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進行了新的探索,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效果。教學設計是教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引領學生深入探索知識,幫助教師把握課堂教學進度,讓教師能夠厘清思路,統籌教學。本文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策略,以供參考。
一、構建知識體系框架
教學如同搭建筑,在一座建筑物開始搭建之前,必然需要建筑方案和實施圖紙,以設計圖紙為中心,才能構建建筑模型,實施建筑步驟。在教育教學中亦是如此,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前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和時間分配等,優秀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教師推進教學進度、掌握教學重點,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目前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一些教師存在的問題是缺乏系統思維,即課程與課程之間是獨立的,缺乏整體關聯。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從整體結構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提前構建教學框架,幫助學生樹立總體的數學觀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邏輯能力的發展。
第一,立足教育教學關聯性,尋找知識之間的規律,構建完善的單元框架教學體系,利用單元知識填充框架,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然后將知識融入其中,做到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豐富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學習具體知識點時,教師要先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進行歸納教學。
第二,要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必須理順教學思路,確保整體教學的有序推進。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具備教學條理性,要明確學習知識的先后順序,嚴格把控教學節奏,逐步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再帶領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內容,讓學生結合之前學習長方形的經驗,理解平行四邊形是從長方形推演而來的這一知識點。
二、將概念作為統領
在數學教學中,無數的數學概念構成了龐雜的數學知識體系,理解概念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相關概念進行梳理,以數學概念為引領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數學學科的本質,將大概念看作一個小概念的合成,利用概念之間的關聯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大概念的指引下開展教學活動,提煉數學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比如,在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了解單元知識點,精準提煉核心概念,并以核心概念為引領劃分相關的學習內容,再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層教學,確定最終的教學方向。例如,在講授“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在概念上,整數加減法與小數加減法幾乎是相同的”,使其在理解概念的基礎汲取新知識。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最終推出相關的計算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引入問題教學
數學問題的提出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發展數學能力。數學問題的提出也可以更好地銜接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或是利用問題引出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要通過提問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使學生在學習時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如,在講授“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設置對應的問題,通過不同難度的問題推進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位置的含義是什么”“如果問你的位置在哪里,應該怎么回答”等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用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課的知識點,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構建情境
研究表明,人的認知與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推動學生的學習和情感體驗的發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不斷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探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構建的情境可以分為大情境和小情境,大情境是指能夠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情境,而小情境是指填充大情境的輔助情境,小情境與大情境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在大情境的框架中延伸小情境。通常情況下,大情境體現的是大觀念和大范圍,而不是碎片化的分散情境,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大情境下,教師可以聚焦核心概念,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著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設計大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聯系教學實際,利用大情境的模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實現數學學習的進步。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真實的故事構建大情境,并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小情境構建大情境,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大情境和小情境,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直觀性。例如,在講解應用題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相關情境,以生動直觀的圖片展示相應的題目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完成作答。
好的教學策略必須是結合生活實際的,只有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實際,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具體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挖掘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讓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的知識內容,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也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五、以任務推進教學進度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應設置難度不一的任務,并通過難度不一的學習任務推進學習進度,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進步。要想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的方向和重點。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和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提高數學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設計中,學習任務的設計必須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可將學習任務作為課堂主線,引導學生在完成主線任務的過程中探究相關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在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難度和挑戰性的關卡,讓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進而完成任務,掌握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在設計數學任務時,教師還可以在其中加入其他知識點,以提高任務難度,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例如,在講授“整數的加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趣味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提升數學綜合素養,實現學習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設計,把控總體的教學方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前提,統籌規劃整體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形成完善的、系統的學習思維,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教師要善于從小處著手,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確保教學進度適合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取得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橋鎮臭水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