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沙沙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共享信息的途徑變得越來越豐富。本文闡述了融媒體的內容;探究了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發展對策;圍繞具體的電視新聞節目案例進行了討論。積極地學習與吸收新媒體的優點,讓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時代能夠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創新;發展
傳統媒體在以往充當著向我國公眾發布與傳播信息、為我國公眾提供娛樂消遣的角色,與我國公眾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發展大幅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在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幫助下,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身所需的新聞信息,不再需要依賴傳統媒體獲取信息。現如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人們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拍攝與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并將其發布在新媒體平臺。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其在方便了我國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現階段,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沒有營養、沒有價值、具有負面導向的新聞信息,對我國的社會風氣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在新時期,傳統媒體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擔當,積極地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突破傳統媒體發展的局限,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發揮自身的正能量導向作用。電視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重視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創新與發展的對策。
一、融媒體概述
融媒體既不是傳統媒體,也不是新媒體,其是一種區別于獨立實體媒體的新型媒體理念。融媒體主張通過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利用不同的媒介載體,將具有互補性的媒體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內容、宣傳、利益等方面的全面融合[1]。在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價值與意義變得更加顯著,以往的新聞信息具有一定的獨有性與專享性,在融媒體的推動下,現在的新聞信息有著非常強的共享性。新聞信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到了顯著的強化。
融媒體的出現解決了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尷尬的發展情況。以電視媒體為例,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人們對于電視新聞的熱情已然不再,千篇一律的電視新聞已經很難吸引群眾的眼球。部分電視媒體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嘗試性地對電視新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但受到電視媒體性質的影響,無法取得較好的成效。融媒體理念的提出,豐富了電視媒體的技術與功能,為電視新聞開拓了一片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
(一)電視新聞內容單一
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我國公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越來越多新媒體賬號如雨后春筍般在新媒體平臺上野蠻成長,自媒體人會根據我國受眾的喜好,撰寫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新媒體新聞平臺的發展豐富了新聞的內容,開闊了群眾的眼界。而我國電視新聞在生產與報道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新聞的嚴謹性,在新聞內容方面的開發相對比較落后,大部分時間都在報道重復的社會或民生類新聞內容,電視新聞內容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大量相同的新聞內容被不同的電視新聞媒體重復報道,會加速受眾的審美疲勞,加劇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流失現象[2]。對電視新聞而言,其傳播內容很大程度受限于新聞欄目的定位。新聞欄目決定了某一新聞節目只能播報某一類新聞內容,這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我國受眾的選擇空間。隨著新聞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我國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電視新聞必須朝著包容性更強的方向發展。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不僅要確保自身的新聞內容的專業性,還要提升新聞內容的包容性,用更加多樣化的新聞內容吸引受眾。
(二)電視新聞缺乏交互
在新媒體新聞平臺上,受眾可以自由評論,受眾與受眾、受眾與媒體間可以自由地交換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交互性非常強。新媒體賬號也可以根據反饋意見,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優化,生產更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吸引更多的受眾。但電視新聞的傳播形式比較單一,受到電視機技術、電視新聞運營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受眾難以與媒體進行交流。電視媒體在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后,無法接收到受眾的反饋,無法明確電視新聞內容的改進方向。受眾也只能單方面接受電視新聞內容,無法參與到電視新聞節目的創作與討論中。長此以往,電視新聞的交互性會變得越來越差[3]。
(三)電視新聞完整性差
當受眾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信息時,會進入一種尋根究底的狀態,想要進一步獲取更多與這條新聞信息有關的內容。在新媒體技術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利用瀏覽器、新媒體平臺自由地搜索與該新聞信息有關的內容,獲取新聞事件的后續,新聞的完整性得到了有效的彌補。但電視新聞受到節目時長等因素的限制,大多只會報道一次新聞事件。當受眾錯過新聞播報時間或中途觀看新聞節目,便無法了解該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就算受眾完整地觀看了電視新聞節目,有的電視新聞節目也不會對該事件的后續進行報道。人們想要獲取某一新聞事件的具體信息、具體經過或后續時,只能被迫采用其他方式獲取。這種問題在民生類新聞節目中格外顯著,當主持人對某一民生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以后,成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但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沒有對新聞事件的后續進行報道,新聞事件不了了之,會嚴重打擊觀眾的心情,產生嚴重的受眾流失現象。
(四)電視新聞時效性弱
隨著近年來信息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受眾對新聞信息時效性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雖然在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下,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被大幅削弱。智能手機和互聯網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實現新聞信息的傳播,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能夠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將最新的新聞信息傳輸給受眾,滿足受眾的時效性需求[4]。傳統電視媒體也應該致力于提升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大膽應用新媒體平臺,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創新發展對策
融媒體主張信息共享,提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優勢整合。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想得到進一步的創新與發展,就必須跳出傳統的新聞內容、新聞播報方式,利用人民群眾能夠接受的傳播方式,生產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
(一)提升電視新聞的交互性
電視媒體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交互功能,在新媒體平臺上創設官方的自媒體頻道,建立一個討論、交流的平臺。一方面是讓受眾在觀看電視新聞節目以后,能夠有地方、有渠道進行交流,提升電視新聞的交互性;另一方面是打破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單向傳播的窘境,讓電視媒體也能夠獲取人民群眾的意見,根據人民群眾的意見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推動電視新聞更好的發展。
(二)合理應用新聞運營功能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發現新媒體技術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大量缺乏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自媒體人為了博取受眾的目光,將片面的新聞信息、缺乏真實性的新聞信息、具有負能量導向的新聞展現給人民群眾,對社會輿論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引發了非常嚴重的不良社會現象。在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擔當,從專業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解讀,引導社會正能量輿論的發展,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規范新聞業的風氣,消除社會上存在的不良新聞信息、負能量新聞信息。
(三)利用先進技術提升質量
在融媒體時代,在新媒體技術的輔助下,電視新聞的內容、報道方式、呈現方式變得更加豐富。電視媒體要合理地應用新媒體技術,對傳統電視新聞進行創新。傳統電視媒體可以利用自媒體軟件,將電視新聞內容展現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設立專門的官方抖音賬號、官方微博賬號、官方微信公眾號,讓受眾在茶余飯后能夠隨時隨地、反復獲取自己所需的電視新聞信息事件[5]。電視媒體還可以根據不同平臺受眾的不同喜好,對新聞報道的角度進行調整,如抖音平臺利用短視頻或直播的形式,對新聞事件的現場進行還原;在微博平臺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梳理。
四、電視新聞創新發展實例分析——以甲新聞節目為例
甲新聞節目是某地市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欄目,曾經創下過13個點的收視高峰,但受新媒體的沖擊,出現嚴重的受眾流失、收視率下滑現象,為了存活下來,甲新聞節目亟待創新。
(一)推動節目內容的轉型
在以往,甲新聞節目只是單方面的報道民生新聞;在新時期,甲新聞節目為了獲取受眾的眼球,對民生新聞進行深入報道,推動自身節目內容朝著服務民生的方向轉型。電視新聞節目相較于新媒體新聞,在時效性上有著巨大的差異。要想推動電視新聞節目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充分地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開發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內容。甲新聞節目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推動了新聞節目內容的深度轉型:一方面,利用傳統媒體特殊定位,加強與政府部門聯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定位,傳統媒體具有權威性、官方性,有著非常強的社會輿論引導力,深受當地人民群眾信任。甲新聞節目為了推動自身節目內容的轉型,開始積極地與當地政府部門進行聯動。當在獲取新聞信息后,甲新聞節目不只是單純地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而是利用自身傳統媒體的特殊定位,代表人民群眾與當地教育部門、交通部門、醫療部門、住房部門進行溝通,幫助人民群眾解疑釋惑;另一方面,塑造官方權威維權形象,解決民生痛點問題。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市民群眾可以提供的爆料信息也變得越來越少。即使有爆料信息,人們也更加愿意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不愿意再經過傳統電視媒體。甲新聞節目也不例外,近年來甲新聞節目接收到的爆料信息越來越少,維權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受眾期望借助傳統媒體的權威形象、官方形象解決自己的問題。甲新聞節目專門設置了“維權版塊”,幫助當地受眾解決民生痛點問題,在該版塊上線以來,已經解決了大量的民事糾紛問題,收獲了大批穩定的受眾。
(二)深化節目內容的深度
當某一新聞事件發生后,自媒體賬號只需要對新聞事件進行簡單的編輯,即可發布在新媒體平臺上,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時效性需求。但甲新聞節目的工作人員在采集到新聞事件信息后,還要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在加工結束后才能在特定的時間對新聞內容進行報道。此時,大部分受眾已經提前得知了新聞事件的內容,如果甲新聞節目再次重復對該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會加速受眾的審美疲勞。因此,甲新聞節目決定深化節目內容的深度,對碎片化新聞進行進一步延伸。對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記者在采集到新聞信息后,有充分的時間對新聞內容進行加工。既然在時效性已經落后于新媒體新聞,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就應該另辟蹊徑,從新的角度對新聞內容進行進一步延伸。例如,在某次大會結束后,新媒體新聞會第一時間報道大會上頒布的最新政策。但受眾即使得知了最新的政策,也不理解這條政策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產生什么影響。這時,甲新聞節目利用中間時間聯系專業人士對政策進行解讀,將政策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實現碎片化新聞的進一步延伸。
(三)推動節目風格年輕化
在融媒體時代,甲新聞節目的受眾呈現出了非常顯著的老齡化趨勢。如果甲新聞節目繼續故步自封,在現有受眾老去后也難逃滅亡的命運。因此,甲新聞節目開始主動推動節目風格朝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與轉型。第一,新聞包裝綜藝化。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報道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新聞的真實性,選用嚴肅、嚴謹的風格對新聞進行報道。但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受眾對事物的看法也變得越來越娛樂化。甲新聞節目為了迎合年輕受眾的喜好,開始聚焦年輕群眾喜歡的新聞內容。甲新聞節目在確保新聞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年輕人喜歡的音效、配音,將網絡語言與新聞節目相結合,拉近與年輕群眾之間的距離;第二,主持風格平民化。在受眾的傳統觀念中,傳統媒體是距離非常遙遠的存在。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受眾開始越來越渴望與傳統媒體進行互動,主動參與電視新聞節目。如果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依舊采用照本宣科的新聞播報方式,必然無法獲得年輕群眾的喜愛。甲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播報完新聞事件后,加入了熱評彈幕播報和主持人點評環節。主持人將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看法用彈幕的形式展現出來,再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對新聞事件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評價,讓主持風格變得更加平民化。
(四)與觀眾進行全面互動
甲新聞節目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了網絡平臺的重要性。網絡平臺作為與觀眾互動的重要場所,已經成為電視新聞節目穩固受眾的重要途徑。甲新聞平臺在抖音、微信公眾號上分別創建了官方自媒體賬號。將節目播出的內容分段在抖音平臺上發布,將新聞事件的圖文解讀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在簡化新聞內容的同時,對新聞內容重新進行了二次包裝,使新聞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碎片化閱讀的習慣[6]。除此之外,甲新聞節目還積極地組織線下活動,利用轉發抽獎、線下采訪等活動,豐富受眾參與新聞節目的途徑,大幅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調動了受眾參與電視新聞節目的積極性。
五、結語
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非絕對對立的關系,廣大電視媒體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結合新媒體的優勢推動電視新聞的創新與發展,才能幫助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再次煥發生機,推動我國電視媒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揚.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優勢與創新[J].傳媒論壇,2021,4(3):73-74.
[2] 謝瓊雪.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創新發展探討:以漳州電視臺《記者在線》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10):69-71.
[3] 王勝.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發展路徑探析[J].采寫編, 2021(6):68-69.
[4] 樊子渠.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與創新路徑研討[J].聲屏世界,2020(13):86-87.
[5] 張淑玲.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創新與發展探究[J].新聞傳播,2019(15):107-108.
[6] 張博智.淺談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創新與發展[J].科技傳播,2019,1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