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能夠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是培養幼兒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決定了幼兒園美術教學所采用的方法應有別于其他學科。筆者以自身的實踐經驗為出發點,論述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現存問題、開展原則和開展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兒園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開展美術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增強幼兒的創新能力。因此,幼兒園美術活動既要符合幼兒特點,又要貼近幼兒生活。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課堂,導致幼兒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在開展主題美術活動時,教師將幼兒作為課堂主體,有助于激發其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在作品評價環節,教師要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創新為引領,重視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將全面發展作為美術教學目標,能夠讓幼兒在實踐中探索美術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沒有換位思考。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弱,因此,教師不能以成人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幼兒的美術作品,而是應換位思考,重視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表現。但是部分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沒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將模仿能力作為評價幼兒美術作品的標準,僅僅注重幼兒對美術技能的掌握情況。
第二,教師忽視美術過程評價的重要性。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大多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很多教師僅僅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進行終結性評價,比如只對幼兒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分、等級鑒定等,忽視了美術教育的價值和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導致評價內容不夠全面,評價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第三,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教師忽視了美術學科的重要性,對作品評價環節不夠重視,導致美術活動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課堂教學質量較低。一些教師僅僅根據教材實施教學,教學內容單一,導致幼兒的美術素養難以得到提升。
第四,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都是采用口授美術知識、筆授美術技能的形式,幼兒只能被動地模仿,因而學習美術的興趣不高。另外,部分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教學能力不足,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他們一味地向幼兒灌輸知識,忽略了對幼兒美術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應堅持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他們對新鮮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習態度較為積極。因此,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引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幼兒參與美術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課堂質量。
(二)主體性原則
教師應堅持主體性原則,尊重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作出獨具一格的美術作品。
(三)實踐性原則
美術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對此,教師應堅持實踐性原則,引導幼兒通過實踐練習夯實理論基礎,深化幼兒對于美術的認知。
四、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策略
(一)開展玩學一體的美術教育
教師應開展玩學一體的美術教育,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在美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允許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美術教學的評價環節,教師要關注活動過程是否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關注幼兒的繪畫表現
在對幼兒進行繪畫教學時,教師要和幼兒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與幼兒在思維上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欲望和熱情。比如,在美術教育活動“遨游宇宙”中,由于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在創作美術作品時,有一些幼兒不知道自己可以畫什么,他們無從下手,也有一些幼兒只會畫飛機,還有一些幼兒只會畫太陽。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銀河、星星的圖片,然后讓幼兒思考宇宙中有什么,再進行繪畫創作。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關注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幼兒的表現,并及時對幼兒作出評價。教師應多用鼓勵性的話語評價幼兒,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如“你的繪畫很生動”“你的想象力很豐富”等。
(三)美術教育重在寓教于樂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活動的設置是否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比如,教師可以在美術區放置與各種活動主題相關的故事畫冊,并配備小畫板,引導幼兒一邊聽故事,一邊畫出所聽到的內容,從而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根據幼兒的活動需要補充材料,促使幼兒與材料進行積極互動,進而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四)注意作品評價的多樣性
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必須注意作品評價的多樣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閱讀猴子吃香蕉的故事,結合他們對猴子的理解,如在動物園或電視上看到的猴子,繪畫出猴子的模樣,或者利用陶泥制作猴子。對于幼兒制作的不同形象的猴子,教師要給予肯定性的評價。教師對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是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在關注有特點、創造性強的作品時,也應關注其他的作品。對于那些表現不好的幼兒,教師應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從而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另外,教師不能只關注作品是否形象,而應將幼兒能否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否體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作為評價標準。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自由的創作空間,鼓勵他們充分發揮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五)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美術活動
教師應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家園合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當家長全身心投入教師精心組織的美術活動時,他們自然而然會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產生新的認識,從注重知識教學轉變為注重幼兒的能力發展,從而積極配合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另外,教師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不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為幼兒后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幼兒的主動性
以往,教師常通過語言、肢體動作及板書講授美術知識,這會增加幼兒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導致學習效果無法達到預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各項美術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在開展“留住秋天”的美術活動時,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幼兒展示秋天紛飛的落葉、豐碩的果實和火紅的楓葉等圖片,從而激發幼兒對秋天的熱愛之情;其次,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秋天的印象以及秋天與其他季節的區別;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拿出提前收集好的落葉,利用拼接、粘貼等手段繪就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總而言之,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賦予了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教師要關注幼兒發展的全過程,充分調動幼兒的創作積極性,使得美術教育活動回歸幼兒的童真世界,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景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