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是各個領域發展的迫切要求,而傳統的數學教學以講授法為主,無法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此背景下,許多新型教學模式隨之產生,在這之中,探究性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教師在教育游戲支持下實施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還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各個學校越來越重視小學數學教學,都在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設法激發教師的授課熱情,并采取措施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在此背景下,仍有少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主動性,影響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有些教師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哪種教學方式感興趣,也沒有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詳細分析,只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選擇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不僅要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還要花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奠定基礎。
二、探究性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在數學課堂上,探究性教學應遵循情境性原則,即教師結合當節課的知識點專門設置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積極參與學習和討論。
(二)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不能直接將結果或者方法告知學生,而應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促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習得知識與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民主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探究性教學時,一定要遵循民主性原則,不能因為學生理解能力或學習能力的差異而區別看待。只有在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過程性原則
過程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要注重提出問題、收集論證、自由討論、分析處理、評價交流這一系列過程,并引導學生全程參與,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教育游戲支持下,構建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生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教育游戲的支持下,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教材內容與課堂目標的指引下,構建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游戲解讀數學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熱情。
(二)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
教師在教育游戲支持下開展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數學知識的內涵,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另外,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積累數學知識而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從而為自身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它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基于教育游戲進行探究性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科與眾不同的內涵與視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在探究性的解讀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四、教育游戲支持下,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一)結合實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元素散布于現實生活中,生活中處處體現著數學模型和數學思想。因此,在數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必要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資源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原數學知識的應用場景,以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確定位置”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先在校園中尋找數學教學場景,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最后講解相關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以生活化的方式學習數學,還可以強化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二)開展探究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探究活動是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還可以讓學生獲得探究性的學習體驗,因此,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探究活動的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探究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后,組織學生進行剪紙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意識,為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性學習埋下種子。
(三)開展實踐教學游戲,促使學生展開聯想和探究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教學游戲,為學生發放游戲道具,讓學生動手實踐,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展開聯想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教學道具,讓學生利用道具制作各種各樣的圖形,如讓學生將不同長度的小棒拼接成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哪種圖形的結構更加穩定,并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這一特征。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現有的樂高玩具,根據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征,搭建一個樂高滑梯,促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借助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相關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出發,盡可能地選擇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給出了一道較為復雜的數學題:“文化廣場的健身區塊中間要鋪兩條呈十字形的塑膠跑道,已知廣場的長和寬,還有這兩條塑膠跑道的長和寬,求健身區塊的面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求解這道復雜的數學題,鼓勵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充分發散思維,積極思考解答的方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能達到學生共同進步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人數和教學內容,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千克和克”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主題活動,然后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個小秤和一些常用的物品,讓學生利用小秤稱出物品的重量并記錄下來,并告訴學生稱重精準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稱重結束后,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稱重結果,并根據具體的情況加入精準測量活動。先讓稱重精準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操作步驟,要求其他小組的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以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增添游戲活動,增強探究性學習的吸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探究性學習和游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統計和可能性”相關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準備一個裝有三張不同顏色卡片的小箱子,讓班級學生上臺隨機抽取卡片,并在記錄顏色后放回,每個學生需要抽三次,如果有兩次或兩次以上都抽到同一顏色的卡片,則需要表演一個節目。這個活動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個小游戲,學生會發現抽取結果是多種多樣的,從而對“可能性”這一知識點有所認知。
(七)預留探究時間,提高探究效率
探究的問題通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短時間的探究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從發現問題出發,學習正確的解題方法,并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思考、討論、探究、解答、總結等解題步驟,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就需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掌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基礎上,思考反比例函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復習其解析式,并通過討論的方式在稿紙上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進而借助圖象解答實際問題。
總而言之,在教育游戲的支持下,教師構建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至關重要,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其主動參與團隊協作,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挖掘更多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思路,積極探索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經驗,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貴安新區馬場鎮普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