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儀
[摘要]為進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市民音樂文化素養,為市民讀者提供高品質的音樂鑒賞場所,蘇州第二圖書館推出了全新特色主題館中館——音樂圖書館,音樂圖書館以讀者群體為基礎,設置音畫幻影、樂游時空、音樂書房、樂動心弦、HI-FI專業視聽室、錄音室等功能區域,是廣大市民在音樂廳之外欣賞美妙音樂、陶冶藝術情操的文化場所。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功能布局
一、蘇州第二圖書館概況
蘇州第二圖書館于2019年12月10日開放,總投資4.8億元,建筑面積為45332 m2,坐落于相城區活力島區域,位于華元路北,廣濟北路以西。總體上圍繞公共圖書館服務、文獻存儲集散、配套服務三大功能進行劃分。旨在面向未來圖書館發展,瞄準國內一流水平,立足蘇州特色,建設具有蘇州韻味、符合蘇州經濟文化發展方向、充分滿足未來市民文化需求的現代化圖書館,以期成為蘇州北部地區地標性建筑,打造蘇州城市第三空間,大力提升城市文化水平,擴大文化影響力,增進社會和諧,弓領城市發展。
二、音樂圖書館產生的背景
隨著移動設備與數字媒體的普及,音樂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伙伴”。公眾對于多樣性、個性化、深層次的音樂認知需求也更加旺盛,音樂圖書館應運而生。而拓展思路,利用最新技術手段創新地提供多維度的資源體驗服務,滿足各類讀者對音樂欣賞、理論學習、研究創作等不同層面的期待,也是新型圖書館需要面對的綜合性、專業性、前瞻性挑戰。
三、音樂圖書館場館建設初探
音樂圖書館位于蘇州第二圖書館五樓南區,分別設有閱覽室、HI-FI專業視聽室和錄音室(位于五樓北區專家閱覽室旁)。設計區域面積為515 m2(音樂館閱覽室340 m2、HI_FI專業視聽室80 m2、錄音室35 m2、音畫幻影長廊60 m2),總投資約600萬元。音樂館閱覽室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區域,閱覽室內部又按照功能分區劃分為沉浸式體驗區、分類查閱鑒賞區、分類互動體驗區、服務臺及資源存儲區。對于音樂愛好者而言,音樂館閱覽室可以滿足他們視聽音樂、了解入門知識、體驗樂器演奏、瀏覽音樂發展史、查閱理論書籍及國內外音樂期刊等需求。對于專業的音樂“發燒友”及研究創作者來說,他們所需求的專業視聽環境和影音采集設備則可依托HI-FI專業視聽室及錄音室實現。
(一)閱覽室外部區域
進入閱覽室之前,會先經過音畫幻影長廊,通過拼接屏幕利用圖像及視頻宣傳片,生動形象地展現音樂館的設計理念、服務理念和參觀動線,帶領讀者初步了解音樂館。同時還會定期推送館內活動海報,以確保讀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信息并參與。音樂走廊則利用頂部LED動態演示和左右側墻面的反光材料,結合漸變燈條,實現點、線、面、色、光、聲的融合。配合播放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第一樂章,將樂音視覺化,使得現代聲像技術、攝影技術有機融合,引人入勝地帶領讀者走進18世紀西方古典音樂的世界,仿佛形成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時光隧道”。
(二)沉浸式體驗區
沉浸式體驗區在半封閉式的弧幕內,運用360。全景投影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片浩瀚深邃的絢麗音樂星云,營造沉浸式的空間氛圍。該區域主要分為世界音樂、中國音樂、蘇州地方音樂三大板塊,搭載定制App操控, 提供科普向的樂曲簡介與環繞聲試聽賞析,同時適度體現蘇州地方戲曲及樂器,展現“人文蘇州”的理念。
(三)分類查閱鑒賞區
分類查閱鑒賞區稱為音樂書房,顧名思義模塊化、易更新的圖文標簽配合館藏資源等在此展陳體驗。按種類包含音樂書籍區、琴譜曲譜區、黑膠唱片區、CD 唱片區、雜志區,各區域又按照時間線索及流派再做更進一步的細分。讀者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點,深入了解,就近選擇收藏或查詢、借閱相關資源。
(四)分類互動體驗區
分類互動體驗區共有6個黑膠機位和8個CD機位。黑膠機位設計的半圍合造型空間能保證環境聲學效果,同時出于現代理念還能向讀者提供“獨立空間”。相較于以前,現在人們對空間的私密感更為注重,更希望能有一個獨立的、不被外人所打擾的小空間,這6個黑膠機位可以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黑膠唱片相對于現在所常用的CD而言,不光多了一份儀式感,在場景還原上也具有更大的優勢。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音質,音樂館在配套的設備上選擇了索尼的黑膠唱片播放器和鐵三角的耳機。
CD機位則選取了更為舒適的沙發椅,每個座位均配套有平板電腦,連接音樂館館藏數據庫,讀者在這里無須起身就可以享受到音樂館的館藏內容。
(五)服務臺及資源存儲區
服務臺及資源存儲區具有管理存儲功能,存儲量可達到2萬余張唱片的空間,目的是為讀者和服務組織提供統一聯系點。
黑膠唱機的標準化使用流程較為復雜,通常是需要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來操作,否則比較容易造成設備的損耗。出于方便保存和降低損耗等方面的考慮,音樂館內的館藏資源都是入柜存放的,放在外面供讀者選取的是唱片外殼,當讀者需要使用時,可以將所選取的唱片外殼拿到服務臺,并由工作人員協助播放使用。
(六)HI-F I專業視聽室
HI-FI專業視聽室內置兩套系統,第一套是由黑膠唱機中的佼佼者盤王唱機、劍橋功放,以及意力七十周年款創世紀音箱組成的HI-FI系統。銀線在傳輸高音上更具優勢,而銅線可以使重低音更為飽滿,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聽效果,HI-FI專業視聽室在線材上選擇用奧勒巴赫的銀線和脫氧銅線混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聲音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
第二套是基于4K影庫的影視系統,這套系統在墻壁和天花板上做了音箱內嵌,在播放視頻或者音頻時,四周有總計13臺音箱同時工作,可實現空間與音效的極致匹配。
這些資源設施設備價格高昂,個人愛好者購買和維護起來負擔較大,音樂館發揮公共職能,免費為讀者提供這樣的體驗,使其享受完美視聽盛宴。
(七)錄音室
音樂館配備的錄音室可供讀者免費使用,市面上的諸多小型錄音間收費較高且體驗一般,音樂館提供這個純公益錄音室只為滿足讀者群眾的文化需求。錄音室內選用了專業級的錄音設備,如風靡幾十年的紐曼 U87話筒、Avalon 話筒放大器、Avid Pro Tools S3桌面控制器等。使用的錄音軟件也是專業級別的pro tools,用于創作、錄制、編輯和混合音頻。較高的錄音質量和安靜的錄音環境密不可分,為此在打造錄音室時特地填充了內襯15 mm的吸音棉,外包亞麻吸音布。
在這里,讀者可以制作音樂作品,包括配音、混合、剪輯和收集吳語并將其數字化等。同時可以把蘇州地域文化以朗誦或歌唱的形式進行準專業錄音上傳到素材庫整理后,輸出主題為蘇州的聲音。
四、館藏資源建設
館藏資源始終是圖書館的立身之本,音樂館亦是如此。蘇州第二圖書館的音樂館功能定位區別于蘇州圖書館的音像資源外借,是傳統借閱方式的一種延展,這里打造的是全新創意模式,以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無論是音樂發燒友還是普通愛好者,都能在這里實現自己的訴求。
(一)統一采購
統一采購是圖書館最常見的資源建設模式。即根據本館的資源建設方向,結合記錄讀者在瀏覽過程中所提及的高頻資源,參考專家學者的建議意見,預先與供應商制定詳細采購資源的種類、方向、數量、金額等條款,并簽訂合約。
(二)外購數據庫
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自2006年9月起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當今國內有關古典音樂資源館藏數量和館藏種類最多的數字音樂圖書館。其采用現代通信技術和數字多媒體技術將傳統圖書館的無聲、無像音樂資源轉化成數字化的音頻、視頻資源,將傳統的紙質樂譜文獻轉化為數字樂譜資源,用戶借助數據庫即可便捷地學習和欣賞音樂、查看樂譜[1]。
(三)合作主題專架
為提升音樂館的服務體驗,進一步以音樂為載體推動全民閱讀,音樂館也可與個人黑膠收藏家簽訂條約,為其珍藏的唱片開設主題專架展陳。在保證不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將這些藏品分類、清洗、修復、翻譯、編目、入庫,等待讀者鑒賞。
五、結語
蘇州第二圖書館音樂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通過提供專業的視聽設備、舒適的欣賞環境、豐富的館藏資源,吸引市民讀者及音樂愛好者到館中體驗,長期致力于向廣大市民普及音樂教育,以達到提高大眾音樂素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單亞莉.漫步音樂世界: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評介皿圖書館建設,2011(0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