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通常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提高學生對學科感興趣的程度。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問正是對學生這種特點的利用,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初中數學的特點是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本文將基于新課標大環境,探索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重要意義
有效提問是指與教材內容相關聯,并以設置相應的情境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提問的方式包括誘導式、必答式和非必答式等。有效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思考,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實現自主學習。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不同學生雖然有不同的知識理解能力,但每一個學生都有著非常強的可塑性,教師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具有層次性的設計能讓所有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獲取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設計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然后逐步提高問題難度,讓學生通過分析獲得最終答案。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些發散性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讓所有學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另一方面,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數學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通常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然而,在很多初中數學實際教學中,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對數學問題的準備并不充分,大部分問題是教師臨時自創的,不夠嚴謹,與教材也有些不符。
(二)教師評價方式單一
與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相比,在新課標背景下,一些數學教師會在數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中設計好一些問題讓學生認真進行思考。但是,部分教師對這些問題的評價過于機械化,評價方式單一,只對學生回答的對錯進行簡單評判,并沒有對回答錯誤的學生給予改進建議。
(三)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短
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尋找答案。但是,部分教師為了保證課程進度,提問次數并不多,而且提問后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學生因為思考時間短而無法給出正確回答,教師也就不能有效地對學生提出改進建議,這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四)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開放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方式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回答,封閉性的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開放式問題一般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促進他們進行聯想。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多為封閉性問題,很少會提出開放性問題。
三、有效提問的要求
(一)吃透新課標
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中進行有效提問,就要吃透新課標改革內容。新課標改革后,許多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常會結合新課標內容和自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設計。對于課堂提問,教師也應該結合新課標要求和自身教學理念,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內容,采取更好的提問方式。
(二)針對學情設計問題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學內容和課堂設計要適中,如果難度過高,學生難以掌握,會導致教學效率降低;而教學內容和課堂設計難度過低,學生難以進步,也難以提高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問題,當學生掌握知識點后再適當提高問題的難度,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挑戰欲,還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當然,教師在提問時要盡量關注更多的學生,不要僅抓住一部分學生提問,而要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感。
(三)提問次數要適量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如今的初中數學課堂中常常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教師只提問一至兩個問題,因提問次數過少而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另一種是教師整節課都在提問,這不僅無法發揮提問的作用,還浪費了課堂時間。筆者認為,教師不應該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是要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在課堂中提問的次數要適量。例如,學生對于本課教學內容的興趣不高,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提問次數,并增強問題的趣味性,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四)注意提問語氣
在課堂教學中互動非常關鍵,提問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形式。教師是互動的發起者,也是互動的主導者,要注意互動過程中說話的語氣。教師不能使用過于嚴厲的語氣。正確的提問語氣應該是和藹、平緩的,這種提問語氣能夠營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
四、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創新提問內容和方式
教師的提問方式會對提問的最終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提問方式,運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提問。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提問方式進行創新。一方面,教師應增強提問內容和形式的趣味性,通過趣味性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回答熱情。例如,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答題比賽,圍繞知識點設計各種類型的題目,并將這些題目貼在轉盤上,讓學生通過轉轉盤選擇自己所要回答的問題類型,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則給予一定的獎勵。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將提問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所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重要關聯,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對“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和實踐。在課堂上,教師根據調查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利用調查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來回答問題。
(二)明確提問重點
教師是否掌握提問的重點會對提問的有效性帶來直接影響。首先,教師在提問時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且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能夠憑借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回答。其次,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提問。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出有關幾何圖形特點和性質的問題,然后提出幾何圖形在生活中實踐應用的問題,這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最后,教師要明確數學知識的核心內容,并結合這些內容來設計具有擴展性的問題。教師要在完成本課所有知識點的講解后再提出拓展性問題,這可以促進學生對各類知識要點進行全面掌握。
(三)營造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教師在上課時,應面帶微笑,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要善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從興趣點出發進行提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例如,在對無理數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中出示了提前準備好的骰子并問學生:“你們知道骰子有什么作用嗎?”學生回答:“擲數比大小。”教師露出微笑的表情說:“還可以產生一種叫無理數的新數。”這樣巧妙的引入讓學生頓時對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無理數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下“0.”,然后請學生上來擲骰子,每擲一個數,就在“0.”后面進行添加,最后得出一個無理數0.3213445。教師通過趣味化的提問和引入不僅能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引起學生對這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無理數的概念。
(四)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
數學是一個需要嚴謹邏輯思維的科目。數學題目的解答過程往往是一環套一環的,每一個解題步驟都相互關聯。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不愿意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就是因為不確定自己的答案,時常擔心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因某一步出錯而導致自己答案錯誤。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不應執著于學生回答是否正確,而是要注重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五)正面評價學生
要想增強課堂提問的效果,優化相關的教學評價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教師應該利用好學生這一心理,優化教學評價方式,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給予其積極、正面的評價,以此讓學生獲得信心,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真實的評價更能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要注意評語的真實性,評價要真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贊揚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語言激勵,還可以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揚,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問可以充分激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維系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等,具有重要作用。為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平時要多動腦,提前設計好課堂問題,準確把握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盡可能給每位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第九中學)