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驍
摘? 要? 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工作是事關高校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急需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當前,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黨建質量工作的需求和重點不明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缺乏互動聯系、黨支部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尚需完善以及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聯系不緊。因此,要從基于質量管理導向開展滿意度調查、確立基層各黨支部差異化發展定位、構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向助推關系、建立協同合作的支委會工作機制,構建高校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的聯動建設機制等方面著力,持續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
關鍵詞? 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機制
一、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至關重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全面提高機關黨建質量,推進事業單位黨建工作”。[1]高校是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至關重要。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其中涉及到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的很多非常具體和細化的內容,例如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主體作用”的意見中指出要堅持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凡有正式教師黨員3人以上的單位,均應建立教師黨支部,黨支部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制度,以“兩學一做”為基本內容,推動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黨員每年集中學習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32個學時;在“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的意見中指出大力推進教師黨支部書記“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培育工程,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雙帶頭人”支部書記選拔方式全覆蓋。[2]202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審議了《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推動高校黨建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全面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發揮好師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指出要“構建高質量的高校黨建工作體系”。[3]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是涉及高校工作全局的非常重要的領域,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又是重中之重,也是衡量黨組織能否勝任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持續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
二、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師黨支部是聯系黨員和群眾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上級黨組織的要求需要高校教師黨支部來貫徹執行,同時高校教師黨支部也有責任和義務將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向上級黨組織反饋。黨建質量是高校教師黨支部發揮作用的前提和保證。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不僅影響著黨支部自身的凝聚力和執行力,而且影響到黨支部上述功能的正常運轉。目前,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黨建質量工作的需求和重點不明晰
黨建質量的核心在于“質量”二字。埃文斯和林賽(2010)闡述了從“小質量”(對質量的管理)到“大質量”(管理的質量)的變化。[4]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原參事郎志正(2012)提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質量,質量除涉及產品、工程和服務,還涉及發展質量、經濟運行質量、環境質量、生活質量等多個方面。[5]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黨員和群眾的管理和服務,因此,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同樣也涉及對黨員和群眾的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要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就需要明晰黨建質量工作的需求和重點。目前,高校已普遍建立了教師黨支部,但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需求導向不強,教師黨支部建設缺乏差異化發展定位,對黨員、群眾的訴求和意愿了解不充分、對老師和學生的生活及工作學習情況了解不透徹,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的需求和重點亟待加強。
2.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缺乏互動聯系
一方面,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助力有限。高校業務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即培育面向未來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育人工作是由每位高校教師通過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業務工作來實現的,而這些業務工作的效果則取決于每位教師的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要實現每位教師都盡其所能地勤勉工作,必須依靠教師所在的“系所”作為行政機構來激勵和約束教師。目前,黨組織通過黨建活動來參與業務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都還不足。從黨組織的職能出發,黨組織本身是需要從黨性修養、思想認識的高度來激勵和約束黨員教師的,但在實際工作中還顯不足,還需強化黨建活動的業務導向。另一方面,業務工作也對黨建工作助力有限。每位黨員老師在多年開展教學科研等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都積累了各自的業務經驗,但大家的工作經驗、工作智慧與支部黨建工作還缺乏聯系,這些業務工作的經驗還沒有創造性地運用到黨建的活動策劃和開展中來,形成了智力資源的擱置。因此,應加快實現高校黨建資源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
3.黨支部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尚需完善
《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凡有正式教師黨員3人以上的單位,均應建立教師黨支部;而對于正式黨員7人以上又不足50人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可成立黨支部委員會(以下簡稱支委會),支委會則是黨支部的領導班子,負責黨支部的日常工作。因此,支委會是整個黨支部的核心。對于高校教師黨支部而言,支委會中的3—4名委員是否能發揮好領導職能,直接影響著黨支部的黨建工作質量。目前,高校教師黨支部主要是以系為單位構建的,在支委委員被選舉產生之前,相關黨員教師之前可能還未擔任過委員職務,初期履職的經驗和能力尚需提高,支委會的工作機制也尚需磨合完善。
4.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聯系不緊
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屬于學院黨委領導下的不同黨組織,可以各自開展黨員活動,但這兩者目前聯合開展黨員活動較少,兩個黨組織聯系不緊密。這也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主要還是通過教學和科研等業務活動發生聯系,而沒有很好地運用黨建活動的平臺和機會來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這從育人的角度出發是一種不足和缺憾。
三、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的提升對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高校本身肩負著培養人、培養未來建設者的重任。高校教師黨支部的建設與發展是事關全局的基礎工作。只有在黨支部影響下,黨員教師自身不斷提高、持續改進,才能更好地影響群眾、培養學生。因此,持續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建設質量具有扎根基層、面向實際、影響深遠的重要意義。同時,教師黨支部的建設與發展也是一門深刻的學問,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探索運用質量管理的思維來持續改進黨建質量,不斷提升高校黨支部的戰斗力。
1.基于質量管理導向開展滿意度調查
要使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工作目標明確、重點清晰,可以基于質量管理理論中“滿意度”的概念和邏輯來提升黨建質量。具體而言,開展“360度”全方位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對每一個教師黨支部,收集針對該支部的“學生滿意度”“群眾滿意度”“上級黨組織滿意度”以及“黨員滿意度”,同時在問卷中設置主觀意見和建議。通過這樣的全方位深入調研,加強對各個主體訴求和意愿的了解,尤其是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的了解與關注,同時也增加對教師工作情況與生活情況的了解和關注,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師黨支部建設明確質量改進的領域。只有通過加強不同主體間的深入了解,才能將黨建質量的提升落到實處。
2.確立基層各黨支部差異化發展定位
高校專業門類眾多,學院和“系所”的日常業務工作各有不同,因此高校教師黨支部在嚴格依照黨內規章制度運行的同時,也應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發展定位。比如,可以在上述滿意度調查的基礎上,把握重點需求,結合各教師黨支部自身專業學科的特征,可根據高校既有的黨員行為規范,提出各教師黨支部對本支部內部黨員的進一步細化的行為規范指導意見。高校教師黨支部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要分階段塑造自身的黨建品牌,突出自身的支部建設特色。
3.構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向助推關系
實現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向助推,需從以下兩個方面著力:一方面,需要強化黨建活動的業務導向。可以在全體黨員集體學習和組織生活會的活動內容設計中,預先加入一部分“業務模塊”的內容,這樣在黨建活動傳遞正能量的同時,更有助于彼此在思想上敞開心扉、深度溝通交流,通過大家的交心交底來提升彼此的信任感,從而為同事間的業務合作提供更多可能。黨建工作本身也對每位黨員老師形成了約束與監督,通過組織生活會中“業務模塊”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助于每位老師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這種在思想方面自省的過程本身就有助于老師在業務工作上認識到不足,進而持續改進,最終實現通過黨建工作對每位教師業務工作的助推和改善。另一方面,強化業務工作對黨建工作的助推作用。首先,要識別和挖掘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的共性聯系,兩者都是為了“培養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是對老師自身修養和能力的培養;黨建工作本質上也是為了培養人、培養合格優秀的黨員,優秀的黨員能夠更好地在工作中影響身邊的同事和學生。因此,兩者從“培養人”的角度上各自積累的經驗是可以相互借鑒并創造性地加以運用的。其次,要征集老師們在業務工作中積累的工作經驗,將其運用在日常黨建活動中。
4.建立協同合作的支委會工作機制
完善支委會工作機制是持續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質量的關鍵。首先,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支委會委員從普通黨員轉變成為黨支部管理者,需要轉換自身的角色,需要從個體層面上升到組織層面來思考如何開展承擔的具體工作,需要主動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同時要善于結合支部實際來靈活加以運用。其次,在角色轉換的基礎上,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支委會委員需要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分工,提高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不斷加強支委會的規范化建設。雖然支委會委員們在經驗、能力和分工上各有差異,但支委會本身作為一個整體,在分工的基礎上,還需要圍繞支部黨建工作進行整合和協同。因此,要定期召開支委會會議,委員需要就各自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及時進行溝通,形成群策群力的工作機制。
5.構建高校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的聯動建設機制
將學生群體的需求與黨支部和黨員老師的有效供給相結合,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需要。只有將教師的本職工作與服務學生相結合,才能將黨建工作落到實處。而兩者的結合有兩種渠道,一方面,通過授課過程來實現。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各類課程,推動黨員教師把新時代我國發展戰略和黨內最新的理論成果與各自的課堂教學相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通過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聯動建設來實現。通過聯合開展各種集體學習、集體討論等黨建活動,將黨建活動的開展作為第二課堂,這樣既能夠達到育人的目的,又可以通過與學生支部在黨建活動中的深度交流和互動,激活教師黨支部的活力,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黨建質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16.
[2]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823/c1001-29490343.html,2017-08-23.
[3]央視網.兩會前夕 習近平主持召開重磅會議研究了哪些大事?[EB/OL].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1/02-27/9420468.shtml,2021-02-27.
[4]詹姆斯·R·埃文斯,威廉·M·林賽.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第7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郎志正.大質量、發展質量與品牌[J].上海質量,2011(9).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江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