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展開自主性探究的過程,是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也是學生爬上“樹頂”親手摘取到高掛在“樹梢”的“知識之果”的路徑與方法。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主張讓學生自主探究,倡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信息技術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鮮活的力量,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可以不斷豐富數學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
微課是信息技術的一種產物,是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和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具有獨特的優勢,對學生在數學中進行深度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以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一個完整的資源包,包含了教學視頻、教學設計、練習測試、教學反思等素材,其中,教學視頻是核心內容。一般來說,小學數學微課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一)微小性
微課,即微型課堂,它短小精悍,具有微小性的特點。其微小性體現在教學的內容少、容量小、時間短,一節微課一般只教授一個知識點、探究一個問題,不像傳統的課堂涉及較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微課的容量非常小,整個微課資源包大約只有幾十兆,教學視頻是流媒體格式,既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播放,也可以保存到各種終端設備上,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此外,傳統課堂一節課一般為40分鐘,而微課的教學時間很短,約8分鐘,相當于一個課例片段或一個教學環節。
(二)針對性
微課的內容雖少,但主題突出、內容具體,針對性更強。微課將知識分解細化,采用“一點突破法”,一節微課就是一個主題,只探究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該問題來源于教師的教學反思或生活思考,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重點或難點問題,蘊含了教師的教學思想、觀點,著重體現了教師解決現實教學問題的手段與策略。
(三)及時性
微課是學生不在場的情況下錄制的一種課程,其教學反饋具有及時性。對于教師來說,微課聽評快速,可以及時獲得反饋;對于學生來說,微課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學習并進行練習測試,反饋信息及時,學生能夠迅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四)便捷性
微課呈現的一般都是一些經典示范案例,材料配套齊全,容量小、時間短,具有便捷性的特點,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教師只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選用微課,就可以助力教學。
二、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中運用微課的作用
在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僅需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學習者,還需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深入思考,厘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知識的本質。基于微課的特點與價值,微課不僅能使深度學習成為可能,還能使深度學習更加高效。具體來說,微課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中具有如下作用。
(一)添趣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藝術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深度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和展示自己的內在潛能,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如果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較為單一,學生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微課利用了信息化元素,具有圖文并茂、音畫結合、動靜交替等特點。教師將微課融入數學課堂,能夠改革傳統教學手段,活化和趣化數學知識,使數學學習變得新穎有趣。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微課的利用可以為數學添趣,有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圓柱的體積”一課的內容時,筆者制作了一段“樂樂購買蛋糕”的動畫,展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種形狀的蛋糕,借助問題“哪種蛋糕的體積大”來啟發學生對圓柱體體積的思考,激發了學生對圓柱體體積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豐富資源,增加數學教學容量
傳統的數學課堂以書本上的內容為主要的教學資源,教學層次較淺,內容不夠豐富。進入信息時代后,微課的重要性逐步凸顯,許多地方開始組織優秀骨干教師積極開發微課資源,錄制示范課例,構建微課資源庫。在這種背景下,微課如同雨后春筍般遍地生長,在互聯網中隨處可尋。
雖然微課內容少、時間短,只占課堂教學的少部分時間,卻可以豐富數學教學資源,為深度學習提供支持。例如,針對“軸對稱圖形”一課,教材中只安排了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剪一剪、折一折,看看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二是畫一畫,把圖形補成一個軸對稱圖形。在教授該課時,筆者考慮到教材中的內容較少,便制作了一條微課視頻“生活中的軸對稱”,并將其作為教學的補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自主選擇,開拓深度學習時空
深度學習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也是開放包容的課堂,在深度學習的課堂中,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由活動。教師將微課融入數學課堂,讓學生自主選擇微課資源展開學習,可以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有助于開拓深度學習的空間。例如,計算器是一種常用的計算工具,有的學生在生活中見過且使用過計算器,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有的學生對計算器的了解甚少。于是,在“用計算器計算”一課的教學中,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微課視頻“計算器的使用”,讓他們根據自身實際選擇觀看。
(四)體驗過程,拓展數學學習深度
微課展示了知識的發生、發展與結果,讓學生不僅能看到表面的現象,還能發現深層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借助微課開展數學教學,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拓展數學學習的深度,讓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教授“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筆者利用自己制作的微課,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微課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探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拓展數學學習的深度。該節微課從吃冰激凌的情境中引出圓錐的概念,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其中的實驗演示,觀察和比較圓錐與圓柱的異同,探尋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異同,進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五)導航探究,幫助學生理解建構
微課如同導航儀,帶領學生步步探究,幫助學生理解建構。微課不僅有教學視頻,還有教學設計、活動導單、練習測試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能夠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導航,使他們的探究順利進行。例如,在教授“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筆者利用微課引導學生探究圓錐的體積,帶領學生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六)動態展示,突破數學教學難點
微課的動態展示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使靜態的圖像變得更加生動,能夠讓學生看到知識的完整演變過程,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突破數學教學難點。例如,在“正方體平面展開圖”一課中,將正方體沿某些棱展開成平面圖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學生在剪裁時往往容易使幾個面斷開,展開后不能連在一起。為解決這個難點問題,筆者在學生自主思考后,讓學生觀看“巧剪正方體”微課。該微課著重介紹了將正方體展開的要求和方法,動態演示了如何沿著棱裁剪才能確保每個面依次連在一起,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裁剪技巧和操作方法。
三、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中運用微課的契機
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中,微課的運用可以起到激趣、導探、助思、促學等作用。在運用微課時,教師要依據教學需要,把握教學契機,采用合理方法,以充分發揮微課的教學價值。具體來說,微課可以運用于課前自學、課堂導入和課中探究等環節。
(一)課前自學,微課導航提高成效
微課導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足。相對于導學單來說,微課不僅有學習單、測試題,還有形象的視頻、生動的講解,能更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認知水平反復觀看微課,調控學習速度和節奏,有效增強自學效果。例如,在讓學生自學“圓的認識”一課前,筆者通過微信平臺給學生發送了微課資源鏈接,讓學生結合微課進行自學。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學生課前認真觀看了微課,自學成效大大提高。
(二)課堂導入,微課設境激發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對整節課的教學具有重要影響。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很多,如談話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等,教師還可以采用微課導入,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引出教學主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授“負數的認識”一課時,筆者利用微課視頻“負數的前世今生”導入教學。視頻中主要介紹了負數的應用和發展歷史,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負數有了初步認知,為后續掌握負數的知識做好鋪墊。
(三)課中探究,微課助推思維進階
探究是深度學習的主要方式,思維進階是深度學習的標志。在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始終抓住探究與思維這兩個關鍵要素,引導學生有效探究,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以助推學生思維進階。
在課中探究時,教師可以引入微課,用微課引發學生的探究與思考,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實現思維的進階。例如,在“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微課視頻“圓柱與長方體的轉化”,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圓柱的底面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物體就越接近長方體”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圓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的理解更加深刻。
學無止境,深度學習的課堂不應局限于課內,還應延伸至課后。微課還可以用于延展學習,開拓研學時空,用來鞏固學生新學的知識,用以拓展課本知識。微課不僅是數學深度學習的導航儀,還是學生深度學習的助推器,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以微課為深度學習的抓手,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包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