文化,陶瓷書法與文化融合的藝術傳播之路充滿無限潛力。
陶瓷書法是一門傳統、古老而又獨特的藝術。陶瓷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和智慧結晶,其色澤韻味歷經千年也不變。書法是傳統藝術的表達技法之一,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陶瓷與書法這兩種看上似乎水火不相容的藝術卻衍生出一種別樣的藝術一陶瓷書法。
羅志強老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陶瓷書法藝術創作。觀其創作的實踐,以陶瓷書法為媒傳播文化,熔鑄書法的品格,舞動傳統文化的魅力,喚起人們對更多的傳統文化與陶瓷書法的熱情。
其創作的作品《根植嶺南·暢懷文化》為一直徑74 cm的骨瓷超級大碗,書畫結合。小楷書寫鉤心斗角阿房宮,浮光耀金岳陽樓,畫棟朱簾滕王閣。強秦至盛唐,嶺北及江南;聚亭臺樓榭,觀宮館閣堂。雖有官宦之意,無不集能工巧匠,花千工萬難,琢雕花鳥獸,榫卯棟梁窗,盡中華傳統工藝之妙也!華夏之邦嶺南,奇葩隨處芬芳。五羊石雕佇立,醒獅舞動飛揚。牙雕千孔層層套,灰塑披彩躍上房。欖雕漁人出海,端硯墨客文玩。潮州木雕立體通透,石灣陶塑細膩靈光。民俗工匠何時候,早茶休閑是日常。其刻畫九幅南粵神造,小楷三篇中華名章,結體章法的變化,敬意傳統文化。
側倚大碗前,靜思良久,捕捉作者的巧思妙得與內心意蘊。
作品《百德孝為先》柱形瓷瓶,噴色釉以裝飾。主體以線描形式繪制孔仲尼傳統造像,輔以淡彩。置身于青青草地,謙和安詳,舉止文雅。環繞孔像,予以傳統豎式古箋加紅豎線章法小楷書其《孝經》前六章,營造古意;豎行有長短,隨性高低,又打破傳統,創設計新意。注重造型與裝飾的巧妙布局,淋漓酣暢、妙趣橫生,尤其對裝飾的“部位”的精心布局、對裝飾的紋樣追求線條美、吉祥意,色彩上又要有著共性的協調,注重大小面積的對比美及紋樣組合的空間美。作品中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令人看到了一種大范圍的文化擴展,這種擴展的意義與作用,大大超過了陶瓷或書法自身。
作品《把酒邀月明》以“點、線、面”的形式來平衡布局,遵守傳統書法的一切規律。以線描形式繪制詩仙李白造像,輔以淡彩。置身于天地云山之間呼云邀月,詩情汩出。環邀月場景,予以傳統豎式章法行草其千古絕唱《將進酒》,圖文結合、疏密有致、濃淡相宜、大小搭配。
在陶瓷書法運用中將個人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表達出來,體現對自然和人性的親和,看作品《觀音執柳渡眾生》正面線描繪制觀音,飾以淡彩;背面小楷書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與普度眾生的觀音在民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須虛而不悶乃見空靈。
以陶瓷書法為媒,傳播書法的精神,熔鑄書法的品格,舞動傳統文化,把其中蘊含的信息準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促進兩種語言的交流與發展。同時,通過網絡媒介等藝術傳播媒介,實現、擴大、延伸其藝術效應和社會功能。相信借著書法藝術的抽象和含蓄生動地再現的傳統文化精神亦將在更寬、更廣的領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