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禹
摘要:融媒體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信息傳播技術的革新,報業這一傳統媒體逐漸在市場競爭中顯現出發展的劣勢,逐漸被市場邊緣化。雖然傳統報業遭受了融媒體技術的沖擊,但傳統報業也曾是它那個時代的“新媒體”,依然擁有行業優勢。傳統報業如何在挑戰中發現機遇,擴大自身優勢,實現其轉型發展是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簡單介紹傳統報業的發展現狀基礎上,分析了傳統報業轉型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轉型發展措施,希望對促進傳統報業的轉型發展有一些貢獻。
關鍵詞:融媒體;傳統報業;轉型發展路徑
盡管時代發展帶來了更為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但是傳統報業仍然有市場,仍然有它獨特的優勢,還沒有淪落到會被完全取代的地步。在融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報業遭受的沖擊越來越明顯。融媒體時代,信息不僅傳播速度快,其內容的呈現形式也不僅僅局限于文字、圖片,而是向圖、文、聲、視頻等多種形式綜合方向發展。但相比而言,傳統報業在內容創作、信息權威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融媒體視角下傳統報業的發展現狀
通過對傳統報業發展現狀的了解,可以發現在融媒體發展不可逆的趨勢下,給傳統報業既造較大的發展沖擊,但也帶來了生存的轉機之路。下文主要介紹傳統報業的發展現狀中的困境和機遇。
(一)傳統報業的發展困境
1.傳播方式局限,時效性較差
在媒介形式還不豐富的時代,傳統報業是人們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然而在融媒體技術興盛的今天,傳統報業的信息傳播速度,已經不適合當前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時效性要求。傳統報業在收集到信息之后,需要在信息編寫、內容排版、紙質印刷等方面花費時間,從信息的發生到受眾接收到信息需要間隔一定的時間。而在融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可以實現受眾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最新消息的可能,其信息的發布速度遠遠優于傳統報業。尤其當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傳統報業的信息傳播速度的劣勢則更為明顯。這也導致傳統報業的受眾群體大量減少,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關注傳統報業的信息報道,選擇信息傳播速度更快的融媒體技術。
2.傳播方向單一,互動性不足
與融媒體相比,傳統報業的一個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單向傳遞,其在互動性上的不足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一些傳統報業設置了評論留言的互動版塊,但其在實際中發揮的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的。融媒體背景下,網站論壇、軟件APP、平臺公眾號等信息傳遞的形式越來越多樣,而這些多元的傳遞方式,在與受眾的互動性上體現出很強的優越性。當信息傳遞后,受眾可以根據信息內容,第一時間進行信息反饋、互動交流。同時,融媒體技術還放低了信息報道的門檻,每個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報道者。相比傳統報業來講,這種互動的形式應用得更加廣泛,參與方式也更加便捷,人們也樂于加入其中。再加上受眾的信息反饋,會被信息的發布者有效接收,這就形成了一種雙向交流模式。
3.傳播內容有限,趣味性不足
傳統報業由于受到版面以及出版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信息的傳播量方面與互聯網等融媒體是無法比擬的。融媒體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在任意的時間、地點,不受限制地發布海量的信息內容。在內容屬性方面,傳統報業報道主體多是關于經濟、政治、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而融媒體時代下,新型媒體的信息則涵蓋了社會、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的呈現形式上,傳統報業表現形式主要是文字加圖片的組合,表達效果上會比較單一、枯燥。融媒體則利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元素,創新了信息的呈現形式、增添了信息表達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受眾群體。
(二)傳統報業的發展機遇
1.融媒體對信息的真實性把關不嚴
融媒體為信息的發布創造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寬松環境和多元化的信息傳遞平臺,部分信息的發布者為了博得關注度或者謀取利益而編寫虛假消息。在融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共享社會,很多發布者的信息來源并非源于自己,而是在平臺上有選擇地轉發或者剪輯信息內容,在這樣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很可能造成消息內容的失真,使新媒體信息真假難辨,誤導受眾群體,長此以往,導致受眾對新媒體消息不信任。相比而言,傳統報業在進行消息報道時,會嚴格把控消息來源的真實性,還會進行多方面的信息審查,以確保受眾接受正確的輿論導向。因此,傳統報業在內容真實性方面要優于融媒體。[1]
2.融媒體對新聞報道的深度不足
融媒體雖然在信息的傳播速度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內容過長的信息報道,也不利于吸引受眾、獲得關注,這就使得信息的發布者只能選擇較短的時間內講述大量內容。因此,這就造成融媒體信息比較膚淺、深刻性不足的現象。而傳統報業從信息收集到信息印刷,具有完善的信息報道流程,其中也有著專業的信息采編負責人員,在保證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也會追求信息報道的專業性和深刻性。
二、融媒體視角下傳統報業轉型發展的必然性
(一)傳統報業的職責與使命所在
融媒體為受眾群體提供了自由發聲的環境和平臺,但在這自由的環境中也會滋生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會出現一些虛假不實或者惡意剪輯的信息內容,其結果都對信息中的當事人造成了傷害。
因此,融媒體在促進媒體行業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弊端。而傳統報業在信息報道上一直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和公信力。傳統報業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從出現之日到現在,已經有著很長的發展歷程,從稚嫩走到成熟再到如今有些末路,雖然有起伏,但仍然在信息傳播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融媒體的影響下,傳統報業出現受眾群體轉向新媒體的局面,導致了傳統報業的沒落。因此,傳統報業想要在融媒體環境下繼續延續曾經的輝煌,扛起公信力的大旗,撿起行業的光環,就需要走轉型發展的道路。
(二)傳統報業同質化競爭現象日益嚴峻
在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報業的發展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導致傳統報業受眾市場不斷縮小。與之相反的是,傳統報業的出版企業在不斷增多,但報業的質量卻沒有提升的現象。
由于傳統報業的信息獲取和內容制作上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為了提高時效性,達到搶占市場的占有率,獲得更高的關注度的目的,部分出版企業在信息收集和內容制作上,采用照搬其他企業的信息報道內容和形式,以此造成傳統報業內容的同質化,或者僅僅通過改變標題的形式,換湯不換藥地誤導受眾群體[2],在傳統報業之間形成一股相互攀比和抄襲的不良風氣。
(三)受眾群體閱讀習慣發生變化
融媒體技術推動了受眾群體閱讀習慣的變革,多元化的信息閱讀渠道呈現在大眾面前。大眾在適應融媒體方式獲取信息的便利同時,也漸漸依賴于融媒體。據報告顯示,我國的網民人數超過了總人口的半數以上,而且手機網民占大多數,網絡閱讀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主要閱讀方式。[3]網絡有著巨大的信息資源,便捷的查詢方式和信息化的呈現方式,相比傳統報業具有很強的優勢。加上易于攜帶且功能齊全,人們更習慣在手機上進行網絡閱讀,從而漸漸疏遠紙質版的傳統報業。
三、融媒體視角下傳統報業轉型發展路徑
傳統報業在轉型發展中,路徑選擇是極為重要的,既要立足于自身優勢,又要不斷改進自身的發展劣勢,在雙向發力中提升行業的轉型質量,實現行業的長效發展。
(一)轉變傳統報業經營模式
在融媒體技術不斷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的背景下,傳統報業想要歷久彌新,就需要積極嘗試、不斷探索,努力實現經營模式的轉型發展,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和市場變化的行業盈利模式。首先,要調整傳統報業的產業結構,建立適應市場的經營模式,重建資源配置管理體制,整合新舊信息,共享資源,明確自身定位,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市場競爭;其次,可以建立行業之間的聯合機制。就是說傳統報業的不同企業間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立足于自己的優勢,共同進行行業的資源整合,相互取長補短,一起打造傳統報業的品牌市場,從而提升傳統報業的行業影響力,擴寬受眾群體,提升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行業的盈利空間[4];最后,明確受眾市場。設立針對性的服務機制,根據受眾群體閱讀需要的差異特點,建立分眾化服務模式。從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可以得知,大多數人都不會完整地閱讀報紙,多是挑選感興趣的版塊進行閱讀。雖然傳統報業服務的是大眾市場,但是在滿足大眾群體需求的同時,更要優化受眾結構,將受眾群體分層經營。
(二)堅守傳統報業內容質量
雖然融媒體有信息傳播速度上的優勢,但速度傳播過快也帶來了信息過剩和虛假消息摻雜的負面影響。在這種環境中,越是堅守信息品質、打造精品內容,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們會利用生活中的任何空余時間,都可以通過手機來獲取信息。但這些時間多用于對八卦周邊或者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簡單信息的獲取上。長此以往,就會弱化我們的思考能力,多是無意義地接收別人的觀點、看法,自己并不會主動進行深入思考。而傳統報業的信息報道,可以向人們傳遞正確的輿論導向,從而引發思考并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傳統報業在這方面與融媒體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其在對新聞消息內容的深度和準確性方面有嚴格的標準。[5]雖然部分報業為了盈利,在內容方面不注重質量、流于表面,損害傳統報業的公信力,但傳統報業的信息報道仍然應以內容為王,堅守內容品質,重建行業的公信力。
(三)促進傳統報業數據化發展
融媒體環境已經是一種不可逆的發展趨勢,消息的傳播已經越來越依靠移動網絡,在各種網站和軟件平臺的助攻下,融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已經成為主流模式。在這種發展態勢下,傳統報業必須承認融媒體技術的優勢,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數字化發展。雖然傳統報業有其固有的發展模式、運行機制,與融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有著根本的區別,但無論是怎樣的信息傳播方式,內容永遠是決定其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6]傳統報業應當順應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利用新技術擴寬信息傳播渠道,如開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客戶端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傳播體系,開辟傳統報業新的市場,繼續發揮其主流媒體的影響。同時,傳統報業要利用融媒體技術,放大自身的行業優勢,無可否認,融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快,且信息的傳播量也很大,但在內容品質上卻不如傳統報業有把握。因此,傳統報業要在融入融媒體的過程中,可以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卻不能丟失傳統報業內容的品質保證。不然即使實現數據化的轉型路徑,也不利于傳統報業的長久發展。
(四)增加傳統報業與讀者互動渠道
傳統報業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播方式,傳統報業在物質載體上很難實現與讀者的互動,讀者閱讀報紙之后產生的想法和意見,很難通過報紙反饋給報社。在傳統報業與讀者的互動渠道上,也缺乏有效的途徑。傳統報業主要通過網絡投稿、電話交流,以及論壇留言等方式與受眾讀者進行溝通互動,這些互動方式上缺少直接性和時效性。而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報業與讀者的互動局面不加以改善的話,就容易失去讀者市場,發展路徑也會越來越窄。因此,傳統報業要改變觀念和立場,學習融媒體所具有的雙向交流互動模式,建立“兩微一端”的互動平臺,讓更多的讀者接收信息的同時,可以在平臺中建言獻策,主動參與到互動當中。讀者大眾是媒體的主要服務對象,不論是融媒體還是傳統報業,有讀者參與是提升行業口碑、獲取讀者信任的重要途徑。
(五)提升傳統報業媒體人的全面素養
傳統報業要想更快地適應融媒體環境,人才是關鍵因素。新的融媒體環境,對傳統報業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專業工作素養和道德素養,還要有對融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傳統報業注重的是信息收集、內容編寫等方面的素養,但融媒體背景下,不論是信息收集、內容編寫以及信息發布都與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7]在信息收集過程中,傳統報業工作人員不僅要記錄文字、拍攝圖片,還要具備專業的攝像能力、以合適的角度錄制視頻,多方面、全方位收集信息素材。在內容的編寫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根據信息內容的需要,合理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元素,創作出既全面又有深度的信息內容。[8]在信息發布方面,工作人員要采用多種渠道全面推進的方式,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在信息發布之后,還要關注受眾群體的評論留言,聽取其積極的建議,不斷優化整體運營結構。傳統報業想要促進這幾方面工作的轉型,就需要對既有員工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在原有專業素養的基礎上,也能掌握和熟練運用融媒體技術。
四、結語
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報業原有的生存之道已不符合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信息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內容需求的改變,促使傳統報業不得不進行改革轉型,尋求新的生存之道。而實現傳統報業的轉型發展,是要其在融媒體環境下,進行發展模式調整、資源優化,走符合市場發展的轉型道路。
參考文獻:
[1] 鄭成功.融媒體時代新聞策劃工作探討[J].傳媒論壇,2020, 3(13):24-26.
[2] 冉萬瑾.淺談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轉型發展路徑[J].傳播力研究,2019,3(23):96.
[3] 楊帆.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轉型發展新路徑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9):41-42.
[4] 甄士光.融合背景下報業轉型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報業,2020(7):98-99.
[5] 許家權.轉型、創新、發展:融媒體下傳統報業的發展新路徑[J].記者觀察,2019(10):28-29.
[6] 姬亞磊.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22):149-150.
[7] 蘭曉.探索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轉型發展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7):244-245.
[8] 吉麗君,謝敬囡.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期刊媒體融合路徑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