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麗
從1995年“西南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初創成立,到2002年順應電影院線制改革,“太平洋電影院線”二十年來應勢而生、敢闖敢試、步履不停,成功打造了西南院線第一品牌。回溯太平洋電影院線20年的發展軌跡:旗下影院由成立時的36家增加至325家;旗下影院的運營范圍由2省發展至覆蓋全國25個省、市、地區;年度票房由4000萬元增加至19. 16億元;年度服務接待觀眾由316萬人增加至5200多萬人,院線運營效率位居全國院線前列。
2005—2007年,太平洋電影院線連續三年獲電影局“國產影片發行放映考核成績”優秀單位; 2008年,太平洋院線公司榮獲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稱號的單位; 2012年,太平洋院線公司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文化產業骨干企業; 2019,太平洋院線公司榮獲藝恩中國文娛指數年度最佳影院運營管理公司稱號。
2022年,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太平洋電影院線不忘初心、再次出發。
四川省電影公司創建于1954年,原名四川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公司隸屬于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總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省級電影發行放映國有企業之一, 1987年更名為四川省電影公司。在計劃經濟時代,四川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代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總公司履行四川地區的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職能。
1993年,廣電部發布《關于當前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廣電3號文件),中國電影開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探索。為順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需求,四川省電影公司于1995年10月在全國率先改革,主動放棄省內發行壟斷權,聯合本省及中影公司等二十多家股東單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了全國第一家以資本為紐帶的公司———四川西南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影業”)。西南影業以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取代以往的行政隸屬關系,明確各股東單位的責、權、利,變多級發行為一級發行。作為太平洋電影院線公司的前身,西南影業在發行放映改革方面的探索也為太平洋院線的建立積累了經驗。
1998年10月,四川峨眉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作為四川省第二家具有全省發行權的公司正式運營。這家公司由峨眉電影制片廠和成都市電影公司等股東單位發起成立。四川峨眉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成立,使四川市場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兩條發行渠道良性競爭的格局。
2001年12月18日,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頒發了《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實施細則》(廣發辦字〔2001〕1519號),提出“實行以院線為主的發行放映機制,減少發行層次,改變按行政區域計劃供片模式,變單一的多層次發行為以院線為主的一級發行,發行公司和制片單位直接向院線公司供片”。文件同時規定,凡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沒有完成院線組建的地區,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賬影片(經批準的地區除外),正式確立了院線制為主體的發行放映體制。
2002年5月,按照“1519號文件”規定,根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事業管理局《關于同意成立“四川太平洋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的批復》(廣影字〔2002〕第204號),西南影業于2002年在全國率先推行“院線制”,更名為四川太平洋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批成立的跨省院線。
太平洋院線自從成立開始,體內就流淌著“創新”的DNA,多年不懈的體制創新使之探索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至今,太平洋院線已成長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院線之一。截至2022年3月底,太平洋院線旗下共有影院325家,銀幕1878塊,座位223642個。
太平洋院線是率先在全國建立資產聯結主力影城的電影院線之一。2000年,基于對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市場的前瞻性研判,太平洋院線意識到有資產聯結的新型影院對院線的價值。當年,四川省電影公司及太平洋院線以股份制的方式籌集資金,投資5000萬修建了成都王府井電影城。成都王府井電影城的開業運營,極大提升了成都電影院的品質,迅速成為成都影迷的首選影院。
成都王府井電影城的成功奠定了太平洋院線向終端發力的信心。2003年,投資近4000萬的成都紫荊電影城建成; 2005年投資5000萬元修建成都新城市電影城,填補了成都西北沒有新型電影院的空白。與此同時,連續數年注入資金改建的成都文藝太平洋電影城也煥發出青春,票房和人次穩居四川省影院前列。
得益于敏銳的市場判斷和先發優勢,太平洋院線先后建成太平洋電影城(成都春熙店、王府井店、紫荊店、新城市店)等多家現代化多廳影院,取得了在城市中心建設、運營影城的寶貴經驗。成都也因為坐擁多個優質影院連續多年位居西部城市票房榜首,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之外最具區域特色的電影票房重鎮。
多年來,太平洋院線秉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國,深耕“太平洋”品牌價值,以控股、參股、主導經營、輸出品牌、輸出管理、托管經營、吸引加盟等多種靈活方式加快推進影院終端的建設發展,不斷擴大院線規模。在鞏固提升成都中心城市市場份額的同時,太平洋院線還制定了“立足四川、放眼西南、面向全國”的發展規劃,積極向外拓展市場。以成都為核心,聯合院線股東單位輻射西安、長沙、深圳等省外中心城市,重點打造太平洋系現代化多廳影院。在影院拓展過程中,院線還創新推出了省外“大區制”、省內“區域制”的影院區域化管理模式,先后將放映網絡延伸到了長沙、深圳、重慶、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中心城市,進一步拓展了跨省電影發行放映網絡的覆蓋范圍。
四川省內外二級及以下城市影院布局是太平洋院線“往下(市、縣)走”戰略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經過不斷改革創新,太平洋院線公司摸索出開發二線城市影院的基本模式,即依托“太平洋”品牌的價值,在二線城市影院的建設經營中,吸引社會資金的注入,打造多種營運模式,太平洋院線充分發揮國有電影企業在電影市場中的主導作用和“品牌”優勢,通過與當地政府緊密合作,大力推動二級城市、縣級城市電影院開發建設。
專業的服務管理是吸引優質影院加盟和品牌輸出的前提。多年來,太平洋院線公司致力于為加盟影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體系、全過程服務。從項目選址、項目評估、協助簽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現場管理,到品牌授權、團隊培訓、設備集成、委托管理、光源集采、廣告代理、團票銷售等方面構建“保姆式”服務。積極協同太平洋影管公司,為影院爭取行業資源,協助影院提升運營能力。以服務和品牌為依托,太平洋院線先后與盧米埃影管、星美國際影商城、甘肅金水滴影業、四川十月文化等影管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據統計,自1992年成都太平洋影城開業以來, 30年間已有80余家直營連鎖影城相繼開業。截至2022年3月,院線公司在全國已經擁有“太平洋”品牌影城220余家,其中直營影院80余家,品牌輸出影院140余家,太平洋電影院線“資產聯結+品牌輸出”的市場拓展成效顯著。
在保證終端拓展速度的同時,太平洋院線還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創新業務模式,從藝術影廳、場景創新、多元市場等維度入手拓展業務邊界,發掘增量市場。
(一)首創藝術影廳實現差異化競爭
2012年的電影市場主要由商業類型片主導,藝術電影很難獲得有效的排映場次,常常處于“一日游”的狀態,喜愛藝術電影的觀眾即便走進影院也常常面臨無片可選的境地。有感于此,太平洋院線于2012年6月1日在太平洋院線峨影1958電影城建立“峨影1958藝術廳”,第一次以固定影廳的形式為藝術電影放映提供保障。
峨影1958電影城藝術影廳致力于打造川內獨家藝術影廳,長期持續推出當代重要導演的影片、獨立制片影片、影史的經典作品。影廳建成后,先后舉辦了泰國電影周、英國國家劇院現場IN、中俄電影文化交流周、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永恒的莎士比亞—400年影史展映、紀念中日邦交正?;?5周年日本電影周、金磚國家電影節、意大利輝煌藝術主題影展、波蘭電影展、新加坡電影展等各類展映活動。
除自建藝術影廳外,太平洋院線也積極助力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院線下屬影院的落地。2016年10月15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宣布成立至今,太平洋院線旗下共有近100家影院加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為滿足觀眾多層次的觀影需求,也為藝術電影發行、放映和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影院空間創新和場景創新
針對影廳非黃金場次上座率較低的現實情況,太平洋院線公司及旗下影院積極探索影院空間創新和場景創新,嘗試在影廳內舉辦脫口秀、劇本殺、電影研學培訓等活動,通過多元業態與影院空間的融合,提升影廳租賃頻次,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下的非票房收入提升。
(三)拓寬加盟渠道 探索增量市場
在做好城市商業影院拓展的同時,太平洋院線也積極探索鄉鎮影院、高校影院、大型廠礦企業等新渠道的加盟業務,在提供多元化市場服務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增量。
作為國有院線,在做好商業放映的同時,太平洋院線也不遺余力地做好各類公益放映,以電影的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多年來,先后推出了四川省青年電影周、四川省兒童電影周、成都市公益電影進影院等活動,并積極配合“人民院線”以及紅色影廳等公益放映活動在院線內的開展。
(一)四川省青年電影周
2012年5月,四川省首屆青年電影周活動啟動,截至2021年已成功舉辦八屆、累計放映電影5. 66萬余場,為全省133余萬青年觀眾提供了觀影福利。青年電影周在全省及行業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功打造了四川省服務青年的特色活動品牌,也成為四川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
(二)四川省兒童電影周
“四川省兒童電影周”自2013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八屆,依托影院前沿宣傳陣地,充分發揮電影“寓教于樂”的教育功用,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累計放映6萬余場、為全省125萬多少年兒童提供觀影福利,是四川省重要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
(三)成都市公益電影進影院
2014年5月,太平洋院線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聯合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開展“公益電影進影院”活動、探索公益電影放映的新模式。該項活動切實推動了社區公益電影由“露天時代”向“影院時代”升級,擴大了公益電影的覆蓋范圍,幫助廣大群眾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免費實現了“影院夢”,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截至2022年,“公益電影進影院”放映活動共放映影片238部,放映場次10834場,觀影人次86. 04萬。
(四)加入人民院線,弘揚主旋律
太平洋院線在電影發行上探索創新,積極響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關于申報人民院線影廳的通知》(影字〔2018〕27號),動員并協助旗下影院申報加入人民院線,院線旗下共有180余家影院加入“人民院線”,為優秀國產主旋律影片提供更多放映空間,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五)設立“紅色影廳”配套“我的電影黨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太平洋院線公司認真落實執行《國家電影局關于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的通知》(國影發〔2021〕1號),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做好優秀影片展映活動。協同太平洋影管、悅影傳媒一道,為加盟影院提供黨建包場策劃方案,充分發揮影院的宣傳陣地作用,為慶祝建黨百年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探索發揮電影的教育功用,運用電影方式開展思想教育特色主題活動。設立“紅色影廳”,配套推出“我的電影黨課”,讓黨員群眾在影廳中品味百年黨史,在光影中重溫初心使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從紅色精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及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經營理念、產業格局甚至生產方式等方面迎來巨大變革,中國電影放映市場正在進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市場調整期。
面對后疫情時代的經營壓力,太平洋院線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通過精細化管理、組織架構優化等措施實現降本增效。院線還啟動了影院資產優化調整,對部分經營效益較差且短期內無法扭虧的影院進行科學評估后關停清算,提升直營影院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率。
在優化存量的同時,太平洋院線也理性拓展增量。依托產業鏈不斷創新求變,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努力將疫情對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太平洋院線公司依靠中影股份、峨影集團等股東單位的支持和資源優勢,繼續拓展夯實放映終端業務,通過直營、委托管理、品牌授權、加盟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擴大院線運營規模;探索參與影片發行,嘗試區域發行和影片商務授權合作;在新的產業格局下尋求利潤增長點,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協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院線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盈利能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身處后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前行的道路上機遇和挑戰并存。太平洋院線將直面挑戰,以《“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為指引,把握建設電影強國的歷史機遇,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把握中國電影全球第一大市場的時代機遇,不斷推動院線公司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