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儼斌
【摘要】院線制改革20年來,中國電影放映市場得到飛速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擴大,也滋生出如偷漏瞞報票房、賄賂與虛假交易、盜錄盜播、點播影院管理、放映質量不齊等諸多市場問題,影響了我國電影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放映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影院經營效益低下、觀影人次增長乏力;各行業的進入加劇了市場環境的復雜性;政策監管有待完善,監管經驗和力量均不足等,也是電影放映市場要面對的問題。在多種監管力量中,院線由于對影院負有監管連帶責任,利益和風險共擔,是更為直接的監管力量。直營和品牌院線對旗下影院具有更強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深化院線制改革,調動院線對影院監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解決放映市場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院線制改革 影院 電影放映
電影放映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是中國電影市場抗住疫情考驗,得以在全球電影市場中一枝獨秀,并連續兩年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堅強支撐。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在2035年完成電影強國的建設,春節檔和國慶檔等熱門檔期的觀影熱潮、《長津湖》《你好,李煥英》等影片屢創票房高峰,這些成績的取得追根溯源正是二十年的院線制改革的成果。院線制改革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什么變化?我國電影放映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又遇到哪些市場問題,這些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如何對這些市場問題實施監管?以及進一步深化院線制改革的意義是什么?
我國電影產業化改革是從放映終端的改革開始的。2001年底,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頒布了《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推動院線制改革。2002年,全國35條院線掛牌成立,上海聯合院線位列其中; 2004年,國家鼓勵成立資產聯結型院線[1]; 2005年萬達院線成立,次年大地院線成立。自此,中國院線市場的三大龍頭,萬達院線、大地院線和上海聯合院線均出現。
在院線制改革的同期,電影產業化改革全面推進,政府相繼出臺了《電影管理條例》(2002年)、《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2003年)、《關于加快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4年)等政策法規。
院線制實施二十年來,我國電影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電影放映市場更是得到了極大發展。影院數量從2002年的1024家發展到2021年的14480家,銀幕數量從2002年的1845塊發展到2021年的82248塊。放映市場規模全球第一,放映技術遙遙領先。早在2016年我國銀幕數量就已超過北美[2]。對比2021年全球銀幕數量208037塊,北美銀幕數量41882塊[3],我國放映體量已占到全球總量的40%,是北美的兩倍。
由于電影院建設的后發優勢,我國放映技術和觀影環境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單廳到多廳,從膠片到數字,從2D到3D、巨幕,從單聲道到多聲道、環繞聲、立體聲。應該說,我國電影業在后疫情時代所呈現的強大生命力正是根植于扎實而廣闊的放映市場。

我國電影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一些擾亂市場秩序的新問題和新現象。這些問題是電影業從事業到產業,從計劃到市場的改革過程中相伴相生且難以避免的,但有些集中體現在發行和放映環節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重視。
(一)偷漏瞞報票房
我國電影院偷票房的問題頗為嚴重,預估每年被偷的票房約占全年總票房的10%左右[5]。也有不完全統計表明, 2019年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至少被偷票房1000萬元,還有其他熱門影片,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至少被偷票房1500萬元,《我和我的祖國》至少被偷票房5000萬元[6]。2020年春節檔前夕,國家電影局點名471家影院因為被查出偷票房的行為而被剝奪春節前三天放映五部影片的資格[7]。這些估測數據雖不夠精確卻也反映出偷票房是我國電影市場違規違法行為的多發重點領域。
電影院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損害了電影制片方和發行方的利益。按照電影票房分賬規則,電影院是電影票房實際產出的終端,票房本應在制片方、發行方、院線和影院等多方主體之間按比例分配。電影院所偷瞞的票房是分賬票房中制片方和發行方的分賬比例,以及營業稅和電影專項資金。偷漏瞞報票房打擊了電影生產的積極性。中影、華誼、博納等多家電影公司委托眾大合聯市場監察公司對發行的影片票房進行監督。《八佰》《姜子牙》《奪冠》等很多影片發行方也采取密鑰管控等方式規避影院偷票房的行為[8]。
我國偷漏瞞報票房的情況多存在于三四五線城市的電影院,且以加盟影院為主。偷票房的手段很多,包括無票入場、包場不出票、手工票等不使用電腦票、雙系統售票、篡改系統數據、惡意退票、結構票等。目前,我國在針對偷漏瞞報票房違規行為的監管中仍采取“數人頭”的傳統取證方式,此方式需要投入足夠的人力,成為放映市場監管的難題。
(二)賄賂與虛假交易
院線制改革二十年間我國電影生產主體活躍,產能提升。故事片產量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到2021年達到565部,并曾在2018年超過900部。生產領域的白熱化競爭延續到放映環節。電影發行公司之間爭奪市場,為贏得影片在影院更大的放映空間等,滋生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新現象,如發行方對影院的“返點”、賄賂與索賄、虛假排片、注水票房、幽靈場等。
“返點”是發行方賄賂影院的方式之一。發行公司為了爭取影院給予影片更多的排片,主動將分賬票房的比例按照點數“返還”給放映方的行為。其他“賄賂”以公關等多種方式暗箱運作。由于電影產品背后的資金實力差異大,且同檔期的排片空間有限,強勢的大片具有更強的“賄賂”能力,從而擠壓了同檔期的其他弱勢影片,破壞了電影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放映方由于掌握排片權,在影片競爭激烈的熱門檔期,也存在以排片與否和排片量為籌碼對發行方“索賄”的問題。如2019年春節檔影片《新喜劇之王》的主發行方聯瑞影業宣布停止527個影廳(涉及70余家電影院)的密鑰[9],究其原因是發行方在與放映方溝通排片時,放映方提出過高的排片“公關費”,進而惹怒了發行方。
虛假交易發生在電影發行方和電影院之間。片方通過制造虛假交易產生虛假票房,進而造成電影票房虛高的假象,誤導觀眾觀影決策、誤導影院排片、誤導資本市場對電影的判斷,干擾了票房對市場良性運行的信號機制。2016年《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揭開了這一市場毒瘤。
虛假交易主要以買票房、幽靈場和惡意退票等方式存在,形式多樣。“買票房”是片方自購票房以制造虛高票房,排擠同檔期影片的行為,屬不正當競爭。“幽靈場”是片方買票房的手段之一,是片方與影院的“合謀”,幽靈場沒有發生有效觀影和實際放映,行業影響惡劣。同時,還存在片方利用電影院和電商之間的預售和退票機制,制造虛高票房,如2018年影片《后來的我們》的惡意退票事件。發行方是虛假交易的實施主體,其他還有電影院、電商、電影合作方等相關利益方等。
(三)盜錄盜播
電影是明確受到著作權保護的作品。電影盜版嚴重傷害著中國電影業,而電影院盜錄是盜版資源流出的主要源頭,“影片被盜錄盜播并通過網絡非法傳播的侵權違法行為,會嚴重影響中國電影正在建立的投資回報良性循環體系,損害投資者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和投資熱情,傷害創作人員的創作熱情”[10]。盜錄盜播直接侵犯的是影片制片方、發行方的權益,在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的指導下,在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支持下,中影股份、華夏電影、萬達影業、新麗傳媒等17家單位在2019年成立“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共同發起成立“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的倡議[11]。
在諸多電影的盜錄盜播案件中,最知名的是2019年春節檔八部國產影片的高清盜版案件,對影片票房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國電影盜版資源的制作和傳播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利益團體,包括盜版制作者、點播影院(私人影吧)、網絡盜版團伙等。其中盜版制造者和盜版制作地均以影院為主。加強影院監管是遏制影片盜版資源流出的重點。
打擊影院盜錄盜播,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律以及與之配套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公安部、網信辦、工信部等多部門配合,建立院線電影的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加強對電影版權的保護,打擊各類侵權盜版。
(四)點播影院管理問題
點播影院作為新興事物,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存在片源侵犯電影知識產權的問題,并且在經營中有諸多安全隱患。國家相繼出臺政策規范點播影院市場,將其逐步納入電影監管中來。點播影院中的盜版片源,侵犯了電影的復制權、放映權和網絡信息傳播權等。在具體監管中,由于點播影院業態多元,大多數點播影院處在灰色地帶,存在身份界定難和獲得合法放映資質審批難的問題。
國家出臺了《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管理規定》,明確了點播影院首先要獲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并從點播院線獲取已有公映許可證和著作權授權的合法片源。為確保影片可通過正規渠道進入點播影院,并獲得版權收益,該規定還明確了點播影院的版權授權機制、影片的結賬和分賬機制、放映安全技術保障機制以及與院線電影合理的窗口期安排,這為點播影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目前點播影院和點播院線的管理正處在試點推廣階段。
(五)放映質量問題
保障電影放映質量是提高電影放映效果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舉措。我國電影院放映質量問題主要包括銀幕亮度和聲音效果問題、放映環境差、放映設備保養和3D眼鏡保潔等。國家制定了電影放映的技術標準,電影院應符合標準放映,為觀眾提供舒適的觀影環境。
除以上問題外,電影院還存在未取得放映資質違規放映電影和違規放映廣告的問題。我國對電影院的放映資質、放映內容和放映主體實施審批許可制度,電影院不可擅自從事電影放映活動,以及不可放映未取得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等。電影院未按規定時間放映電影、廣告播放時間過長、放映中插播廣告等也是觀眾反映投訴較多的問題。
以上在放映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是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在《電影產業促進法》《著作權法》等都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影院的偷漏瞞報票房和盜錄盜播,以及點播影院經營中存在的侵權行為,損害了電影生產者的利益,挫傷了電影人的創作積極性,進一步影響到電影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賄賂和虛假交易問題,破壞了影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擾亂了市場秩序,不利于電影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電影院放映質量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影響了觀眾的體驗感和影片播放的“影院性”,損傷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梳理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諸多問題,有些是行業頑疾,如偷漏瞞報和盜錄盜播;而有些則是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或由于外界力量的進入所帶來的階段性問題,如虛假交易、返點等。這些問題是電影市場急速發展起來之后,影院經營效益開始降低、市場環境更為復雜、政策監管有待完善等所致。
(一)行業環境趨于惡劣
1.影院經營效益低下
電影放映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帶來影院之間競爭的白熱化,單影院的經營效益從2015年達到峰值以后開始逐年下降[12]。歷經2020年疫情停業178天的考驗, 2021年單影院票房產出、單銀幕票房產出、單影院觀影人次、單銀幕觀影人次和場均人次五項指標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均有30%以上的跌幅。2021年我國影院的單影院票房產出376. 73萬元,單銀幕票房產出90. 09萬元、單影院觀影人次14. 7萬,單銀幕觀影人次2. 43萬,場均人次13. 56人[13]。
“后疫情”時代,影院經營效益低下的同時還要面臨不定時不定期停業的可能。2022年3月,我國影院的營業率下降超過40%,總票房僅有9. 12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跌了64%,與十年前票房數據持平。其中, 3月31日,影院營業率僅為44. 76%,全國一半以上影院停業。疫情加劇了影院的經營困境。

2.觀影人次增長乏力
影院收入包括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按票房分賬機制,影院能分得票房的50%左右,隨著單影院、銀幕票房收入的下降,影院的票房收入降低。而非票房收入考驗的是影院有效利用閑置的空間和時間資源,開發“影院+”的營收能力。抓娃娃機曾一度盛行過,近年影院又開始探索與話劇、脫口秀、劇本殺等商業模式合作,如2021年上海五角場萬達影城新開設了“萬影尋蹤”沉浸劇本體驗館。
無論票房收入還是非票房收入都依托于影院的客流量,即觀影人次。我國電影從總觀影人次到單影院的觀影人次在經歷十幾年的增長之后,出現回落態勢。總觀影人次自2017年開始放緩,到2019年回落, 2021年為11. 67億人次,比歷史峰值[14]少了1. 48億人次。

票價的提高、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防疫常態化進一步消解了觀影人次提升的潛力。電影票價從2017年開始逐年攀升, 2021年平均票價達到40. 50元,比2017年提高了6元。其中春節檔票價增幅最大, 2021年春節檔平均票價達到48. 9元[15],比2019年增加10元。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興起,以及流媒體平臺的發展進一步分流了影院的觀影人群;各地的偶發疫情不僅造成影院被迫停業,其對觀眾日常觀影習慣的改變更是影響深遠。
行業環境趨于惡劣,一些處于生死邊緣的影院選擇“放手一搏”,偷漏瞞報票房、盜錄盜播等問題頻出。經營效益更為低下且監管力度不夠的三四五線城市的加盟小影院成為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重災區。
(二)市場環境更為復雜
電影制片發行主體之間的關系影響著放映環節的生態。自產業化改革以來,電影生產要素活躍,市場競爭激烈,環境變得更為復雜。頭部電影公司年年洗牌,曾獨領風騷的電影公司嘩然落幕,新公司又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市場的不穩定對電影公司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尤其是作為連接端的發行公司更是有了“放手一搏”勇氣,保底發行等帶有賭博性質的發行方式一度盛行。制片方、發行方的戰火燃燒到放映端。縱觀放映市場,影院數量雖有大幅提高,但分線發行未實行,各影院排片策略基本一致,“僧多粥少”的問題突出。尤其是同檔期的影片,發行公司之間競爭白熱化,各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染指手握排片權的院線和影院,“返點”“賄賂”“虛假營銷”等問題滋生。
前些年,隨著電影市場不斷增長,其取得的成績吸引了各行各業的目光。外界力量開始以不同形式、懷揣不同目的,攜資本進入電影行業中來,主要分為互聯網公司和其他行業兩股力量。
1.互聯網公司
早在2011年互聯網公司就已指向電影業。自2014年—2015年始,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投資和并購的方式滲透到電影產業鏈條。貓眼微影、淘票票、優酷電影、五八同城影業、小米影業、嗶哩嗶哩影業等也誕生在同一時期,后來進入的還有抖音文化、快手等。
阿里影業、騰訊影業以資本并購方式對產業全面布局,貓眼、淘票票以售票環節為入口,抖音和快手等以營銷環節切入,進入產業鏈中上游。互聯網電影公司已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其中尤以電商售票對放映市場影響最大,既改變了電影院的售賣規則也改變了電影發行方式,以及觀眾的購票和觀影消費習慣。自2008年格瓦拉成立始, 2013年美團進一步帶動, 2014年各路線上售票平臺出現,并在2015年因大量票補,得以在全國影院迅速覆蓋。2017年票務市場完成并購整合,形成了貓眼和淘票票的寡頭壟斷格局,電商售票市場占比從2012年的18. 45,到2017年超過80%[16]。五年間,電商售票如平地驚雷,出現并發展,從售票進入到發行和制作環節,對影院形成強大的制約力,也帶來行業的新問題。2018年五一檔的《后來的我們》惡意退票事件牽扯出作為影片聯合出品方的貓眼影業涉嫌利用其售票環節的發行權力為影片制造虛假票房,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2.其他行業
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業,在與電影業磨合和摸索過程中雖然帶來一些新問題,但總體而言,利大于弊。互聯網電影公司的資本實力、互聯網基因的思維方式、網絡平臺的數據資源和版權開發能力等,助力電影業迸發活力。而其他跨界的影視公司為電影業帶來的則多是問題。
從2011年開始,原來與電影業甚至文化業無關的行業通過并購影視公司的方式大量涌入電影行業,轉身成為影視上市公司。有些跨界影視公司不了解電影業的運作規律,以賺錢為目的,以金融為手段,產生許多新問題,如“虛假交易”等。
2016年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將上述問題推至臺前。《葉問3》電影上映后出現了“幽靈場”、非正常排片、包場等,為票房大量注水的現象。為“買票房”而“買票房”,購買票房數字之大,涉及影院數量之多,行業影響之惡劣,引起了電影主管部門的關注,并對涉及此事件的326家影院進行了查處和罰款。《葉問3》自購票房的原因在于片方的目的不是要通過票房賺錢,而是通過電影帶來的影響力在資本市場上賺取更多的錢。也就是以電影為金融工具賺電影“背后”的錢,因為片方(快鹿集團)通過大規模買票房以盡快達到并超過保底發行的數額,從而在電影市場和二級市場(證券流通市場)上雙重獲益。此外,還將電影產品資產證券化。
由于發行放映市場資本關系和結構的復雜性,導致電影市場的不透明和問題表征的復雜性。
(三)政策監管有待進一步完善
院線制改革二十年來,我國電影主管部門面對的是電影從事業到市場轉變中從未遇到的新現象、新問題,監管主體對如何有效及時監管,長期以來存在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監管能力和力量不足、監管經驗欠缺等問題,導致一段時期內政策監管的滯后性。
1.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善
2017年頒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距離院線制改革已經過去15年。在這15年間,電影監管部門面對電影市場的問題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對電影行業的監管主要依據《電影管理條例》,而《電影管理條例》制定于電影市場尚未萌發的2001年,彼時對電影業的認識更偏重于內容制作,缺少產業和市場的觀念,缺少針對電影市場違法違規問題的條款,監管部門無法可依[17]。比如, 2011年影片《金陵十三釵》引發的院線和影院分賬爭端,電影局采取行政約談的方式進行各方調節。
2.監管經驗不足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第四章是針對電影市場規制的條款。《電影產業促進法》頒布后,還要解決“如何依”的問題,即主管部門需要解決具體誰來監管,如何監管,怎樣取證,以及怎樣認定違法行為和違法金額等實操問題。這就需要電影主管部門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經驗。在該法律頒布兩個月后,北京文化執法總隊率先運用該法律查辦了影院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的第一案[18],創新了技術勘驗、調查取證、法律運用,為查辦此類案件提供了可行性案例。
然而,劇變中的電影市場涌現出的新問題,增加了主管部門監管的難度,也對市場監管能力提出了挑戰。《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細則尚未出臺,行業、社會和政府對諸如“虛假票房”“幽靈場”等違法行為認定仍存在諸多爭議;面對新的發行營銷手段,如抖音營銷等,缺乏了解,這些都造成了新的監管和執法困境。
3.監管力量不夠
專業性欠缺,人手不夠,對電影市場監管不力的問題在基層電影主管部門表現得尤為突出。影視生產公司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基層電影主管部門主要應對的是當地電影院的違法違規問題。而且偷票房的重災區也在三四五線城市。市縣級文化局執法隊一般采取綜合管理,缺乏科班出身的專業管理人才,不了解電影院的違規操作手段,更在取證方法和自由裁量認定上無從下手。加之,影院數量多、電影主管部門的人手不夠,監管工作主要是落實上級政府交辦的任務,工作的主動性不足。不僅如此,地方影院經營者和電影從業人員往往與當地文化部門有一定的關系,在人情因素等的作用下,有松懈管理、滋生腐敗,甚至不作為的可能。
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我國電影業的發展需要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電影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機制[19]。我國電影市場問題的監管主體,除了各級電影主管部門之外,還有國家版權局、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等其他部門;社會力量,主要包括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為代表的行業協會、以眾大合聯、華夏監片等代表的由制片發行公司委托的市場監察公司,以及由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所構成的社會監督力量。
(一)院線對影院的監管責任
電影院是電影放映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重要主體。院線與影院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院線除了對旗下影院有供片、資產聯結、經營管理關系外,還要承擔對影院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責任。根據票房分賬機制,票房要在院線和影院之間進行分賬,影院的偷漏瞞報行為“偷走”的還有院線應該分得的票房,其行為損害了院線方的經濟利益。
除經濟關聯外,院線還對影院的違法違規行為負有連帶責任。承擔連帶責任是對院線管理失職的懲戒。行業協會在通報影院違規行為的同時也通報其所在的院線[20]。比如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對326家違法影院進行處罰時,就連帶懲罰了院線。對違法影院數量多的溫州雁蕩院線、江西星河院線實施整改,視整改情況重新核發許可證等。湖南瀟湘院線也曾因旗下11家影院的違法行為被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通報,被責令整改。為此,該院線還因影院帶給院線的不良影響而追究影院的法律責任[21]。
院線牌照的發放和吊銷也與影院的違法違規行為直接掛鉤。影管公司申請院線牌照,要求近三年無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未受到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提起申請的院線旗下影院最近三年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的不超過3家,且處罰期已滿,處罰措施已執行落實并整改到位[22]。為貫徹落實院線的退出機制,對院線公司每兩年進行年檢,其中“對嚴重違法違規經營且整改不力的院線公司及影院,將依法取消其電影發行放映資質”[23]。
(二)直營和品牌院線具有強監管動力
院線對影院的監管動力和監管力度根據院線的性質差異明顯。直營院線,尤其是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知名院線,對旗下影院有著更強的監管動力、監管責任、監管能力和監管力度。
院線與影院之間有加盟和直營兩類關系。加盟影院與院線之間以供片關系為主,加盟影院多為私人所有的影院,影院多進行自我管理。直營院線和影院之間除供片關系外,還存在資產聯結關系,院線對影院進行統一品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如萬達院線[24]以直營店為主。
1.直營院線對影院監管力度更強
直營院線建立內部監察機制對旗下影院進行監管。比如萬達院線內部建立了嚴格的監管系統,一旦發現偷票房行為,影院的店長和工作人員都會被撤職。
由于直營院線的影院的所有權、管理權、票房收益均在院線方,缺少偷票房的動機。加之影院經理擁有非常有限的排片權,減少了發行方與影院進行虛假交易或滋生賄賂和腐敗的空間。據統計,放映市場的違法違規問題多集中在私人擁有產權的加盟類影院。如紅鯉魚院線以加盟影院為主,院線為影片供片并提供配套服務[25],相較而言,監管力度有限,旗下影院違規情況較多。
2.品牌院線對影院監管動力更強
在《電影產業促進法》頒布以后,我國電影市場有了法律層面的保護。影院的偷漏瞞報票房等從違反發行方與影院的合同、院線與影院的合同的民事違約行為上升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和違法記錄不僅意味著對單個影院行為懲戒的加強,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其對影院所屬院線或影管公司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損傷。影院的違法記錄關系到院線牌照的發放、院線的上市籌備,以及上市影視公司的股價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越是品牌價值高、注重長遠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的大院線,越是規避違法記錄的惡性影響。如2015年橫店影視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對旗下有不良記錄的影院給予了嚴懲。2015年10月13日,橫店影視發聲明,對泗陽辰峻城店影城違規加盟協議,擅自使用“橫店”品牌,并違規經營,給橫店品牌造成了負面影響進行了強烈譴責和懲戒[26]。
我國在wind娛樂與文化板塊上市的27家影視公司中,幾乎囊括了2021年院線票房排行榜前十位的所有院線。主營院線的影視上市公司,如擁有萬達院線的萬達電影、上海聯合院線的上海電影、中影數字、中影南方、中影星美院線主控為中國電影,還有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文投控股等。我國票房排行榜前十位的院線,除大地院線[27]、華夏院線外,均為A股上市公司。
好的票房成績有助于電影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而違法記錄則影響惡劣。為避免“因小失大”,院線一方面加強對旗下影院的監管,另一方面著重發展資產聯結型的直營影院的數量,降低加盟影院的比重,以此來減少加盟影院潛藏的可能危機。以大地院線為例,該院線自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當年就收購了橙天嘉禾院線旗下所有的大陸地區影院,但上市僅一年就于2018年底摘牌退市[28],其原因與大地院線旗下的加盟影院比重大不無關系。據報道,加盟影院拖欠分賬款而導致公司現金流緊張,導致大地院線在短期內流動資金回收周期變長。

電影院是電影市場違法違規問題的高發區。與此同時,我國電影院數量已超過1. 4萬家[30],數量多,分布范圍廣,如此龐大的放映市場具有極大的監管難度。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市場監察公司,以及制片發行公司等都存在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時間有限等問題。相較而言,院線與旗下影院之間存在資產、供片、排片、服務、管理、監督、品牌等多重關聯,并且責任共擔,院線構成對放映市場更為切實可行的監管力量。因此,提高院線市場集中度,形成品牌大院線,加強院線與影院之間的權責共擔,以此調動院線監管影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解決電影放映市場各種亂象的關鍵突破點。
自2002年院線制改革,院線數量從35條發展到51條,保持增長,鮮有院線退出。近些年,院線市場格局保持穩定。萬達院線自票房數據首次登頂之后,已經連續14年穩居市場第一,大地院線和上海聯合院線連續六年位居第二三位。2021年前五位院線票房占比47. 15%,前十院線票房占比67. 39%,剩余41條院線共享33%的市場份額。雖然自2018年以來國家放開院線的市場準入,活躍退出機制,放映市場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大考,前十位的院線排序和市場結構幾無變化。放映市場集中度低的問題并未得到明顯改善。

2002年的院線制改革是政府強力主導的,在短時間內以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當時為督促地方落實院線制,要求“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沒有形成院線的地方,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賬影片”[31]。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手段,確實對地方行業具有威懾力,加快了院線制的實施。到2002年6月1日,全國23個省(市)成立了31條院線[32]。“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是省、市電影公司牽頭,其實施方法就是把電影發行這一塊業務從公司剝離,而有的干脆就是發行公司的翻牌。如中影集團參股的院線公司有南方新干線、四川太平洋、中影星美等;而北京新影聯院線就是原來的新影聯公司;其他各省市的情況大致也如此。”[33]由此,第一,院線制改革中,發行公司搖身一變成了院線,院線和影院之間的關系僅停留在供片的表層關系上,管理和排片等并未涉及;第二,院線從地方電影公司而來,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行政區隔,而經過市場洗禮的國有電影公司隨著產能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穩定的院線收益成為國有電影公司緊緊抓住的一張王牌,國有院線的退出牽一發而動全身,實施困難;第三,國有產權身份的保留,為之后院線市場的整合埋下產權不清晰的隱患,而清晰的產權是市場并購整合的前提。
我國能在短時間內落實院線制,是基于制度優勢。遺留下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去解決。2018年的《關于加快電影院線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和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中都提出從三個方面繼續深化院線制改革。一是鼓勵發展資產聯結型院線,按照“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要求,投資建設或收購電影院,擴大規模,加強管理,提升服務。二是放開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開放院線牌照,推動落實退出機制。符合要求的市場主體可以申請成立院線。電影主管部門對院線實行年檢制,“對嚴重違法違規經營且整改不力的院線公司及影院,將依法取消其電影發行放映資質。對長期管理不善、經營乏力的院線公司,實行市場退出。”在2025年之前,對不符合條件的電影院線完成整改[34]。三是鼓勵院線并購重組。“鼓勵電影院線公司依法依規并購重組。鼓勵跨地區、跨所有制進行院線整合,推動電影院線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資產聯結型院線的產業集中度[35]。
院線制改革雖歷經二十年,但還未結束。形成市場集中度高的院線市場,利用品牌直營院線的力量來解決市場化過程中影院存在的違規違法問題,是繼續深化院線制改革的又一推動力。
注釋
[1]作者注:廣電總局在《關于加快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加快院線整合,擴大院線規模,鼓勵以跨省院線為龍頭,以資產或契約連接形式緊密整合,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規模經營,以不同形式進行資本結構改造;鼓勵系統內外國有、民營資本參股、控股或者獨資組建院線
[2]據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到2016年12月20日,中國內地銀幕數達到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 3D銀幕已經達到總數的85%
[3]數據來源:美國電影協會(MPA) . 2021年影院和家庭娛樂市場報告[DB/ OL]. (2022-03-24)[2022-04 - 04].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s/ h8h3Cvz4i0s9 UBpwU0Nekw
[4]數據來源:國家電影專資辦。其中2010年之前數據參考論文:韓曉黎.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電影發行放映業政策流變與院線制發展[J],電影藝術, 2018 (6): 9-14
[5]作者注:據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副主任李東透露, 2013年被偷的票房保守估值超20億(約為全國年電影總票房的10%)。博納于冬曾說:“中國電影早就過500億了!至少有20%的票房沒有統計上來,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國電影的黑洞。”據《華爾街日報》消息,普華永道受美國電影協會(MPAA)委托審計中國票房后發現, 2016年中國方瞞報了約9%的總票房,意味著海外片方大約損失了4000萬美元,合約2. 6億人民幣
[6]王雅莉.發現違規即停密鑰,《奪冠》和“偷票房”正面硬剛[DB/ OL]. 娛樂資本論, (2020- 09- 14)[200 - 04 - 04 ]. https: / / www. 163. com/ dy/ article/ FMIH6TGQ051284V8. html
[7]鄧穎翀、榮易.肺炎危機、471影院被封殺,春節檔遭遇黑天鵝事件[DB/ OL]. 河豚影視檔案, (2020-01-21) [2022-04-02]. https: / / www. sohu. com/ a/36824 3009_ 159592
[8]《奪冠》和《姜子牙》,都對偷票房下手了[DB/ OL]. 1905電影網, (2020-09-23) [2022-03-31]. https: / / baijiahao. baidu. com/ s? id= 16786259661577 22556&wfr = spider&for=pc
[9]坦克.春節檔《新喜劇之王》發行停76家影院密鑰,內容倒逼市場改革的時代來了! [DB/ OL].一起拍電影, (2019-01-30)[2022-03-31]. https: / / www. sohu. com/ a/292356073_ 699621
[10]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嚴厲打擊在影院盜錄影片等侵權違法行為的通知. (2015-10-09)[2022-04-02]. http: / / www. nrta. gov. cn/ art/2015/10/9/ art_ 33_ 28610. html
[11]國家版權局.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宣告成立[DB/ OL]. (2019-04-28)[2022-04-02]. https: / / www. ncac. gov. cn/ chinacopyright/ contents/12452/350935. shtml
[12]數據來源:藝恩電影智庫、藝恩娛數,統計時間為2021-01-01至2021-12-24。
[13]國家電影專資辦. 2021年度中國電影市場數據報告[DB/ OL]. (2022-02-08) [2022-03-31].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s/ MHNbJsxWmzvsljnS2D-tkw
[14]作者注: 2019年觀影人次最高,達到17. 27億人次
[15]燈塔電影實驗室.觀點丨影協×燈塔發布檔期策略報告[DB/ OL]. (2021-12-30)[2022-04-01].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s/ lJigKBMhpXouG8IpuUnoTw
[16]劉揚.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發行業變革研究[J].當代電影, 2018 (8): 4-9
[17]作者注:對電影領域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問題,主要依據《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
[18]匡小穎.北京查辦虛報瞞報票房第一案 電影院被罰20余萬元[DB/ OL]. (2017 - 04 - 13) [2022 - 04 -01]. https: / / www. sohu. com/ a/133636573_ 114731
[19]國家電影局.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DB/OL]. (2021-11-05)[2022-04-01].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upload/ files/2021/11/4402a 6c977fcd146. pdf
[20]杜思夢.電影局副局長毛羽:規范電影市場秩序,提高影院放映質量[DB/ OL].中國電影報, (2015-07-17)[2022-04-03]. http: / / www. dmcc. org. cn/ eportal/ ui? pageId = 683021&articleKey = 712177& columnId=132114
[21]《湖南瀟湘院線對院線所屬山西陽泉市城區星泰世紀影城等11家違法經營影院處理情況進行通報》,湖南瀟湘影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3月22日
[22]國家電影局.國影發【2018】4號《關于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 2018 - 12 -11.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contents/ 160/1415. shtml
[23]國家電影局.國影發【2018】4號《關于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 2018 - 12 -11.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contents/ 160/1415. shtml
[24]作者注:根據萬達電影公布的《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萬達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790家, 6, 750塊銀幕,其中直營影院699家, 6, 063塊銀幕
[25]作者注:據紅鯉魚官網介紹,北京紅鯉魚數字電影院線的核心文化是服務,我們為旗下全部影院提供專家級管家式保姆服務;一站式360°全程貼身服務; 7×24小時及時售后服務。紅鯉魚不僅能提供所有院線能提供的常規服務,還可提供獨有高度專業的影院運營管理服務模式,以投資分析、選址、規劃設計、設備集成、運營、管理、營銷、傳播、培訓、咨詢等的綜合服務而見長
[26]作者注:橫店院線對加盟影院江蘇宿遷泗陽辰峻橫店影城的偷漏瞞報事件,首先聲明該影院與橫店院線的關系是加盟而不是資產關聯;擅自使用橫店品牌,違反加盟協議,造成品牌負面影響;追究法律責任,追繳偷漏瞞報的加盟收入;對影院停片;解除加盟協議。(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13日)
[27]作者注:大地院線在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2018年摘牌
[28]佟亞云.大地院線新三板摘牌:市占率行業第二,曾因1500萬拖賬陷資金流困境[DB/ OL]. (2018-12-07) [ 2022 - 04 - 03]. https: / / www. sohu. com/ a/ 280221743_ 100001551
[29]國家電影專資辦. 2021年度中國電影市場數據報告[DB/ OL]. (2022-02-08) [2022-04-04].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s/ MHNbJsxWmzvsljnS2D-tkw
[30]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研究報告———破冰·啟航[DB/ OL].拓普研究院, (2022-01-01) [2022-03-31].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s/ VGBmneQl9y2JlHoHzPc 4wQ
[31]饒曙光.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9: 518
[32]饒曙光.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9: 519
[33]饒曙光.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9: 519
[34]“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DB/ OL].國家電影局, (2021-11-05)[2022-03-31].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upload/ files/2021/11/4402a 6c977fcd146. pdf
[35]“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DB/ OL].國家電影局, (2021-11-05)[2022-03-31].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upload/ files/2021/11/4402a 6c977fcd146.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